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9059发布日期:2018-06-12 17:1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饲料制备工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西方畜牧养殖业很少补充精料,主要是放牧,靠优质牧草,而我国的畜牧业主要是粮食畜牧业,我国草原产草能力很低,不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加速发展草食性牲畜,才能实现向节粮型畜牧业结构的转变。发展草食牲畜需要大量的优质饲草资源,饲草资源一类是草原牧草、人工草场,另一类即为农作物秸秆资源。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不仅分布广、种类多,而且数量大,每年产量可达7亿多吨,其中麦秸和稻秸约4亿吨。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产量的增加,秸秆产量也不断增加。

秸秆饲料,主要是指以甜高粱、玉米、芦苇、棉花等秸秆粉碎加工而成的纤维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在饲料分类学上归为粗饲料。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紧密结合、相互缠绕构成粗纤维,也称木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牢固,只能吸水润胀,不能为单胃动物的消化液和酶所分解,仅靠其盲肠微生物少量酵解,消化率很低,只适用于反刍家畜的饲养。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秸秆的饲用价值畜牧界、饲料界的研究热点,然而自然界降解木质纤维素复合菌系组成较复杂,既包括分泌降解木质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又包括不具有降解功能的微生物,但其对复合菌系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有目地的构建稳定菌群,模拟自然界复合菌系降解木质纤维素,是有效降解秸秆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饲料制备方法,主要解决单一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存在的适口性差、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低和营养价值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3~5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20%~50%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28~40℃下发酵7~10天得秸秆饲料。

在秸秆发酵饲料中菌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常用的菌种有霉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发酵秸秆时并不是菌种越多就越好,菌株的添加比例和顺序、培养条件等因素会影响秸秆发酵饲料效果。混合培养霉菌与酵母使秸秆蛋白含量大大提高,蛋白含量随酵母种类的增加而增大,酵母菌不仅可以起去阻遏作用,而且对真菌的生长有正效应。

经过大量实验,本发明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的质量比为1.0:2.0~3.0:2.5~5.0:1.0:0.5~1.0。

乳酸杆菌可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产生乙醇、醋酸、二氧化碳和氢等,耐酸,一般在厌氧条件下繁殖,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生长,提高免疫球蛋白A的产量。

枯草芽孢杆菌为需氧菌,能迅速消耗消化道内环境中的游离氧气,形成肠道低氧环境,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和繁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PH值,改善乳酸杆菌的生长环境,保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稳衡,提高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减少胃肠道疾病发生几率,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生长。而且芽孢杆菌抗逆性强,易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更具有应用前景。

酵母菌可以生产单细胞蛋白质、B族维生素、核酸和矿物质,同时也能产生一些保健功能活性物质。

黑曲霉菌破坏饲料中的植物细胞壁,将纤维素、果胶质等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单糖和寡糖,并可产生多种消化酶、氨基酸、维生素以及菌体蛋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机体免疫,抑制和杀死有害微生物。

本发明中将复合酶酶解与微生物发酵分开,是由于酶解与发酵条件不同,如果同时进行无法得到最佳效果。而且本发明中选取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可以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得到动物可以有效利用的小分子量糖类,提高了秸秆饲料营养价值。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添加量为木聚糖酶100~300U/g,纤维素酶50~80U/g,半纤维素酶50~100U/g。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机械粉碎技术包括使用刀片粉碎机、锤式粉碎机或球磨粉碎机中的一种进行粉碎。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微生物发酵之前用复合酶对秸秆进行酶解,本发明中选取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可以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得到动物可以有效利用的小分子量糖类,提高了秸秆饲料营养价值。

2、由于酶解和发酵的条件不同,本发明在酶解之后采用多种微生物菌种对秸秆进行发酵,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多种微生物协同发酵,制得秸秆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3~5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20%~50%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28~40℃下发酵7~10天得秸秆饲料。

本发明所用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为: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配方:蛋白胨5.0g,牛肉浸取物3.0g,NaCl 5.0g,蒸馏水1.0L,pH7.0。培养条件,37℃,200转/分钟,将菌培养至OD600至1.0。

