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251496阅读:来源:国知局
1的刚性。
[0186]另外,在图14中,在两端的末端骨部20、21上形成有外侧凹部57,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可以仅在具有结扣16的末端骨部20上形成外侧凹部57。
[0187]另外,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具有如图14(d)、图14(e)所示特征的卷帘113。在图14(d)、图14(e)中,该特征为,将结扣16前端的剩余线部49切断。由此,在进行食材卷绕操作等时,能够防止发生剩余线部49与手部接触的情形。而且,虽然难以将剩余线部49全部切断,但是由于外侧凹部57具有能够基本容纳切断后残余的剩余线部49的深度D5,因此切断后的剩余线部49不会与手部接触。
[0188]而且,使用加热熔断或者火焰等切断方法来进行此剩余线部49的切断,由此,如用双点划线圈出的剩余线部49的放大图所示,在被切断的表面上形成有丸状部或球状部49a。因此,在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特别是单丝纤维(参照图2)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发生剩余线部49像刺一样与手接触的情形。另外,同样是将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编织成编织绳的线料部(参照图3),也能够防止剩余线部49开线并提高卫生性,而且还能够防止发生结扣16解开的情形。
[0189]另外,在图14(d)、图14(e)中,在骨部12、20、21的上下两面上,设置有已说明过的凹凸图案32,同时,在对应于线道的区域内设置有平坦部34,由此,将平坦部34及其周边的凹凸图案32作为线限制部。
[0190]【第五实施方式】
[0191]接下来,使用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92]图15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114,其与上述各图中的卷帘10、101?113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的材料以及末端骨部64的形状。
[0193]首先,关于图15中的卷帘114,在其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中,图2中的单丝纤维,或者图3中的将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延伸成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最优选的材料,但是,并不一定仅限于这些材质,可以是其它化学纤维,例如尼龙、涤纶、维尼龙、人造丝、聚丙烯纤维等的捻线。
[0194]S卩,关于图15中的卷帘114,其编线部14的端部(例如,结扣16及其周边,以及其前端的剩余线部49)被埋设于多个骨部12之中的、配置于卷绕方向Y的一端的末端骨部64中,由此,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完全不会露出。因此,对于卷帘114来说,能够实现在卫生方面及卷绕容易度上的最为理想的编线部的末端处理。
[0195]这样的末端骨部64,除如图15所示将一根线料部对折使用的情况之外,在使用相互分离的两根线料部形成编线部14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在卷帘114的卷绕方向的两端。
[0196]另外,末端骨部64,如图15(a)所示,长度方向X的外侧的角部经过倒角处理。而且,由于编线部14不穿过末端骨部64的表面,因此如图15(b)所示,在上下面与侧面的交界处形成有角部31,由此,防止了捏住末端骨部64时的滑动。关于此防止滑动,也可以通过在末端骨部64的上下面上形成浅的凹陷来进行。
[0197]这样的末端骨部64,其最初的形状,即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呈大致的3字状或大致的U字状,或者为由上下两块所构成的塑料材料,用这些塑料材料的内面64a夹持编线部14的端部之后,将这些通过例如加热熔融粘合等进行一体化。作为塑料材料,可以是与其它骨部12同样的塑料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塑料材料。
[0198]S卩,如对图15(a)中的卷帘11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15(c)所示,在末端骨部64与其内侧第一个骨部12之间的间隙SI的靠外侧处,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连接在一起(S卩,暂且形成如图6 (c)所示的卷帘103)。接着,将该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用上下两块细长板状的塑料末端材料64-1、64-2夹持。接着,为了使编线部14的端部不会从末端骨部64中脱落,用未图示的加热冲压装置在图中的Zl方向上对塑料末端材料64-1,64-2进行加压及加热,使塑料末端材料自身被加热熔融并粘合,或者夹入热可塑性或热硬化性树脂的粘合材料,与塑料末端材料一起粘合。这样,将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埋设在两块塑料末端材料64-1、64-2之间,同时使其一体化,进而形成末端骨部64。
