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90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特别涉及一种在能把滚轮引 进内腔或者从内腔中引出的位置上,能够使滚轮定位住的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
背景技术
轮鞋是一种在鞋后跟设置滚轮,不仅供人们步行,也能够通过滚轮的旋转动作 供人们享受溜冰之趣。大部分这种轮鞋后跟的滚轮处于向外裸露状态,因此在步行时 需要把未装设滚轮的轮鞋前边和装设滚轮的轮鞋后跟均在接地的状态下行走才能防止踩 滑;而需要溜冰时,需要抬高鞋前边,利用鞋后跟滚轮的旋转动作才能进行溜冰动作。 然而,由于这种轮鞋需要在鞋后跟滚轮突出的状态下供使用者步行,因此即使鞋前鞋后 均接地,步行动作未免不自然,当需要上台阶等时,由于滚轮打滑的危险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人们能够更方便,更安全地利用轮鞋,已有报道一种经 过改良的轮鞋,该轮鞋供人们溜冰时将滚轮从鞋底内腔引出,步行时将滚轮引进该内 腔。但是,经过如此改进的轮鞋,如果滚轮支承件没有好好定位在滚轮向外部引出 的位置或者向内部引进的位置上,会发生诸多问题。即,滚轮被引进内部的位置上,如 果滚轮支承件没有牢牢地定位住,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滚轮支承件固定部位就会松动, 使滚轮支承件与地面或者与滚轮壳体引起摩擦而产生噪音,并由于摩擦而受到的反复的 冲击会使之发生故障。而且,滚轮被引出的位置上,如果滚轮支承件没有牢牢地定位 住,就会使滚轮所受的负荷没能好好分散,并由于滚轮支承件的细微抖动使滚轮的直进 性下降。技术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 的轮鞋。所述滚轮组合件包括定位部,其用于将滚轮引进内腔或者从该内腔引出的各自 的位置上,就算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也能把滚轮牢牢定位在各自的位置上,从而防止 由于错误操作导致不能引进或者引出滚轮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滚轮组合件的轮鞋。所述滚轮组合件包括定位部,其用 于将滚轮牢牢定位在从内腔引出滚轮的位置上,从而防止滚轮产生微小的位置变化,以 提高滚轮行进性。为实现如上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设置成可向内腔引进滚轮或者从内 腔引出滚轮,包括基块,其固定在所述内腔;滚轮支承件,可旋转地结合有所述滚 轮,并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块可旋转地设置,并在所述滚轮被引进内腔的第 一位置与所述滚轮从所述内腔引出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及定位部,用于使所述滚轮支 承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 二位置时,为了防止所述滚轮支承件相对所述基块旋转,而把所述滚轮支承件的位置固定住。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中所述定位部优选包括轴,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旋 转;突部,配置在所述轴和所述滚轮支承件中某一个;第一凹陷部,其配置在所述轴和 所述滚轮支承件中另一个,并与所述突部结合,在所述突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结合的 状态下,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轴,使所述滚轮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 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优选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中所述轴可以沿着所述第一轴线移动,所述第一 凹陷部贯穿所述滚轮支承件,所述突部向所述滚轮支承件方向延长,且相较于第一凹陷 部的贯通深度更长,所述定位部进一步包括第二凹陷部,其配置在所述基块,当所述 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二凹陷部处于和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位置上;第三凹 陷部,其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在圆弧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隔配置在所述基块 上,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处于和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位置上。当 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突部结合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及所述第二凹陷 部;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突部结合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及所述第 三凹陷部,以定位所述滚轮支承件。优选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其套设于所述轴上,并 与所述轴同轴配置,用于向所述突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或者所述第三凹陷部结合的方向 对所述轴施加弹性压力。优选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中所述第三凹陷部贯通所述基块,所述定位部进 一步包括第四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件;棒体部件,沿所述第三凹陷部滑动, 其一端可与所述突部接触;及第二弹性件,向将所述突部从所述第三凹陷部推出的方 向,对所述棒体部件施加弹性压力。