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植物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935发布日期:2018-07-20 18:1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食用植物油。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饮食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就包括采用食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脂食用。食用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等,是从植物种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然而,传统的食用植物油中,为了保证单纯的香味,其中仅有一种油,组分较为单一,营养不够丰富。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食用植物油,具有食用健康、营养丰富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植物油,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玉米油40-80%;菜籽油20-60%;所述菜籽油为四川小榨浓香菜籽油;所述食用植物油在280℃的温度下,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不变,蓝色值不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玉米油本身不具有胆固醇,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0-90%以上;四川小榨浓香菜籽油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香味,与玉米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使获得的食用植物油具有更加浓郁且醇厚的香味,且含有大量天然维生素e,保留了部分胡萝卜素、叶绿素,更有益于人体健康。在280℃时,无析出物,不变色,从而说明本发明中的食用植物油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放心食用。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油的制作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油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玉米毛油经粗过滤,加热至60-80℃,加入浓度为85%、占玉米毛油重量的0.15-0.2%的食用磷酸,充分混合40-60min,冷却,加入碱液脱酸,加热至80-85℃,离心脱皂,获得脱皂后玉米毛油;b,将步骤a中获得的脱皂后玉米毛油进行热水水洗,再离心脱水;c,将步骤b中获得的经离心脱水后的玉米毛油经真空干燥再次脱水,添加助滤剂过滤脱色,经过滤去除杂质,获得脱色玉米油初成品;d,将步骤c中获得的玉米油初成品升温至240-250℃,在真空度≤300pa的条件下经汽提脱臭处理后,冷却至45-50℃,经精过滤去除杂质,获得成品玉米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步骤a中,玉米毛油加热至60-80℃后,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且加入的食用磷酸可与该温度范围内的玉米毛油的胶体杂质发生充分的反应,再经过脱酸、脱皂,从而是脱皂后玉米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被较为充分地去除。步骤b中,通过加入热水水洗,并通过离心去除分离,从而将脱皂后玉米毛油中残皂去除。步骤c中,将离心脱水后的玉米油加热真空干燥脱水,而后适当添加活性白土助滤剂脱色过滤,将其油中杂质与不需要的色素去除,剩余的为脱色的玉米油。在步骤d中,冷却至45-50℃,经脱臭后的玉米油初成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较易通过经过滤去除其中微细的杂质,进而使获得的玉米油的纯度较高。此外,获得的玉米油保留了较多的营养成分,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b中,热水水洗过程中,热水的添加量占脱皂后玉米毛油的总重量的9-11%,所述热水的温度为90-9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使脱皂后玉米毛油中残留的皂化部门能被充分地分离去除,在后续操作中有效降低助滤剂使用量,从而有利脱色与炼油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c中,助滤剂过滤脱色的温度为105-115℃,真空度大于700mmhg,脱色的时间为20-30min。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使脱色助滤剂有充足的时间与经离心脱水干燥后的玉米毛油进行接触,从而达到充分的脱色过滤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三在于提供一种菜籽油的制作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三,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菜籽油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油菜籽预处理:筛选,润水调质,晾干破皮轧胚;步骤二,炒制:将步骤一获得的油菜籽在150-175℃的温度下炒制30-35min,再经压榨过滤,获得菜籽毛油;步骤三,将步骤二中获得的菜籽毛油加热,向菜籽毛油中加入浓度为4-5%、添加量占菜籽毛油重量的0.5-3%的盐水,充分搅拌混合20-30min,沉淀3-5h,排渣处理;步骤四,将步骤三中获得的经排渣处理后的菜籽毛油经助滤剂过滤脱色,过滤去除助滤剂与杂质,加热干燥脱水,经精过滤后,获得菜籽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油菜籽的出油率,并使获得的菜籽油具有较好的色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二中,在炒制油菜籽之前,将油菜籽用45-60℃的热水浸润,持续翻动浸润时间为25-35min,调质油菜籽的水分含量为10-12%,再将浸润后的油菜籽破皮轧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菜籽温水浸润,有助于使油菜籽吸水膨胀,减少压榨菜籽毛油磷脂含量;再将油菜籽破皮轧胚,再与炒籽机相互配合有利提高炒籽料温度均匀度和油脂风味改善,也有助于提高油菜籽的出油率并尽可能地将油菜籽中的营养物质随着压榨而从油菜籽中流出。