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输液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药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0018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性炭输液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药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输液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药中的应用。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供静脉输液用的活性炭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应用活性炭已有近百年历史。通常将活性炭用于中、西药针剂制备过程的纯化步骤,如下列对比文件所述CN1377689、CN1287838、CN1068958、CN1062083,这些对比文件中提及的活性炭在吸收药剂中杂质或残留物后均被滤除,在针剂制成品中并不包含活性炭。医学研究表明,用活性炭制剂可治疗各种疾病,例如,口服活性炭制剂治疗胃部疾病;用活性炭制剂吸附进入肠胃的毒素如安眠药中毒、防酒醉等;运动员兴奋剂检查时,用活性炭作尿液吸附剂;在皮肤感染发炎时,用活性炭外敷于脓疮处吸附毒素和臭味;EP620006公开了口服活性炭制剂治疗糖尿病;JP11029485公开了口服活性炭制剂治疗肥胖症,US4152412公开了用0.5微米的活性炭吸附供动物使用的免疫疫苗、抗原和类毒素,注射后免疫疫苗效果改善,药剂被缓慢释放;SU1465052公开了将活性炭与预防、治疗动物蛔虫的药剂混合成油混悬液形式皮下注射,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并将抗虫药效延长到三个月以上;WO9108776公开了在肿瘤内注射含有1-6.8μm的非活性或略有活性的炭微粒,可在化疗和手术前标记肿瘤,也可在激光或电磁波加热等治疗中吸收能量,在肿瘤组织附近注射,让药物缓慢释放以发挥治疗作用,该炭微粒仍是在血管、血液以外的组织中起缓释作用,是外用原理的延伸,这与本发明将活性炭微粒直接输入血液,在应用途径及治疗机理方面有本质差别。本发明人经长期研究证明,将具有大比表面积,粒径主要分布在6μm-2nm的活性炭微粒加入传统的静脉输液液体中,再输入人体血液中或输入到腹腔、胸腔中,对多种癌症、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栓、感染性疾病、氮质血症、急性有机和无机毒物中毒等均有超乎寻常的治疗效果。大量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微粒输入血液后,与组织相容性极好,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刺激性,无免疫原性,且安全有效,不会发生器官栓塞及产生病理性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输液剂,它是供静脉输液用的活性炭制剂。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活性炭输液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独特,操作简便。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活性炭输液剂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活性炭输液剂,包括供静脉输液用的纯活性炭微粒针剂、活化活性炭微粒针剂、吸附有催化剂的活性炭针剂以及载药活性炭针剂,该载药活性炭针剂包括吸附抗癌药物针剂、吸附抗凝和降胆固醇药物针剂、吸附抗生素药物针剂、吸附抗病毒药物针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活性炭符合如下质量要求表面积≥400-10000M2/g或更高,重金属含量≤0.1-10ppm,其它可溶性金属离子≤0.1-10ppm,灰份<2%,总孔容积>0.3-6cm3/g,0.15%亚甲兰吸附值>6-30,该活性炭输液剂中所含活性炭微粒粒径为35μm-2nm,主要粒度分布范围为6μm-2nm,其中3μm-2nm占99%,6μm-3μm颗粒不超过1%,最大直径35μm-6μm活性炭微粒不超过2×104个/mg活性炭微粉。