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棒体 部件被推向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施加的弹性压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藉此,所述棒体部件的 另一端结合于所述第四凹陷部。优选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能够以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 的轴;配置在所述轴一端的第一凹凸部;配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件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凹 凸部咬合的第二凹凸部。在所述第一凹凸部与第二凹凸部咬合的状态下,以所述第一轴 线为中心旋转所述轴,以使所述滚轮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优选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中所述轴可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定位部 进一步包括凹凸部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设置有供所述轴插入的通孔,并在其外 周边设有凹凸部;第三凹凸部,设置在所述基块并始终与所述凹凸部件咬合,并且有选 择地与所述第一凹凸部咬合;及第四凹凸部,设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件的另一端,有选择 地与所述凹凸部件咬合。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时,所 述第一凹凸部咬合于所述第二凹凸部及所述第三凹凸部,所述凹凸部件与所述第四凹凸 部咬合,从而使所述滚轮支承件被定位住。当所述滚轮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 二位置之间旋转时,所述第一凹凸部与所述第三凹凸部之间的咬合被解除,且所述凹凸 部件与所述第四凹凸部之间的咬合被解除,从而使所述滚轮支承件能够旋转。优选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其套设于所述轴上并与 所述轴同轴配置,用于向所述第一突部与所述第三凹凸部咬合的方向,对所述轴施加弹性压力。优选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中所述滚轮支承件包括第一支承件,以所述第 一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基块可旋转;第二支承件,其一端以与所述第一轴线交叉的 第二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支承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另一端可旋转 地结合有所述滚轮。在所述第一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期间 内,所述第二支承件以所述第二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支承件旋转。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包括滚轮组合件的轮鞋包括外皮,用于收 容使用者的脚;鞋底,与外皮的下方相结合并用于接触地面;及上述滚轮组合件,其可 被弓I进设置在鞋底的内腔或者从所述内腔引出。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其在滚轮被引进内腔 或者从该内腔引出的位置上,能够把滚轮支承件牢牢定位在各自的位置上,从而防止由 于错误操作导致不能引进或者引出滚轮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在滚轮向外暴露而使 用者负荷作用于所述滚轮上的第二位置上,由突部结合第一支承件和基块,并由棒体部 件结合第一支承件和基块,因此可以加强滚轮支承件的定位结合力,从而可以获得行进 时避免滚轮抖动,提高滚轮行进性的效果。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轮鞋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滚轮组合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滚轮组合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显示图2所示滚轮组合件的第二支承件对第一支承件旋转状态之示意图。图5是图2的V-V剖面图。图6是图1的VI-VI剖面图。图7是图1的VII-VII剖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滚轮组合件的基块、滚轮支承件及轴的立体 图。图9是图8的滚轮组合件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的剖面图。图10是8的滚轮组合件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的优选实施 例。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轮鞋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滚轮组合 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滚轮组合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显示图2 所示滚轮组合件的第二支承件相对于第一支承件旋转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2的V-V 剖面图,图6是图1的VI-VI剖面图,图7是图1的VII-VII剖面图。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轮鞋100被设计成能够把滚轮123引进鞋底170 的内腔151或者从该内腔151引出,包括外皮160、鞋底170、壳体150和滚轮组合件。
