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浆式上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5083阅读:1156来源:国知局
淋浆式上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炸食品挂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淋浆式上浆机。



背景技术:

对于鸡肉、扇贝、鱼块等食材,需要在食材外包裹一层面浆糊后再进行炸制,以形成口感较好的油炸食品。在工业生产上述油炸食品过程中,需要利用上浆机对食材进行上浆处理。

按照上浆的方式不同,现有的上浆机分为浸浆式上浆机和淋浆式上浆机两种,其中:浸浆式上浆机是利用可以容面浆糊透过的容器,带着内部的食物直接浸泡至面浆糊中,然后再上提该容器,将多余面浆糊漏出去,挂好浆的食材从容器中取出,分散挂浆后的食材并进行炸制;淋浆式上浆机主要的应用场合则是一些细碎的食材(如扇贝、鱼米花等),将其摆放至可以透过面浆糊的传送带上,在传送带上方设置与传送带等宽的淋浆槽,外部供浆组件箱淋浆槽内持续输送面浆糊,面浆糊自淋浆槽的侧壁溢流,向传送带上经过溢流位置的食材进行淋浆。

淋浆式上浆机在使用时,由于淋浆槽是发生溢流后才能将面浆糊输出,而面浆糊的粘稠度比水高,自淋浆槽溢出时,面浆糊顺壁留下并不是一个均匀的过程,经常发生的是靠近供浆组件的出浆口的浆液较多,而传送带两边溢流量较少,因此,实操中,需要有单独的人在传送带两边将未淋浆的食材挑拣出来,使其再次经过淋浆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淋浆式上浆机,其通过在淋浆槽中增加匀浆辊,以匀浆辊的转动将即将溢出淋浆槽的面浆糊均匀带出,减少传送带两端面浆糊溢出少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淋浆式上浆机,包括机架、传送带以及固定至机架上且横跨所述传送带宽度方向的淋浆组件,所述淋浆组件包括:

淋浆槽,其上沿传送带传递方向的两个侧壁一高一低设置;

匀浆辊,与淋浆槽等宽,并转动设置于所述淋浆槽上较低的侧壁上,其下边缘与该侧壁的上边缘相接,所述匀浆辊的转动自淋浆槽内部向外部拨动面浆糊;

驱动源,固设于机架上,其输出轴驱动匀浆辊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淋浆槽上较低的侧壁为面浆糊的溢出位置,在这个侧壁上设置与该侧壁等宽的匀浆辊,且匀浆辊的下边缘与该侧壁上边缘相接,则利用匀浆辊的转动,由淋浆槽内部向外波动即将溢出的面浆糊,从而使得面浆糊的被动溢出过程被匀浆辊的转动带动,面浆糊受匀浆辊的拨动而主动流出,防止被动溢出的过程下面浆糊难以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均匀流下。

优选地,所述匀浆辊包括若干以匀浆辊的回转轴为回转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布的拨浆板,相邻所述拨浆板之间形成截面为扇形的匀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拨浆板在外部驱动源的驱动作用下,顺次进入拨浆状态,前一个拨浆板逐渐退出,后一个拨浆板随即进入拨浆状态,如此将拨浆的动作连贯起来,使得面浆糊留下的速度以及分布都较为均匀。

优选地,所述淋浆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卸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淋浆槽内更换面浆糊,或者两次淋浆间隔时间较长时,需要将淋浆槽内的面浆糊排空并冲洗,卸料口的设置可以方便上述过程。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上朝向淋浆组件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凹陷至传送带内的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槽朝向传送带内凹陷,食材放置于传送带时,直接摆放至浆槽内,淋浆时,面浆糊除了被食材表面粘附的部分,其余的在浆槽内滞留,如此,较小的食材的反面也会被面浆糊“浸没”,一次淋浆实现食材的双面上浆。

优选地,所述的浆槽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有个,且每个浆槽均沿传送带的绕设方向绕传送带一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食材被带至传送带端部时,需要进入下一传送带并最终被带出,因此,浆槽沿传送带饶设方向设置,可以使食材传递至绕设方向换向处(传送带绕过带轮处)不被阻碍的传递出去。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盛液槽,所述传送带正对且全完位于所述盛液槽的开口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似以往的传送带采用可以漏液的网状传送带,本方案的传送带上设置可以暂时存放面浆糊的浆槽,那么,浆槽内多余的(即未能被食材反面上浆而完全消耗的)面浆糊会随传送带向前传递,到传送带绕过带轮处,浆槽内的面浆糊会向外流出,盛液槽的开口完全承接这部分面浆糊,不仅可以保证生产环境的卫生,还可以对面浆糊进行回收利用。

