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内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719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银杏内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杏内酯药物制剂,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银杏内酯软胶囊,同时本发明还涉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银杏叶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银杏内酯A和B,它是一类强血小板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而且这些成份目前仅发现存在于银杏一种植物中,由于该成份结构复杂,目前也没有可能用有机合成方法生产。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哺乳动物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主要与过敏、溃疡、哮喘、血栓形成、某些炎症、脏器移植的异体排斥、冠心病人由于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等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有可能用于上述疾病的防治。
由于银杏内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故国内外科学家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国外目前尚无正式产品,临床试验曾经使用的剂型主要是片剂,也有采用吸入剂型,银杏内酯B也有采用针剂进行临床试验。但对银杏内酯的剂型目前报导很少,由于银杏内酯本身很难溶于水,因此目前采用软胶囊剂作为给药形式尚未见报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银杏内酯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银杏内酯软胶囊,由药液和囊壳两部分构成,其中药液材料的组成及其重量比例为银杏内酯∶植物油∶稳定剂=0.5~1.5∶20~60∶0.08~0.2;囊壳材料的组成及其重量比例为明胶∶甘油∶水∶防腐剂=0.9~1.1∶0.3~0.5∶0.9~1.1∶0.001~0.003。
本发明所述的银杏混合内酯A、B结构式如下

其中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油可以是大豆油、花生油、茶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稳定剂为蜂蜡;防腐剂可以是泥泊金甲酯、泥泊金乙酯、泥泊金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银杏内酯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稳定剂置植物油中,加热至熔融,放冷至室温后,加入银杏内酯,用胶体磨搅匀,得药液;(2)取明胶、甘油、水,置容器中加热溶解,滤过,滤液加入防腐剂,混匀,得胶皮溶液;(3)取上述药液和胶皮溶液,用软胶囊生产设备压制成型,干燥后即得。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生产的银杏内酯软胶囊有很好的稳定性,服用方便,对中风和冠心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主要药效学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洗明。
囊壳材料组成明胶100g、甘油43g、水102g、泥泊金甲酯0.18g、泥泊金乙酯0.1g。
制备方法取蜂蜡置大豆油中,加热至熔融,放冷至室温后,加入银杏内酯,用胶体磨搅匀,得药液;另取明胶、甘油、水,置适宜容器中加热至80℃溶解,滤过,滤液加入泥泊金甲酯和泥泊金乙酯,混匀,于60℃保温,得胶皮溶液;取上述药液和胶皮溶液,用软胶囊生产设备压制成型,干燥后即得本发明银杏内酯软胶囊。
制备方法取蜂蜡置大豆油中,加热至熔融,放冷至室温后,加入银杏内酯,用胶体磨搅匀,得药液;另取明胶、甘油、水,置适宜容器中加热至80℃溶解,滤过,滤液加入泥泊金甲酯和泥泊金乙酯,混匀,于60℃保温,得胶皮溶液;取上述药液和胶皮溶液,用软胶囊生产设备压制成型,干燥、包装即得。银杏内酯软胶囊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学研究1.银杏内酯软胶囊(以下简称GTL)对脑缺血的影响1.1GTL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摘要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GTL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证明,大鼠脑缺血1小时后灌胃GTL16.5mg/kg、49.5mg/kg、148.5mg/kg,使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大鼠偏瘫症状评分(行为评分)减小,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脑梗塞体积缩小,作用强度与剂量有一定关系,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显示,GTL能减轻缺血侧大脑出血坏死、减轻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GT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试验目的观察GT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受试药物名称GTL。