经大量的动物试验证明,该活性炭微粒输入血液后,与组织相容性极好,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刺激性,无免疫原性,在使用剂量范围以内(即单次输入血液的有效治疗剂量为0.1-5mg/kg体重,每周输入1-7次,成人平均累计总储积量为10g以下),在制剂质标准范围以内,不会发生重要器官的栓塞。掌握好治疗量、总储积量,可以多次、反复静脉输入,未发现有中毒及重要脏器损伤;经动物解剖证实,静脉输入这种活性炭微粒,对心、肝、肾、脾、肺、骨髓、大脑不会产生病理性损害。
本发明活性炭输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机械方法将原料活性炭粉碎成120目的粗颗粒;(2)使该活性炭粗颗粒吸附活化剂以使活性炭活化,所述活化剂浓度为0.01-10%,在高压容器中加热到70-190℃,反应时间为5-20分钟,生成氧化型或还原型活性炭;冷却减压,排除残余气体,再在压力下分别通入60-100℃水蒸气、氨气,生成含有炭-羟基、炭-亚氨基或炭-氢的活性炭;(3)进行活性炭载药处理,选择相关药物用经活化的活性炭或未经活化的纯活性炭进行液相饱和吸附,然后低温干燥,用空气粉碎机粉碎成所要粒径的活性炭微粒;(4)使该活性炭微粒浸渍吸附生物导向剂,然后进行短时间、快速低温干燥。
在步骤(2)中,所述的活化剂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选自环氧醚类、酰氯类、酸酐类、醛类氧化剂,还原剂选自LiAlH4、NaBH4。
在步骤(3)中选择的相关药物包括①传统的抗癌药物如5-FU、CTX、MTX、Ara-C/A、6-MP、抗癌抗生素类、顺/卡铂、砷剂类、紫杉醇等;②免疫激活、调节类细胞因子类如IL-2、4、6、GM、G-CSF、γ-IFN、TNF、FCF-B、VECF、4-IBB/4-IBBL、B7-1B7-2、蟾毒蛋白、特异性半抗体等;③催化剂类如主金属有机化合物苄基/丁基锂等,过渡金属铜氨剂、铂、钯剂、硒、锗化合物等,这些结合物具有催化和杀肿瘤双重功能;④吸附生物酶类如氧化还原酶类、转氨酶类、水解酶类、异构酶类等。
在步骤(4)中,所述的生物导向剂包括卟啉铁,或胸腺嘧啶、鸟嘧啶、尿嘧啶、胸腺嘌呤、鸟嘌呤及其衍生物一大类物质,如5-氟尿嘧啶、氢氘胸腺嘧啶、甲氨喋呤以及肿瘤细胞粘附因子(如VCAM-1)、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如VEGF)等。
在步骤(3)和(4)中选择不同的药物和生物导向剂可制备各种不同的载药活性炭制剂,例如吸附抗癌药物针剂,吸附抗凝、降胆固醇药物针剂,吸附抗生素药物针剂,吸附抗病毒药物针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活性炭输液剂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单次输入血液的有效治疗剂量为0.1-5mg/kg体重,每周输入1-7次,成人平均累计总储积量为10g以下。
经长期的研究表明,直径在一定大小范围内的纳米-微米活性炭具有非常明显的缓解癌症疼痛、抑制肿瘤生长或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将该活性炭微粒通过静脉输入血液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并能治疗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栓;该活性炭微粒输入血液后还具有类似免疫因子样的功能,如IgG\A\M、DC小肽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样功能,可用于各种难治型、微生物及病毒感染的治疗。还发现该活性炭微粒通过静脉输入血液后具有促进机体组织修复的功能,对慢性不愈合性伤口、骨髓炎等疾病有奇特疗效,并能治疗急性有机、无机毒物中毒。
