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0381发布日期:2019-02-22 20:1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体饮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对饮料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从以前单一的解渴逐步上升到口感美妙,进而上升至既要口感美妙、又要具备功能性,同时还是一种有益健康的绿色饮料。大麦和小麦是当今三百多种植物中营养最丰富,最为均衡的高碱性营养物质,最适合人体细胞需要的植物营养原料,含有人体需要的18中氨基酸,70多种矿物质,20多种维生素,还有大量的天然叶绿素和上千种活性酶,其中钙质比牛奶高8倍,维他命c是苹果的45倍,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的13倍,铁质是菠菜的5倍,蛋白质比牛奶高16倍,钾含量比香蕉高20倍等。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大麦若叶粉与甜味剂、酸味剂、食用色素等辅料一起制备得到一些饮料来满足人们部分需求。

其中,食品的色泽是人们对食品的第一感性接触,色泽美观的食品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感观性质,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而且还能增进食欲。因此,色泽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在食品加工中往往需要对食品进行人工着色。食用色素就是一种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色素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的及化合的两类。化学合成色素一般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坚牢度大,性质稳定,曾一度广泛应用。但随着食品色素安全性试验技术的发展,发现有的合成色素有致癌作用和诱发染色体变异,因而许可使用的合成色素品种有所减少,产量降低。近年来,国外在合成色素方面正在致力开发大分子聚合物合成色素。天然色素色泽较差,但安全性高,有的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或药理作用,且来源丰富,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增长趋势很快。在当前食用色素的使用方面,天然色素已占主导地位。开发天然色素是世界食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叶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在我国已有30余年的历史,主要产品是糊状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盐。

然而,虽然叶绿素铜钠盐来源天然,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成为一种水溶性天然着色剂,但是,也是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导致其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稳定性,造成用叶绿素铜钠盐为色素制备得到的麦苗饮料需要通过特殊的稳定化处理,或者将饮料的酸碱性调整成碱性,而且,饮料中所采用的水也不能是硬水,否则叶绿素铜钠盐在硬水、酸性环境或含有钙等离子的体系中容易沉淀,生成絮状物,影响饮料的着色和通透性,也不宜在温差波动较大的环境中长期保存。而改变饮料的酸碱性必然会影响饮料的口感,为了饮料的色泽很有可能会牺牲其口感,或者一定要经过特殊的稳定化工艺,造成制备成本的增加,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备工艺简单,又能同时统筹顾及口感、色泽、风味等综合性能优良,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饮用制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01~0.35、甜味剂5.0~8.5、复配稳定剂0.20~0.65、酸味剂0.01~0.10、柠檬酸钠0.01~0.10、维生素c0.005~0.03、叶绿素铜钠盐0.05~0.12、纯净水90~9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08~0.20、甜味剂6.0~8.0、复配稳定剂0.30~0.50、酸味剂0.02~0.08、柠檬酸钠0.02~0.08、维生素c0.008~0.015、叶绿素铜钠盐0.07~0.12、纯净水90~9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甜味剂选自白砂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爱德万甜、纽甜、甜叶菊糖、三氯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酸味剂选自磷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苹果酸、延胡索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乙酸、琥珀酸、谷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配稳定剂包括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配稳定剂还包括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例依次为(1.5~3):(0.2~1.0):(0.5~1.0):(1~3):(0.5~1.2)。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例依次为(1.5~2.0):(0.2~0.7):0.8:(2~3):(0.5~1.2)。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2~5,加热至30~50℃,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0~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后处理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s03步中所述真空脱气采用的真空度为910mpa或以上,温度不高于43℃;第s04步中所述高温瞬时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0~140℃,杀菌时间为5~15秒。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中的制备原料均来自天然化合物,也没有使用防腐剂等添加剂,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且本发明中采用叶绿素酮钠盐、复配稳定剂等原料,通过上述特定原料之间的原料种类和重量份比例之间的复配,在没有经过特殊、复杂的稳定化处理,就可得到高低温稳定性好,色泽纯正,均匀诱人、清亮透明、无明显分层、无沉淀、无肉眼可见的杂质的饮料。而且,在保证稳定性、色泽等的同时也不会牺牲饮料的口感,饮料仍然具有酸甜可口、无苦涩或刺激感、余味持久、风味强度适中、无杂气味,组织细腻、顺滑畅爽、纯正自然、口感极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男女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应当理解,本发明可采用各种替代的变化和步骤顺序,除非明确规定相反。此外,除了在任何操作实例中,或者以其他方式指出的情况下,表示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成分的量的所有数字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被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相反指出,否则在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根据本发明所要获得的期望性能而变化的近似值。至少并不是试图将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每个数值参数至少应该根据报告的有效数字的个数并通过应用普通舍入技术来解释。