批号010602规格GTL内容物为淡黄色油状液体,推荐成人每日用量(以银杏内酯计,以下同)为200mg。动物来源,种属,品系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粤检证字第2001A034号。体重210~240g性别雄性。每组动物数大鼠18只。动物总数108只。试验方法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颈正中切口,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分离右侧颈内动脉,沿颈内动脉向下分离翼颚动脉,根部结扎该分枝。在颈内动脉近端备线、远端放置动脉夹,颈总动脉分叉处切口,插入4-0尼龙线,其深度为17~20mm,栓线进入颈内动脉,入颅至大脑前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所有血流来源。撤掉动脉夹,扎紧备线,外留1cm长线头,缝合皮肤。缺血1小时后灌胃给药或灌胃给溶剂对照生理盐水。继续缺血1小时后再灌注,勿需再次麻醉和切开皮肤,轻轻提拉所留线头至有阻力时提示尼龙线头端已至颈总动脉切口处,血流再通。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上。存活鼠再灌注24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进行行为评分。参考Zea Longa的5分制评分标准0分,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向外侧转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然后快速断头取鼠大脑。一部分(每组8只)分别称左右脑半球湿重,置160℃烤箱内24小时后称干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一部分(每组8只)在前连合平面切下厚约2mm冠状脑片,立刻置于2%TTC溶液中,37℃孵育30分钟。梗塞区呈现白色,非梗塞区呈现红色。用求积仪(C63图象分析系统)测出各区面积,并计算梗塞区占全脑的百分比(%);另一部分(每组2只)作组织形态学观察脑组织经固定后,冠状切取大脑,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检验。
剂量设置本品拟推荐临床剂量为成人每日200mg,成人按70公斤体重计算,为2.86mg/kg。大鼠用量等量为(200/70)×(0.09/0.11)×(70/0.2)1/3=16.5mg/kg低剂量16.5×1=16.5mg/kg中剂量16.5×3=49.5mg/kg高剂量16.5×9=148.5mg/kg。
杏灵颗粒实验中所用用剂量为247mg×3=0.74g/kg溶剂对照生理盐水按1ml/100g灌胃给药。给药途径灌胃给药。给药次数均单次给药。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观察大鼠行为、脑水肿、脑梗塞、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观察时间为再灌注24小时。数据及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x±SD表示,用SPSS10.0软件ANOVA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试验结果(1)对行为的影响假手术组大鼠均无异常症状,行为评分为0,溶剂对照组即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损伤模型组(脑缺血1h口服灌胃溶剂),出现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或向外侧转圈或向对侧倾倒的神经损伤症状,行为评分为1.7±0.8。脑缺血1h即口服灌胃GTL药液,低、中、高二个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行为评分,分别为0.8±0.5,0.5±0.5及0.3±0.4,同溶剂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降低程度有剂量依赖关系。阳性对照杏林颗粒组行为评分为0.2±0.3,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见表1-1。
实验结果表明,GTL口服16.5、49.5、148.5mg/kg可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损伤症状。
表1-1 GTL对大鼠缺血2h再灌注24h的神经病学评分影响(x±SD)组别 剂量 动物数(n) 行为评分mg/kg假手术组10 0溶剂对照组 10 1.7±0.67GTL 16.5 10 0.8±0.63**GTL 49.5 10 0.5±0.53***GTL 148.5 10 0.3±0.48***杏灵 74010 0.2±0.32***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2)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溶剂对照组缺血侧(大脑右半球)的脑组织含水量非常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GTL低剂量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低于溶剂对照组,但同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GTL中、高两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结果见表1-2。
实验结果表明GTL中剂量(49.5mg/kg)和高剂量(148.5mg/kg)组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
