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花果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074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了酒精饮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无花果茶。



背景技术:

无花果性味甘、平,无毒。含有果含糖类、枸橼酸、苹果酸、醋酸、酶等。

无花果的功效:开胃,止泻痢,治五痔:为缓和滋养润肠药,有催乳作用,兼具驱虫、消炎、消肿之功。果枝和叶都含有消化酵素,可作辅助消化药用。

无花果利咽:无花果两枚,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无花果鲜果晒干研末,吹咽喉部;无花果15克,水煎后加冰糖适量调服,代茶频饮之。

无花果抗癌:果实乳汁对肉瘤,乳瘤,腺癌,白血病,淋巴肉瘤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治各类恶性肿瘤,包括舌癌,肺癌,腮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肾癌等。食方:鲜无花果50克,瘦肉100克,水炖半小时,服汤吃肉。连服一段时间,不少于30天。也可用无花果15克,开水冲泡代茶,天天饮服。

无花果降糖:无花果水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作用。食方:无花果15克,宁夏枸杞子10克,加水煎沸。代茶饮,每日1剂,最后嚼服无花果及枸杞子。也可用无花果50克,苦瓜100克,均切成片状,加水煮汤,调味可饮食,连服7--10天。

无花果健胃:无花果酵素与胃液混合,有助消化,但宜生食。食欲欠佳者,每日可嚼服无花果,每次1枚,每日3次,以饭前1小时为宜。对习惯性便秘,痔疮出血,慢性胃炎等疾病,服之亦有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花果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花果茶,其制备步骤为:

(1)按照如下配方称取原料:无花果9-12g、桑椹6-9g、枸杞3-6g、山楂3-6g、山药3-6g、0.1-0.2%双歧杆菌、麦芽糊精适量、葡萄糖适量;

(2)将山药洗净、烘干、粉碎成20目粉末;

(3)将(2)中的山药粉末及无花果9-12g、桑椹6-9g、枸杞3-6g和山楂3-6g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煎煮,加水量为总重量的5-6倍,温度80-95℃,时间3-4h,过滤,得滤液和残渣;

(4)将(3)中残渣再加水煎煮,加水量为总重量的4-5倍,温度80-95℃,时间2-3h,过滤,得滤液和残渣;

(5)将(4)中残渣再加水煎煮,加水量为总重量的3-4倍,温度80-95℃,时间1-2h,过滤,得滤液和残渣;

(6)将(3)、(4)和(5)中残渣压滤,并与(3)、(4)和(5)中滤液合并,加入0.1-0.2%双歧杆菌,在37-42℃发酵24-36h;

(7)将(6)中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

(8)向(7)中稠膏加入麦芽糊精和葡萄糖,比例为稠膏:麦芽糊精:葡萄糖=1:2:3,拌匀、制软材;

(9)将(8)中软材制粒、烘干、整粒、包装即可。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口感好,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无花果茶,其制备步骤为:

(1)按照如下配方称取原料:无花果9-12g、桑椹6-9g、枸杞3-6g、山楂3-6g、山药3-6g、0.1-0.2%双歧杆菌、麦芽糊精适量、葡萄糖适量;

(2)将山药洗净、烘干、粉碎成20目粉末;

(3)将(2)中的山药粉末及无花果9-12g、桑椹6-9g、枸杞3-6g和山楂3-6g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煎煮,加水量为总重量的5-6倍,温度80-95℃,时间3-4h,过滤,得滤液和残渣;

(4)将(3)中残渣再加水煎煮,加水量为总重量的4-5倍,温度80-95℃,时间2-3h,过滤,得滤液和残渣;

(5)将(4)中残渣再加水煎煮,加水量为总重量的3-4倍,温度80-95℃,时间1-2h,过滤,得滤液和残渣;

(6)将(3)、(4)和(5)中残渣压滤,并与(3)、(4)和(5)中滤液合并,加入0.1-0.2%双歧杆菌,在37-42℃发酵24-36h;

(7)将(6)中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

(8)向(7)中稠膏加入麦芽糊精和葡萄糖,比例为稠膏:麦芽糊精:葡萄糖=1:2:3,拌匀、制软材;

(9)将(8)中软材制粒、烘干、整粒、包装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花果茶,将山药洗净、烘干、粉碎成20目粉末,将山药粉末、无花果、桑椹、枸杞和山楂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煎煮3次,过滤,得滤液和残渣,将残渣压滤,并与滤液合并,加入双歧杆菌发酵,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向稠膏加入麦芽糊精和葡萄糖,拌匀、制软材、制粒、烘干、整粒、包装即可。本发明口感好,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黄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7.12.05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