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71762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具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味感、造型,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一种最好的天然健康饮料。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和药理成分,这是茶叶生物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饮茶不仅可以直接补充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素,而且可以摄入茶多酚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对机体产生综合的生理调节作用。绿茶虽然具有抗氧化、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同时,也含有咖啡因等生物碱能刺激中枢神经、影响睡眠、增加血压、提高风湿类关节炎的患病率、致突变以及引起婴儿早产等作用的成分。目前除咖啡因的技术主要应用于速溶茶和液体饮料,应用于传统茶叶的技术较少,或会残留有毒的有机溶剂,或会破坏茶叶风味的损失,或操作复杂,或成本高。

硒是动物和人的必需营养元素,具有防癌抗癌、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延缓衰老,解除重金属毒性等作用。我国有73%的土壤全硒浓度低于0.02mg/kg,属缺硒或低硒地区,导致了食物中硒含量过低。许多地方性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减退和衰老过程等均与膳食中硒摄取不足有关,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人们从当地食物中摄取的硒不够。通过食品途径强化硒元素,已成为目前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热点之一。

绿茶作为一种传统经济作物,本身含硒量不高,开发出一种富硒且咖啡因含量低的绿茶,集营养、安全、保健为一体,对绿茶保健食品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降低咖啡因等不利成分,提高硒含量,制作的绿茶集营养、安全、保健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茶叶采摘前对茶树叶面喷洒硒肥水溶液,施肥8~15天后采集鲜叶。

s2、摊凉:将采摘后的鲜叶均匀摊放在竹制容器内,摊放茶青的厚度为3~5cm,每隔10~15分钟轻轻翻动一次,至鲜叶减重20%~30%。

s3、杀青:利用水-醋酸蒸汽杀青,然后将鲜叶用温水35~50℃泡5~10min,将杀青后的鲜叶从水中捞出,抖散并摊开散热到25℃~30℃。

s4、揉捻:将所述步骤s3处理的杀青叶投入揉捻机中,按照轻—重—轻的方式揉捻加压,揉捻时间为25~40min。

s5、理条:先在200~220℃条件下将揉捻后的茶叶振动理条成条索状,然后采用电热多功能整形机将茶叶在120~160℃条件下整形25~30min。

s5、烘干:将理条后的茶叶放在茶盘上,放入烘干机内烘干。

s6、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输入提香机内,在110~130℃条件下提香8~10min,提香后的茶叶的含水率≤5.5%。

s7、低温储藏:将提香后的茶叶成品进行封装,放置冷库储藏。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1中,所述硒肥为腐植酸硒钛肥,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速溶性腐植酸为70%,磷酸脲为25%,磷酸硒钾为2.5~3%,硫酸氧钛为2~3%,喷洒时,用100克腐植酸硒钛肥兑水40~50kg均匀喷洒在茶树叶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3中,杀青温度控制在180~200℃,ph3.5~5.5,杀青时间3~5min。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3中,将杀青后的鲜叶再送至锅式杀青机内进行第二次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0℃~230℃,通过时间为1~2分钟,然后将第二次杀青后的鲜叶摊凉,快速降温至25℃~3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4中,所述揉捻的具体操作为:松压1min,加压3min,然后再松压1min,依此循环处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s5中,先用网带烘干机将茶叶在100~120℃条件下初烘3-5min,然后摊凉2~3h,再在90~110℃条件下复烘10~15min。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制作方法,茶叶采摘前对茶树叶面喷洒硒肥水溶液,施肥8~15天后再采集鲜叶,使鲜叶充分吸收硒肥,从而提高茶叶的含硒量。使消费者通过饮茶补给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硒,起到保健作用。

2.本发明茶叶利用水-醋酸蒸汽杀青,降低咖啡因等不利成分,提高茶叶安全性。同时,采用二次杀青,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制作的绿茶集营养、安全、保健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茶叶采摘前对茶树叶面喷洒硒肥水溶液,施肥10天后采集鲜叶。

所述硒肥为腐植酸硒钛肥,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速溶性腐植酸为70%,磷酸脲为25%,磷酸硒钾为2.5%,硫酸氧钛为3%,喷洒时,用100克腐植酸硒钛肥兑水40kg均匀喷洒在茶树叶面。

s2、摊凉:将采摘后的鲜叶均匀摊放在竹制容器内,摊放茶青的厚度为5cm,每隔10分钟轻轻翻动一次,至鲜叶减重25%。

s3、杀青:利用水-醋酸蒸汽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185℃左右,ph4.5左右,杀青时间5min。然后将鲜叶用温水40℃泡10min,将杀青后的鲜叶从水中捞出,抖散并摊开散热到25℃。

将杀青后的鲜叶再送至锅式杀青机内进行第二次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0℃,通过时间为2分钟,然后将第二次杀青后的鲜叶摊凉,快速降温至25℃。

s4、揉捻:将所述步骤s3处理的杀青叶投入揉捻机中,按照轻—重—轻的方式揉捻加压,揉捻时间为30min。所述揉捻的具体操作为:松压1min,加压3min,然后再松压1min,依此循环处理。

s5、理条:先在200℃条件下将揉捻后的茶叶振动理条成条索状,然后采用电热多功能整形机将茶叶在150℃条件下整形25min。

s5、烘干:将理条后的茶叶放在茶盘上,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先用网带烘干机将茶叶在100℃条件下初烘5min,然后摊凉3h,再在100℃条件下复烘10min。

s6、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输入提香机内,在110℃条件下提香8min,提香后的茶叶的含水率≤5.5%。

s7、低温储藏:将提香后的茶叶成品进行封装,放置冷库储藏。

实施例2

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茶叶采摘前对茶树叶面喷洒硒肥水溶液,施肥12天后采集鲜叶。

所述硒肥为腐植酸硒钛肥,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速溶性腐植酸为70%,磷酸脲为25%,磷酸硒钾为2.5%,硫酸氧钛为2%,喷洒时,用100克腐植酸硒钛肥兑水50kg均匀喷洒在茶树叶面。

s2、摊凉:将采摘后的鲜叶均匀摊放在竹制容器内,摊放茶青的厚度为3cm,每隔15分钟轻轻翻动一次,至鲜叶减重20%~30%。

s3、杀青:利用水-醋酸蒸汽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00℃,ph为5,杀青时间5min。然后将鲜叶用温水50℃泡5min,将杀青后的鲜叶从水中捞出,抖散并摊开散热到30℃。

将杀青后的鲜叶再送至锅式杀青机内进行第二次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30℃,通过时间为2分钟,然后将第二次杀青后的鲜叶摊凉,快速降温至30℃。

s4、揉捻:将所述步骤s3处理的杀青叶投入揉捻机中,按照轻—重—轻的方式揉捻加压,揉捻时间为40min。所述揉捻的具体操作为:松压1min,加压3min,然后再松压1min,依此循环处理。

s5、理条:先在220℃条件下将揉捻后的茶叶振动理条成条索状,然后采用电热多功能整形机将茶叶在160℃条件下整形25min。

s5、烘干:将理条后的茶叶放在茶盘上,放入烘干机内烘干。

先用网带烘干机将茶叶在120℃条件下初烘3min,然后摊凉2h,再在110℃条件下复烘10min。

s6、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输入提香机内,在120℃条件下提香10min,提香后的茶叶的含水率≤5.5%。

s7、低温储藏:将提香后的茶叶成品进行封装,放置冷库储藏。

上述说明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