所述外皮160收容使用者的脚,所述鞋底170结合在外皮160的下端,用于在使 用者步行期间与地面接触。所述壳体150结合在所述鞋底170,并具有能够收容将在后面 叙述的滚轮组合件的内腔151。所述内腔151既可以是如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壳体150的内 腔,也可以是没有壳体的状态下直接形成于鞋底170的内腔。所述滚轮组合件被收容在形成于壳体150上的内腔151,从而能够把滚轮123引 进内腔151或者从该内腔151引出。该装置包括基块110、滚轮支承件和定位部。所述基块110用于支持旋转的滚轮支承件,固定在壳体150的内腔151内。所述滚轮支承件用于支持滚轮123,可在滚轮123被引进内腔151的第一位置 (图2所示位置)和滚轮123从内腔151被引出的第二位置(图1所示位置)之间旋转, 并包括第一支承件121和第二支承件122。所述第一支承件121的一端以第一轴线al为中心,对基块110可旋转地结合于 基块110,其另一端结合于第二支承件122。其中,第一轴线al贯通基块110。所述第 二支承件122的一端以与第一轴线al相交叉的第二轴线a2为中心,对第一支承件121可 旋转地结合于第一支承件121的另一端,其另一端可旋转地结合滚轮123。所述第二支承件122上设置有凸出状的凸轮124,所述基块110上设置有中间部 位大概弯折90度角度的“ ι_ ”字型下陷状凸轮随动件111 (camfollower)。在凸轮124插入 凸轮随动件111中的状态下,第一支承件121相对基块110旋转,而第一支承件121在第 一位置(图2所示位置)与第二位置(图1所述位置)之间旋转的期间,第二支承件122 以第二轴线a2为中心,沿着凸轮随动件111的形状,相对第一支承件121旋转。第一支 承件121及第二支承件122位于第二位置时,滚轮123及第二支承件122的配置能够让滚 轮123向使用者的步行方向行进。但是第一支承件121及第二支承件122位于第一位置 时,第二支承件122相对第一支承件121旋转,以使滚轮123以水平放置状态下收容于内 腔151中。由此,可缩小收容滚轮支承件的内腔151。所述定位部,用于使滚轮支承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并且在当滚 轮支承件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将滚轮支承件定位,以防止滚轮支承件相对基 块110旋转。所述定位部包括轴131、第一凹陷部133、突部132、第二凹陷部134、第 三凹陷部135、第一弹性件140、第四凹陷部136、棒体部件137和第二弹性件138。所述轴131为以第一轴线al为中心旋转,并沿着该第一轴线al可移动地配置的 棒体形状部件,其贯穿于第一支承件121的通孔141及基块110的通孔142。为了便于组 装,本实施例中的轴131可分成两个部件,但也可以制作成单一部件。所述突部132配置在轴131的一端,向第一支承件121方向延长。所述第一凹 陷部133形成于第一支承件121的一端,供所述突部132插入第一凹陷部133内。在轴 131上突部132与第一支承件121上第一凹陷部133结合的状态下,如果以第一轴线al为 中心旋转轴131,第一支承件121就能以第一轴线al为中心相对基块110进行旋转。在 本实施例中,最好将第一凹陷部133设置成其在第一支承件121的一侧贯通所述第一支承 件121。而突部132最好被设置成其比第一凹陷部133的贯通深度更长。所述第二凹陷部134是配置在基块110—侧的圆形凹陷部,其设置在当滚轮支承 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凹陷部133同轴配置的位置上。所述第三凹陷部135也是配置 在基块110—侧的圆形凹陷部,其以第一轴线al为中心,在圆弧方向上与第二凹陷部134相隔配置。所述第三凹陷部135设置在当滚轮支承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凹陷部133 同轴配置的位置上。所述第三凹陷部135最好被设置成其贯通基块110。所述第一弹性件140套设在轴131上并与所述轴131同轴配置及结合。本实施例 中将弹簧部件作为第一弹性件140使用。所述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由壳体150支持, 所述第一弹性件140的另一端由轴131的另一端支持。因此,当滚轮支承件位于第一位 置时,突部132贯通第一凹陷部133,向与第二凹陷部134结合的方向A对轴131的另一 端施加弹性压力。而当滚轮支承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突部132贯通第一凹陷部133,向与 第三凹陷部135结合的方向A对轴131的另一端施加弹性压力。所述第四凹陷部136形成在第一支承件121的另一侧,当滚轮支承件位于第二位 置时,将在后面叙述的棒体部件137的另一端插入第四凹陷部136的内部。所述棒体部件137是沿着第三凹陷部135滑动配置的棒体状部件。当滚轮支承件 位于第二位置时,突部132插入第三凹陷部135内,此时棒体部件137的一端与突部132 相接触。第三凹陷部135中突部132插入侧的相反侧上夹设有中空状的环形部件139,而 棒体部件137的另一端穿设于环形部件139。所述第二弹性件138套设在棒体部件137,并与之同轴配置。本实施例中将弹簧 部件作为第二弹性件138使用。所述第二弹性件138的一端由棒体部件137所支持,所 述第二弹性件138的另一端由环形部件139所支持。因此,第二弹性件138,向着从第三 凹陷部135推出突部132的方向,对棒体部件137施加弹性压力。下面,参照图1至图7概略说明本发明滚轮组合件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当滚轮支承件位于滚轮123被引进壳体150的内腔151的第一位置 时,突部132贯通第一凹陷部133,而从第一凹陷部133裸露的突部132的端部插入第二 凹陷部134内。因此,第一支承件121相对于基块110旋转的动作被抑制的状态下其被 定位在第一位置上。如图6所示,滚轮支承件位于滚轮123从壳体150的内腔151被引出的第二位置 时,突部132将贯通第一凹陷部133,而从第一凹陷部133裸露的突部132的端部插入第 三凹陷部135内,从而第一支承件121相对于基块110旋转的动作被抑制的状态下定位在 第二位置。并且,突部132插入第三凹陷部135时推动棒体部件137—端,使棒体部件 137滑向“A”方向,而将棒体部件137的另一端插入第四凹陷部136。如上所述,在第 二位置上,利用突部132结合第一支承件121与基块110,利用棒体部件137结合第一支 承件121与基块110,从而加强第一支承件121定位在第二位置上的力量。如图7所示,第一支承件121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上。为了 把第一支承件121脱离第二位置,向突部132从第三凹陷部134引出的方向B,对轴131 施加力量。轴131沿着第一轴线al滑动,使突部132从第三凹陷部134脱离,但其仍保 持插在第一凹陷部133的状态。与突部132结合状态下的棒体部件137受到第二弹性件 138的弹性压力,向“B”方向滑动。随着棒体部件137的滑动,棒体部件137的另一 端从第四凹陷部136脱离,但其仍保持插在第一凹陷部133的状态。