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557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闭锁滑动拉链时,作为其开闭件的拉头的主体不会 表露在外部的形式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头,特别是涉及在闭锁滑动 拉链时,即使强的横向拉力作用,也能进行圓滑的拉头操作的隐形滑 动拉链用的拉头。
背景技术
这种隐形滑动拉链虽然多用于女性用的服装类,但近年也出现在 其它的领域,例如汽车、火车的坐席座椅等。坐席座椅是将座椅罩覆 盖于预先一体地形成在框架上的坐垫体上。此时,使座椅罩的尺寸比 坐垫体的外形尺寸小,在压缩状态下覆盖坐垫体,极力抑制在外观形 状方面产生的松旷、变形等的发生。另外,即使为了轻易地对应在落 座时的人体等的载荷分布而弹性变形,在离开坐席时,也切实地恢复 成原形,防止形状毁坏。座椅罩通常是由通过层压加工等,将表皮层、薄的弹性中间层以 及里面基布层叠层一体化的薄板构成,所述表皮层由天然皮革、人造皮革或者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的编织物等构成;所述薄的弹性中间层 由聚氨酯泡沫体薄板等构成;所述里面基布层由使用极细的纱条,编 成或织成得到的薄的编织物等构成。通常,将这些薄板按照坐席座椅 的形状,切割成由多片构成的薄板片,将这些薄板片组合,立体地缝 制,制作座椅罩。但是,若通过缝制制作座椅罩的整体,则不能将座 椅罩覆盖在具有复杂的外观形状的坐席的坐垫体上的情况很多。因此, 以往是预先制作未缝制的部分,在覆盖到坐垫体后,通过手缝来缝制 上述未缝制部分。但是,在该手缝的缝制中,由于缝制作业人员的技能的差异,完 成品容易产生品质、缝制时间的差异。因此,近年,为了排除手缝,而在座椅罩的缝制部的一部分,例如,沿滚边部,使用滑动拉链,特 别是使用拉头主体不会表露在外侧的隐形滑动拉链的情况很多。其结 果为,能够通过缝纫机进行所有的缝制,大幅消除了因技能的差异造 成的以往的问题,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该隐形滑动拉链例如如特公昭50-25855号公报(专利文献1 )所 述,在拉头主干的下翼板与拉头滑动方向正交的侧缘,沿各侧缘竖立 设置具有倒L字截面的左右一对第一凸缘。该一对第一凸缘具有俯视 平行的直线部,和与该直线部接续, 一面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弯曲,一 面扩开的扩开部。在上述下翼板的扩开侧的端部,向上方垂直地竖立 设置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水平截面的引导柱。在该引导柱的上面一体形 成第二凸缘,同时,在该第二凸缘的上面一体形成在滑动方向延伸的 门型的拉手安装柱。在该拉手安装柱上,在滑动方向的前后转动自由 地安装着拉手。第二凸缘由包围上述引导柱的周面,并延伸设置在外 侧的大致矩形状板部,以及与该矩形状板部接续,朝向上述第一凸缘 的上述直线部之间延伸设置的前端尖锐地形成的楔状的板部构成。在 这里,将引导柱侧的端部开口称为肩口,将与引导柱相反一侧的开口 称为后口。由上述第一凸缘和上述引导柱以及第二凸缘形成的空间成为啮合 链牙列的引导通路,在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形成的间隙成为拉链 带的引导间隙。另一方面,具有该构成的拉头所插通的拉链牙链,以 啮合头部为内侧,通过缝制等,分别沿两条一对拉链带的相对侧缘, 安装多个啮合链牙。将这样所得到的一对拉链牙链的各链牙安装缘部 以啮合链牙的啮合头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沿该链牙安装缘部,U字 状折曲,通过热固等,其折曲形状被固定。使具有这样的构造的一对 拉链牙链从上述拉头的肩口朝向链牙的啮合头部吻合,同时,使拉链 带的折返部分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凸缘之间的纱带引导间隙向外侧延 伸,插通拉头。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0-25855号^^才艮在插通具有以上的构成的拉头所得到的以往的隐形滑动拉链中,特别是应用于上述那样的汽车等的坐席座椅的座椅罩,最后将该隐形 滑动拉链闭锁时,因为座椅罩形成得比坐垫体的外形尺寸小,所以, 强力的横向拉力施加在拉头的附近的拉链牙链上。该强力的横向拉力 在上述那样的隐形滑动拉链中,由于特有的构造,使啮合链牙列竖起。 