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发酵茶,是我国常见的健康保健茶饮,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一种茶叶,其制作工艺都是不同的,红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一般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四个步骤。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萎调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调,在室温20-24℃,相对湿度60%-70%,萎调18小时左右,通过启闭门窗的方法调节温、湿度,在萎凋过程中可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烘干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但是传统的制作工艺得到的传统红茶青涩感较重导致红茶品质降低、香气不够香醇。
如对比文件专利名称为: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468453.7,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是将新鲜箬竹叶切成条状,入竹制蒸笼蒸40--50分钟备用。红茶制备按茶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高温杀青、烘干、筛分、风选、分捡、复火提香、匀堆步骤进行,在红茶揉捻时加入备用的箬竹鲜叶,让箬竹鲜叶与茶叶一起揉捻直至烘干,在筛分至分捡阶段将未成形的箬竹叶片分捡清理,即成为一种棕香型红茶。用该方法制备的红茶具有天然独特的芳香,且对红茶的形态、汤色、香味无任何影响,保留了红茶的原汁原味。茶叶吸附了箬竹鲜叶中大量的有益成份和独特的棕香味,冲泡时茶香与棕香交融,沁人肺腑,且箬竹鲜叶中有益成份被茶叶吸附溶于茶水中,随着人们的饮用进入人们体内,增强了人们的体质。
该对比文件中是使用高温杀青,在这个过程中会茶叶因为高温的原因流失本来自带的清甜和土香,是一种牺牲质量换取生产效率的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生产工艺中,得到的传统红茶青涩感较重导致红茶品质降低、香气不够香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红茶制作方法。本发明可以有效去除臭青气,降低红茶涩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红茶青涩感较重的常见问题,同时能提高红茶品质,使香气更高更纯,滋味更为醇爽甜滑。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红茶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的红茶鲜叶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其中采摘的鲜叶必须安全无污染,其农残留、稀土、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且不采雨水叶,不采腐败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摊凉散热,避免堆闷或密封在袋子及篓里面,摊凉厚度应小于10CM;
步骤二: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摊凉在萎凋槽上,自然萎凋12-15个小时,控制温度在20-28℃,湿度在75-85%,萎凋后鲜叶含水率为55%;此时鲜叶叶质柔软,叶面起皱纹,叶茎折而不断,叶色暗绿无光泽,青草气大大减少,并带有愉悦的清香、花香气。
步骤三:使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60-80℃,杀青时间为10-30分钟;茶叶杀青后叶色暗绿偏红,茶梗泛红且弯而不断;手捏茶叶质地柔软,略有黏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茶叶青草气,臭青气消失,同时会有清香等愉悦的茶香散出。
步骤四:将低温杀青后的茶叶摊凉至40-60℃并送入揉捻机,茶汁溢出表面而不流失,茶叶成条率90%,细胞破损率80%。
步骤五:将揉捻解块后的茶叶进行毛火干燥,干燥温度为50-75℃,干燥时间为30min;
步骤六:将毛火干燥后的茶叶混匀摊凉,摊凉时间为60-90min;此时茶叶干燥至含水量为10-30%;
步骤七:将摊凉后的茶叶置于茶焙笼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0-100℃,干燥时间为3小时,每20分钟把茶焙笼拿下,将笼上的茶叶由底层翻到表面,表面的茶叶翻到底层,再把此茶焙笼放回原来位置上干燥,如此重复;直至茶叶含水量为5-10%。
在传统红茶的制作工艺上,增加了低温杀青这一步骤,能有效减少臭青气,钝化一部分酶,减少涩感,使香气高锐纯正,滋味醇爽无青涩味。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摊晾厚度为5-10cm。
进一步,步骤四中揉捻过程按轻揉、重揉、轻揉的顺序进行,第一次揉捻20-30分钟,揉后解块;解块后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15-20分钟,揉后解块。
进一步,步骤五中的毛火干燥设备为杀青机。
进一步,步骤六中的混匀摊凉的厚度为1-2cm。