基于纯活性炭微粉颗粒本身具有抗癌作用外,还具有吸附、免疫调节、化学催化、药物载体的作用,对纯活性炭微粉颗粒进行进一步的化学活化处理、载药处理以及吸附生物导向剂处理,上述作用将得到正相强化,从而会得到超乎寻常的治疗效果,这是本发明活性炭输液剂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应用的机理。下面将作更详细说明1.对纯活性炭微粒进行进一步活化处理活性炭本身具有化学催化作用,同时还可以用不同的化学基团修饰,使活性炭结合多种化学催化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可以是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羰基、芳环基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与活性炭结合的化学活性催化基团可为酶类有机物,或选择在常温常压下,在溶液中能起催化作用的主金属有机化合物、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或相应的无机化合物,以达到对氢、氧、烃、肽、脂的催化;经化学活化处理的活性炭吸附值明显提高,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催化治疗作用或增加载药作用。
2.对经活化处理的活性炭微粒再进一步进行载药处理以及吸附生物导向剂处理在活性炭微粒上结合生物导向材料,这是进一步提高活性炭微粒输液剂疗效的有效方法,这种导向材料选择原则是利用癌细胞生长旺盛的特点,选择癌细胞生长需求摄取量比正常细胞摄取量多的物质作为导向材料,即癌噬性强的物质为导向材料,这类材料必需是无免疫原性的物质,例如选择构成DNA或RNA所必需的碱基对物质(胸腺嘧啶、鸟嘧啶、尿嘧啶、胸腺嘌呤、鸟嘌呤及其衍生物一大类物质),癌细胞生长代谢摄入量比正常细胞多几百倍的物质(如血卟啉铁),或选择肿瘤亲和物质,例如肿瘤细胞粘附因子(如VCAM-1)、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如VEGF)等作为导向材料,这些物质都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非常有趣的现象是肿瘤细胞非常喜欢俘获这样的活性炭微粒,并大量吞噬这些活性炭微粒直到死亡或停止生长,而正常组织细胞几乎对这种活性炭微粒熟视无睹或者很少问津,这种具有癌噬性、肿瘤亲和性导向的活性炭微粒自动浓集在癌细胞周围,在癌组织内部的活性炭微粒浓度是其它正常组织的几百倍、甚至于达到上万倍,这一创造性导向材料与活性炭结合的应用,突破生物导向材料选择原则,并解决了长期以来肿瘤化疗药物选择性不强的问题及对导向材料产生抵抗性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新生血管非常丰富并且紊乱的肿瘤组织内,这种带有癌噬性、癌亲和性物质的活性炭微粒或者纯活性炭微粒,会在肿瘤组织微血管内或肿瘤新生微血管盲端内形成极高浓度的堆积,并被癌细胞大量吞噬;癌组织内聚积了大量活性炭微粒,这些活性炭微粒进行着抗癌药物释放、免疫调节、化学催化、及吸附物质动态平衡来干扰肿瘤生长,完成综合杀瘤作用。
另一类抗病毒生物导向剂与载药组合选择原则为病毒亲和剂-病毒干扰剂组合,如DNA病毒选用胸腺嘧啶碱基、RNA病毒选用尿嘧啶碱基与干扰素、IL-1、病毒转录酶抑制剂、聚合酶抑制剂类组合。
这种具有生物导向的活性炭微粉,以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多种抗癌药物,药物随着活性炭粉被导向并浓集于肿瘤细胞周围,所载药物可以选择不同的抗癌药,如化疗药物类、放射性核素类、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类以及钯、铂、铜、锗、硒、钴等配位催化金属类物质,这些药物被导向肿瘤细胞,在肿瘤微血管内部和肿瘤细胞间质中,药物可以浓集到常规治疗方法的几百倍,甚至于上万倍,增强了抗肿瘤疗效,降低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挂载于活性炭上的化疗、放疗药物剂量,一般是传统治疗量的5-20%,就能够达到或超过传统治疗方案的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抗癌药物对机体正常细胞和免疫系统的损害。
