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立式核桃去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98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式立式核桃去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桃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桃去皮机。



背景技术:

在我国,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核桃是山区比较适宜种植的一种主要农作物,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较多,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

随着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激增,核桃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果品之一。由于核桃的采收期相对集中,季节性短,核桃果实采收后,必须尽快脱掉外层青果皮,以保持核桃硬壳表面的洁净,否则核桃仁就会发生霉变,严重影响核桃的内在品质。

目前,我国核桃产区的果农、核桃脱青皮加工大户大多数用于工刀削或用棒子敲打方式进行脱青皮,然后人工清洗,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而且青皮分离不彻底,造成核桃等级下降,还容易弄脏手,非常不方便。还有少数加工大户采用核桃去皮装置进行去皮,但是现有的核桃去皮装置中,大型去皮设备投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碎果率高、青皮脱净率低,小型去皮设备工作效率低、青皮脱净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操作使用简单便捷、青皮脱净率高并且拆卸维修更加便捷的可拆卸式立式核桃去皮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核桃去皮机,它包括机壳、旋转箱和电动马达,所述机壳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竖向设置有与所述机壳的内腔连通的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的小口端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连通其内腔与外界的排料管,所述旋转箱位于所述进料漏斗的正下方,所述电动马达位于所述旋转箱的正下方,且所述电动马达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旋转箱沿水平面转动;

所述旋转箱的上部内壁四周、中部内壁四周以及底部内侧分别均匀布满多个金属钉,所述金属钉的尖部均指向所述旋转箱的内部;所述旋转箱的顶部设有去皮入口,所述去皮入口位于所述进料漏斗的正下方,且与所述顶盖内侧的竖向间距小于4cm;所述旋转箱的下部侧面设有皮渣出口、核桃出口以及能够打开或闭合所述核桃出口的塞盖,所述皮渣出口的最高处位于所述旋转箱底部内侧的金属钉的尖部以下,所述核桃出口的最低处与所述旋转箱底部内侧的金属钉的尖部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产品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使用时旋转箱在电动马达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从进料漏斗进入机壳内的青皮核桃会直接掉落进旋转箱,并被旋转箱上部内壁四周、中部内壁四周和底部内侧的金属钉逐渐刮去表皮;在去皮操作的同时,只需通过向进料漏斗添加清水即可将皮渣从皮渣出口冲刷出旋转箱,并从机壳底部的排料管排出;去皮操作结束后,只需要打开顶盖,从机壳顶部的开口处即可打开塞盖,从而露出核桃出口,去皮后的核桃即可滚出旋转箱,操作者既可以从机壳顶部的开口处直接收集核桃,也可以从排料管处收集核桃;不但操作使用方便快捷、工作效率较高,而且去皮更加彻底干净,大大提高核桃的青皮脱净率,尤其适合资本不够雄厚的小户核桃果农,通过顶盖的开合更加便于对机壳内的电动马达和旋转箱进行拆卸、维修或更换,使用更加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壳呈柱状。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更加有利于青皮核桃从进料漏斗进入旋转箱,又有利于对旋转箱内的青皮核桃旋转脱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壳呈圆柱状。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更加有利于青皮核桃从进料漏斗进入旋转箱,又有利于对旋转箱内的青皮核桃旋转脱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料漏斗的小口端与所述顶盖一体成型、焊接或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更加牢固,有效保证进料漏斗的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塞盖的外侧均设有方便其打开的把手。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塞盖打开或闭合核桃出口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动马达为防水电动马达。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水效果更佳,更加有效得避免水从电动马达的动力输入轴处进入内部而影响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动马达的外侧套装有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的底部与所述机壳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水外壳的外径小于所述旋转箱的外径,所述防水外壳的顶部高于所述电动马达的顶部,且低于所述旋转箱的底部。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水外壳制造加工更加简单,且可有效的避免旋转箱排出的水和皮渣落入防水外壳内,进而防止水从电动马达的动力输入轴处进入其内部而影响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方便其移动的行走轮以及控制其停止的刹车装置。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行走轮可简单方便快捷得移动整个产品,使用更加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壳的侧部设有方便推动其移动的推拉杆。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推拉杆和行走轮的配合推动机壳移动而移动整个产品,操作更加省时省力,使用更加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推拉杆最好为两个,且水平对称分布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推拉机壳时,机壳受力更加均匀,推动产品移动更加方便、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中旋转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壳,2、旋转箱,3、进料漏斗,4、金属钉,5、电动马达,6、顶盖,7、去皮入口,8、塞盖,9、皮渣出口,10、行走轮,11、推拉杆,12、排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立式核桃去皮机,它包括机壳1、旋转箱2和电动马达5,所述机壳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盖6,所述顶盖6的顶面竖向设置有与所述机壳1的内腔连通的进料漏斗3,所述进料漏斗3的小口端与所述顶盖6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机壳1的底部设有连通其内腔与外界的排料管12,所述旋转箱2位于所述进料漏斗3的正下方,所述电动马达5位于所述旋转箱2的正下方,且所述电动马达5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所述旋转箱2沿水平面转动;

