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制鞋用活化设备。
背景技术:
鞋子的斜面是由一层表面、一层粘着层以及一层内里粘合而成,在制鞋过程中,通常是先将表面、粘着层与内里同时放置于一活化机上,进行加热使该粘着层活化而呈粘性之后,再将表面、粘着层与内里利用模具压合出所需的鞋体形状。
鞋子的成型是由鞋面与大底(含鞋跟)粘合而成,在制鞋过程中,通常是将鞋面与大底(含鞋跟)同时放置于一活化机上,分开进行不同温度进行加热活化而呈粘性之后,再将鞋面与大底(含鞋跟)通过人工粘合,利用机器、模具压合出所需鞋子形体。
原有的制鞋活化设备,一般是采用电机推动或者油缸推动的方式,这需要耗用较大的能源,如电机推动至少用电380V100W,油缸推动至少用电380V370W,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能耗与噪音。
而且,目前的制鞋活化设备一般采用多个定位转轴分别带动各个托盘或者鞋架转动,既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耗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原有制鞋活化机在活化过程中较为耗能且噪音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鞋用活化设备,包括机壳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鞋底托盘和鞋楦鞋架,所述机壳的上部设有一面开口的活化区域,所述工作台设于所述活化区域内;所述机壳的下部设有气缸、齿条和转动轴,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下端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工作台与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连接并固定于所述转动轴上,且所述工作台在所述活化区域内随着所述转动轴沿轴线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鞋底托盘和鞋楦鞋架均固定安装于同一根转动轴上并位于同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设有两组,两组工作台呈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鞋楦鞋架包括L型支撑座和设于所述L型支撑座内部的多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所述L型支撑座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L型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弧形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设有两组,两个所述鞋楦鞋架呈中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鞋楦鞋架的L型支撑座的开口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轴为方形的转动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鞋用活化设备,包括气缸、齿条、转动轴与工作台,气缸内的气体压缩与膨胀推动齿条往复运动,齿条带动位于转动轴下端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动,使得转动轴沿轴线往复转动,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端的工作台随着转动轴在活化区域内往复转动,由于采用的气缸用电为24V2.5W,相比于油缸和电机推动的方式,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安静,降低了噪音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间接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制鞋用活化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的制鞋用活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中,1、机壳;11、底座;2、活化区域;3、工作台;31、鞋底托盘;32、鞋楦鞋架;321、L型支撑座;322、支撑杆;322a、弧形凹槽;4、气缸;41、活塞杆;5、齿条;6、齿轮;61、圆柱直齿;7、转动轴;9、定位销;10、隔板;13、螺钉;14、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制鞋用活化设备,其包括机壳1和工作台3,工作台3包括位于上方的鞋底托盘31和位于下方的鞋楦鞋架32,机壳1的上部设有用于活化鞋底和鞋楦的活化区域2,该活化区域2的三面封闭,而一面开口;机壳1的下部设有气缸4、齿条5和转动轴7,齿条5的一端与气缸4连接,具体地,齿条5的一端与气缸4的活塞杆连接,由气缸4推动齿条5做往复运动,转动轴7的下端设有齿轮6,齿条5与齿轮6相啮合,转动轴7的上端与工作台3连接并带动工作台3在活化区域内转动,当工作台3转动至活化区域2的开口一面时,可以安装工件(即鞋底和鞋楦),当工作台3转动至与该开口相对的一面时,可以进行活化作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采用气缸4来带动工作台3转动,由于气缸用电为24V2.5W,相比于油缸和电机推动的方式,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安静,降低了噪音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间接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机壳1的下部设有气缸4,图2中的箭头所示为气缸4的运动方向,该气缸4可以通过螺钉13固定安装于底座11上,且水平放置于底座11的对角线方向,该气缸4的活塞杆41的一端与齿条5固定连接并带动齿条5往复移动,优选地,活塞杆41和齿条5水平放置且均不与底座接触,以免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摩损。机壳1内设有转动轴7,该转动轴7与底座11呈垂直布置,齿轮6固定安装于转动轴7的下端且不与底座11接触,齿轮6与齿条5设于同一水平高度并通过圆柱直齿61跟齿条5啮合,齿轮6的模数及压力角分别与齿条5的模数及压力角相等以保障正确地啮合,在底座11上设有用于夹紧齿条5的卡盘14,该卡盘14位于齿条5的背面,齿轮6与卡盘14以齿条5为轴线对称布置,由此保证了齿轮6与齿条5啮合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结合图2、图3与图4所示,转动轴7的上端与工作台3固定连接,优选地,鞋底托盘31与鞋楦鞋架32均固定连接于同一根转动轴7上且位于机壳1的同一侧,该鞋底托盘31可通过定位销9与转动轴7固定连接,鞋楦鞋架32同样通过定位销7与转动轴7固定连接,由此使得鞋底托盘31与鞋楦鞋架32随着转动轴7同步转动,此种采用同步转动轴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并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鞋楦鞋架32包括L型支撑座321和支撑杆322,该L型支撑座321固定连接于转动轴7上且一端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开孔,多根支撑杆322呈水平布置且一端插入L型支撑座321的开孔内,另一端为自由端,鞋楦可从两支撑杆322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隔空间插入并卡置于鞋楦鞋架32上,该支撑杆322上设有弧形凹槽322a,该弧形凹槽322a使得支撑杆322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利于鞋楦的卡置,防止鞋楦在随鞋楦鞋架32旋转的过程中发生滑脱。
进一步优选地,设置两组工作台3,该两组工作台3呈对称设置,其中,两组工作台3以转动轴7为分界线呈中心对称布置,即转动轴7旋转180度后两组工作台3互换位置,由此使得操作人员在其中工作台3上安装工件(即鞋底和鞋楦)时,另一组工作台3上的鞋底和鞋楦在活化区域内侧进行加温活化,采用此两组工作台的设置充分利用了能耗,减少了能量损失,节约了能源,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制鞋用活化设备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机壳1内设有多根转动轴7和与转动轴7数量相同的气缸4,每根转动轴7呈垂直间隔布置,且一根转动轴7由一个气缸4分别传递动力推动其旋转,每根转动轴7只与单个鞋底托盘31或者单个鞋楦鞋架32固定连接,由此使得该设备操作人员可以对每一鞋底托盘31或者鞋楦鞋架32进行独自操作,由此可提高了工作的自由度。此外,本实施例二的制鞋用活化设备与实施例一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鞋用活化设备,包括气缸、齿条、转动轴与工作台,气缸内的气体压缩与膨胀推动齿条往复运动,齿条带动位于转动轴下端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动,使得转动轴沿轴线往复转动,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端的工作台随着转动轴在活化区域内往复转动,由于采用的气缸用电为24V2.5W,相比于油缸和电机推动的方式,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安静,降低了噪音污染,优化了工作环境,间接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