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8467发布日期:2021-07-30 17: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松花红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松花,又叫松黄,味甘,性温,无毒。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红茶,属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抗氧化、延缓衰老、养胃护胃等功效。基于松花和红茶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研制出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福建海拔200-800米的山区作为松树培育基地,在松树培育基地按照一字排开进行种植马尾松,然后在生长茂盛且2-4米高的每颗马尾松下进行种植4-6棵大豪茶茶树;

s2:在s1中的大豪茶茶树上进行采摘2叶1芽或3叶1芽的茶叶作为原材料,备用;

s3:对s1中的马尾松的松花进行采摘,将采摘的松花与水按照1:50的比例投入到锅中,然后锅对其内部进行蒸煮30-50min,松花在蒸煮处理后利用过滤设备进行滤出汤汁,汤汁放置在常温下,备用;

s4:将s2中所采摘的茶叶平摊在20-38℃的萎凋房内进行萎凋处理28-42h;

s5:将s4中的茶叶在s3中的汤汁中进行浸泡处理1-2h;

s6:将s5中的茶叶再次平摊在30-40℃的萎凋房内进行摊晾处理18-32h;

s7:将晾晒处理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20-50min;

s8:将s7中的茶叶放入发酵房内进行恒温恒湿发酵7-9h;

s9:将发酵处理后的茶叶投入恒温恒流烘干机内进行烘干10-12h;

s10: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叶投入到筛分机中,筛分机的内筛选出优质的半成品茶;

s11:将s10中的半成品茶再次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8-10h,得到松花红茶。

优选的,所述s1中,相邻的两颗马尾松之间的间距为4-6米。

优选的,所述s3中,过滤设备为18-20目的筛网。

优选的,所述s4和s6中,茶叶的平摊高度为3-5cm。

优选的,所述s8中,发酵房的内部温度控制在23-25℃,且发酵房的内部湿度控制在75-85%。

优选的,所述s9中,烘干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60-80℃。

优选的,所述s11中,烘干机内部的温度控制在60-7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茶叶种植在松树底下,松花和松花粉会自然掉落在茶叶表面,使其茶叶表面附着松花、松粉,加工好之后的红茶具有松花芬芳,另外茶叶在萎凋或脱水处理后,又将茶叶放入汤汁内重新吸收汤汁水分,使其后期加工出来的茶叶松花芬芳更加浓烈,使得该茶叶具有润肺、益气、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抗氧化、延缓衰老、提升机体免疫力、养胃护胃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福建海拔200-800米的山区作为松树培育基地,在松树培育基地按照一字排开进行种植马尾松,相邻的两颗马尾松之间的间距为4-6米,然后在生长茂盛且4-6米高的每颗马尾松下进行种植4-6棵大豪茶茶树;

s2:在s1中的大豪茶茶树上进行采摘2叶1芽或3叶1芽的茶叶作为原材料,备用;

s3:对s1中的马尾松的松花进行采摘,将采摘的松花与水按照1:50的比例投入到锅中,然后锅对其内部进行蒸煮30min,松花在蒸煮处理后利用18-20目的筛网进行滤出汤汁,汤汁放置在常温下,备用;

s4:将s2中所采摘的茶叶平摊在38℃的萎凋房内进行萎调处理28h,其中茶叶的平摊高度为5cm;

s5:将s4中的茶叶在s3中的汤汁中进行浸泡处理1h;

s6:将s5中的茶叶再次平摊在40℃的萎凋房内进行晾晒处理32h,其中茶叶的平摊高度为5cm;

s7:将晾晒处理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20min;

s8:将s7中的茶叶放入发酵房内进行发酵7h,其中发酵房的内部温度控制在23℃,且发酵房的内部湿度控制在85%左右;

s9:将发酵处理后的茶叶投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10h,其中烘干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75℃左右;

s10: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叶投入到筛分机中,筛分机的内筛选出优质的半成品茶;

s11:将s10中的半成品茶再次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8h,其中烘干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65℃,得到松花红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福建海拔200-800米的山区作为松树培育基地,在松树培育基地按照一字排开进行种植马尾松,相邻的两颗马尾松之间的间距为4-6米,然后在生长茂盛且4-6米高的每颗马尾松下进行种植4-6棵大豪茶茶树;

s2:在s1中的大豪茶茶树上进行采摘2叶1芽或3叶1芽的茶叶作为原材料,备用;

s3:对s1中的马尾松的松花进行采摘,将采摘的松花与水按照1:50的比例投入到锅中,然后锅对其内部进行蒸煮40min,松花在蒸煮处理后利用18-20目的筛网进行滤出汤汁,汤汁放置在常温下,备用;

s4:将s2中所采摘的茶叶平摊在29℃的萎凋房内进行萎调处理35h,其中茶叶的平摊高度为4cm;

s5:将s4中的茶叶在s3中的汤汁中进行浸泡处理1.5h;

s6:将s5中的茶叶再次平摊在35℃的萎凋房内进行晾晒处理25h,其中茶叶的平摊高度为4cm;

s7:将晾晒处理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35min;

s8:将s7中的茶叶放入发酵房内进行发酵8h,其中发酵房的内部温度控制在24℃,且发酵房的内部湿度控制在80%;

s9:将发酵处理后的茶叶投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11h,其中烘干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75℃;

s10: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叶投入到筛分机中,筛分机的内筛选出优质的半成品茶;

s11:将s10中的半成品茶再次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9h,其中烘干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70℃,得到松花红茶。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松花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福建海拔200-800米的山区作为松树培育基地,在松树培育基地按照一字排开进行种植马尾松,相邻的两颗马尾松之间的间距为4-6米,然后在生长茂盛且4-6米高的每颗马尾松下进行种植4-6棵大豪茶茶树;

s2:在s1中的大豪茶茶树上进行采摘2叶1芽或3叶1芽的茶叶作为原材料,备用;

s3:对s1中的马尾松的松花进行采摘,将采摘的松花与水按照1:50的比例投入到锅中,然后锅对其内部进行蒸煮50min,松花在蒸煮处理后利用18-20目的筛网进行滤出汤汁,汤汁放置在常温下,备用;

s4:将s2中所采摘的茶叶平摊在20℃的萎凋房内进行萎调处理42h,其中茶叶的平摊高度为3cm;

s5:将s4中的茶叶在s3中的汤汁中进行浸泡处理2h;

s6:将s5中的茶叶再次平摊在30℃的萎凋房内进行晾晒处理18h,其中茶叶的平摊高度为3cm;

s7:将晾晒处理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揉捻50min;

s8:将s7中的茶叶放入发酵房内进行发酵9h,其中发酵房的内部温度控制在25℃,且发酵房的内部湿度控制在75%;

s9:将发酵处理后的茶叶投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12h,其中烘干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70℃;

s10:将烘干处理后的茶叶投入到筛分机中,筛分机的内筛选出优质的半成品茶;

s11:将s10中的半成品茶再次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10h,其中烘干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65℃,得到松花红茶。

由实施例一到实施例三所制得的松花红茶具有润肺、益气、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抗氧化、延缓衰老、提升机体免疫力、养胃护胃等功效,其中实施例二为最佳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