所述旋转箱2的上部内壁四周、中部内壁四周以及底部内侧分别均匀布满多个金属钉4,所述金属钉4的尖部均指向所述旋转箱2的内部;所述旋转箱2的顶部设有去皮入口7,所述去皮入口7位于所述进料漏斗3的正下方,且与所述顶盖6内侧的竖向间距小于4cm;所述旋转箱2的下部侧面设有皮渣出口9、核桃出口以及能够打开或闭合所述核桃出口的塞盖8,所述皮渣出口9的最高处位于所述旋转箱2底部内侧的金属钉4的尖部以下,所述核桃出口的最低处与所述旋转箱2底部内侧的金属钉4的尖部平齐。

本实用新型产品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使用时旋转箱2在电动马达5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从进料漏斗3进入机壳1内的青皮核桃会直接掉落进旋转箱2,并被旋转箱2上部内壁四周、中部内壁四周和底部内侧的金属钉4逐渐刮去表皮;在去皮操作的同时,只需通过向进料漏斗3添加清水即可将皮渣从皮渣出口9冲刷出旋转箱2,并从机壳1底部的排料管12排出;去皮操作结束后,只需要打开顶盖6,从机壳1顶部的开口处即可打开塞盖8,从而露出核桃出口,去皮后的核桃即可滚出旋转箱2,操作者既可以从机壳1顶部的开口处直接收集核桃,也可以从排料管12处收集核桃;不但操作使用方便快捷、工作效率较高,而且去皮更加彻底干净,大大提高核桃的青皮脱净率,尤其适合资本不够雄厚的小户核桃果农,通过顶盖6的开合更加便于对机壳1内的电动马达5和旋转箱2进行拆卸、维修或更换,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机壳1最好呈柱状,既更加有利于青皮核桃从进料漏斗3进入旋转箱2,又有利于对旋转箱2内的青皮核桃旋转脱皮;当所述机壳1呈圆柱状时,效果最佳。

所述进料漏斗3的小口端与所述顶盖6一体成型、焊接或螺栓连接;这样连接更加牢固,有效保证进料漏斗3的正常工作。

所述塞盖8的外侧最好设置方便其打开的把手;这样通过塞盖8打开或闭合核桃出口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所述电动马达5最好为防水电动马达,这样防水效果更佳,更加有效得避免水从电动马达5的动力输入轴处进入内部而影响使用;例如:在所述电动马达5的外侧套装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的底部与所述机壳1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水外壳的外径小于所述旋转箱2的外径,所述防水外壳的顶部高于所述电动马达5的顶部,且低于所述旋转箱2的底部;这样防水外壳制造加工更加简单,且可有效的避免旋转箱2排出的水和皮渣落入防水外壳内,进而防止水从电动马达5的动力输入轴处进入其内部而影响使用;防水外壳最好呈圆筒状,既节省制作材料,又节省安装空间。

所述机壳1的底部最好设置方便其移动的行走轮10以及控制其停止的刹车装置,这样利用行走轮10可简单方便快捷得移动整个产品,使用更加便利。

所述机壳1的侧部最好设置方便推动其移动的推拉杆11;可通过推拉杆11和行走轮10的配合推动机壳1移动而移动整个产品,操作更加省时省力,使用更加便利。

所述推拉杆11最好为两个,且水平对称分布在所述机壳1的相对两侧;这样推拉机壳1时,机壳1受力更加均匀,推动产品移动更加方便、平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