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拉杆。
背景技术:
拉杆是电动三态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拉杆通常为伸缩拉杆。在车辆状态时,拉杆呈回缩状态,在车辆变形为拉杆箱时,拉杆可以拉出或回缩,从而可以实现电动三态车的状态转变。
此种伸缩拉杆通常包括伸缩部和固定部,且伸缩部和固定部通过磁铁吸合固定。然而,磁铁的吸合锁止并不可靠,即使受到较小的外力,伸出的伸缩部也极易回缩,使拉杆箱状态的电动三态车在托行过程中的拉杆延伸不稳定,甚至造成使用者的手部损伤。
因此,如何使拉杆的锁止更加稳定可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拉杆,锁止更加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拉杆,包括:
用于连接于车体的两个相对的外框管;
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外框管之间的轴管,所述轴管开设有两个相对的锁止孔,所述锁止孔的中心轴沿所述外框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内框管,转动连接于所述轴管;
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框管的手柄;
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手柄中,所述手柄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锁止件脱离所述锁止孔的控制件和用于在复位时带动所述锁止件以便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孔卡接的锁止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内框管旋转过度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两个所述外框管之间,且所述轴管设于所述外框管用于连接车体的端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限位钢丝。
优选地,两个所述内框管相对设置,所述内框管中设有用于插设所述锁止件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为插设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内框管的U字型件。
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为钢丝。
优选地,所述控制件为凸出于所述手柄的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锁止弹簧分别连接于所述锁止件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拉杆包括外框管、轴管、内框管、手柄和锁止件,通过锁止弹簧和控制件对锁止件移动的控制,可以实现锁止件与锁止孔的配合定位,从而实现拉杆的锁止,结构简单,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地进行锁止;另外,此种折叠拉杆折叠收拢起来时,折叠拉杆可以获得较紧凑的外形,在展开时,可以使得拉杆加长,人拉着不用弯腰或过度弯腰,使人感觉更舒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应用于电动三态车时处于拉杆箱状态时的折叠拉杆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应用于电动三态车时处于拉杆箱状态时的折叠拉杆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1为外框管,2为内框管,3为轴套,4为限位件,5为轴管,6为控制件,7为锁止件,8为锁止弹簧,9为手柄,10为锁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折叠拉杆,锁止更加稳定可靠。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应用于电动三态车时处于拉杆箱状态时的折叠拉杆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具体实施例在应用于电动三态车时处于拉杆箱状态时的折叠拉杆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叠拉杆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外框管1、轴管5、内框管2、手柄9和锁止件7。其中,两个外框管1相对设置,用于连接车体;轴管5固定连接在两个外框管1之间,轴管5开设有两个相对的锁止孔10,锁止孔10的中心轴沿外框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内框管2转动连接在轴管5上,内框管2能够绕轴管5的中心轴转动;手柄9固定连接在内框管2上;锁止件7的一端设置在手柄9中,另一端设置在轴管5处,手柄9中设置控制件6和锁止弹簧8,控制件6可以控制锁止件7脱离锁止孔10,使内框管2可以绕轴管5转动,此时锁止弹簧8受力变形,当解除对控制件6的控制时,锁止弹簧8复位,锁止弹簧8带动锁止件7朝向轴管5移动,以便锁止件7的另一端与锁止孔10卡接。具体地,在折叠拉杆呈折叠状态时,使用者可以手握手柄9,并控制控制件6,使锁止件7与锁止孔10相脱离,在锁止件7与锁止孔10完全脱离后,拖动内框管2绕轴管5旋转,直至锁止件7与另一锁止孔10相对齐并依靠弹力相插接而锁紧,此时折叠拉杆呈展开状态,使用者可以便利地拖拉手柄9前行。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拉杆主要应用于电动三态车,当然,也可以应用于拉杆箱或者其他装置中。
可见,此种折叠拉杆通过锁止弹簧8和控制件6对锁止件7移动的控制,可以实现锁止件7与锁止孔10的配合定位,从而实现拉杆的锁止,结构简单,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地进行锁止;另外,此种折叠拉杆折叠收拢起来时,折叠拉杆可以获得较紧凑的外形,在展开时,可以使得拉杆加长,人拉着不用弯腰或过度弯腰,使人感觉更舒服。
上述实施例中,折叠拉杆中还可以包括用于防止内框管2旋转过度的限位件4,限位件4设置在两个外框管1之间,且轴管5设置在外框管1用于连接车体的端部与限位件4之间。由于锁止件7只有与锁止孔10相对齐后才能实现锁止,而锁止孔10的面积可能较小,锁止孔10与锁住件的对齐较为不便,限位件4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对锁止件7进行限位;同时,在将折叠拉杆设置在电动三态车上时,当电动三态车呈拉杆箱状态中的折叠拉杆展开状态时,内框管2可以设置在靠近地面的一侧,限位件4可以设置在远离地面的一侧,限位件4可以对内框管2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延长折叠拉杆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限位件4可以为限位钢丝,使用寿命较长。当然,限位件4也可以为木杆或者其限位件4。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内框管2与锁止件7可以有多种位置关系。例如,内框管2与锁止件7可以均为一个,且平行设置于手柄9与轴管5之间,设置简单,然而稳定性可能较差。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内框管2可以相对设置,且内框管2中可以设置用于插设锁止件7的通孔,在保证轴管5与内框管2连接稳定的同时,可以限制锁止件7的移动方向,保证锁止控制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锁止件7可以为插设于手柄9与内框管2的U字型件,也就是说,锁止件7包括相连接成U字型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第一杆与第三杆相对且分设于两个内框管2中,第二杆连接在第一杆与第三杆之间且设置在手柄9中,有利于提高锁止可靠性。又或者,锁止件7可以为两个L形杆,两个L形杆分别插设于手柄9和一个内框管2中,以便于安装。当然,锁止件7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锁止件7具体可以为钢丝,机械性能较好,且有利于节约成本。当然,锁止件7也可以为高强度塑料杆、木杆或者其他锁止件7。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控制件6可以为凸出于手柄9的按钮,按钮与锁止弹簧8分别连接于锁止件7的两侧。当按动按钮时,锁止件7随着按钮远离轴管5,锁止弹簧8弹性变形,松开按钮,锁止弹簧8复位并带动锁止件7朝向轴管5移动,控制方便。具体地,锁止弹簧8可以为压缩锁止弹簧8,便于设置。当然,控制件6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控制件6还可以为旋钮,通过旋转旋钮控制拉杆的相对移动。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内框管2的端部可以设置轴套3,以便于实现内框管2与轴管5的转动连接。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轴管5可以设置在外框管1上远离外框管1连接车体的一端部,以保证内框管2有足够的空间展开或折叠。当然,轴管5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拉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