表1-2 GT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x±SD)组别 剂量(mg/kg) n 大脑左半球% 大脑右半球%假手术组 8 77.08±0.86 76.94±1.62溶剂对照组8 76.99±1.24 79.50±0.68ΔΔGTL 16.5 8 76.92±1.05 78.87±0.73Δ49.5 8 77.01±1.06 77.95±0.91Δ**148.58 77.18±1.35 77.72±0.89**杏灵 740 8 77.05±0.95 77.39±1.05**与溶剂对照组(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ΔP<0.05;ΔΔP<0.01(3)对脑梗塞体积的影响假手术组脑组织无梗塞,溶剂对照组缺血侧脑组织有梗塞现象,梗塞体积占全脑的36.24%;GTL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杏灵颗粒组均可显著缩小缺血侧脑组织梗塞体积,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分别降低了44.92%,63.25%,86.07%及90.59%;并且高剂量组缩小缺血侧脑组织梗塞体积作用与阳性对照杏灵颗粒组相当。实验结果见表1-3。
实验结果表明,GTL16.5mg/kg、49.5mg/kg和148.5mg/k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梗塞有显著保护作用。
表1-3 GT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脑梗塞体积的影响(x±SD)组别 剂量(mg/kg) n前连合冠面梗塞体积占整个冠面百分比(%)假手术组80溶剂对照组 836.24±7.10GTL16.5 819.96±6.29**Δ49.5 813.32±4.38**a148.585.05±1.43**杏灵 740 83.41±2.26**与溶剂对照组(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杏林颗粒(阳性对照组)比较,ΔP<0.05(4)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假手术组两侧脑组织正常,溶剂对照组、GTL三个剂量组、杏灵颗粒对照组非缺血侧脑组织均正常。对于缺血侧脑半球溶剂对照组出现筛状软化灶及片状出血坏死;GTL三个剂量组及杏灵颗粒组均可缩小出血坏死灶,GTL灌胃低剂量(16.5mg/kg)组出现神经细胞广泛空泡变性坏死、神经纤维广泛脱髓鞘,较广泛,较重;GTL中剂量组(49.5mg/kg)发生神经细胞肿胀变圆、尼氏体减少、部分空泡变、变性较广泛、较轻;高剂量(148.5mg/kg)组出现胶质细胞增生(修复)、胶质小结形成、周围基本正常,大锥体细胞无变性;杏灵颗粒(740mg/kg)组出现神经细胞部分空泡、神经纤维较广泛脱髓鞘改变。。
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GTL可明显缩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组织出血坏死灶、减轻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损伤。
试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GTL能显著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行为症状,减轻损伤侧脑水肿,缩小脑梗塞体积,作用强度有剂量依赖关系,剂量为148.5mg/kg时作用最强。提示GT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1.2GTLig对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取小鼠60只,体重为22-26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GTLig23.7mg/kg,71.1mg/kg,213.3mg/kg;假手术组及缺血对照组(给以等量的双蒸水0.2ml/kg),杏灵颗粒剂量为1.06g/kg。于实验前6天,每天给药1次,以不同浓度等容积给药(ig0.2ml/10g体重)。第7天最后一次给药后,小鼠用乙醚麻醉,切开颈部正中皮肤,钝性分离肌层,暴露两侧颈总动脉,用眼科镊把颈总动脉和动脉鞘内的其他组织分开。ig45min将分离出的两侧颈总动脉下穿线并结扎。观察2小时内小鼠的存活数(每分钟呼吸少于5次为死亡)。
表1-4 GTLig对抗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组别 剂量 存活率(mg/kg) (%)假手术组 -100.0模型对照 -0GTL 23.7 30.071.1 70.0213.390.0杏灵 1.06g/kg 60.0结果见表。表明GTLig能够明显增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数。2.GTL对犬脑血流量的影响摘要观察GTL对麻醉犬心率、血压、脑血流量和脑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GTL灌胃4.86mg/kg、14.6mg/kg及43.7mg/kg,对血压、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灌胃54mg/kg及180mg/kg90分钟后使脑血流量显著增加,43.7mg/kg 150分钟后可显著减小脑血管阻力。实验结果表明,GTL可降低麻醉犬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不影响心率及血压。试验目的观察GTL对麻醉犬脑血管影响。受试药物同1动物来源,种属,品系杂种犬,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体重9.0~14.6kg性别雌雄兼用。
每组动物数犬4条。