本发明活性炭输液剂安全性动物实验如下1、大鼠毒性实验大鼠12只,135g±10g,雌雄各半,尾静脉注射法,观察28天分组剂量 mg/Kg 动物数量(只) 死亡数(只) LD50置信限 蓄积量mg/KgA 0.2 2/W x 5120未找到 2B 0.4 2/W x 5120 4C 1.6 2/W x 5120 16D 1.6 2/W x 16 120 25.6E 30 6 0 30因尾静脉连续注射困难,最多只扎2/W;D相当于最大耐受量实验,E相当于权宜性的限度实验,A、B、C相当于动物急毒实验高中低三组,但注射次数比急毒实验多,观察天数也多。
2、病理解剖结果随机抽样雌雄动物各2只进行病理解剖,结果如下分组 动物数(只) 心 肝 肺 脾 肾 脑 脊髓 肌肉 肋骨 髂前脊 肠淋巴结 胸腺A 4未见异常病理现象B 4未见异常病理现象C 4未见异常病理现象D 4未见异常病理现象E 4一只雄鼠有肺表面小片状淤血,但肺实体未见有出血性病理改变,其余正常说明以上动物实验资料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资料,未严格按照药典进行急性毒理实验或慢性毒理实验要求去作,给大鼠投药剂量大于标准实验要求,饲养观察时间也较标准要求时间长一些,而鼠的数量少于标准要求。
临床实验病例如下病例一男性,57岁,诊断为肺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腺癌,多程化疗后因胸闷、心悸、气促、不能平卧而入院。心脏B超及肺部CT显示大量心包积液,心律120次/分,每天24小时必须坐立,抽心包积液因病人不能耐受而未成功。经静脉注射本发明活性炭制剂20mg,24小时后,胸闷、心悸、气促症状缓解,可以平卧入睡,心律90次/分。48小时复查心脏B超,心包积液完全消失。
病例二男性,21岁,诊断为肺泡细胞癌,经化疗症状无缓解,胸片显示,双肺布满絮状阴影,心电图呈急性肺心病改变,需间断吸氧治疗。由于患者对化疗药物产生抵抗,症状日益加重,后胸片显示,双侧气胸,右侧压缩50%,左侧压缩40%,右侧胸腔抽气一次,800ml胸透胸腔仍有大量气体。经静脉注射本发明活性炭制剂20mg加DDP 20mg和5-Fu 0.25g,每隔三天一次,共用四次,用药后一周,复查胸片,气体完全吸收。
病例三女性,42岁,诊断为右鼻咽非何杰金淋巴瘤T细胞型,先后给于全身化疗,鼻咽部放疗,右侧颈部1×1cm大小淋巴结不消失。经静脉注射本发明活性炭制剂20mg,二天后淋巴结消失,目前病情稳定,未进行任何其他治疗。
病例四女性,38岁,诊断为乳腺癌,全身骨转移,吗啡止痛无效,行走困难,经静脉注射本发明活性炭制剂20mg,7小时后疼痛明显缓解,24小时后可以自由行走,3个月后复查,体重增加2公斤,并能从事一般性家务劳动。
病例五男性,67岁,先后患有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II型,酒精性肝硬化,肺结核,后因咳嗽咯血住院检查,诊断为右上肺癌,因患者年老多病,不能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经静脉注射本发明活性炭制剂20mg,24小时后,咯血明显减少,连续用药10天,症状消失,3个月后复查胸片肿块影较前缩小,边缘清晰,病灶无明显变化,未进行任何治疗,病情稳定。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实施例仅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制备纯活性炭微粒针剂取比表面积为6800M2的活性炭500克,机械粉碎成120目的细粉,然后输入空气粉碎机进行粉碎,控制粒径为35μm-2nm,主要粒度分布范围为6μm-2nm,其中3μm-2nm占99%,6μm-3μm颗粒不超过1%,最大直径35μm-6μm活性炭微粒不超过2×104个/mg活性炭微粉;用上述活性炭微粉作溶质,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悬溶剂,配制1%活性炭混悬液5000ml,在强磁力搅拌下,分装成每瓶1ml或2ml的输液针剂。