[0199]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卷帘114中示出了将编线部14埋设于末端骨部64中的一个例子,但是关于编线部14的端部的构成没有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如图15(d)所示,可以省略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之间的结扣16。S卩,在图15(d)中,编线部14的端部,以并没有系结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而是在直接延长线料部的状态下,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仅将延长的延长线部48埋设于末端骨部64中,进而可以省略烦琐的结扣16的形成操作。
[0200]延长线部48,虽然只是将第一线料部14a和第二线料部14b延长并埋设,但是也可以将第一线料部14a以及第二线料部14b以捻合在一起的状态被埋设,或者,也可以将第一线料部14a以及第二线料部14b用树脂等粘合剂暂且固定化或者加热熔融固定化等,之后再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埋设。由此,使编线部14的端部的埋设操作变得轻松的同时,能够防止编线部14的松弛或脱落。
[0201]另外,结扣16可以形成多个,也可以形成得较大。另外,代替结扣16,可以将第一线料部14a以及第二线料部14b彼此之间用适当的固定具固定之后,连同固定具一起埋设。或者,可以通过加热形成大的结部(均未图示)。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编线部14的端部的松弛或脱落。
[0202]另外,延长线部48的端部,可以如图15(b)所示未到达末端骨部64的卷绕方向Y上的外侧端面,也可以如图15(d)所示到达末端骨部64的外侧端面。
[0203]【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0204]接下来,使用图16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6是图15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5,对其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6(a)中,用细实线对埋设于末端骨部60的内侧的编线部14的端部14-1进行了图示。
[0205]此卷帘115与图15中的卷帘114的不同之处在于末端骨部60的区域。
[0206]g卩,末端骨部60由编线部14的端部14-1所连接的芯部58以及覆盖并接合在芯部58上的覆盖部59构成,由此,编线部14的端部14-1被埋设于末端骨部60中,同时被固定。
[0207]图16中的芯部58,如后述的图16(b)所示,配置于末端骨部60的厚度方向Z的中央部,并且缠绕着编线部14的无结扣的端部14-1。由此,将端部14-1固定在末端骨部60内,能够有效地防止编线部14的松弛或脱落。另外,由于编线部14的端部14-1上没有结扣,因此可以省略烦琐的结扣的形成操作。
[0208]这样的芯部58,能够将编线部14的端部14-1通过缠绕等方法固定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其长度,但是,在图16中,为了使其不容易与覆盖部59分离,而且容易制造,将其设置为与骨部12大致等同的长度。芯部58,由于不会露出到外部,可以使用例如木材、竹材、纸材、塑料材料等任意的材料。
[0209]对此,由于覆盖部59暴露在外部,因此用塑料材料形成。作为塑料材料,可以与其它骨部12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塑料材料。此覆盖部59,为了使编线部14的端部不发生脱落,优选为尽可能地对通过芯部58的上下面及侧面的编线部14的端部进行覆盖的结构,在图中的情况下,仅余留与相邻的骨部12之间的编线部14的通道,覆盖芯部58的整个周长。
[0210]另外,在编线部14的端部14-1缠绕在芯部58的外周上时,至少一周,优选缠绕两周以上为宜,由此能够确实地固定在末端骨部60内。另外,关于端部14-1,为了使芯部58与覆盖部59之间不产生间隙,优选在缠绕方向上不重叠地缠绕。
[0211]而且,在使用了完全分离的两根线料部形成编线部14的情况下,这样的末端骨部60可以形成在卷帘115的卷绕方向的两端上。
[0212]这样的卷帘115的末端骨部60,形成为例如图16(b)的左图那样。S卩,用第一线料部14a和第二线料部14b夹持末端骨部60的内侧第一个骨部12之后,将余留在该一内侧的骨部12的外侧的长的端部14-1缠绕在芯部58上。图中的缠绕为三圈,此时,如图16(a)所示,一边横向移位一边缠绕,使端部14-1在缠绕方向上不发生重叠。接着,将该被缠绕的芯部58夹持于上下两块簿板状的塑料末端材料59a、59b之间,并在图中的箭头Z2的方向上进行加压及加热,进行与图15同样的熔融粘合,进而在对编线部14的端部14-1进行处理的同时形成了末端骨部60。
[0213]另外,本发明的编线部14的端部处理以及末端骨部60的形成方法并不仅限于图16(b)的左图,例如可以如图16(c)的左图那样。