特别是在以往的拉头上,从引导柱的肩口侧的端面到左右侧面,延伸 着与第一凸缘壁厚大致相同的第二凸缘。在该第二凸缘的肩口附近的部分, 一面承受横向拉力, 一面被向 肩口导入的各链牙竖起,直至相对于拉链带的纱带面呈大致直角。到 各链牙的连结部栽置在拉头的下翼板的上面为止,该链牙先被导入拉 头的链牙引导通路,受到由于第一凸缘、引导柱以及与第二凸缘的上 板部分的接触而成为倾倒姿势的先前的链牙所产生的倾倒的力,和基于拉头的滑动操作的拉链带T的相对的拉紧力的影响。因此,虽然各 链牙的连结部在载置于拉头的下翼板的上面时略微倾倒,但是由于其 倾倒少,所以,链牙的连结部往往会被夹在上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 之间,不能进行拉头的滑动。在这里,若强行使拉头滑动,则不仅会 产生横向拉力造成的链牙的损伤,而且,很可能会使拉链带的折曲缘 断裂。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问题而产生,具体地说,其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隐形滑动拉链的拉头,该隐形滑动拉链的拉头例如应 用于坐席座椅等的座椅罩,在闭锁滑动拉链时,即使施加了强力的横 向拉力,也能够进行圓滑的拉头的滑动操作。发明内容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来有效地实现的,该 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是作为本发明的主要构成的、使相对的侧缘部被 弯曲固定成U字状,沿该侧缘部的折曲端缘的外侧表面安装着多个啮 合链牙的一对拉链牙链的各啮合链牙卡合脱开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 头,其特征在于,该拉头具有下翼板、引导柱和第二凸缘,所述下翼 板具有沿与该拉头的滑动方向正交的左右侧缘部竖立设置的由倒L字形截面构成的一对第一凸缘;所迷引导柱被竖立设置在该下翼板的滑动方向的一端中央部;所述第二凸缘被配置在上述一对第一凸缘的上 板部分之间,并具有一体形成于上述引导柱的上面的矩形状板部和从 该矩形状板部开始在滑动方向延伸的楔状板部,并沿上述引导柱的外 周向外侧伸出,在上述第二凸缘的周面的、与贯穿左右的上述第一凸引导柱侧的外侧区域,形成从下端开始向上方扩开的锥面,上迷锥面 的上端棱线部设定成比上述第一凸缘的上述上板部分的上面低,并且, 比下翼板的上面和上述上板部分的下面之间的高度高。才艮据合适的实施方式,在上述锥面的上端棱线部,被设定成上述 直线L的楔状板部侧的第二凸缘部分的上端棱线部和上述下翼板的上 面之间的高度最小,在上述直线L的到与楔状板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面 的上述锥面的上端棱线部,与下翼板的上面之间的高度阶段性地渐增。 另外,合适的是上述锥面具有在第二凸缘的周方向多级地变化的锥角, 被设定成该第二凸缘的上述直线L的附近的锥角最大,从该直线L到 引导柱侧的端部,锥角逐渐减小。再有,可以是上述第一凸缘的上面 和第二凸缘的上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至少与上述直线L相比,楔状板 部侧的上述第二凸缘的下面配置在与上述第一凸缘的下面相比的下 方。还可以是上述多级的各锥角在0。-90。的范围内阶段性地依次变化。还存在着在上述第一凸缘的上板部分和上述第二凸缘之间形成Y 字状的纱带引导通路,被上述第二凸缘的矩形状板部的长边延长线划 分成内外部分的第一凸缘的内侧部分的缘部下面隔着阶梯差,被形成 得与外侧部分的下面相比壁薄。发明效果如上所述,在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头中的具有一体地形成在引导 柱侧(肩口侧)的引导柱的上面的矩形状板部和从该矩形状板部开始 在滑动方向延伸的楔状板部的第二凸缘中,在与贯穿从下翼板的左右 开始竖起的具有倒L字截面的左右的上述第一凸缘的左右的上述上板 部分的引导柱侧端面的直线L相交的部分的至少肩口侧的外侧一凸缘的上述上板部分的上面低,并且,比下翼板的上面和上述上板 部分的下面之间的高度高。因此,在安装于覆盖例如汽车等的坐席座 椅的座椅罩上的隐形滑动拉链中,在想要闭锁该拉链时,因为极强的 横向拉力作用于拉链带,所以,从肩口到由下翼板、引导柱、第一凸 缘以及第二凸缘所形成的链牙引导通路依次被导入的啮合链牙成为在 离开肩口的位置,相对于拉链带的纱带面大致平行的姿势,但是,随 着接近肩口,链牙的连结部为上,啮合头部为下,在链牙安装部相反 的状态下,成为相对于纱带面直角竖起的姿势。在以往的拉头中,第二凸缘的肩口端部附近和后口侧端部其下面 和下翼板之间的尺寸没有改变。