实施例2制备活化活性炭微粒针剂取比表面积为6800M2/g的活性炭100g,机械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加入-10℃ 1%亚硫酰氯/氯仿溶液300ml,搅拌吸附反应2小时,以2万转高速离心,取沉淀;然后把沉淀物容器放入压力容器内,加热到80℃,5分钟后放气减压,生成氧化型活性炭;然后再向压力容器中分别通入活化剂,以生成几种带有不同活性基的活化活性炭若制备羟基化活性炭,则通入90℃水蒸汽2小时,然后减压排气,生成羟基化活性炭;若制备亚氨基化活性炭,则通入90℃℃纯氨蒸汽2小时,生成亚氨基化活性炭;若制备羟基、氨基活性炭,则通入90℃10-40%氨-水蒸汽,生成同时含有羟基、氨基的活性炭;若制备炭-氢活性炭,则取比表面积为6800M2/g的活性炭100克,机械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加入乙醚溶解的LiALH4,配制成1%的溶液300ml,搅拌吸附2小时,离心取沉淀;在压力容器内加热至95℃5分钟,冷却减压,制得结合有炭-氢和锂的活性炭;将上述活化的活性炭,输入空气粉碎机进行粉碎,控制粒径为35μm-2nm,主要粒度分布范围为6μm-2nm,其中3μm-2nm占99%,6μm-3μm颗粒不超过1%,最大直径35μm-6μm活性炭微粒不超过2×104个/mg活性炭微粉;分别分装成每瓶含活化活性炭10mg或20mg输液针剂。
实施例3制备载药活性炭针剂①吸附抗癌药针剂在无药物拮抗情况,可任意选取药物进行吸附,例如,顺铂6g、5-FU 0.4g,或取顺铂6g、6-MP 0.8g溶于100ml水中,加入10g 120目活性炭或活化的羟基-氨基活性炭,搅拌下充分吸附;高速离心取沉淀,丙酮脱水,离心取沉淀,干燥;然后用0.1%几丁聚糖水溶液浸渍沉淀5分钟,用丙酮脱水,干燥;用空气粉碎机粉碎,控制粒径为35μm-2nm,主要粒度分布范围为6μm-2nm,其中3μm-2nm占99%,6μm-3μm颗粒不超过1%,最大直径35μm-6μm活性炭微粒不超过2×104个/mg活性炭微粉;将经过粉碎暴露出新断面的载药活性炭微粒,浸入20%卟啉铁丙酮溶液10分钟,高速离心取沉淀,干燥;分别分装成每瓶含相当活化活性炭10mg或20mg的输液针剂。
部分药物测定的吸附值如下比表面积6800M2活性炭/羟、氨基炭,其吸附量测定值(活性炭吸附值mg/羟、氨基炭吸附值mg)为尿嘧啶33/51、胸嘌呤213/260、鸟嘌呤331/378、5-氯尿嘧啶75/102、5-氟尿嘧啶20/49、胸嘧啶5/17、胸腺肽90/127、6-MP220/304、顺铂995/1105、卟啉铁283/311、CTX98/136、氯仿10/4。
②吸附抗凝、降胆固醇药物针剂例如,取r-tPA 100mg或胆固醇乙酰转移酶80mg或烟酸220mg,加入经空气粉碎机粉碎成粒度为0.5μm以下的羟基活性炭微粒1g,进行充分水相吸附,高速离心取沉淀,丙酮脱水,干燥;然后用0.1%几丁聚糖水溶液浸渍5分钟,高速离心取沉淀,用丙酮脱水,干燥,分装成10mg/瓶输液针剂,用于治疗心、脑栓塞溶栓治疗和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等。
③吸附抗生素药物针剂例如,取异烟肼500mg或利福平200mg,用空气粉碎机粉碎成粒度为0.7μm以下的羟基、氨基活性炭微粒1g,水相吸附20分钟,高速离心取沉淀,丙酮脱水,干燥;然后用0.1%几丁聚糖水溶液浸渍5分钟,高速离心取沉淀,用丙酮脱水,干燥,分装成20mg/瓶输液针剂,用于治疗难治性骨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等。
④吸附抗病毒药物针剂例如,取IFN-γ100mg,加入空气粉碎机粉碎成粒度为0.3μm以下的羟基-氨基活性炭微粒1g,进行充分水相吸附;高速离心取沉淀,对沉淀物进行丙酮脱水,低温干燥;在丝胺酸、特异型病毒半抗体导向剂中浸渍5分钟,高速离心取沉淀,丙酮脱水,低温干燥,分装成10mg/瓶或20mg/瓶的输液针剂;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感染的难治疗性疾病,如EB病毒性格林巴利氏综合症、病毒脑等,也可用于HIV的治疗。
权利要求
