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71845阅读:1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技术,特指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单丛红茶是以单丛茶作为原料,经红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跨界作品,是对单丛茶制作的一种全新尝试。这一款茶叶引发了国内茶叶界的轰动,被誉为国内红茶继金骏眉之后的又一巅峰之作。其味道不亚于金骏眉与正山小种等,既有红茶风格又有单丛茶韵味,继承了单丛茶的花果香味,又拥有红茶的优点,味道独特别具一格,非一般红茶所能比拟。

目前,单丛红茶虽然均以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但若根据传统的制茶工艺,普遍存在萎凋叶不均匀的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揉捻时叶细胞的破损率与程度、茶坯发酵也受影响;同时萎凋耗时长、产量低,萎凋叶往往带有闷气较重,此类技术问题,可以说是未能充分发挥制茶优质原料内在应有的最佳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其工艺成本低,耗时短,所得茶叶外形条索紧结秀丽、锋苗多、色泽乌润、匀齐,内质香气高爽持久、显花蜜果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单丛茶树幼嫩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加工原料,鲜叶要求保持嫩、鲜、匀、净;

(2)萎凋:萎凋房中放置萎凋槽,配鼓风机、加热装置,抽湿机,鲜叶上槽后,抖松摊平,萎凋房温度为22-28℃,湿度为60-70%,萎凋时间为14-20h,其中鼓风机多次启停;

(3)揉捻: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时间为80-90分钟,分为两段揉捻工序,第一段工序完成后揉捻叶下机解块,第二段工序完成后下机解块再进入发酵工序;

(4)发酵:揉捻叶解块后进发酵筐发酵,发酵室温度为22-26℃,湿度为85-95%,发酵时间为:12-15h,发酵叶在发酵终止前2小时,将发酵叶摊开透气,摊开的发酵叶厚度为60-80mm;

(5)干燥:先后分为毛火干燥、足火干燥的两段烘焙方式,中间摊凉1h;

(6)再发酵:干燥后的毛茶水份控制在30%以下,再次重复步骤(4)的发酵程序;

(7)再干燥:重复步骤(5)的干燥程序,摊凉后袋装保存,所得毛茶水份控制在6%以下,毛茶经20-30天熟后,精制为成品茶。

进一步的,在萎凋的过程中,鲜叶上槽后,抖松摊平即开始鼓风萎凋,达到4h后关停鼓风机,进行翻叶并结合手工做青一次,在静止0.5h后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2h后,关停鼓风机0.5-1h,又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2.5-3h后,关停鼓风机1h,再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1.5-2h后,关停鼓风机1-1.5h,再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1-1.5h,在萎凋叶下槽进入揉捻前0.3-0.5h关停鼓风。

优选的,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56-58%。

进一步的,发酵筐内放入湿布后装入发酵叶,发酵叶堆积厚度为350-380mm,发酵筐中间留两圆孔通风。

进一步的,发酵叶在2-3h内叶温控制在28-29℃,当叶温超过29℃以上时,立即将发酵叶出筐散热匀堆后,分装入大型发酵筐中,发酵叶堆积厚度150-200mm,内叶温控制在26-27℃,5-6h后进行翻叶透气散热,之后内叶温控制在25℃左右,时间4-5h。

进一步的,毛火干燥采用链板式烘干机,上叶厚度为10-15mm,烘干机内温度130-140℃,快档转速,毛茶干度控制在75-80%。

进一步的,足火干燥采用多层烘焙箱,每筛摊毛火茶叶厚度为40-45mm,温度为85-90℃,时间为3-4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本着提升茶叶品质为目的,其工艺完善,耗时短,成本低,所得单丛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秀丽、锋苗多、色泽乌润、匀齐;内质香气高爽持久、显花蜜果香;汤色红艳明亮;茶汤入口醇爽甘甜、口感饱满、香中有味、味中有香、品种特色的花蜜香明显,喉韵厚重滋润;叶底肥嫩、红匀明亮,突出单丛茶的花果蜜香绞融,蕴含着特殊的香韵,独特出众,非一般的红茶所能比拟。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单丛茶树幼嫩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加工原料,鲜叶要求保持嫩、鲜、匀、净。