本发明的目的四在于提供一种食用植物油的制作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四,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植物油的调配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制备获得:在常温常压下,氮气保护下,将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玉米油和菜籽油充分混合,获得食用植物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氮气的保护有助于减少食用植物油的氧化,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合过程中,以40-60rpm的转速搅拌20-25min。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的条件简单,操作方便,且玉米油、菜籽油混合充分且均匀。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合过程中,先以30-50rpm的转速沿逆时针方向搅拌10min,再以55-60rpm的转速沿顺时针方向搅拌15min。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配合搅拌,有助于使食用植物油中玉米油、菜籽油混合得更为充分。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的食用植物油单纯与玉米油或者菜籽油相比,具有更加浓郁的香味,且营养更为丰富,食用更加健康和安全;2.四川小榨浓香菜籽油与玉米油相互配合,获得的食用植物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280℃时,仍然可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不变,蓝色值不变,食用更加放心;3.制作玉米油的过程,以保留玉米中较多的营养成分为出发点,最终使获得的玉米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90%;4.制作菜籽油的过程,去除了菜籽油的豆腥味,从而使菜籽油和玉米油融合后的香味醇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食用植物油,其中包含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百分含量如表1所示,其中,玉米油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玉米毛油经粗过滤,加热70℃,加入浓度为85%、占玉米毛油重量的0.2%的食用磷酸,充分混合50min,冷却,加入碱液脱酸,加热至85℃,离心脱皂,获得脱皂后玉米毛油;b,将步骤a中获得的脱皂后玉米毛油进行热水水洗,热水的添加量占脱皂后玉米毛油的总重量的10%,热水的温度为95℃,再离心脱水;c,将步骤b中获得的经离心脱水后的玉米毛油经真空干燥再次脱水,添加助滤剂过滤脱色,温度为110℃,真空度大于700mmhg;经过滤去除杂质,获得脱色玉米油初成品;d,将步骤c中获得的玉米油初成品升温至250℃,在真空度≤300pa的条件下经汽提脱臭处理后,冷却至45℃,经精过滤去除杂质,获得成品玉米油。菜籽油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油菜籽预处理:筛选,润水调质,晾干破皮轧胚;步骤二,炒制:将步骤一获得的油菜籽在160℃的温度下炒制33min,再经压榨过滤,获得菜籽毛油;步骤三,将步骤二中获得的菜籽毛油加热,向菜籽毛油中加入浓度为4.5%、添加量占菜籽毛油重量的2%的盐水,充分混合,沉淀4h,排渣处理;步骤四,将步骤三中获得的经排渣处理后的菜籽毛油经助滤剂过滤,过滤去除杂质助滤剂,加热干燥脱水,经精过滤后,获得菜籽油。且食用植物油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常温常压下,氮气保护下,将玉米油和菜籽油以50rpm的转速搅拌23min,充分混合。其中,菜籽油为四川小榨浓香菜籽油,食用植物油中玉米油、菜籽油的重量百分含量如表1所示。实施例2-5: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食用植物油中玉米油、菜籽油的重量百分含量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5中玉米油、菜籽油的重量百分含量(%)实施例6: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a中,将玉米毛油加热至60℃,加入浓度为85%、占玉米毛油重量的0.15%的食用磷酸,充分混合60min,加热至80℃,离心脱皂。实施例7: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a中,将玉米毛油加热至80℃,加入浓度为85%、占玉米毛油重量的0.18%的食用磷酸,充分混合40min,加热至85℃,离心脱皂。实施例8: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b中,热水的添加量占脱皂后玉米毛油的总重量的9%,热水的温度为90℃。实施例9: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b中,热水的添加量占脱皂后玉米毛油的总重量的11%,热水的温度为93℃。实施例10: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c中,温度为115℃,助滤剂脱色过滤的时间为20min。实施例11: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c中,温度为105℃,助滤剂脱色过滤的时间为30min。实施例12: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d中,玉米油初成品升温至240℃,经汽提脱臭处理后,冷却至47℃。实施例13: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d中,玉米油初成品升温至245℃,经汽提脱臭处理后,冷却至50℃。实施例14: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菜籽油的制作工艺中,步骤二里,油菜籽在150℃的温度下炒制35min;步骤三里,加入的盐水浓度为4%,添加量为菜籽毛油重量的3%,沉淀5h。实施例15: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菜籽油的制作工艺中,步骤二里,油菜籽在175℃的温度下炒制30min;步骤三里,加入的盐水浓度为5%,添加量为菜籽毛油重量的0.5%,沉淀3h。实施例16: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食用植物油的制作过程中,转速为40rpm,搅拌时间为25min。实施例17: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食用植物油的制作过程中,转速为60rpm,搅拌时间为20min。实施例18: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食用植物油的制作过程中,先以30rpm的转速沿逆时针方向搅拌10min,再以60rpm的转速沿顺时针方向搅拌15min,混合玉米油和菜籽油。