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或异常汉逊酵母)培养基配方:蛋白胨20g,酵母粉10g,葡萄糖10g,蒸馏水1.0L,pH7.0,培养条件,30℃,200转/分钟,将菌培养至OD600至1.0。

植物乳酸杆菌培养基:酪胨10.0g,牛肉粉8.0g,酵母粉4.0g,葡萄糖20.0g,硫酸镁0.2g,乙酸钠5.0g,柠檬酸三铵2.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锰0.05g,吐温80 1.0g,蒸馏水1L,pH6.2±0.2。培养条件,37℃,200转/分钟,将菌培养至OD600至1.0。

实施例1: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3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20%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28℃下发酵7天得秸秆饲料。

其中,微生物菌剂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的质量比为1.0:2.0:2.5:1.0:0.5,复合酶的添加量为木聚糖酶100U/g,纤维素酶50U/g,半纤维素酶50U/g。

该饲料具有明显的酸香味,采用饲料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得该饲料乳酸含量达到饲料总重量的2.1%,有益活菌数为4×109CFU/g,纤维素酶活力为2.3FPU/g,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为27%。

实施例2: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4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50%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30℃下发酵8天;

其中,微生物菌剂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的质量比为1.0:3.0:5.0:1.0:1.0,复合酶的添加量为木聚糖酶300U/g,纤维素酶80U/g,半纤维素酶100U/g。

该饲料具有明显的酸香味,采用饲料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得该饲料乳酸含量达到饲料总重量的1.5%,有益活菌数为109CFU/g,纤维素酶活力为1.0FPU/g,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为14%。

实施例3: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5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30%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35℃下发酵9天;

其中,微生物菌剂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的质量比为1.0:2.5:3.0:1.0:0.6,复合酶的添加量为木聚糖酶150U/g,纤维素酶60U/g,半纤维素酶70U/g。

该饲料具有明显的酸香味,采用饲料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得该饲料乳酸含量达到饲料总重量的2.0%,有益活菌数为3×109CFU/g,纤维素酶活力为2.2FPU/g,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为25%。

实施例4: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4.5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35%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40℃下发酵10天;

其中,微生物菌剂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的质量比为1.0:3.0:4.0:1.0:0.8,复合酶的添加量为木聚糖酶250U/g,纤维素酶70U/g,半纤维素酶80U/g。

该饲料具有明显的酸香味,采用饲料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得该饲料乳酸含量达到饲料总重量的2.0%,有益活菌数为2×109CFU/g,纤维素酶活力为2.1FPU/g,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为26%。

实施例5: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5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50%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30℃下发酵9天;

其中,微生物菌剂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的质量比为1.0:2.8:4.0:1.0:0.5,复合酶的添加量为木聚糖酶290U/g,纤维素酶70U/g,半纤维素酶90U/g。

该饲料具有明显的酸香味,采用饲料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得该饲料乳酸含量达到饲料总重量的2.4%,有益活菌数为4×109CFU/g,纤维素酶活力为2.1FPU/g,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为22%。

实施例6:

A1.微生物菌剂制备: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

A2.秸秆备料:秸秆使用前晒干,去除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变质物,采用机械粉碎技术处理秸秆,粉碎后颗粒的直径在0.1~1mm;

A3.将上述秸秆干料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于112℃进行高压灭菌,10min;

A4.将复合酶制剂溶解到水中,与灭菌后的秸秆混合均匀,室温酶解3~5小时;

A5.酶解结束后,按秸秆干料重量的20%~50%以喷雾方式加入步骤A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搅拌均匀,压实,轧压成型;

A6.将步骤A5得到的饲料送入饲料袋,快速封口,在38℃下发酵8天;

其中,微生物菌剂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菌和布氏热厌氧杆菌的质量比为1.0:3.0:5.0:1.0:1.0,复合酶的添加量为木聚糖酶200U/g,纤维素酶70U/g,半纤维素酶95U/g。

该饲料具有明显的酸香味,采用饲料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得该饲料乳酸含量达到饲料总重量的2.0%,有益活菌数为2×109CFU/g,纤维素酶活力为2.1FPU/g,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为2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