进一步,步骤七中的干燥过程使用碳火干燥,可以有效的保留茶叶的香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在传统红茶的制作工艺上,增加了低温杀青这一步骤,能有效减少臭青气,钝化一部分酶,减少涩感,使香气高锐纯正,滋味醇爽无青涩味;
2.步骤七中的干燥过程使用碳火干燥,可以有效的保留茶叶的香气;
3.本发明得到的红茶甜纯无臭青气,滋味醇滑,品质更佳。本发明历经数十次试验,产品品质佳,青涩感较传统红茶大大减少,有明显的提升品质效果,值得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红茶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的红茶鲜叶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其中采摘的鲜叶必须安全无污染,其农残留、稀土、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且不采雨水叶,不采腐败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摊凉散热,避免堆闷或密封在袋子及篓里面,摊凉厚度应小于10CM;
步骤二: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摊凉在萎凋槽上,自然萎凋12-15个小时,控制温度在20-28℃,湿度在75-85%,萎凋后鲜叶含水率为55%;此时鲜叶叶质柔软,叶面起皱纹,叶茎折而不断,叶色暗绿无光泽,青草气大大减少,并带有愉悦的清香、花香气。
步骤三:使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60℃,杀青时间为10分钟;茶叶杀青后叶色暗绿偏红,茶梗泛红且弯而不断;手捏茶叶质地柔软,略有黏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茶叶青草气,臭青气消失,同时会有清香等愉悦的茶香散出。
步骤四:将低温杀青后的茶叶摊凉至40℃并送入揉捻机,茶汁溢出表面而不流失,茶叶成条率90%,细胞破损率80%。
步骤五:将揉捻解块后的茶叶进行毛火干燥,干燥温度为50-75℃,干燥时间为30min;
步骤六:将毛火干燥后的茶叶混匀摊凉,摊凉时间为60-90min;此时茶叶干燥至含水量为10-30%;
步骤七:将摊凉后的茶叶置于茶焙笼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0-100℃,干燥时间为3小时,每20分钟把茶焙笼拿下,将笼上的茶叶由底层翻到表面,表面的茶叶翻到底层,再把此茶焙笼放回原来位置上干燥,如此重复;直至茶叶含水量为5-10%。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摊晾厚度为5-10cm。
进一步,步骤四中揉捻过程按轻揉、重揉、轻揉的顺序进行,第一次揉捻20-30分钟,揉后解块;解块后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15-20分钟,揉后解块。
进一步,步骤五中的毛火干燥设备为杀青机。
进一步,步骤六中的混匀摊凉的厚度为1-2cm。
进一步,步骤七中的干燥过程使用碳火干燥,可以有效的保留茶叶的香气。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红茶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的红茶鲜叶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其中采摘的鲜叶必须安全无污染,其农残留、稀土、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且不采雨水叶,不采腐败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摊凉散热,避免堆闷或密封在袋子及篓里面,摊凉厚度应小于10CM;
步骤二: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摊凉在萎凋槽上,自然萎凋12-15个小时,控制温度在20-28℃,湿度在75-85%,萎凋后鲜叶含水率为55%;此时鲜叶叶质柔软,叶面起皱纹,叶茎折而不断,叶色暗绿无光泽,青草气大大减少,并带有愉悦的清香、花香气。
步骤三:使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70℃,杀青时间为15分钟;茶叶杀青后叶色暗绿偏红,茶梗泛红且弯而不断;手捏茶叶质地柔软,略有黏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茶叶青草气,臭青气消失,同时会有清香等愉悦的茶香散出。
步骤四:将低温杀青后的茶叶摊凉至50℃并送入揉捻机,茶汁溢出表面而不流失,茶叶成条率90%,细胞破损率80%。
步骤五:将揉捻解块后的茶叶进行毛火干燥,干燥温度为50-75℃,干燥时间为30min;
步骤六:将毛火干燥后的茶叶混匀摊凉,摊凉时间为60-90min;此时茶叶干燥至含水量为10-30%;
步骤七:将摊凉后的茶叶置于茶焙笼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0-100℃,干燥时间为3小时,每20分钟把茶焙笼拿下,将笼上的茶叶由底层翻到表面,表面的茶叶翻到底层,再把此茶焙笼放回原来位置上干燥,如此重复;直至茶叶含水量为5-10%。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摊晾厚度为5-10cm。
进一步,步骤四中揉捻过程按轻揉、重揉、轻揉的顺序进行,第一次揉捻20-30分钟,揉后解块;解块后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15-20分钟,揉后解块。
