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肥羊复合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2319阅读:16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预混料,特别涉及一种育肥羊复合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育肥期羊生长速度快,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根据羊育肥期的营养需求特点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的同时提供合理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添加剂能够提高羊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功能,并保证肉的安全性。中草药添加剂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它对胃肠道微生物群无影响,具有零药物残留,防病治病等作用,并且对肉羊的增重保健效果极其显著,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其起着调节免疫,促进生长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育肥羊机体免疫力、提高增长率和降低料肉比的含有中草药添加剂的育肥期复合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育肥羊复合预混料,每千克复合预混料中由以下成分组成:蛋氨酸10.0-12.0g、赖氨酸1.0-2.0g、蛋氨酸亚铁40.0-50.0g、蛋氨酸铜1.0-2.0g、蛋氨酸锌20.0-22.0g、甘氨酸锰20.0-25.0g、甘氨酸碘1.0-2.0g、甘氨酸硒0.6-1.0g、甘氨酸钴1.0-1.4g、维生素A 400000-500000IU、维生素D3 50000-70000IU、维生素E 1400-1600IU、黄芪5.0-15.0g、刺五加1.0-3.0g、山楂4.0-6.0g、陈皮1.0-3.0g、金银花1.0-3.0g、板蓝根1.0-3.0g、花椒1.0-3.0g,余量为石粉。

优选的,每千克育肥羊复合预混料中由以下成分组成:蛋氨酸10.8g、赖氨酸1.8g、蛋氨酸亚铁45.6g、蛋氨酸铜1.4g、蛋氨酸锌21.4g、甘氨酸锰22.6g、甘氨酸碘1.5g、甘氨酸硒0.8g、甘氨酸钴1.2g、维生素A480000IU、维生素D3 60000IU、维生素E 1500IU、黄芪10.0g、刺五加2.0g、山楂5.0g、陈皮2.0g、金银花2.0g、板蓝根2.0g、花椒1.0g,余量为石粉。

一种育肥羊复合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蛋氨酸、赖氨酸、蛋氨酸亚铁、蛋氨酸铜、蛋氨酸锌、甘氨酸锰、甘氨酸碘、甘氨酸硒、甘氨酸钴、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按重量称量后进行预混合,再与称量粉碎过100目筛的黄芪、刺五加、山楂、陈皮、金银花、板蓝根和花椒进行混合,再加入石粉充分混匀,制得育肥羊复合预混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应激,抗病毒等功效。刺五加提高免疫力,抗应激。金银花、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山楂、陈皮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胃肠蠕动,增进动物食欲。花椒增加饲料适口性并有防腐作用,延长饲料储藏时间。本发明各中药之间有机配合,相互支持,配制合理,能够强化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增重速度、降低精料肉比。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调整预混料中的成分,为育肥羊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进一步提高育肥羊的生长速度。本发明的复合预混料不含抗生素,饲料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每千克复合预混料由以下成分组成:蛋氨酸10.8g、赖氨酸1.8g、蛋氨酸亚铁45.6g、蛋氨酸铜1.4g、蛋氨酸锌21.4g、甘氨酸锰22.6g、甘氨酸碘1.5g、甘氨酸硒0.8g、甘氨酸钴1.2g、维生素A480000IU、维生素D3 60000IU、维生素E 1500IU、黄芪10.0g、刺五加2.0g、山楂5.0g、陈皮2.0g、金银花2.0g、板蓝根2.0g、花椒1.0g,余量为石粉。

所述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蛋氨酸、赖氨酸、蛋氨酸亚铁、蛋氨酸铜、蛋氨酸锌、甘氨酸锰、甘氨酸碘、甘氨酸硒、甘氨酸钴、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按重量称量后进行预混合,再与称量粉碎过100目筛的黄芪、刺五加、山楂、陈皮、金银花、板蓝根和花椒进行混合,最后加入载体石粉充分混匀,制得育肥羊复合预混料。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每千克复合预混料由以下成分组成:蛋氨酸10.0g、赖氨酸1.0g、蛋氨酸亚铁40.0g、蛋氨酸铜1.0g、蛋氨酸锌20.0g、甘氨酸锰20.0g、甘氨酸碘1.0g、甘氨酸硒0.6g、甘氨酸钴1.0g、维生素A400000IU、维生素D3 50000IU、维生素E 1400IU、黄芪5.0g、刺五加1.0g、山楂4.0g、陈皮1.0g、金银花1.0g、板蓝根1.0g、花椒2.0g,余量为石粉。