(2)萎凋:萎凋房中放置萎凋槽,槽体外规格11000mm×1380mm×1233mm,槽体内规格10800mm×1280mm×1000mm,槽体内面盛鲜叶厚度200mm至230mm,每平方米盛鲜叶10㎏。配鼓风机、加热装置,抽湿机,鲜叶上槽后,抖松摊平,萎凋房温度为22-28℃,最适宜的温度是24℃、25℃,湿度为60-70%,最适宜的湿度为65%,萎凋时间为14-20h,最适宜的时间是16-18h,其中鼓风机多次启停。

萎凋过程技术操作:

在萎凋的过程中,鲜叶上槽后,抖松摊平即开始鼓风萎凋(当萎凋房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范围内,开启加热装置、抽湿机),达到4h后关停鼓风机,进行翻叶并结合手工做青一次,在静止0.5h后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2h后,关停鼓风机0.5-1h,又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2.5-3h后,关停鼓风机1h,再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1.5-2h后,关停鼓风机1-1.5h,再开启鼓风机继续萎凋1-1.5h,在萎凋叶下槽进入揉捻前0.3-0.5h关停鼓风。

若遇到阴雨低温天气,萎凋时间则控制在20h内;遇高温低湿干燥天气,萎凋时间不宜少于14h。

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56%—58%范围内。叶象色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质手感软绵,嫩茎梗折不断,叶子有清淡花果香。

(3)揉捻:根据揉捻机械的型号投装叶量的多少进行揉捻技术操作。以26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45-50kg。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时间为80-90分钟,分为两段揉捻工序,第一段工序完成后揉捻叶下机解块,第二段工序完成后下机解块再进入发酵工序。

两段揉捻工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段揉捻时间分配与操作:空揉10分钟,加轻压分三次,第一次加轻压6分钟、松压4分钟,第二次加轻压7分钟、松压3分钟,第三次加轻压10分钟、松压5分钟后,揉捻叶下机解块。

第二段揉捻时间分配与操作:将第一段工序的揉捻叶装回揉捻机再继续揉捻造型,加轻压分四次,第一次加轻压7分钟、松压3分钟,第二次加轻压7分钟、松压3分钟,第三次加轻压8分钟、松压2分钟,第四次加轻压5分钟、松压2分钟、重压5分钟,松压3分钟后,揉捻叶下机解块。

揉捻叶成条率90%—95%,叶细胞破坏率达75%—80%,叶色达到黄绿色,青草气味消退,有清爽的微青花香。

(4)发酵:揉捻叶解块后进发酵筐发酵,发酵室温度为22-26℃,最适宜的温度为24℃、25℃,湿度为85-95%,最适宜的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12-15h,最适宜的时间控制在13h、14h,发酵叶在发酵终止前2小时,将发酵叶摊开透气,摊开的发酵叶厚度为60-80mm。发酵叶适度:青气消失,发出清爽、蜜甜的花果香,叶色紫红色或古铜色、鲜艳,均匀。

发酵过程技术操作:

发酵用具:发酵筐规格630mm×430mm×400mm,内放湿布后装入发酵叶,叶厚度350mm—380mm,发酵筐中间留两圆孔通风。

发酵叶在2-3h内叶温控制在28℃、29℃,当叶温超过29℃以上时,立即将发酵叶出筐散热匀堆后,分装入大型发酵筐中,发酵叶堆积厚度150-200mm,优选180mm,内叶温控制在26-27℃,5-6h后进行翻叶透气散热,之后内叶温控制在25℃左右,时间4-5h。

(5)干燥:先后分为毛火干燥、足火干燥的两段烘焙方式,中间摊凉1h,具体操作如下:

毛火干燥采用链板式烘干机,上叶厚度为10-15mm,优选12mm,烘干机内温度130-140℃,优选135℃,快档转速,毛茶干度控制在75-80%,优选75%,摊凉1h后,再足火干燥。

足火干燥采用12层烘焙箱,每筛摊毛火茶叶厚度为40-45mm,优选42mm,温度为85-90℃,优选88℃,时间为3-4h,优选3.5h,茶叶移出烘焙箱,干燥结束。

(6)再发酵:干燥后的毛茶水份控制在30%以下,再次重复步骤(4)的发酵程序;

(7)再干燥:重复步骤(5)的干燥程序,摊凉后袋装保存,所得毛茶水份控制在6%以下,毛茶经20-30天熟后,精制为成品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