尽管阐述本发明的广泛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是具体实例中列出的数值尽可能精确地报告。然而,任何数值固有地包含由其各自测试测量中发现的标准偏差必然产生的某些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01~0.35、甜味剂5.0~8.5、复配稳定剂0.20~0.65、酸味剂0.01~0.10、柠檬酸钠0.01~0.10、维生素c0.005~0.03、叶绿素铜钠盐0.05~0.12、纯净水90~95;优选的,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08~0.20、甜味剂6.0~8.0、复配稳定剂0.30~0.50、酸味剂0.02~0.08、柠檬酸钠0.02~0.08、维生素c0.008~0.015、叶绿素铜钠盐0.07~0.12、纯净水90~9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0~7.5、复配稳定剂0.35~0.45、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小麦若叶粉

小麦若叶粉是采用有机小麦刚越冬长至15~30cm的幼苗嫩叶为原料,经过先进的冷冻干燥粉碎技术制备而得到的粉末原料。本发明中的小麦若叶粉可以从市面上购买获得,也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01:对大麦若叶进行筛选和清洗;

s02:清洗后的大麦若叶切成3~5cm麦段,进行蒸汽杀青,杀青温度为200~220℃,杀青时间为70~150s;

s03:第s02步所得的麦段在60~70℃下干燥12~16小时,然后将麦段在-40℃下冷冻30min,取出粉碎至180~220目的粉末,得到所述大麦若叶粉。

甜味剂

甜味剂是一种为饮料增添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本发明中对甜味剂并没有进行任何限定,在不影响饮料综合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任何食品级甜味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甜味剂选自白砂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爱德万甜、纽甜、甜叶菊糖、三氯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其中的爱德万甜是一种高度甜味剂,化学名称为n-[n-[3-(3-羟基-4-甲氧基苯基)丙基-l-a-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1-甲酯],可以从市面上购买获得。所述纽甜是一种功能性甜味剂,化学名称为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1-甲酯,可以从市面上购买获得。

酸味剂

酸味剂是一种为饮料增添酸味的食品添加剂,本发明中对酸味剂并没有进行任何限定,在不影响饮料综合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任何食品级酸味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酸味剂选自磷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苹果酸、延胡索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乙酸、琥珀酸、谷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

柠檬酸钠

本发明中的柠檬酸钠别名枸橼酸钠,采用食品级产品,市面上购买获得。

维生素c

维生素c的结构类似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其分子中第2及第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出h+,故具有酸的性质,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但其反应是可逆的,并且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但脱氢抗坏血酸若继续氧化,生成二酮古乐糖酸,则反应不可逆而完全失去生理效能。本发明中的维生素c从市面上购买获得。

叶绿素铜钠盐

叶绿素铜钠盐(sodiumcopperchlorophyllin)为墨绿色粉末,是以天然的绿色植物组织,如蚕粪、三叶草、苜蓿、竹子等植物的叶子为原料,用丙酮、甲醇、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以铜离子取代叶绿素中心镁离子,同时用碱对其进行皂化,除去甲基和植物羟基后形成的羧基成为二钠盐,因而,叶绿素铜钠盐为半合成色素。本发明中的叶绿素铜钠盐从市面上购买而得。

复配稳定剂

本发明中的复配稳定剂是指可以使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各个组分在饮料制备,保存等过程中保持均一稳定状态,避免出现絮凝、沉淀、分层等不稳定现象的物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配稳定剂包括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starchoctenylsuccinate)是以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经酯化,同时可能经过酶处理、糊精化、酸处理、漂白处理而得的蒸煮或预糊化的化学物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作用于饮料稳定剂时,其亲水的羧酸等基团伸入到水里,使该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而且在水中溶解性好,又呈透明的液体,因而它与蔗糖酯及其他胶制品相比性能更好,可赋予乳液外观有光泽、口感润滑的感觉。本发明中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从市面上购买而得。