动物总数20条试验方法将犬用3%戊巴比妥纳35mg/kg静脉注射麻醉。将动物仰卧固定。气管插管,分离左、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将合适规格的电磁流量计探头套在颈内动脉近心端,测定左、右颈内动脉血流量,它们之和代表全脑血流量(CBF)。另行股动脉插管,记录收缩压(BPs),舒张压(BPd),平均血压(BP)并同步记录心电图(ECG)。脑血管阻力可用公式计算R=BP(kPa)/[CBF(ml/min)·100g brain]。手术结束后,稳定30分钟,记录一次各项指标作为给药前对照值,对照组灌胃给生理盐水1ml/kg,阳性药对照组灌胃灵颗粒0.22g/kg。受试药物组灌胃GTL,给药后10、30、60、90、120、180、240、300分钟分别记录各项指标值。300分钟后处死犬,取大脑称重。剂量设置本品拟推荐临床剂量为成人每日200mg,成人按70公斤体重计算,为2.86mg/kg。犬用量等量为(200/70)×(0.104/0.11)×(70/12)1/3=4.86mg/kg,则犬试验剂量为低剂量4.86×1=4.86mg/kg中剂量4.86×3=14.6mg/kg高剂量4.86×9=43.7mg/kg阳性对照药杏灵颗粒(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10304),其推荐临床剂量为1袋/日,3次/日,1g/袋;即3g/日,杏灵颗粒在犬用量等量为(3g/70)×(0.104/0.11)×(70/12)1/3=72.9mg/kg,实验中所用用剂量为72.9×3=0.22g/kg溶剂对照生理盐水按1ml/kg灌胃。给药途径灌胃给药。给药次数均单次给药。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观察记录颈内动脉血流量、血压、心电图、心率,观察时间为给药10、30、60、90、120、240、300分钟。数据及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x±SD表示,用SPSS软件ANOVA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试验结果麻醉犬在术后稳定20min,记录犬的心率、血压、颈内动脉血流量作为给药前对照值,然后分别灌胃GTL、杏灵颗粒或食用油溶剂,并于灌胃后10、30、60、90、120、150、180、240、300min分别记录各项指标。结果显示(1)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溶剂对照组脑血流量300分钟内略有波动,但无显著性差异。GTL药液低剂量组(4.86mg/kg)和阳性对照杏灵颗粒组在灌胃90min后至240min,脑血流量比给药前略有上升,但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40min后脑血流量又逐渐恢复。GTL中剂量组(14.6mg/kg)和高剂量组(43.7mg/kg)灌胃给药,脑血流量逐渐上升,给药后90min、120min、150min、180min、240min、300min各点脑血流量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实验结果见表2-1及图2-1。(2)对脑血管阻力的影响溶剂对照组脑血管阻力300分钟内略有波动,但无显著性差异。GTL药液低剂量组(4.86mg/kg)和阳性对照杏灵颗粒组对脑血管阻力无明显影响;中剂量组(14.6mg/kg)和高剂量组(43.7mg/kg)灌胃给药可使脑血管阻力降低,但与给药前相比,只有高剂量组在150、180、240、300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见表2-2及图2-2。(3)对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影响溶剂对照组、GTL灌胃4.86mg/kg、14.6mg/kg和43.7mg/kg以及阳性对照杏灵颗粒组麻醉犬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各时间点略有变化,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见表2-3、2-4。试验结论GTL灌胃4.86mg/kg、14.6mg/kg和 43.7mg/kg对血压、心率无显著影响,14.6mg/kg和43.7mg/kg灌胃给药可显著增加麻醉犬的脑血流量,43.7mg/kg可显著降低脑血管阻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银杏内酯软胶囊,由药液和囊壳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液材料的组成及其重量比例为银杏内酯∶植物油∶稳定剂=0.5~1.5∶20~60∶0.08~0.2;囊壳材料的组成及其重量比例为明胶∶甘油∶水∶防腐剂=0.9~1.1∶0.3~0.5∶0.9~1.1∶0.001~0.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花生油、茶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为蜂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剂为泥泊金甲酯、泥泊金乙酯、泥泊金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内酯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稳定剂置植物油中,加热至熔融,放冷至室温后,加入银杏内酯,用胶体磨搅匀,得药液;(2)取明胶、甘油、水,置容器中加热溶解,滤过,滤液加入防腐剂,混匀,得胶皮溶液;(3)取上述药液和胶皮溶液,用软胶囊生产设备压制成型,干燥后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内酯软胶囊,由药液和囊壳两部分组成,其中药液由银杏内酯、植物油和蜂蜡构成;囊壳是由明胶、水、甘油和防腐剂泥泊金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生产的银杏内酯软胶囊有很好的稳定性,服用方便,对中风和冠心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9/00GK1389205SQ02134330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9日
发明者张平 申请人:张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