因此,虽然载置在肩口侧的下翼板上 的链牙受到先行进入到链牙通路内的链牙以及纱带的拉紧力和使之倾 倒的力的影响,略微倾倒,但是,在没有完全倾倒的状态下, 一面与 笫二凸缘干扰, 一面持续进行向第二凸缘的导入,在向肩口的部分竖 起的状态下,从链牙的连结部到脚部之间被夹入第一凸缘的上板部分 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隙,阻止了拉头的运动,这种情况很多。与此相对,基于本发明的拉头如上所述,因为将相对于下翼板的 第二凸缘的肩口侧的锥面的上端棱线部的高度设定得比后口的该高度高,所以,即使链牙以略微倾倒姿势载置在下翼板上,也不会干扰第 二凸缘,被第二凸缘的锥面引导,被导入链牙引导通路。在该导入的 期间,受到锥面的引导和先行链牙以及拉链带的拉紧力所产生的想要 使链牙倾倒的力的综合影响,链牙连结部逐渐向想要潜在第二凸缘的 下面的姿势倾斜。 一旦被导入链牙引导通路内的链牙通过下翼板的上 板部分和第二凸缘确保了倾倒姿势,相对地圆滑地进入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内。因此,不存在象以往那样,链牙的啮合头部、脚部被夹在 下翼板的上板部分和第二凸缘之间的情况,防止了链牙的破损、拉链 带的断裂等的产生,通过拉头的圆滑的滑动操作,可以无阻碍地使隐 形滑动拉链闭锁。另外,再有,上述锥面的上端棱线部被设定成,上述直线L的楔 状板部侧的第二凸缘部分的上端棱线部和上述下翼板的上面之间的高度最小,上述直线L到与楔状板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面的上述锥面的上 端棱线部被设定成,与下翼板的上面之间的高度阶段性地渐增。另外, 合适的是上述锥面具有在第二凸缘的周方向多级地变化的锥角,被设 定成该第二凸缘的上述直线L的附近的锥角最大,从该直线L到引导 柱侧的端部,锥角逐渐减小。根据该构成,如上所述,被圓滑地导入 到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内的链牙,其啮合头部被第二凸缘的上述锥面 引导,在朝向后口的途中,阶段性地被导向第二凸缘的楔状板部的下 面,成为接近水平的啮合姿势,在刚刚超越第二凸缘的楔状板部的前 端后,与对方的链牙完全啮合,被朝向后口引导。此时,若将第一凸缘的上面和第二凸缘的上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同时,将上述第二凸缘的至少与上述第一凸缘的上板部分相对的区域 的下面配置在与上述第一凸缘的下面相比的下方,同时,使其锥面从 与包含有上述第一凸缘的上板部分的下面的平面的交叉线开始,在下持,与相接的对方的啮合圆滑且切实。若使上述多级地变化的锥角从肩口侧的端部到后口側的端部在 0°-90。的范围阶段性地依次渐增,则从肩口被导入引导通路的链牙, 其链牙的啮合头部一面与锥面滑动接触, 一面从竖立姿势逐渐依次向 大地倾倒的姿势变化, 一面被圆滑地导向后口,实现圆滑且切实的啮 合。形成于笫二凸缘的周面上的锥面与拉头的成型同时形成。为了容 易其成型,而将第一凸缘的上板部分以上述第二凸缘的矩形状板部的 长边延长线划分成内外部分,该被划分的上板部分的内侧区域的下面 形成得隔着阶梯差,比外侧区域的下面壁薄。


图1是从肩口侧的斜上方看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隐形滑动 拉链用的拉头的立体图。图2是切除该拉头的一部分,从肩口侧的斜下方看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从后口侧看该拉头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模式地表示将该拉头的拉手安装柱切除时的第二凸缘的外观形状的从肩口侧看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向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VI-VI线的向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的VII-VII线的向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该拉头的半部的一部分的从下翼板的链牙引导面 所看到的水平剖视图。图9是从下翼板的链牙引导面看该拉头的啮合链牙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0是放大表示该拉头的半部的一部分的从肩口侧看时的啮合 链牙的动作的说明图。态的横剖视图。