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45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美发器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头发日常护理的常用设备之一,各种美发器具已经成为众多女士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现有技术中的美发器具大都包括发热组件及与发热组件直接接触的导热板,实际使用时,将头发缠绕在导热板上,发热组件上的热量会经由热传导的方式直接传递到导热板上,利用导热板进行烫发。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发热组件往往仅接触导热板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接触整个导热板,如此,当发热组件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时,导热板与发射板接触的部位温度就会较高,导热板未与发热组件接触的部位温度就会较低,致使导热板表面的温度产生冷热不均,温度冷热不均的导热板往往会导致烫发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有效避免因导热管表面温度冷热不均而产生的烫发不良,碳纤维红外发热体烫发的同时亦可发出远红外线,促进人体身体健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包括握把及装设于握把的烫发部;所述烫发部包括装设于握把的导热管、容设于导热管内的透明管及装设于透明管内的碳纤维红外发热体,碳纤维红外发热体与导热管彼此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透明管的外侧套设有减震套,减震套装设于导热管内。

优选地,所述减震套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自减震套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导热管设有突伸入限位槽内的限位肋条。

优选地,所述导热管设有发射孔,发射孔贯穿导热管的管壁,发射孔显露透明管。

优选地,所述导热管设有盲槽,盲槽自导热管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发射孔位于盲槽内,盲槽内容设有用于遮盖发射孔的盖条。

优选地,所述发射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射孔沿透明管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盖条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红外发热体设有位于透明管内的螺旋部,螺旋部沿透明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螺旋部围绕透明管的中心轴线螺旋缠绕而成。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红外发热体设有位于透明管外侧的卡条部,减震套设有用于容设卡条部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导热管或握把的夹板、装设于导热管或握把并用于驱动夹板的复位扭簧,夹板用于将头发夹持在导热管外侧,复位扭簧装设有用于抵接至夹板的滚动珠。

优选地,所述导热管为中空管状,导热管的一端装设于握把,导热管的另一端装设有隔热头,握把内装设有与碳纤维红外发热体电性连接的控制主板,握把设有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并用于调控碳纤维红外发热体的控制按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碳纤维红外发热体发出的热量经由热辐射的方式均匀传递至导热管,确保导热管各个部位的温度均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发热体与导热管直接接触热量经由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导热管,有效避免因导热管表面温度冷热不均而产生的烫发不良;此外,碳纤维红外发热体烫发的同时亦可发出远红外线,促进人体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减震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透明管及碳纤维红外发热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握把2—烫发部3—导热管

4—透明管5—碳纤维红外发热体6—减震套

7—限位槽8—限位肋条9—发射孔

11—盲槽12—盖条13—螺旋部

14—卡条部15—内孔16—卡槽

17—夹板18—复位扭簧19—滚动珠

21—隔热头22—控制主板23—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包括握把1及装设在握把1一端的烫发部2,握把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电源线缆;所述烫发部2包括装设在握把1一端上的导热管3、容设在导热管3内的透明管4及装设在透明管4内的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与导热管3彼此间隔设置;实际制造时,透明管4可以安装在导热管3上,也可以安装在握把1上,利用透明管4保护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防止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在装入导热管3的过程中因受到碰触而损坏;此外,通过透明管4亦可直接观看到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的使用状况,方便观看到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是否损坏。本实施例中,透明管4采用透明石英制成,导热管3采用铝合金或铜合金制成。

实际使用时,由于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未与导热管3直接接触,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发出的热量经由热辐射的方式穿透透明管4均匀地传递至导热管3,确保导热管3各个部位的温度均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发热体5与导热管3直接接触热量经由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导热管3,有效避免因导热管3表面温度冷热不均而产生的烫发不良;此外,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烫发的同时亦可发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又可促进人体身体健康。

