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072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乳饮品种类较多,其特殊的口感风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口感风味更优的乳饮品还需进一步研究。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目前,生产商为了能够连续、快速地生产杀菌型乳饮品,往往会忽略对乳饮品制作工艺的改进和研究,从而影响乳饮品的口感、风味以及稳定性等品质。基于上述问题的发现,发明人对乳饮品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改进,将生牛乳发酵后制备的发酵乳进一步进行后熟,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发酵乳特殊的风味优势;同时,为尽可能多的保留成品的整体风味感,发明人在灌装后再进行低温灭菌,以便减少风味物质的流失,最大程度地保留发酵乳制备的乳饮品的风味优势。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乳饮品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发酵乳进行后熟处理;将经过后熟处理后的发酵乳与乳饮品原料依次进行混合、均质、灌装处理;将灌装处理产物进行低温灭菌处理,以便获得所述乳饮品,其中,所述后熟处理是在温度为2~8℃如3℃、4℃、5℃、6℃或7℃的条件下进行10~12小时如11小时,所述低温灭菌处理是在温度为80~85℃如81℃、82℃、83℃或84℃的条件下进行20~30分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发酵乳的风味优势;减少风味物质的流失,最大程度地保留发酵乳制备的乳饮品的特殊风味;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乳饮品体系的稳定性,使制备获得的乳制品的口感、风味和稳定性俱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低温灭菌为水浴灭菌处理。发明人发现,所述灭菌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少风味物质的流失,最大程度地保留发酵乳制备的乳饮品的风味优势,从而使制备获得的乳饮品的口感、风味更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乳饮品原料包括白砂糖50~70重量份,稳定剂6~8重量份,甜菊糖苷0.2~0.3重量份,果汁40~50重量份,低聚半乳糖2~4重量份,柠檬酸1~1.5重量份以及柠檬酸钠0.5~1重量份,所述发酵乳为340~360重量份。发明人发现,该原料制备获得的乳制品口感、风味、稳定性更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稳定剂包括选自刺槐豆胶、卡拉胶、海藻酸钠的至少之一。发明人发现,所述稳定剂制备获得的乳饮品的稳定性更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刺槐豆胶、卡拉胶以及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为3:2:2。发明人发现,所述稳定剂制备获得的乳饮品的稳定性更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酵乳是将生牛乳进行发酵处理获得的。发明人发现,生牛乳制备的发酵乳较复原乳更加营养,发酵风味更加纯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混合处理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的:将稳定剂、甜菊糖苷以及白砂糖进行第一混合处理;将第一混合处理产物与经过后熟处理的发酵乳、果汁以及低聚半乳糖进行第二混合处理;将第二混合处理产物与柠檬酸以及柠檬酸钠进行第三混合处理。发明人发现,在第一混合处理后再添加发酵乳、果汁和低聚半乳糖,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发酵乳、果汁和低聚半乳糖与第一混合处理的高温液进行长时间地混合接触,从而保存发酵乳、果汁和低聚半乳糖的风味以及营养物质的完整性。第二混合处理后再进行第三混合处理即调酸处理,可以保证体系的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均质处理是在温度为60~70℃,均质总压力为220bar,二级均质压力为40bar的条件下进行的。发明人发现,不在该条件下进行均质时,均质效果差,从而影响最终制备获得的乳饮品的口感和风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灌装处理为无菌灌装处理。