图12是从肩口侧的斜上方看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隐形滑 动拉链用拉头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13是从肩口侧的斜上方看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隐形滑 动拉链用拉头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立体图。符号说明100拉头101下翼板101a平台部102、 103左右的第一凸缘 102a、 103a上板部分 102b、 103b侧壁部分 102c、 103c阶梯部 102d、 103d薄壁部 104引导柱 105第二凸缘 105a矩形状板部 105b楔状板部105c锥面105c-l-105c-5第一-第五锥面106拉手安装柱107拉手107a环状部T拉链带FS拉链牙链E啮合链牙EH啮合头部D间隙L连结左右上板部分的前端面的直线al-a5第一-第五锥角Tl-T5壁厚H1匿H5高度Eg锥面的上端棱线部GP链牙引导通路GS链牙引导面PE平4亍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代表的实施方式。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l是从肩口侧的斜上方看 有关该实施例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头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的拉头 100中,与以往相同,具有下翼板101、引导柱104、第二凸缘105、 门型的拉手安装柱106、拉手107,所述下翼板101具有沿左右的侧缘 竖立设置的倒L字截面的第一凸缘102、 103;所述引导柱104与上述 第一凸缘102、103同方向地^皮竖立设置在该下翼板101的肩口侧端部, 水平截面为大致椭圓形状;所述第二凸缘105从该引导柱104的周面 向外侧延伸, 一体地形成在该引导柱104的上面;所迷门型的拉手安 装柱106在该第二凸缘105的上面沿拉头100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拉手107借助一端部的环状部107a,转动自由地被支撑在上述拉手安 装柱106上。上述下翼板101在从肩口端缘沿引导柱104的大致肩口侧半部逐 渐扩大宽度后,沿上述引导柱104的后口侧半部逐渐缩小宽度,在超 越了该引导柱的后口側端的附近到后口端缘,为同一宽度。在具有该 形状的下翼板101的左右侧缘,沿拉头100的滑动方向竖立设置第一 凸缘102、 103。该第一凸缘102、 103具有镜面对称的形状,由横截 面为倒L字状的部件构成,其后口侧的左右侧壁部分102b、 103b成 为平ff区域PE,所述倒L字状的部件由上板部分102a、 103a以及侧 壁部分102b、 103b构成。上述左右的侧壁部分102b、 103b^f吏与上述 上板部分102a、 103a的肩口侧端部对应的区域缺失。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从上述引导柱104的后口侧半部向后 口突出的楔状平面的平台部101a形成在下翼板101的上面。上述第二 凸缘105整体为平板状,具有沿上述引导柱104的肩口侧端缘以及左 右侧缘的周面形成的矩形状板部105a,以及与上述矩形状板部105a 接续,将尖锐的前端从引导柱104的后口侧端缘朝向后口一体地延伸 设置的楔状板部105b。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有关本实施例的拉头100的、形成在上述下翼 板101的上面的上述平台部101a的周边区域和引导柱104及第一凸缘 102、 103以及第二凸缘105之间形成有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GP。 根据图示例,左右一对的上述第一凸缘102、 103的上面和第二凸缘 105的上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另一方面,第一凸缘102、 103的各上板 部分102a、 103a的下面和第二凸缘105的下面不在同一平面上,第一 凸缘102、 103的各上板部分102a、 103a的下面与第二凸缘105的下 面相比位于上方。换言之,第一凸缘102、 103的各上板部分102a、 103a的壁厚形成得比第二凸缘105的壁厚薄。另外,在左右一对的上 述第一凸缘102、 103的各上板部分102a、 103a的内侧侧面和上述第 二凸缘105的周侧面之间,具有能够插通未图示出的拉链带的间隙D。