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安全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727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式安全头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气囊式安全头盔,涉及头盔结构的改进。
对于一般骑乘机动车的人士或在建筑工地的人士,配戴头盔非常重要,在发生撞击时能给其保护头部的重要护具。目前市售的头盔,除有坚固的头盔外壳外,内部设有适当的避震材料,如尼龙、海绵等,但这些头盔的设计,都是以人体的固定尺寸为设计基础,在选用时只能按头码尺寸选用,不可通用,若因头盔尺寸大于使用者的头围,配戴时会形成松动现象,一旦遭受冲击,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还可能因头盔的松动,使配戴者再受来自头盔的连续碰撞;更有甚者,由于头盔内的避震材料多为化纤,使配戴者闷热异常,不舒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的头盔,既可使生产者生产简单划一、型号类别少、降低模具成本,而且可以贴切地戴在各种头围的配戴者头上,既可以通风透气,使配戴者不致感到闷热,又因与人们的头围贴切,不产生松动现象,避免了不应有的二次冲击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在由帽壳1和防震垫2组成的头盔里,在帽壳1和防震垫2之间还贴合置有一个带充气气嘴4和透气孔5的气囊3,其中在帽壳1的顶部开有一条以上的透气槽6,与气囊3的充气气嘴4位置相应的充气嘴孔7。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剖示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配戴效果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帽壳1、防震垫2、带充气气嘴4和透气孔5的气囊3组成,其中在帽壳1的顶部开有一条以上的透气槽6,在与气囊3的充气气嘴4位置相应的帽壳1上还开有一个充气嘴孔7。

图1、2所示,把这种气囊式安全头盔拆开可看到,最外层是带有一条以上透气槽6和充气嘴孔7的帽壳1;第2层是用缝合线8将其分隔成数个气道相通的六角形气袋9的气囊3,而且在每4个相近的六角形气袋9之间,都用粘合剂粘成不能与这相邻4个六角形气袋9相通气的菱形块10,在这些菱形块10上各压有一个透气孔5;最外层则是防震垫2,这防震垫2是由通用的吸震材料做成,如尼龙、海绵等等,其形状大小依头盔的帽壳1而定,其中,在防震垫2上与气囊1的透气孔5位置相应的地方,同样开有透气孔11。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当人们如图3所示戴上这种气囊式安全头盔后,同样会由于头围尺寸与头盔尺寸不充分贴合的情况存在,这时,需用手捏着套在露出帽壳1的气囊2的充气气嘴4上的气套12给气囊3充气,当气囊3内的气量一定时,将附贴在其最外层的防震垫2紧靠在配套者的头部,使其间的空隙减少至帽壳1不再呈松动状为宜。在这样的贴合状态下,如果是常见的头盔,由于防震材料的原故,一般给人以闷热压抑感,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防震垫2上打有多个透气孔11,而且这些透气孔11是与气囊3上的透气孔5相通的,当从人头部发出的热气向上从这些透气孔5、11上传后进入气囊3与帽壳1之间的空隙,即可随空隙向帽壳的透气槽6流出,使人们不致感到闷热难受。另外,由于气囊3中充气气嘴4是采用自锁式充气嘴,当人们用气套12给气囊3打完气后,可自行锁合,操作方便,不会轻易泄漏已灌气体,保证了使用中的安全。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头盔结构,能使头盔更贴合配戴者的头部,可有效地防止因头盔松动而使配戴者受到不应有的二次冲击。加上在各保护层间的透气孔,使使用者能缓解由配戴这种密封式保护帽所引起的闷热感,可广泛适用户外作业及摩托车驾驶人士。
权利要求1.一种气囊式安全头盔,由帽壳(1)和防震垫(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帽壳(1)和防震垫(2)之间贴合置有一个带充气气嘴(4)和透气孔(5)的气囊(3),在帽壳(1)的顶部开有一条以上的透气槽(6)和与气囊(3)充气气嘴(4)位置相应的充气嘴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气囊式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囊(3)可以用缝合线(8)将其分隔成数个相互气道相通的六角形气袋(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气囊式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可以在每4个相近的六角形气袋(9)之间,用粘合剂粘成不能与相邻4个六角形气袋(9)相通气的菱形块(10),并在菱形块(10)上压有一个透气孔(5),在与该透气孔(5)位置对应的防震垫(2)上也压有相应的透气孔(11)。
专利摘要一种气囊式安全头盔,由在帽壳和防震垫之间加置有一带充气气嘴的气囊组合而成。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头盔,既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头盔松动而使配戴者受到不应有的二次冲击的危害,而且可以缓解由这类密封式头盔引起的闷热感,广泛适应于各种户外作业和摩托者驾驶人士。
文档编号A42B3/12GK2195209SQ9422413
公开日1995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日
发明者刘平邦 申请人:刘平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