无菌罐装更加干净、卫生,且有利于后续的低温灭菌处理,从而使最终制备获得的乳饮品的口感、风味和稳定性更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酵处理是在温度为41~43℃的条件下进行的。发明人发现,该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可以使生牛乳制备的发酵乳较复原乳更加营养,发酵风味更加纯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酵处理中使用的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明人发现,该菌种发酵效果更好,从而使生牛乳制备的发酵乳较复原乳更加营养,发酵风味更加纯正。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乳制饮品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发酵乳进行后熟处理;将经过后熟处理后的发酵乳与乳饮品原料依次进行混合、均质、灌装处理;将灌装处理产物进行低温灭菌处理,以便获得所述乳饮品,其中,所述后熟处理是在温度为2~8℃的条件下进行10~12小时,所述低温灭菌处理是在温度为80~85℃的条件下进行20-30分钟,所述低温灭菌为水浴灭菌处理,所述乳饮品原料包括白砂糖50~70重量份,稳定剂6~8重量份,甜菊糖苷0.2~0.3重量份,果汁40~50重量份,低聚半乳糖2~4重量份,柠檬酸1~1.5重量份以及柠檬酸钠0.5~1重量份,所述发酵乳为340~360重量份,所述稳定剂中刺槐豆胶、卡拉胶以及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为3:2:2,所述混合处理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的:将稳定剂、甜菊糖苷以及白砂糖进行第一混合处理;将第一混合处理产物与经过后熟处理的发酵乳、果汁以及低聚半乳糖进行第二混合处理;将第二混合处理产物与柠檬酸以及柠檬酸钠进行第三混合处理,所述均质处理是在温度为60~70℃,均质总压力为220bar,二级均质压力为40bar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述发酵处理是在温度为41~43℃的条件下进行的。发明人发现,该方法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发酵乳的风味优势;减少风味物质的流失,最大程度地保留发酵乳制备的乳饮品的特殊风味;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体系的稳定性,使制备获得的乳饮品,口感、风味、稳定性更好。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乳饮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乳饮品是通过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乳饮品,口感、风味、稳定性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配方:1.发酵乳的制备(以1000g计):生牛乳1000g,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适量。2.(以1000g成品计)发酵乳350.0g、白砂糖55.0g、稳定剂(刺槐豆胶:卡拉胶:海藻酸钠=3:2:2)7g、甜菊糖苷0.3g、浓缩果汁(苹果汁、草莓汁)45.2g、低聚半乳糖2g、柠檬酸1.2g、柠檬酸钠0.5、纯净水538.8g。工艺:1.巴氏杀菌乳生牛乳经巴氏杀菌,温度85±2℃;时间300秒;2.冷却降温至温度42±1℃。3.发酵将菌种从罐口投入,搅拌15min,混合均匀后,停止搅拌,在42±1℃下发酵5小时。4.破乳发酵完成后进行破乳(酸度:75-98°t),搅拌转速适中,不易过快或过慢。5.打冷将发酵奶冷却至10℃以下。6.后熟将发酵乳于2-8℃下冷藏后熟10~12小时后,备用。7.混料在化料罐中加入纯净水,升温至65℃左右,开启搅拌依次加入预先称量好的稳定剂、甜菊糖苷及白砂糖,搅拌15分钟;而后加入发酵乳、浓缩果汁和低聚半乳糖;最后边搅拌边加入柠檬酸和柠檬酸钠。8.均质均质温度60℃~70℃,均质总压力220bar(二级压力设定为40bar)。9.灌装将冷却后的料液进行无菌灌装。10.低温灭菌灭菌温度:80-85℃,灭菌时间25分钟。采用水浴灭菌设备,待水温达到指定温度后,将灌装好的产品放入水浴杀菌设备开始灭菌。11.成品灭菌后的产品经检验、装箱制得成品。对比例1配方:同实施例1工艺: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不含后熟,且为高温灭菌,灭菌在灌装之前。1.巴氏杀菌乳生牛乳验收后经巴氏杀菌处理,温度85±2℃;时间300秒;2.冷却冷却至温度42±1℃。3.接种发酵将菌种从罐口投入,搅拌15min,混合均匀后,停止搅拌,在42±1℃下发酵5小时。4.破乳发酵后完成后进行破乳搅拌(酸度控制在75-98°t)。5.打冷将发酵奶冷却至10℃以下备用。