酪蛋白酸钠

酪蛋白酸钠亦称酪蛋白酸钠、酪蛋白钠、酪酸钠或干酪素,是牛乳中主要蛋白质酪蛋白的钠盐,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其相对分子质量75000~375000,易溶于水,接近中性,蛋白质含量大于90%;它是用碱性物(如氢氧化钠)处理酪蛋白凝乳,将水不溶性的酪蛋白转变成可溶性形式所得到的一种白色或淡黄色颗粒或粉末。由于酪蛋白本身是一种动物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其中的氨基、羟基、羧基、巯基等活性基团很多,导致酪蛋白分子内氢键太强,易于形成螺旋折叠的聚集态结构,在水中不溶解,而在碱性物质作用下其聚集态被破坏,形成钠盐而变的溶于水。因此酪蛋白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在其中加入酸性物质,或调节其ph值至酸性时絮凝沉淀。因此,本发明中单独使用酪蛋白酸钠作为饮料稳定剂时并不能很好的调节饮料的酸甜程度,不能得到稳定性、口感等综合性能兼佳饮料。本发明中的酪蛋白酸钠从市面上购买而得。

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又称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羧甲基纤维素(cmc-na),是葡萄糖聚合度为100~2000的纤维素衍生物。属阴离子型纤维素醚,为白色或乳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易于分散在水中成透明胶状溶液,在乙醇等有机溶媒中不溶。1%水溶液ph为6.5~8.5,当ph>10或<5时,胶浆粘度显著降低,在ph=7时性能最佳。对热稳定,在20℃以下粘度迅速上升,45℃时变化较慢,80℃以上长时间加热可使其胶体变性而粘度和性能明显下降。易溶于水,溶液透明;在碱性溶液中很稳定,在酸性环境下则易水解,ph值为2~3时会出现沉淀,遇多价金属盐也可能会反应出现沉淀。本发明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从市面上购买而得。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复配稳定剂还包括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

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是玉米淀粉经多偏磷酸钠交联或三氯氧磷交联后,再经醋酐酯化制得。或由三偏磷酸钠与醋酸酐(≤10%)或醋酸乙烯(≤7.5%)和淀粉经过综合反应而制得的改性淀粉,无臭、无味,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与原淀粉相比,其溶解度、膨润力及透明度明显提高;老化倾向明显降低,冷冻稳定性提高、可抗热。本发明中的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从市面上购买而得。

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碘和甘露醇之后的副产物,其分子由β-d-甘露糖醛酸(β-d-mannuronic,m)和α-l-古洛糖醛酸(α-l-guluronic,g)按(1→4)键连接而成,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海藻酸钠含有大量的-coo-,在水溶液中可表现出聚阴离子行为,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可用作治疗黏膜组织的药物载体。在酸性条件下,-coo-转变成-cooh,电离度降低,海藻酸钠的亲水性降低,分子链收缩,ph值增加时,-cooh基团不断地解离,海藻酸钠的亲水性增加,分子链伸展。因此,海藻酸钠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例依次为(1.5~3):(0.2~1.0):(0.5~1.0):(1~3):(0.5~1.2);优选的,所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例依次为(1.5~2.0):(0.2~0.7):0.8:(2~3):(0.5~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例依次为1.8:0.5:0.8:2.2:1.2。

申请人发现,在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过程中,不使用复配稳定剂或单独使用其中的某一或几种组分作为稳定剂时,制备所得的饮料稳定性、口感等均不让人满意,容易出现饮料不够透亮、浑浊、沉淀等部位拟定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饮用不畅爽、有砂砾感等情况,而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稳定剂,尤其在按照本发明提供的重量比例使用时,制备得到的饮料色泽、口感、高低温稳定性等综合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即便经过低温和高温处理也不会明显改变饮料的上述特性。出现上述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由于酸性等环境容易破坏叶绿素铜钠盐中铜与醇羟基等基团之间的络合作用,使其容易絮凝沉淀,使饮料的稳定性变差。而单独使用酪蛋白酸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海藻酸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组分时,由于上述组分分子链中都存在部分疏水链段,可能在不同的体系或环境下与体系中包括纯净水在内的其他组分之间的作用力发生变化,改变体系中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度,从而使体系中的有些组分絮凝出来。例如,酪蛋白酸钠在酸性环境下可能有螺旋折叠变成酪蛋白的趋势,通过螺旋折叠形成比较致密的聚集结构,导致其中的羧基、氨基、羟基等亲水性基团被掩藏在螺旋折叠结构内,水分子无法进入紧密的聚集态中,成为不溶的微粒,促使体系中的其它组分在其表面有序排列也长成不溶于水的絮状物,影响饮料的稳定性。而在酪蛋白酸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叶绿素铜钠盐等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下,其中的羧基、氨基、羟基、巯基等极性基团参与到与铜离子等的络合稳定中,同时上述基团之间产生的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破坏每个单独组分分子内的氢键等分子内作用力,避免出现每个组分分子内的作用力太强而紧密堆积,絮凝沉淀等情况。而且,由于上述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会均化体系中多个组分之间作用力和单个组分分子内部的作用力,减弱每个组分对环境酸碱性、温度等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从而提高制备得到的饮料的稳定性,同时又不影响饮料原来的风味,从而获得良好的口感。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2~5,加热至30~50℃,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0~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后处理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s03步中所述真空脱气采用的真空度为910mpa或以上,温度不高于43℃;第s04步中所述高温瞬时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0~140℃,杀菌时间为5~15秒。

