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草机械设备,尤其是指滤棒成型机胶水施加系统中线胶施加装置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烟草行业的滤棒成型设备中,引进德国HAUNI公司技术的KDF2纤维滤棒成型机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设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中线胶装置,经常需要调整其前后位置以及中线胶枪(中线胶施加装置)的轴向位置与盘纸运行方向的角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及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发现:中线胶枪需要调整前后位置时,只能通过调整中线胶枪在底座上的位置。中线胶枪底座位置重新调整后,中线胶枪的轴向与盘纸运行方向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通常按照工艺要求两者角度控制在87°),调整中线胶枪前后位置后,还需调整两者相对角度,二者不能独立调整,因此该调整方法效率低,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该方法调整精度低,只能靠维修工的经验进行调整,对于维修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多次重复调整才能将中线胶枪调整至理想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线胶施加装置。该装置安装设计巧妙合理,在满足原有中线胶枪的功能前提下,在不拆下中线胶枪整装的情况下能够方便调整中线胶枪轴向位置,调整后无需重新校准中线胶枪轴向与盘纸运行的相对角度,调整方便,真正实现快速调整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线胶施加装置,包括一胶水喷嘴装置、一施胶机构、一进气调节机构和一调节机构;所述的胶水喷嘴装置,包括一喷嘴和一左右移动设置在该喷嘴内的喷针,所述喷针与喷嘴之间的缝隙形成胶水喷出口,喷针的另一端穿过进胶座固定连接有一启闭活塞,该启闭活塞一端固定连接进气座,另一端左右移动设置在进气筒内;所述的施胶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锁紧螺母连接在喷嘴上的进胶座,该进胶座上设有一进胶管制孔,于喷嘴与进胶座之间形成上胶通道;所述的进气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进胶座和进气筒的进气座,该进气筒左右移动设置在一气缸套内;所述的进气座上设有进气孔,于启闭活塞与进气座之间形成第一进气腔;还包括一左右移动设置在进气筒内的送进活塞和一固定设置在该进气筒内的固定活塞,所述的启闭活塞与送进活塞分别左右移动设置在该固定活塞的两端,以在固定活塞与启闭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活塞腔体,一第一压缩弹簧抵顶在固定活塞与启闭活塞之间,且在固定活塞与送进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进气腔;一调节螺杆的一端螺接送进活塞,并螺接有一调节螺母,另一端穿过送进活塞延伸出气缸套,所述调节螺母左右移动设置在固定活塞中,且与启闭活塞之间形成调节间隙;启闭活塞上设有的第一气孔连通第一进气腔与调节间隙,通过固定活塞上设有的第二气孔连通调节间隙与第二进气腔;且在送进活塞与进气筒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体,一第二压缩弹簧抵顶在送进活塞与进气筒内固定设有的第一挡圈之间;所述的送进活塞螺接在固定连接气缸套的一端盖螺母上,所述的调节螺杆通过一第二锁紧螺母固定在送进活塞上;其中,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压缩弹簧。
如上所述的一种中线胶施加装置,喷嘴与进胶座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进胶座与喷针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进气座与启闭活塞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进气座与进气筒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启闭活塞与进气筒的连接处设有第五密封圈;启闭活塞与固定活塞的连接处设有第六密封圈;调节螺杆与送进活塞的连接处设有第七密封圈;送进活塞与进气筒的连接处设有第八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中线胶胶水喷嘴主要实现对成形纸施加一定量的内粘接线胶,使滤棒拥有内粘接线。当设备启动时,胶水喷嘴向左移动,喷针缩回,喷嘴即打开,胶水喷出涂抹在成形纸纸带上;设备停止,喷针向左移动,并利用其与喷嘴有一个内、外60°的配合倒角将喷嘴关闭,略有滴漏的胶水由收集盆进行收集,保证了设备不被弄脏。