因此,以第一轴线 al为中心旋转轴131,可使第一支承件121以第一轴线为中心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旋转。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滚轮组合 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就算受到外部冲击力,也能够在滚轮被引进内腔的位置或者从所述内腔被引出的各自的位置上牢牢地固定滚轮 的位置,可以防止由于错误操作而导致滚轮不能引进或引出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此外,在滚轮向外裸露而使用者的负荷作用于所述滚轮上的第二位置上,由突 部结合第一支承件和基块,并由棒体部件结合第一支承件和基块,因此可以加强滚轮支 承件的定位结合力,从而可以获得行进时避免滚轮抖动,提高滚轮行进性的效果。而且,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滚轮组合件的基块、滚轮支承件及 轴的立体图。在图8中,与图1至图7所示的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的部件具有相同的结 构及功能,因而省去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块210对应于图3的基块11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 承件221对应于图3的第一支承件121,本实施例的轴231对应于图3的轴131。本实施例的定位部包括轴231、第一凹凸部232、第二凹凸部241、凹凸部件 234、第三凹凸部236、第四凹凸部242和第一弹性件240。所述轴231用于以第一轴线al为中心旋转,沿着该第一轴线al可移动的棒体状 部件。所述第一凹凸部232配置在轴231的一端,所述第二凹凸部241设置在滚轮支承 件即第一支承件221上,并贯通第一支承件221的一端,且与第一凹凸部232咬合。在 轴231上第一凹凸部232与第一支承件221上第二凹凸部241咬合的状态下,如果以第一 轴线al为中心旋转所述轴231,第一支承件221就能以第一轴线al为中心相对于基块210 旋转。所述凹凸部件234在其中央设有沿第一轴线方向的通孔,而所述通孔用以插入 轴231。凹凸部件23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将在后面叙述的与第三凹凸部236咬合的凹凸 部。所述第三凹凸部236贯通基块而形成,第三凹凸部236始终与形成在凹凸部件234 外周面上的凹凸部咬合,并与第一凹凸部232有选择地咬合。所述第四凹凸部242设置 在第一支承件221的另一端即第二凹凸部241形成部分的相反侧,并与凹凸部件234有选 择地咬合。所述第一弹性件240套设于轴231上,并与之同轴配置及结合。本实施例中将 弹簧部件作为第一弹性件240。所述第一弹性件240的一端由壳体150所支持,另一端由 轴231的另一端所支持。当滚轮支承件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第一凹凸部232 向着与第三凹凸部236咬合的方向对轴231施加弹性压力。如图9所示,当第一支承件221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第一突部232与 第二凹凸部241及第三凹凸部236咬合,凹凸部件234与第四凹凸部242咬合,从而第一 支承件221不再对基块210旋转而其被定位住。而且,如图10所示,当第一支承件2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第 一凹凸部232与第三凹凸部236的咬合处松开,只与第二凹凸部241咬合。而凹凸部件 234与第四凹凸部242的咬合处松开,只与第三凹凸部236咬合,从而第一支承件221只 对基块210旋转。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突部形成在轴上,第一凹陷部被设置成其贯通 第一支承件的一端。与此相反,所述突部形成在第一支承件上,所述第一凹陷部也可被 设置成其贯通轴的一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记
9载范围内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均能做的任何变更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滚轮组合件,被设置成其滚轮被引进内腔或者从内腔引出来,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块,固定在所述内腔中;滚轮支承件,可旋转地结合所述滚轮,并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块可旋 转,并在所述滚轮被引进内腔的第一位置与所述滚轮从所述内腔引出的第二位置之间旋 转;及定位部,使所述滚轮支承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 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时,为了防止所述滚轮支承件相对所述基块旋转,而 把所述滚轮支承件的位置固定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轴,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突部,其配置在所述轴和所述滚轮支承件中其中一个;第一凹陷部,其配置在所述轴和所述滚轮支承件中其中另一个,并与所述突部结合,在所述突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结合的状态下,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 轴,使所述滚轮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可移 动,所述第一凹陷部贯穿所述滚轮支承件,所述突部向所述滚轮支承件方向延长,且比 第一凹陷部的贯通深度更长,所述定位部进一步包括第二凹陷部,其配置在所述基块,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二凹 陷部处于和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位置上;第三凹陷部,其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圆弧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隔配置在 