本发明中的室温是指温度在25℃的环境,其它没有进行特殊限定的术语应当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进行理解。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购于国药化学试剂。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01、甜味剂5.0、复配稳定剂0.20、酸味剂0.01、柠檬酸钠0.01、维生素c0.005、叶绿素铜钠盐0.05、纯净水90。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5:0.2:0.5。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5,加热至30℃,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0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0℃,杀菌时间为5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35、甜味剂8.5、复配稳定剂0.65、酸味剂0.10、柠檬酸钠0.10、维生素c0.03、叶绿素铜钠盐0.12、纯净水95。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3:1:1。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3,加热至50℃,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40℃,杀菌时间为15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08、甜味剂6、复配稳定剂0.3、酸味剂0.02、柠檬酸钠0.02、维生素c0.008、叶绿素铜钠盐0.07、纯净水90。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5:0.2:0.8。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50℃,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40℃,杀菌时间为15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20、甜味剂8.0、复配稳定剂0.5、酸味剂0.08、柠檬酸钠0.08、维生素c0.015、叶绿素铜钠盐0.12、纯净水95。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2:0.7:0.8。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50℃,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40℃,杀菌时间为15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实施例5

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0.8。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实施例6

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0.8:2:0.5。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实施例7

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0.8:3: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实施例8

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0.8:2.2: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酪蛋白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0.5:0.8。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2

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0.8:2.2: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3

对比例3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组成,其重量比例为0.5:0.8:2.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4

对比例4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5

对比例5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0.8: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6

对比例6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4:0.8:2.2: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7

对比例7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09、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0.8:6: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对比例8

对比例8提供了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所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小麦若叶粉0.14、甜味剂7.5、复配稳定剂0.4、酸味剂0.05、柠檬酸钠0.05、维生素c0.01、叶绿素铜钠盐0.80、纯净水92。

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所述酸味剂为柠檬酸;所述复配稳定剂由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和海藻酸钠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8:0.5:0.8:2.2:1.2。

本例还提供了上述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甜味剂、酸味剂和柠檬酸钠按照配方比例依次投入到盛有纯净水的容器中,使体系的ph值至4,加热至45℃,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小麦若叶粉、复配稳定剂、维生素c和叶绿素铜钠盐,加水至规定容积,搅拌预乳化;

s02:将s01步所得的预乳液进行高压均质;所述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为35mpa;

s03:将s02步所得的均质体系采用真空脱气,真空度为910mpa,温度为43℃;

s04:对s03步所得的体系进行高温瞬时杀菌,杀菌采用的温度为135℃,杀菌时间为10秒,然后对杀菌后的饮料可根据实际设备、包材选择灌装温度即得。

性能测试

对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进行稳定性测试,将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饮料在0℃冰水浴中静置处理1小时后取出,置于100℃水浴中静置处理1小时,然后取出摇匀,观察饮料处理前后的色泽、口感、风味等变化,同时按照国家标准gb/t18963-2012进行透明度测试,测试出浊度(单位ntu)。此外,随机选取12~60岁的男女共400人对本申请提供的,经过高低温处理后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从口感、风味、回味、色泽方面进行感官评价,每个方面给出1~15分,1分不喜欢,15分最喜欢,加和计算出总的喜欢程度(4~60分)。

表1性能测试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小麦苗饮料具有很好的口感、风味、回味、色泽等综合性能,而且同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经得起高温和低温存放处理,不会因为环境温度太低或太高而出现浑浊、沉淀等不稳定情况,可以长期保存。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