滤棒成型机KDF2中线胶上胶系统采用的中线胶上胶喷嘴装置是一种泵胶式上胶的喷嘴装置。喷嘴与进胶座之间形成胶水通道,喷针及喷嘴之间的缝隙形成胶水喷出口,胶水泵打出的胶水经输送管道进入进胶座内腔,从该喷出口中喷出。不工作时,由于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喷嘴与喷针之间是闭合的;由于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胶水喷嘴装置的可移动部分处于退回位置。工作时,控制压缩空气经气管接头并通过进气座上的进气孔到达启闭活塞左腔,推动启闭活塞右行,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喷针克服第一压缩弹簧的推力向右移动,喷嘴与喷针之间的通道打开,胶水便从胶水喷出口中喷出。与此同时,压缩空气推动进气座带动胶水喷嘴装置的可移动部分,克服第一压缩弹簧的推力向左移动,使喷嘴移动至其工作位置,实现对成形纸纸带均匀涂抹内粘接线胶。中线胶上胶胶水量的大小可通过调节喷针的移动行程和各系统的配合进行胶水量的调节,中线胶枪的轴向位移可通过调节端盖螺母与第二锁紧螺母来调整第二压缩弹簧的压缩量,从而调整气缸套与进气筒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中线胶枪轴向位置。本装置所需压缩空气由气路控制系统提供。
现有维滤棒成型机KDF2中线胶上胶系统中线胶施加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因工艺参数、设备要求需要调整中线胶枪的前后(轴向位置调整)位置,现有中线胶枪需要整装拆下,重新调整中线胶的位置,再完成轴向位置调整后需要重新调整中线胶枪轴向与盘纸运行方向角度(夹角要求为87°),调整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中线胶轴向与盘纸运行角度和中线胶枪轴向位置的调整不能独立开来,二者相互影响,故而该装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中线胶的结构进行改造,在技术上能够实现两种不同需求的调节,且调整方法简单有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线胶施加装置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线胶施加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线胶施加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中线胶施加装置,包括一胶水喷嘴装置、一施胶机构和一进气调节机构。
所述的胶水喷嘴装置包括一喷嘴1和一左右移动设置在该喷嘴1内的喷针14。所述喷针14与喷嘴1之间的缝隙形成胶水喷出口,喷针14的另一端穿过进胶座13固定连接有一启闭活塞4,该启闭活塞4一端固定连接进气座3,另一端左右移动设置在进气筒30内。
所述的施胶机构,包括连接在喷嘴1上的进胶座13,喷嘴1与进胶座13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5。该进胶座13上设有一进胶管制孔33,用于系统施加中线胶。喷针1与进胶座13为间隙配合,二者通过第一锁紧螺母2固定连接。于喷嘴1与进胶座13之间形成上胶通道,喷针14用于闭合与接通上胶通道。进胶座13末端与喷针1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6.,用于密闭阻断中线胶进入进气座3。
所述进气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进胶座13和进气筒30的进气座3,进气座3与进气筒30设有第四密封圈18。所述进胶座13与进气座3通过间隙配合连接,于进胶座13与进气座3外套设有一保护外套32,在该中线胶施加装置运行时防止胶水滴入进胶座13与进气座3之间的间隙。该进气筒30左右移动轴向移动间隙配合在气缸套11内,气缸套11与进气筒30通过平键定位。气缸套11上设有三个螺纹孔用于固定该中线胶施加装置在中线胶底座10上。
请结合图1、3所示,所述的进气座3上设有进气孔36,进气孔36与气管接头12连接。于启闭活塞4与进气座3之间形成第一进气腔E。启闭活塞4带动喷针14固定在进气座3内设的通孔中,且对应喷针14在进气座3与启闭活塞4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17,用于阻断中线胶进入进气筒30内腔。