[0214]S卩,在图16(c)的左图中,另外准备了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呈U字状或3字状的覆盖部59。并且,将缠绕了端部14-1之后的芯部58容纳于该U字状等的内侧空间内,其后,在封闭该内侧空间的方向Z3上进行加压及加热。由此,由于预先将覆盖部59设置成了U字状或者3字状,芯部58与覆盖部59的组装容易,而且能够高效地对末端骨部60进行成形。
[0215]另外,为了形成如图16(b)及图16(c)的右图所示的加热熔融变形后的覆盖部59的形状,可以另外准备两个预先成形为其它形状剖面的塑料末端材料(例如剖面呈I字状或L字状等),并将这些用适当的粘合剂粘合固定进而形成末端骨部60。
[0216]另外,图16(c)中的编线部14的端部14-1的向芯部58的缠绕方法以及缠绕数量等可以适当地进行选择。另外,可以在芯部58的Y方向的两侧端面上设置用于使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勒入并固定的切入部(不图示),由此,编线部14的端部14_1被确实地固定在芯部58上,能够有效地防止编线部14的松弛或脱落。
[0217]【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0218]接下来,使用图17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7是图16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6,对其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7(a)中,用细实线对埋设于末端骨部70的内侧的编线部14的端部14-2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图17(b)中,去掉了末端骨部70的覆盖部69的一部分,并对内侧的芯部68进行了图示。
[0219]在本变形例中,配置在卷绕方向Y的一端的末端骨部70具有连接编线部14的端部14-2的芯部68,以及覆盖并接合在此芯部68上的覆盖部69,并且芯部68在其连接编线部14的端部14-2的区域上具有槽状部72,端部14-2被容纳在此槽状部72内。因此,用槽状部72对端部14-2的活动进行限制,对端部14-2确实地进行固定,同时,防止芯部68与覆盖部69之间产生间隙,进而能够确实地对端部14-2进行埋设而不会使其露出到外部。
[0220]在图17的情况下,槽状部72的深度根据部位的不同而不同,配置结扣16及剩余线部49的槽状部72a的深度D2大,而配置除结扣16及剩余线部49之外的仅作为线料部的端部14-2的槽状部72b的深度D3则被形成得相对较小。在图17中,D2与结扣16的最大外形是同等的尺寸,D3与第一及第二线料部14a、14b的外径是同等的尺寸。
[0221]图17中的覆盖部69为了使加热更容易而被形成得较薄,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形状呈U字状或者3字状,并覆盖芯部68的上下面及外侧端面。芯部68,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外形,被形成为比中央区域的骨部12的外形还要略小一圈,并且其与卷绕方向Y正交的方向X上的外形,被形成为与其它骨部12大致等长。而且,在这样的芯部68上覆盖了覆盖部69之后,作为末端骨部70整体,呈与骨部12同样的外形。
[0222]图17中的编线部14的端部(位于末端骨部70内侧的第一个骨部12的外侧的编线部)14-2,与图1相同,具有系结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的结扣16,以及其前端的剩余线部49。虽然结扣16配置在芯部68的外侧的端面上,但是也可以配置在芯部68的上面或者下面中的任意一面上。另外,关于编线部14的端部14-2,可以在将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缠绕在芯部68上之后,再将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系结在芯部68上。
[0223]这样的卷帘116的末端骨部70,形成为例如图17(d)那样。S卩,首先,使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沿着芯部68的槽状部72b而配置,并且在芯部68的外侧端面的槽状部72a的内侧处,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系结。接着,覆上覆盖部69,以隐藏槽状部72a、72b以及编线部14的端部14_2,并且通过例如粘合剂等将这些粘合并一体化。
[0224]另外,在骨部12的一面上,设置有由与图11中同样的凸部56所构成的线限制部55。
[0225]【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0226]接下来,使用图18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8是图17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7,对其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图18(b)中,为了便于理解,去掉了末端骨部80的覆盖部79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图示。
[0227]此卷帘117,相对于图17中的覆盖部69尽可能地对芯部68的上下面及侧面进行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