在具有该基本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100中,还具有本发明的最具特征的构成。即,上述第二凸缘105的周缘部具有 不同于以往的构成。对此, 一面参照图4以及图5, 一面具体地进行 说明。图4是从斜上方看排除了拉手安装柱106时的第二凸缘105的 立体图。另外,图5、图6以及图7分别是沿图4的V-V线、VI-VI 线、VII-VII线的向视剖视图。根据图4,若简单地说明第二凸缘105的整体的形状,则第二凸 缘105如上所述,俯视时,引导柱104的上面部分由具有矩形状板部 105a和从该矩形状板部105a向后口侧延伸的楔状板部105b的板材构 成。在其周侧面,如图4所示,恰好形成从引导柱104的肩口端至后 口侧端5个阶段地改变了锥角的锥面105c。但是,下面阐述的本实施 例的锥面105c的形状、锥角a并不限于该例,可根据隐形滑动拉链的 规格,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中的锥面105c在比第二凸缘105的上面 低的位置具有上端棱线部Eg,朝向所有的引导柱104的周面以及平台 部101a向下倾斜。根据该图,从引导柱104的肩口端到大致比引导柱104的半部少 的部分,上述锥面105c的上述上端棱线部Eg和下翼板101的上面之 间的高度H1为最高,而且,成为作为凸缘厚度最薄的壁Tl的第一锥 面105c-l。与该第一锥面105c-l接续的第二凸缘105的后口端侧的第 二锥角a2从第一锥角al开始逐渐竖起,再有,接着的后口端侧的第 三锥角a3(省略图示。)从第二锥角a2开始逐渐竖起,反复这种情况, 构成楔状板部105b的前端部的第五锥角a5 (省略图示。)。该第五锥 角a5基本没有倾斜,接近90°。另外,同时,上述锥面105c以及第 二凸缘105的壁厚T1-T5 (T3、 T5省略图示。)也与锥角a的变化相 应地依次增大。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缘105的第四以及第五 个壁厚T4、 T5为相同的厚度。因此,锥面105c的上述上端棱线部 Eg和下翼板101的上面之间的高度Hl-H5 (H3、 H5省略图示。)以 H1〉H2〉H3〉H4(-H5)的关系依次降低。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与连结左右的第一凸缘102、 103的上板 部分102a、 103a的各肩口侧端面的直线L (图1以及图4)相比的肩口端侧的第二凸缘105的周面如图4-图6所示,随着趋近第一-第四锥 面105c-l-105c-4,使锥角a与壁厚T同样按第一-第四锥角al-a4的 方式增大。但是,上述锥面105c如后所述,也存在形成在与上述直线 L (图1以及图4)相比的肩口端侧的第二凸缘105的周面上即可的情 况。若对本实施例的第二凸缘105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则第二凸缘105 的周面虽然从肩口側端到矩形状板部105a的半部为最薄的大致相同 的壁厚Tl,但是,到以后的引导柱104的后口侧端部附近壁厚按照 T2-T3的方式逐渐增加,同时, 一直形成到第二凸缘105的下面为止 的下倾斜的锥角al-a3也阶段性地增大。这种情况同样从图5-图7中 也能够理解,表示从下翼板101的链牙引导面GS到第二凸缘105的 肩口端部侧的锥面105c-l-105c-3的上述上端棱线部Eg的高度H1-H3 比从引导柱104的后口侧端附近到楔状板部105b的下翼板101的上面 之间的高度H4、 H5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使第二凸缘105 的肩口侧端部的壁厚Tl薄,同时,使其锥角al比其它的锥角a2以 及a3小,而形成锥面105c,但是,也可以排除该锥角al。即,锥角 cd可以为0°。通过象上述那样形成第二凸缘105的周面形状,即使象以往那样, 在进行用于隐形滑动拉链的闭锁的拉头操作时,对拉链带施加特强力 的横向拉力,链牙E也不会被夹入第一凸缘102、 103的各上板部分 102a、 103a和第二凸缘105之间的间隙D,能够圓滑地滑动操作拉头 100。才艮据图8以及图9,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图9是从下翼板101的链牙引导面看第二凸缘105时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与拉头100的第一凸缘102近前的啮合链牙El先行被导 入到链牙引导通路GP的链牙E2的竖立姿势的变化的说明图。