所述基块上,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处于和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位置 上,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突部结合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及所述第 二凹陷部;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突部结合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及 所述第三凹陷部,以定位所述滚轮支承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中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其套设于所述轴 上,并与所述轴同轴配置,用于向所述突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或者所述第三凹陷部结合 的方向对所述轴施加弹性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陷部贯通所述基块, 所述定位部进一步包括第四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件;棒体部件,沿所述第三凹陷部滑动,其一端可与所述突部接触;及第二弹性件,向将所述突部从所述第三凹陷部推出的方向,对所述棒体部件施加弹 性压力,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棒体部件被推向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施 加的弹性压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借此,所述棒体部件的另一端结合于所述第四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以第一轴线 为中心可旋转的轴;配置在所述轴一端的第一凹凸部;配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件的一端并 与所述第一凹凸部咬合的第二凹凸部,在所述第一凹凸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部咬合的状态下,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所 述轴,以使所述滚轮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在第一轴线方向可移动, 所述定位部进一步包括凹凸部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设置有供所述轴插入的通孔,并在其外周边设有 凹凸部;第三凹凸部,设置在所述基块并始终与所述凹凸部件咬合,且有选择地与所述第一 凹凸部咬合;及第四凹凸部,设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件的另一端,有选择地与所述凹凸部件咬合,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凹凸部与所述 第二凹凸部及所述第三凹凸部咬合,所述凹凸部件与所述第四凹凸部咬合,从而使所述 滚轮支承件的位置被固定住,当所述滚轮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所述第一凹凸部 与所述第三凹凸部之间的咬合被解除,所述凹凸部件与所述第四凹凸部之间的咬合被解 除,从而使所述滚轮支承件能够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其套设 于所述轴上并与所述轴同轴配置,用于向所述第一突部与所述第三凹凸部咬合的方向, 对所述轴施加弹性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支承件包括第一支承件,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块可旋转;第二支承件,其一端以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叉的第二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支 承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另一端可旋转地结合所述滚轮,在所述第一支承件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期间内,所述第二支 承件以所述第二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支承件旋转。
10.—种轮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皮,用于收容使用者的脚;鞋底,与外皮的下方相结合并用于接触地面;及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滚轮组合件,其可收容到设置在鞋底的内腔或者 从所述内腔引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滚轮组合件及包括该装置的轮鞋,本发明的滚轮组合件,被设置成其滚轮被引进内腔或者从内腔引出来,包括基块,其固定在所述内腔;滚轮支承件,用于可旋转地结合所述滚轮,并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基块可旋转地设置,并在所述滚轮被引进内腔之第一位置与所述滚轮从所述内腔引出之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及定位部,用于使所述滚轮支承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滚轮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时,为了防止所述滚轮支承件相对所述基块旋转,而把所述滚轮支承件的位置固定住。
文档编号A43B5/00GK102014680SQ200980113865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4日
发明者朴龙在 申请人:株式会社罗塔运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