6.混料在化料罐中加入纯净水,升温至65℃左右,开启搅拌依次加入预先称量好的稳定剂、甜菊糖苷及白砂糖,搅拌15分钟;而后加入发酵乳、浓缩果汁和低聚半乳糖;最后边搅拌边加入柠檬酸和柠檬酸钠。7.均质均质温度60℃~70℃,均质总压力220bar(二级压力设定为40bar)。8.超高温瞬时灭菌(uht)灭菌温度:135-150℃,灭菌时间0.3~4秒。9.冷却冷却温度为10℃。10.灌装将冷却后的料液进行无菌灌装。11.成品灌装后的产品经检验、包装制得成品。对比例2配方同实施例1,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低温水浴灭菌时间为15分钟。对比例3配方同实施例1,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后熟温度为1℃。对比例4配方同实施例1,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后熟温度为10℃。对比例5配方同实施例1,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后熟时间为8小时。对比例6配方同实施例1,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后熟时间为13小时。对比例7工艺同实施例1,配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稳定剂的配比不同。配方:1.发酵乳的制备(以1000g计):生牛乳1000g,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适量。2.(以1000g成品计)发酵乳350.0g、白砂糖55.0g、稳定剂(刺槐豆胶:卡拉胶:海藻酸钠=4:2:1)7g、甜菊糖苷0.3g、浓缩果汁(苹果汁、草莓汁)45.2g、低聚半乳糖2g、柠檬酸1.2g、柠檬酸钠0.5、纯净水538.8g。对比例8工艺同实施例1,配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稳定剂的种类不同。1.发酵乳的制备(以1000g计):生牛乳1000g,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适量。2.(以1000g成品计)发酵乳350.0g、白砂糖55.0g、稳定剂(cmc:果胶:海藻酸丙二醇酯=3:2:2)7g、甜菊糖苷0.3g、浓缩果汁(苹果汁、草莓汁)45.2g、低聚半乳糖2g、柠檬酸1.2g、柠檬酸钠0.5、纯净水538.8g。以下为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6的成品进行的感官评价试验,具体评价方法如下:选取30人进行品尝试验,品尝项目包括色泽、乳香味、发酵风味、风味释放性、风味持久性。评价分值为0—9分(表示:无—极强,5分表示适中)。下表1为各感官项目品尝结果汇总的平均值。表1:感官评价表感官属性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色泽5.234.865.115.225.155.245.55乳香味6.504.796.615.405.145.475.21发酵风味6.784.656.805.305.895.355.76酸甜感5.525.375.334.246.454.346.48风味释放性5.654.175.714.334.674.464.69风味持久性7.314.937.455.535.875.515.83由上表1可知,经后熟和低温灭菌的产品的乳香味、酸奶发酵风味、风味释放性及风味的持久性均明显高于高温灭菌产品。对比例1中超高温灭菌由于物料直接接触热源,风味成分受热转化为气体会造成产品风味物质的损失,而实施例1先进行无菌灌装,而后进行低温灭菌,加之增加了后熟工艺,使得产品的风味更加完整和饱满,较uht灭菌成品(对比例1)在整体的风味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对比例2采用较短时间水浴灭菌,在感官风味方面表现较好,但结合下表2中的稳定性表现较差;对比例3和对比例5由于后熟温度和时间相对较低,导致风味成分未完全形成,而影响了产品特征性发酵风味的产生,整体风味效果较差;对比例4和对比例6因后熟温度和时间偏高,发酵乳产酸偏多,产品酸感较重,而影响了乳香味和整体风味的释放。以下为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8成品在6个月保质期内进行的稳定性试验,即对其在不同月份的沉淀率进行检测(采用离心分离机,转速4000转/分钟、时间15分钟下),详见下表2。表2:离心沉淀率(单位:%)由上表2可知,对比例1、3、4、5、6同实施例1在保存期内沉淀率相近,产品体系均比较稳定,无明显沉淀现象发生;而对比例2即较短时间的水浴灭菌,其组织状态在第4月开始变差,稳定性下降,沉淀率快速增大;对比例7和8因稳定剂配比和种类选择的不同导致产品体系不稳定,沉淀率随着保存期的延长明显增大。综合感官风味和稳定性试验结果,实施例1的产品的整体品质更优。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