进一步,步骤五中的毛火干燥设备为杀青机。
进一步,步骤六中的混匀摊凉的厚度为1-2cm。
进一步,步骤七中的干燥过程使用碳火干燥,可以有效的保留茶叶的香气。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红茶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的红茶鲜叶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其中采摘的鲜叶必须安全无污染,其农残留、稀土、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且不采雨水叶,不采腐败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摊凉散热,避免堆闷或密封在袋子及篓里面,摊凉厚度应小于10CM;
步骤二: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摊凉在萎凋槽上,自然萎凋12-15个小时,控制温度在20-28℃,湿度在75-85%,萎凋后鲜叶含水率为55%;此时鲜叶叶质柔软,叶面起皱纹,叶茎折而不断,叶色暗绿无光泽,青草气大大减少,并带有愉悦的清香、花香气。
步骤三:使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70℃,杀青时间为25分钟;茶叶杀青后叶色暗绿偏红,茶梗泛红且弯而不断;手捏茶叶质地柔软,略有黏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茶叶青草气,臭青气消失,同时会有清香等愉悦的茶香散出。
步骤四:将低温杀青后的茶叶摊凉至60℃并送入揉捻机,茶汁溢出表面而不流失,茶叶成条率90%,细胞破损率80%。
步骤五:将揉捻解块后的茶叶进行毛火干燥,干燥温度为50-75℃,干燥时间为30min;
步骤六:将毛火干燥后的茶叶混匀摊凉,摊凉时间为60-90min;此时茶叶干燥至含水量为10-30%;
步骤七:将摊凉后的茶叶置于茶焙笼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0-100℃,干燥时间为3小时,每20分钟把茶焙笼拿下,将笼上的茶叶由底层翻到表面,表面的茶叶翻到底层,再把此茶焙笼放回原来位置上干燥,如此重复;直至茶叶含水量为5-10%。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摊晾厚度为5-10cm。
进一步,步骤四中揉捻过程按轻揉、重揉、轻揉的顺序进行,第一次揉捻20-30分钟,揉后解块;解块后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15-20分钟,揉后解块。
进一步,步骤五中的毛火干燥设备为杀青机。
进一步,步骤六中的混匀摊凉的厚度为1-2cm。
进一步,步骤七中的干燥过程使用碳火干燥,可以有效的保留茶叶的香气。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红茶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的红茶鲜叶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其中采摘的鲜叶必须安全无污染,其农残留、稀土、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且不采雨水叶,不采腐败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摊凉散热,避免堆闷或密封在袋子及篓里面,摊凉厚度应小于10CM;
步骤二: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摊凉在萎凋槽上,自然萎凋12-15个小时,控制温度在20-28℃,湿度在75-85%,萎凋后鲜叶含水率为55%;此时鲜叶叶质柔软,叶面起皱纹,叶茎折而不断,叶色暗绿无光泽,青草气大大减少,并带有愉悦的清香、花香气。
步骤三:使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80℃,杀青时间为30分钟;茶叶杀青后叶色暗绿偏红,茶梗泛红且弯而不断;手捏茶叶质地柔软,略有黏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茶叶青草气,臭青气消失,同时会有清香等愉悦的茶香散出。
步骤四:将低温杀青后的茶叶摊凉至70℃并送入揉捻机,茶汁溢出表面而不流失,茶叶成条率90%,细胞破损率80%。
步骤五:将揉捻解块后的茶叶进行毛火干燥,干燥温度为50-75℃,干燥时间为30min;
步骤六:将毛火干燥后的茶叶混匀摊凉,摊凉时间为60-90min;此时茶叶干燥至含水量为10-30%;
步骤七:将摊凉后的茶叶置于茶焙笼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0-100℃,干燥时间为3小时,每20分钟把茶焙笼拿下,将笼上的茶叶由底层翻到表面,表面的茶叶翻到底层,再把此茶焙笼放回原来位置上干燥,如此重复;直至茶叶含水量为5-10%。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摊晾厚度为5-10cm。
进一步,步骤四中揉捻过程按轻揉、重揉、轻揉的顺序进行,第一次揉捻20-30分钟,揉后解块;解块后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15-20分钟,揉后解块。
进一步,步骤五中的毛火干燥设备为杀青机。
进一步,步骤六中的混匀摊凉的厚度为1-2cm。
进一步,步骤七中的干燥过程使用碳火干燥,可以有效的保留茶叶的香气。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