所述透明管4的外侧套设有减震套6,优选地,透明管4的两端均套设有减震套6,减震套6位于导热管3内,减震套6的外表面抵接在导热管3的内壁上。通过增设减震套6,确保透明管4稳稳固定在导热管3内,防止透明管4及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在导热管3内晃动。本实施例中,减震套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硅胶等,利用减震套6吸收透明管4与导热管3之间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力,延长透明管4及导热管3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减震套6上设置有限位槽7,限位槽7自减震套6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导热管3设置有突伸入限位槽7内的限位肋条8;实际使用时,利用限位肋条8卡住减震套6,防止减震套6相对导热管3发生相对转动,确保减震套6稳固固定在导热管3内,避免因减震套6与导热管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产生的磨损。本实施例中,减震套6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7,导热管3设置有分别突伸入减震套6两侧的限位槽7内的限位肋条8。

所述导热管3上设置有发射孔9,发射孔9贯穿导热管3的管壁,发射孔9显露透明管4,通过设置发射孔9,使得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发出的远红外线可以经由发射孔9轻松射出,大大提升本发明的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的远红外线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发射孔9设置在限位肋条8上,发射孔9贯穿限位肋条8。

所述导热管3设置有盲槽11,盲槽11自导热管3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盲槽11沿导热管3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发射孔9位于盲槽11内,盲槽11内容设有用于遮盖发射孔9的盖条12;本实施例中,盲槽11设置在限位肋条8上。实际使用时,利用盖条12遮盖发射孔9,一方面使得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发出的远红外线可以轻松穿透盖条12射出,另一方面利用盖条12遮盖住发射孔9,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杂物经由发射孔9进入导热管3内。

所述发射孔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射孔9沿透明管4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盖条12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优选地,盖条12的周边还装设有硅胶套,当盖条12安装到盲槽11内后,盖条12经由硅胶套与盲槽11的侧壁接触,避免盖条12与盲槽11的侧壁直接接触,利用硅胶自身的弹性特性吸收盖条12与盲槽11的侧壁之间的冲击力,实现对盖条12的减震保护。

所述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设有位于透明管4内的螺旋部13,螺旋部13沿透明管4的长度方向设置,螺旋部13围绕透明管4的中心轴线螺旋缠绕而成。通过设置螺旋部13,相较于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设有位于透明管4内的直线部,大大增大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的长度,在烫发部2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提升烫发部2的发热量,进而提升烫发部2的烫发效率。

所述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设有位于透明管4外侧的卡条部14,减震套6设有用于容设卡条部14的卡槽16;本实施例中,减震套6设有内孔15,透明管4安装在减震套6的内孔15,卡槽16自内孔15的侧壁凹设而成,卡条部14呈长条状,实际组装时,将卡条部14容设在卡槽16内,防止减震套6与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防止因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相对减震套6转动而被扭断。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所述碳纤维红外线美发器具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导热管3上或握把1上的夹板17、装设在导热管3上或握把1上并用于驱动夹板17的复位扭簧18,本实施例中,夹板17枢接在导热管3上,复位扭簧18的一端安装在导热管3上,夹板17用于将头发夹持在导热管3外侧,复位扭簧18的另一端装设有用于抵接在夹板17上的滚动珠19;本实施例中,夹板17包括枢接在导热管3上的装配部,与装配部连接并用于抵接在导热管3外侧的贴设部,与装配部连接并与贴设部交叉设置的按压部,贴设部、按压部分别位于装配部的两侧,复位扭簧18另一端的滚动珠19抵接在按压部上。

实际使用时,使用者按压按压部使得夹板17相对导热管3转动,使得贴设部与导热管3分离,此时复位扭簧18被压缩,然后将头发缠绕在导热管3的外侧,之后松开按压部,复位扭簧18在自身弹性回复力作用下驱动夹板17恢复原位,进而将头发夹持在导热管3的外侧。通过在复位扭簧18上设置滚动珠19,利用滚动珠19相对复位扭簧18自由滚动的特性,避免复位弹簧长时间抵接在按压部上的同一位置,延长复位扭簧18及夹板17的使用寿命。

所述导热管3为中空管状,导热管3的一端装设在握把1上,导热管3的另一端装设有隔热头21,隔热头21采用隔热塑料制成,实际使用时,避免使用者接触导热管3远离握把1的一端而被烫伤;握把1内装设有与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电性连接的控制主板22,握把1设有与控制主板22电性连接并用于调控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的控制按钮23;利用控制按钮23控制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的启动与关闭,当然,亦可利用控制按钮23经由控制主板22控制碳纤维红外发热体5的发射功率大小等运行参数。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