1.活性炭输液剂,包括纯活性炭微粒针剂、活化活性炭微粒针剂、吸附有催化剂的活性炭针剂以及载药活性炭针剂,该载药活性炭针剂包括吸附抗癌药物针剂、吸附抗凝和降胆固醇药物针剂、吸附抗生素药物针剂、吸附抗病毒药物针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活性炭表面积≥400-10000M2/g或更高,重金属含量≤0.1-10ppm,其它可溶性金属离子≤0.1-10ppm,灰份<2%,总孔容积>0.3-6cm3/g,0.15%亚甲兰吸附值>6-30,该活性炭输液剂中所含活性炭微粒粒径为35μm-2nm,主要粒度分布范围为6μm-2nm,其中3μm-2nm占99%,6μm-3μm颗粒不超过1%,最大直径35μm-6μm活性炭微粒不超过2×104个/mg活性炭微粉。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输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机械方法将原料活性炭粉碎成120目的粗颗粒;2)使该活性炭粗颗粒吸附活化剂以使活性炭活化,所述活化剂浓度为0.01-10%,在高压容器中加热到70-190℃,反应时间为5-20分钟,生成氧化型或还原型活性炭;冷却减压,排除残余气体,再在压力下分别通入60-100℃水蒸气、氨气,生成含有炭-羟基、炭-亚氨基或炭-氢的活性炭;3)进行活性炭载药处理,选择相关药物用经活化的活性炭或未经活化的纯活性炭进行液相饱和吸附,然后低温干燥,用空气粉碎机粉碎成所要粒径的活性炭微粒;4)使该活性炭微粒浸渍吸附生物导向剂,然后进行短时间、快速低温干燥。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输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活化剂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选自环氧醚类、酰氯类、酸酐类、醛类氧化剂,还原剂选自LiAlH4、NaBH4。
4.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输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选择相关药物包括①传统的抗癌药物如5-FU、CTX、MTX、Ara-C\A、6-MP、抗癌抗生素类、顺/卡铂、砷剂类、紫杉醇;②免疫激活、调节类细胞因子类如IL-2、4、6、GM、G-CSF、γ-IFN、TNF、FCF-B、VECF、4-IBB/4-IBBL、B7-1B7-2、蟾毒蛋白、特异性半抗体;③催化剂类如主金属有机化合物苄基/丁基锂,过渡金属铜氨剂、铂、钯剂、硒、锗化合物,这些结合物具有催化和杀肿瘤双重功能;④吸附生物酶类如氧化还原酶类、转氨酶类、水解酶类、异构酶类。
5.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输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生物导向剂包括卟啉铁,或胸腺嘧啶、鸟嘧啶、尿嘧啶、胸腺嘌呤、鸟嘌呤及其衍生物一大类物质,如5-氟尿嘧啶、氢氘胸腺嘧啶、甲氨喋呤以及肿瘤细胞粘附因子(如VCAM-1)、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如VEGF)类。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输液剂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单次输入血液的有效治疗剂量为0.1-5mg/kg体重,每周输入1-7次,成人平均累计总储积量为10g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输液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该活性炭输液剂包括供静脉输液用的纯活性炭微粒针剂、活化活性炭微粒针剂、吸附有催化剂的活性炭针剂以及各种载药活性炭针剂,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活性炭表面积≥400-10000m
文档编号A61P35/00GK1548057SQ03125090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6日
发明者陈小川, 王浦林 申请人:陈小川, 王浦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