实施例19: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菜籽油的制作工艺里,步骤二中,在炒制油菜籽之前,将油菜籽浸润于温度为60℃的清水中,持续翻动,浸润时间为25min,调质油菜籽的水分含量为12%,再将浸润后的油菜籽破皮轧胚。对比例1: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全部为玉米油。对比例2: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全部为菜籽油。对比例3: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a中,将玉米毛油加热至40℃,加入浓度为85%、占玉米毛油重量的0.15%的食用磷酸,充分混合20min,加热至60℃,离心脱皂。对比例4: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a中,采用等量的醋酸代替食用磷酸。对比例5: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b中,采用温度为25℃的水进行水洗。对比例6: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c中,助滤剂过滤脱色的时间为20min。对比例7: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玉米油时,在步骤d中,玉米油初成品升温至180℃,经汽提脱臭处理后,冷却至25℃,再经过精过滤。对比例8:一种食用植物油,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作菜籽油时,步骤二里,油菜籽在120℃的温度下炒制35min;步骤三里,加入的盐水浓度为0.1%,添加量为菜籽毛油重量的3%,沉淀2h。试验一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19中获得的食用植物油作为试验样1-19。试验方法:采用gb5009.236-2016第二法检测样品中的水分及挥发物;采用gb/t15688-2008检测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采用gb5009.229-2016第一法检测样品中的酸价;采用gb5009.227-2016第一法检测样品中的过氧化值;采用gb5009.11-2014第一篇第二法检测样品中的总砷;采用gb5009.12-2010第一法检测样品中的铅;采用gb/t18979-2003检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采用gb/t5009.37-2003检测样品中的浸出油溶剂残留。试验结果:试验样1-19中各检测指标如表2所示。表2试验样1-19中各检测指标由表2可知,试验样1-19中,各项指标检测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属于合格产品,可放心食用,有利于身体健康。试验二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19中获得的食用植物油作为试验样1-19,选取对比例1-7中获得的食用植物油作为对照样1-8。试验方法:1.观察试验样1-19、对照样1-8的外观,记录颜色、气味、是否有沉淀;2.采用gb/t5531-2008对试验样1-19、对照样1-8进行加热试验,记录是否有析出物、是否变色。试验结果:试验样1-19、对照样1-8中的外观、热稳定性如表3所示。表3试验样1-19、对照样1-8中的外观、热稳定性样品颜色气味沉淀物280℃时是否有析出物280℃时是否变色试验样1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2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3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4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5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6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7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8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9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0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1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2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3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4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5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6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7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8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试验样19适中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对照样1较浅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对照样2较深浓郁,无异味无无析出物不变色对照样3适中较浓郁,无异味无有析出物变色对照样4适中较浓郁,无异味无有析出物变色对照样5适中较浓郁,无异味无有析出物变色对照样6过深有异味无有析出物变色对照样7较深较浓郁,无异味有无析出物不变色对照样8较深较浓郁,无异味有无析出物不变色由表3可知,试验样1-19的颜色适中,香味浓郁且与异味,无沉淀,为清澈状液体,且在280℃的条件下进行加热试验,未出现析出物,且不变色,说明试验样1-19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炒、煲汤等。虽然对照样1-2也具有较好的颜色、气味,无沉淀,且在280℃的条件下也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相对于试验样1-19而言,对照样1-2较为单一,其中的营养成分不如试验样1-19的丰富。对照样3由于脱脂、脱皂的效果较差,从而导致其热稳定性较差;对照样4由于脱胶效果不好,从而导致其热稳定性较差;对照样5由于脱皂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其热稳定性较差;对照样6因脱色时间不够而导致颜色过深,其中含有异味,在280℃的温度下会导致颜色继续变深;对照样7由于精过滤不够充分,导致有杂质存在;对照样8由于沉淀不够充分,导致有杂质存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