优选地,所述盛液槽的侧壁上靠近底壁位置处设置有回流口,所述盛液槽的底壁朝向所述回流口处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攒多的面浆糊可以自回流口流出,并被重新利用,而底壁倾斜设置,则可以是面浆糊在回流口处聚集,以较为彻底的流出盛液槽。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向淋浆组件内供面浆糊的供浆组件,所述供浆组件至少包括以与回流口连通的浆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口流出的面浆糊进入浆筒内,然后被供浆组件重新泵送至淋浆组件内进行利用,可以使浆液循环往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淋浆槽上较低的侧壁为面浆糊的溢出位置,在这个侧壁上设置与该侧壁等宽的匀浆辊,且匀浆辊的下边缘与该侧壁上边缘相接,则利用匀浆辊的转动,由淋浆槽内部向外波动即将溢出的面浆糊,从而使得面浆糊的被动溢出过程被匀浆辊的转动带动,面浆糊受匀浆辊的拨动而主动流出,防止被动溢出的过程下面浆糊难以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均匀流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淋浆式上浆机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淋浆式上浆机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3是为显示匀浆辊与前壁的相对关系而做的淋浆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中,1、机架;2、盛液槽;20、槽体;21、安装板;3、传送带;30、浆槽;31、传动电机;4、淋浆组件;40、驱动源;41、匀浆辊;410、拨浆板;411、匀浆槽;42、淋浆槽;420、后壁;421、前壁;422、卸料口;43、回转支撑座;44、支座;45、定位块;5、供浆组件;50、泵;500、入浆管;501、出浆管;51、浆筒;510、回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淋浆式上浆机, 如图1中所示,包括有支撑于地面的机架1,机架1上固设有盛液槽2,盛液槽2内设置有带动食材向前传递以完成淋浆的传送带3,机架1上于传送带3的上方设置有淋浆组件4,淋浆组件4连接至固设于机架1上的供浆组件5,面浆糊调配好后,置于供浆组件5内,然后由其输入至淋浆组件4内,传送带3带着食材经过淋浆组件4设置的位置,被溢出面浆糊淋过,完成上浆。

结合图1与图2,盛液槽2包括槽体20,槽体20呈顶部开口设置,槽体20上沿传送带3向前传递的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输出传送带的缺口,食材上浆后,自这个位置传递出去。槽体20的两边缘设置有向槽体20的内腔外部翻折的两个安装板21,以作为盛液槽2上方的淋浆组件4的安装固定位置。

传送带3包括用作运动输入的传动电机31,以及与传动电机31输出轴联动设置的带轮(图中未能示出),传送带3的带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沿带体传递方向、且相互平行的浆槽30,其优选截面呈半圆柱型,面浆糊流到传送带3时,会在带体上的浆槽30内积蓄,放置在带体上的食材的反面会被浆槽30内的面浆糊浸泡而挂浆。

如图2中所示,供浆组件5包括固设在机架1上(也可以单独以地脚螺栓固定至地面)的泵50,泵50上设置有入浆管500和出浆管501,两者分别连接至泵50的进口和出口上;出浆管501向机架1的上方延伸,并进入淋浆组件4内;入浆管500连通固定至浆筒51内,浆筒51内部存放面浆糊,再通过入浆管500进入泵50进行加压,然后经过出浆管501输出。浆筒51内的面浆糊一方面来自于外部加入的调配好的面浆糊,另一方来自槽体20,浆槽30在槽体20的缺口处向下弯曲传递时,面浆糊的部分会流至槽体20内,槽体20的底面朝向浆筒51的设置位置倾斜设置,使得残余的面浆糊自槽体20侧壁底部开设的口,经由浆筒51上的回流口510回浆筒51内。

结合图2和图3,淋浆组件4跨设在两个安装板21上。淋浆组件4包括通过两个定位块45固定至两个安装板21上的淋浆槽42,沿传送带3的宽度方向,淋浆槽42包括前壁421和后壁420,其中后壁420的高度超过前壁421的高度,前壁421处即为面浆糊溢流的位置。

前壁421与后壁420之间的侧壁高度与后壁420等高,底壁上设置有排空淋浆槽42内部面浆糊及沉渣的卸料口422,卸料口422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排空淋浆槽42是开启即可。

安装板21上靠近前壁421的位置处设置有支座44,其上支撑有驱动源40,用于向外输出回转运动;驱动源40的输出轴上联动设置有匀浆辊41。如图3中所示,匀浆辊41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布的拨浆板410,相邻拨浆板410之间的截面呈扇形的空间为匀浆槽411,拨浆板410的最下端与前壁421的上边缘向接触,仅留有匀浆辊41可以转过该位置的间隙即可,也就是说,在不干扰匀浆辊41的转动的前提下,拨浆板410的下边缘尽量贴近前壁421设置。

驱动源40的转动输入至匀浆辊41的回转轴线处,全部的拨浆板410以该回转轴线做圆周回转运动,面浆糊或者被拨浆板410直接刮出,或者进入匀浆槽411内,在转动至开口朝向前壁421外时向外倾倒而出。匀浆辊41上除与驱动源40的输出轴相连的一端,其另一端回转支撑至回转支撑座43上,回转支撑座43的底部固设至安装板21上。

驱动源40带动匀浆辊41按照图3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每个拨浆板410顺次经过前壁421,并自淋浆槽42的内部向外部波动面浆糊,使之向外流出,并且,由于拨浆板410的驱动,沿传送带3的宽度方向,被拨浆板411拨出的面浆糊基本保持均匀。整个过程中,泵50持续向淋浆槽42内供应面浆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