一种豆荚螟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247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领域,提供了一种豆荚螟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豆荚螟etiellazinckenella(treitschk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分布范围较广、寄主复杂、年发生代数较多、持续时间长、世代重叠的世界性豆科害虫,在北纬60度以南和南纬45度以北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度地区均有分布(彭元馥.1991;周国有,2008)。目前豆荚螟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在黄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危害最重(张孝义,1957)。据报道2014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659万hm2,而豆荚螟造成的大豆落花落荚是当前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殷瑞锋等,2015;治玉波,2014)。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花蕾、豆荚、豆叶。初孵幼虫蛀食花蕾、嫩荚,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荚。3龄以后幼虫钻入荚内蛀食豆粒,轻者把豆粒咬成孔道,为害严重时把整个豆荚都咬空,豆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畸形,食用价值降低;被害豆荚在雨后容易引起腐烂,从而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和品质低劣。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常造成“十荚七蛀”,一般减产可达30%-5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已成为大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柴伟纲等,2014;于海侠,2013)。

豆荚螟是一种难以防控的农业害虫,发生害具有隐蔽性、局部性和暴发性的特点,不仅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同时还受全球气候变化,农药与大豆品种的更新以及耕作方式改变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豆荚螟被报道到现在已有106年,但其危害性只增不减,且分布范围很广。因此,探究出豆荚螟的人工饲料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找出防治豆荚螟的有效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为了研究豆荚螟,其人工饲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找到合理的人工饲料和饲养方法,是人工饲养昆虫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用人工饲养的鳞翅目昆虫已达556种以上,其中多数是重要的植食性害虫,且关于甜菜夜蛾、玉米螟、甘蓝夜蛾等的人工饲养已近成熟,但是至今国内外关于豆荚螟人工饲养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种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荚螟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中以大豆粉、玉米粉和麦胚粉为主要营养物质,配合各种辅料制备而得,所获得的饲料适宜于豆荚螟幼虫取食,饲养效果好于天然寄主,在饲养过程中能够满足豆荚螟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该饲料的防腐时间长、抗菌效果好,整个世代不需更换饲料。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豆荚螟人工饲料,其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大豆粉15.0%-20.0%;玉米粉2.0%-3.0%;麦胚粉1.8%-2.2%;酵母粉0.8%-1.2%;蔗糖1.8%-2.2%;琼脂2.0%-3.0%;辅料2.7%-3.3%,水余量;

其中所述辅料中各组分按重量份计为:尼泊金甲酯6.5-7.0份;山梨酸钾6.5-7.0份;胆固醇3.0-3.5份;抗坏血酸16.0-17.0份;复合维生素b3.0-3.5份;韦氏盐50.0-55.0份;氯化胆碱6.5-7.0份;头孢霉素3.0-3.5份。

本发明中大豆粉、麦胚粉、酵母粉提供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满足豆荚螟生长发育;添加蔗糖、玉米粉作为糖类来源,其中玉米粉还有一定的成型作用;琼脂的作用是对饲料成型,并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上述组成的饲料主料可以满足豆荚螟各个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而辅料中,胆固醇必须从食物中获取,但是过量的胆固醇具有毒性,特别是针对豆荚螟而言,发明人发现在上述的胆固醇用量下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复合维生素b、抗坏血酸和氯化胆碱均为维生素,作为辅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机体代谢;添加韦氏盐可以补充昆虫所需各类无机盐,含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昆虫生长历期;使用尼泊金甲酯、山梨酸钾和头孢霉素作为防腐杀菌剂,其种类和含量不会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同时可以确保豆荚螟生长过程中的健康。

在获得了上述组分配比之后,发明人进一步提供了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组方量的大豆粉、玉米粉、麦胚粉、酵母粉于121℃下常规高压灭菌2h,灭菌后加入蔗糖混合好做为a组物质;

(2)称取尼泊金甲酯、山梨酸钾、胆固醇、抗坏血酸、复合维生素b、韦氏盐、氯化胆碱、头孢霉素加总水量20%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做为b组物质;

(3)取余量蒸馏水加如琼脂浸泡20min;

(4)将步骤(3)浸泡后的琼脂煮沸后倒入a组物质持续搅拌5分钟,停火冷却待温度降至50-60℃时,将b组倒入并充分搅拌均匀;

(5)待上述混合物完全冷却后覆保鲜膜于冰箱4℃贮存即可。

其中辅料加入时的温度应控制在50-60℃,以免过高的温度使得辅料中部分不耐高温的辅料失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饲料适宜于豆荚螟幼虫取食,饲养效果好于天然寄主,在饲养过程中能够满足豆荚螟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该饲料的防腐时间长、抗菌效果好,整个世代不需更换饲料,且组分易于购买,配制方法简单,克服了天然饲料难以获取且易发霉的缺点,可在室内继代饲养豆荚螟,获得大量供试虫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豆荚螟人工饲料,其组成成分为: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组方量的大豆粉、玉米粉、麦胚粉、酵母粉于121℃下常规高压灭菌2h,灭菌后加入蔗糖混合好做为a组物质;

(2)称取尼泊金甲酯、山梨酸钾、胆固醇、抗坏血酸、复合维生素b、韦氏盐、氯化胆碱、头孢霉素加总水量20%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做为b组物质;

(3)取余量蒸馏水加如琼脂浸泡20min;

(4)将步骤(3)浸泡后的琼脂煮沸后倒入a组物质持续搅拌5分钟,停火冷却待温度降至50-60℃时,将b组倒入并充分搅拌均匀;

(5)待上述混合物完全冷却后覆保鲜膜于冰箱4℃贮存即可。

试验例

饲养效果的鉴定:用以上实施例1制备的豆荚螟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大豆的饲养效果进行比对。

将新产的卵移入的30ml带盖塑料量杯内,每管1粒,放入温度28±1℃、相对湿度70%±10%、l:d=14:10的人工气候箱内,分别用大豆和实施例1所得人工饲料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供试幼虫30头。每天观察一次发育和存活情况,统计各虫态发育历期。待幼虫结茧化蛹后继续观察蛹的发育历期,成虫羽化后,雌雄虫单对交配,杯内放置新鲜豆荚供其产卵,蘸有10wt%蜂蜜水和复合维生素的棉球作为成虫补充营养源。每天观察并记录雌雄虫的存活情况及雌虫产卵量,直至成虫死亡。分析得出其主要生命表参数(表2),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第1代和第3代的卵、蛹的历期均低于天然饲料,成虫前期存活率、蛹羽化率均高于天然饲料,雌虫平均寿命和雄虫平均寿命均大于天然饲料;人工饲料饲养的第1代和第3代的单雌产卵量高于天然饲料且差异不显著,幼虫历期、卵孵化率、产卵前期与天然饲料饲养的并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的防腐效果较好,完成一个时代不需更换饲料,而天然饲料大豆容易腐烂,需每天更换;同时用天然饲料大豆饲养需冷冻大量新鲜大豆增加了成本,而人工饲料制备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综上,本研究人工饲料相比天然饲料大豆有更好的饲养效果,能够满足豆荚螟生长发育和繁殖,获得大量生长发育一致的试虫。

表2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饲养豆荚螟的生命表参数

注:表中数据表示平均值±标准误,同行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tukey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