从这些 图中可以理解,拉头100的肩口侧前方的左右拉链牙链FS由于针对 拉链带的强力的横向拉力处于很大地打开的状态,此时,啮合链牙E 使啮合头部EH朝向上方(图9的近前侧),相对于拉链带的纱带面, 以近似直角的姿势竖起。通过拉头100的闭锁方向(图9的上方)的滑动操作,连续的链 牙E依次载置在拉头100的下翼板101的链牙引导面GS上。此时, 虽然栽置在链牙引导面GS上的链牙El依然被施加强力的横向拉力, 但是,先行被导入到拉头100的链牙引导通路GP的链牙E2由于第一 以及第二凸缘102、 103; 105,其倾倒姿势受到强制,因此,与横向 拉力对抗的力也作用于拉链带,与从拉头100的肩口离开的链牙E相 比,想要大地倾倒。在这里,在象以往的拉头那样,第二凸缘的壁厚 从肩部侧到后口侧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从下翼板的链牙引导面到第二 凸缘的下面的高度低,在想要倾倒的上述链牙El的倾倒姿势中,其 啮合头部EH干扰第二凸缘,啮合头部EH在没有被第二凸缘的下面 引导的状态下,进入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间隙,被夹住。这一点,若是基于本实施例的拉头100,因为第二凸缘105的肩 口侧端部的下面净皮切除形成为薄壁,所以,略孩史倾倒的上述链牙El 的啮合头部EH在拉头100的滑动的同时,被导向第二凸缘的下面, 被圓滑地导入链牙引导通路GP。图11是表示被导入链牙引导通路 GP的瞬间的穿过第一凸缘的上板部分的肩口侧端面的横剖视图。如 该图所示,若在从第二凸缘105的至少与第一凸缘102、 103相对的区 域到楔状板部105b的面的下面,阶段性地形成具有上述那样的关系的 锥角a3、 a4的锥面105c,则被导入链牙引导通路GP的链牙E能够 一面在其锥面105c上被圆滑地引导, 一面切实地向啮合所必须的希望 的倾倒姿势转换,最终,被导向第二凸缘105的楔状板部105b的下面, 因此;f艮好。在图11中,符号T表示拉链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以及图8所示,在第一凸缘102、 103的上板部分102a、 103a的平行区域PE上,形成将其相对的侧缘 部的下面借助阶梯部102c、 103c直线状切除的薄壁部102d、 103d。 上述薄壁部102d、 103d如图8所示,相当于沿第二凸缘105的矩形 状板部105a的左右侧缘的各延长线,将第一凸缘102、 103的上板部 分102a、 103a两分为内外区域时的内侧区域。该薄壁部102d、 103d 是用于避免与为了形成上述第二凸缘105的周面的锥面105c所必须的拉头成型时的未图示出的插入模的干扰。图12是部分切除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 拉头来表示的从肩口侧的斜上方看的立体图。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 凸缘105的肩口侧端面形成为与引导柱104的该端面为齐平面,同时, 沿除该端面的第二凸缘105的周面,连续形成同一锥角a的锥面105c, 这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实质上没有变 化。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对与第一实施例没有实质不同的部件标注 相同的符号。通过该第二实施例,也能期待与上述笫一实施例相同的 作用效果。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使上述锥面105c到上述直线 L为止的途中截止,到连续的楔状板部105b的前端为止,不形成锥面 105c。图13是部分切除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 拉头来表示的从肩口侧的斜上方看的立体图。在该实施例中,使从第 二凸缘105的肩口侧端面到连结上板部分102a、103a的引导柱侧端面 的直线L的位置为止的壁厚逐渐增加,同时,继续通过该壁厚,使到 楔状板部105b的前端为止的壁厚比上述肩口侧的壁厚厚。再有,在其 薄壁部的侧面,形成锥角al渐增,成为锥角a3的连续的锥面105c, 同时,从该薄壁部到楔状板部105b的前端为止形成具有连续的上述锥 角a3的锥面105c。