所述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每千克复合预混料由以下成分组成:蛋氨酸12.0g、赖氨酸2.0g、蛋氨酸亚铁50.0g、蛋氨酸铜2.0g、蛋氨酸锌22.0g、甘氨酸锰25.0g、甘氨酸碘2.0g、甘氨酸硒1.0g、甘氨酸钴1.4g、维生素A500000IU、维生素D3 70000IU、维生素E 1600IU、黄芪15.0g、刺五加3.0g、山楂6.0g、陈皮3.0g、金银花3.0g、板蓝根3.0g、花椒3.0g,余量为石粉。

所述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下面结合科学试验对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说明。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3月龄健康小尾寒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第一组设为试验组,试验组添加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实施例1),第二组设为对照组添加商品育肥羊预混料,每千克商品育肥羊预混料中所含的成份:维生素A 750000IU、维生素D3105000IU、维生素E 1000IU、烟酸0.9g、泛酸10.50g、生物素0.04g、铁10g、铜1.0g、锰10g、锌8.0g、碘0.1g、硒0.0325g、钴0.0325g、莫能霉素(瘤胃素)5g。

试验精饲料配方见表1,精饲料量为试验开始每只羊每天50g,每十天每只羊每天增加50g精饲料,最终增加到每只羊每天采食精饲料量200g,试验期为40天。粗饲料为干草或青草,不限量,自由饮水。试验在新乡市卫辉县某个体养羊场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同居饲养。

表1试验精饲料配方

1.2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测定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

每天定时称重,计算消耗精饲料总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精料肉比。

平均日增重=终重-始重/试验日数

精料肉比=消耗精饲料总量/增重总量

1.2.2测定常规免疫功能指标

试验前(0天)和试验结束时(40天)分别颈静脉采血检测T淋巴细胞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

(1)检测T淋巴细胞阳性率:将羊抗凝血涂片,固定,用a-乙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染色计数,胞浆内有深红色颗粒的为ANAE阳性细胞,记100个淋巴细胞,求出ANAE阳性细胞百分比。

T淋巴细胞阳性率(%)=ANEN阳性细胞/100×100%

(2)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从羊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计数活细胞,细胞浓度调至1×106/ml,将细胞悬液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100μl/孔,加植物血凝素(PHA)刺激,PHA终浓度为50μg/ml;同时设不加PHA的对照组,培养72h,再加四甲基偶氮唑盐(MTT),20μl/ml,混匀继续培养4h后,加100μl/孔盐酸异丙醇,作用30min后,用酶标仪测定OD570mm值。

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SI)=刺激孔OD570nm/对照孔OD570nm

(3)免疫球蛋白IgA、IgG测定:从非抗凝血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A、IgG含量,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

1.3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以试验处理为单位,用SAS统计软件的ttest过程进行T检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试验结果

2.1平均日增重和精料肉比

结果见表2,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9.63%。精料肉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了9.05%。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能显著提高育肥小尾寒羊的平均日增重,能显著改善精料肉比,提高了育肥羊的饲料报酬。

表2不同预混料对小尾寒羊平均日增重和精料肉比的影响

注:表中同行数据有“*”者差异显著(P<0.05)。

2.2 T淋巴细胞阳性率

结果见表3,试验0天和40天的T淋巴细胞阳性率,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5.1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能显著提高育肥小尾寒羊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即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表3不同预混料对小尾寒羊T淋巴细胞阳性率的影响

注:表中同行数据有“*”者差异显著(P<0.05)。

2.3淋巴细胞转化指数

结果见表4,试验的0天和40天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0.22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能显著提高育肥小尾寒羊的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即能提高羊免疫功能。

表4不同预混料对小尾寒羊淋巴细胞转化指数的影响

注:表中同行数据有“*”者差异显著(P<0.05)。

2.4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影响

结果见表5、6,试验0天和40天的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对照组和验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育肥羊复合预混料对育肥小尾寒羊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

表5不同预混料对小尾寒羊血清IgA的影响

注:表中同行数据有“*”者差异显著(P<0.05)。

表6不同预混料对小尾寒羊血清IgG的影响

注:表中同行数据有“*”者差异显著(P<0.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最佳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