所述进气调节机构还包括一左右移动设置在进气筒30内的送进活塞7和一固定设置在该进气筒30内的固定活塞31,固定活塞31通过左、右内挡圈24、25定位于进气筒30内壁,同时固定活塞31与进气筒30的连接处设有第九密封圈21。所述的启闭活塞4与送进活塞7分别左右移动设置在该固定活塞31的两端,以在固定活塞31与送进活塞7之间形成第二进气腔F。启闭活塞4一端左右移动设置在进气座3内,另一端左右移动设置在固定活塞31内,以在固定活塞与启闭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活塞腔体B,一第一压缩弹簧5抵顶在固定活塞31与启闭活塞4之间,启闭活塞4在与固定活塞31的连接处设有第六密封圈20。且该启闭活塞4的中部左右移动设置在进气筒30内,在与进气筒30的连接处设有第五密封圈19。
所述的送进活塞7两端分别螺接一调节螺杆9和一端盖螺母27,且送进活塞7左右移动设置在进气筒30内,以在送进活塞7与进气筒30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体C,一第二压缩弹簧6抵顶在送进活塞7与进气筒30内固定设有的第一挡圈29之间。所述送进活塞30与进气筒30的连接处设有第八密封圈22,用于阻断气体进入送进活塞7与端盖螺母27之间的第二活塞腔体C。
所述调节螺杆9在与送进活塞7螺接的一端螺接有一调节螺母28,所述调节螺母28左右移动设置在固定活塞31中,且与启闭活塞4之间形成调节间隙D。所述调节螺杆9的另一端穿过送进活塞7并延伸出气缸套11,同时调节螺杆9与送进活塞7的连接处设有第七密封圈23,用于阻断外部气体进入进气筒30内腔。所述的气缸套11末端固定设有端盖螺母27,送进活塞7穿过该端盖螺母27并螺纹连接在该端盖螺母27上,气缸套11设有第二内挡圈26用于固定端盖螺母27。所述的调节螺杆9通过一第二锁紧螺母8固定在送进活塞7上。
所述的启闭活塞上设有的第一气孔34连通第一进气腔E与调节间隙D,通过固定活塞上设有的第二气孔37连通调节间隙D与第二进气腔F,以形成一进气通道。上胶系统的进气系统需满足一定的密闭性,并且阻断在相应腔体,上胶通道与进气通道分开;喷针14各连接处为间隙配合,喷针14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轴向位移且喷针14与喷嘴1直间的相对位移能够改变胶水施加量;本实用新型第一压缩弹簧5弹性系数需大于第二压缩弹簧6。
本实用新型中线胶施加装置启动时,上胶系统开始工作,气体通过气管接头12进入进气孔36,进而进入启闭活塞4与进气座3的第一进气腔E,气体经过启闭活塞4的第一气孔34进入启闭活塞4与调节螺杆9之间的调节间隙D,固定活塞31上同样设有第二气孔37,通过第二气孔37气体进入固定活塞31与送进活塞7的第二进气腔F,气体进入该第二进气腔F后,使得送进活塞7与进气筒30之间的第二活塞腔体C的压强增大,使得第二压缩弹簧6压缩到一定值,在气压增大的同时,由于进气筒30与气缸套11能发生轴向位移,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相对位移,使得进气筒30向左运动,从而带动送进活塞7的左部配合部件向前运动,喷嘴1与运行中的盘纸接触;此时的气压继续增大使得启闭活塞4与固定活塞31之间的第一活塞腔体B内的压强增大,进而使得第一压缩弹簧5压缩,喷针14产生相对向右位移,喷嘴1与喷针14内、外60°的配合倒角将上胶通道打开,使得胶水正常施加,此时气压已达到稳定设置值,整个上胶动作完成,本实用新型中线胶施加装置为正常生产提供稳定的胶水。由于第二压缩弹簧6的弹性系数要小于第一压缩弹簧5,故而气体进去第一、二进气腔体E、F是先使得与喷嘴1配合相应部件前移,而后喷针14后移,中线胶开始施加。
设备停止运行时气压阀转换工作位,使得进气筒30内气压卸载,此时在第一压缩弹簧5与第二压缩弹簧6作用下,喷针14产生向左位移,喷嘴1与喷针14内、外60°的配合倒角将上胶通道关闭,使得胶水停止施加;第二压缩弹簧6在回复力的作用下使送进活塞7相对左移,由于送进活塞7与气缸套11通过端盖螺母27固定,并且气缸套11与进气筒30可产生相对位移,因此在第二压缩弹簧6在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气缸套11与进气筒3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得送进活塞7左端的配合部件产生向右位移,中线胶枪恢复到初始状态,中线胶施加结束。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调节螺杆9与调节螺母28连接,调节螺母28可与启闭活塞4的底部接触连接,调整调节螺杆9相对轴向位置即可调整喷针14轴向位置,通过调节二者相对位置即可调整喷嘴1与喷针14内、外60°的配合倒角的上胶通道,进而调节中线胶施加量。同样,在设备运行中,进气筒30内腔的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就保持相对稳定,第一、二压缩弹簧5、6的压缩量也是相对是稳定;送进活塞7与端盖螺母27和第二锁紧螺母8通过螺纹连接,因此通过调节送进活塞7的相对位置即可调节第二压缩弹簧6的压缩量,由于内部气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第二压缩弹簧6的压缩量保持不变,进而会使得进气筒30与气缸套11产生相对位移,从而调整喷嘴1与其相应配合部件相对位置,达到调整目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