因为在该实施例中,也是从第二凸缘105的上述 直线L到引导柱侧端面为止,形成在小的锥角al-a3的锥面上,同时, 使下翼板101的链牙引导面GS到肩口侧端面侧的第一凸缘102、 103 (第二凸缘105)的下面的高度H比其它的区域高,所以,也能期待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是使相对的侧缘部被弯曲固定成U字状,沿该侧缘部的折曲端缘的外侧表面安装着多个啮合链牙的一对拉链牙链(FS)的各啮合链牙(E)卡合脱开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头(100),其特征在于,该拉头(100)具有下翼板(101)、引导柱(104)和第二凸缘(105),所述下翼板(101)具有沿与该拉头(100)的滑动方向正交的左右侧缘部竖立设置的由倒L字形截面构成的一对第一凸缘(102、103);所述引导柱(104)被竖立设置在该下翼板(101)的滑动方向的一端中央部;所述第二凸缘(105)被配置在上述一对第一凸缘(102、103)的上板部分(102a、103a)之间,并具有一体形成于上述引导柱(104)的上面的矩形状板部(105a)和从该矩形状板部(105a)开始在滑动方向延伸的楔状板部(105b),并沿上述引导柱(104)的外周向外侧伸出,在上述第二凸缘(105)的周面的、与贯穿左右的上述第一凸缘(102、103)的左右的上述上板部分(102a、103a)的引导柱侧端面的直线L相交的部分的至少引导柱(104)侧的外侧区域,形成从下端开始向上方扩开的锥面(105c),上述锥面(105c)的上端棱线部(Eg)设定成比上述第一凸缘(102、103)的上述上板部分(102a、103a)的上面低,并且,比下翼板(101)的上面和上述上板部分(102a、103a)的下面之间的高度(H)高。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锥面(105c)的上端棱线部(Eg),上述直线L的楔状板部(105b) 侧的第二凸缘部分的上端棱线部(Eg)和上述下翼板(101)的上面 之间的高度(H5)最小,在上述直线L的到与楔状板部(105b)侧相反一侧的端面的上述 锥面(105c)的上端棱线部(Eg),与下翼板(101)的上面之间的高 度(H5-H1)阶段性地渐增。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锥面(105c)具有在第二凸缘(105)的周方向多级地变化的锥角(al-a5),被设定成该第二凸缘(105)的上述直线L的附近的锥角 (a4)最大,从该直线L到引导柱侧的端部,锥角(a3、 cv2、 cvl)逐 渐减小。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 第一凸缘(102、 103)的上面和第二凸缘(105)的上面位于同一平面 上,至少与上述直线L相比,楔状板部(105b)侧的上述第二凸缘(105) 的下面配置在与上述第一凸缘(102、 103)的下面相比的下方。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 多级的各锥角(al-a5)在0。-90°的范围内阶段性地依次变化。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隐形滑动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第一凸缘(102、 103)的上板部分(102a、 103a)和上述第二凸缘(105 )之间形成Y字状的纱带引导通路(GP ),被上述第二凸缘(105 ) 的矩形状板部(105a)的长边延长线划分成内外部分的第一凸缘(102、 103)的内侧部分的缘部下面隔着阶梯差,被形成得与外侧部分的下面 相比壁薄。
全文摘要
一种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头(100),具有第一凸缘(102、103),同时,具有引导柱(104),所述第一凸缘(102、103)沿下翼板(101)的左右侧缘,具有一对倒L字形截面;所述引导柱(104)具有被竖立设置在该下翼板(101)的一端中央部的大致椭圆形的水平截面。在一对第一凸缘(102、103)的上板部分(102a、103a)之间的楔状空间,具有第二凸缘(105),其具有一体形成于上述引导柱(104)的上面的矩形状板部(105a)和楔状板部(105b),并沿上述引导柱(104)的外周向外侧伸出。该第二凸缘(105)的肩口侧端部的下面高度设定得比其它区域的高度高,同时,在周面朝向后口侧,形成锥角(α1-α5)阶段性地渐增的锥面(105c)。根据该构成,例如,应用于坐席座椅等的座椅罩,即使在滑动拉链闭锁时,施加强力的横向拉力,也可以将链牙圆滑地导入拉头。
文档编号A44B19/26GK101247745SQ20068003082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岩濑裕一, 槻庆一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