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14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范畴的人造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椎体。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椎、胸椎或腰椎患者因病变(以肿瘤为主)或外伤引起的骨节(或椎体的大部分)缺损,包括因病变手术切除的椎节,传统的手术是取自体骼骨移植,或取自体骼骨移植同时辅以钢板,但这种疗法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而且椎节的高度容易丢失。而常压人工椎体可以恢复病变椎体的正常高度,并有利于椎节后期的融合与稳定;现有的人工椎体多采用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的共同特征是其弹性模量远远大于椎体骨,骨与椎体界面易产生较大应力,不利于骨与材料的融合,而且金属材料X线不透光,无法用常规X片检查融合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与人体相容性好、附着力强、可透X光的人工椎体。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该人工椎体由聚醚醚酮或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制成,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中碳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0~40%,该人工椎体为空心柱状结构,其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与人体相应椎体的横截面相近,所述的人工椎体上下端面与柱体横截面呈0~10°角度。
所述的人工椎体侧面分布有小孔。
所述的人工椎体上下端面各设有2~4个刺角。
所述的人工椎体上下端面为平面或曲面。
正常人的皮质骨弹性模量为12~25GPa,碳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可以通过碳纤维比例的调节,使其弹性模量为3.5~25GPa,而与之比较,钛合金的弹性模量为300GPa,因此,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刚度与人体相近,不易产生应力集中,生物力学稳定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采用聚醚醚酮或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制成,不仅生物相容性好,而且强度与弹性模量均符合人体脊椎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界面结合和后期的骨骼融合。
2.通过人工椎体中间的中空部位,可以放置碎骨而有利于手术后期人工椎体与椎节间的融合与稳定。
3.使用人工椎体可以恢复病变椎体的正常高度,恢复正常脊柱矢状面的生理曲线。
4.椎体上下端面与人工椎体横截面呈一定角度,符合人的生理结构。
5.人工椎体上下端面的刺角确保椎体与皮质骨有足够的附着力。
6.材料X线透光,有利于术后的随访与评价。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人工胸椎体,该胸椎体由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制成,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中碳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40%,该胸椎体为空心柱状结构,在柱体2内具有一空腔4,其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与人体相应胸椎体的横截面相近,所述的人工胸椎体上下端面5与柱体2横截面的角度θ=5~10°,该角度与人体相应胸椎体上下端面的角度相一致;所述的人工胸椎体侧面分布有小孔3;所述的人工胸椎体上下端面各设有二个刺角1;所述的人工胸椎体上下端面为与人体对应的曲面。
实施例2如图1、2、3所示,一种人工颈椎体,该颈椎体由聚醚醚酮制成,该颈椎体为空心柱状结构,在柱体2内具有一空腔4,其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与人体相应颈椎体的横截面相近,所述的人工颈椎体上下端面5与柱体2横截面的角度θ=0~5°,该角度与人体相应颈椎体上下端面的角度相一致;所述的人工颈椎体侧面分布有小孔3;所述的人工颈椎体上下端面各设有二个刺角1;所述的人工颈椎体上下端面为与人体对应的平面。
实施例3如图1、2、3所示,一种人工腰椎体,该腰椎体由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制成,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中碳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10%,该腰椎体为空心柱状结构,在柱体2内具有一空腔4,其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与人体相应腰椎体的横截面相近,所述的人工腰椎体上下端面5与柱体2横截面的角度θ=2~8°,该角度与人体相应腰椎体上下端面的角度相一致;所述的人工腰椎体侧面分布有小孔3;所述的人工腰椎体上下端面各设有四个刺角1;所述的人工腰椎体上下端面为与人体对应的曲面。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该人工椎体由聚醚醚酮或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制成,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中碳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0~40%,该人工椎体为空心柱状结构,其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与人体相应椎体的横截面相近,所述的人工椎体上下端面与柱体横截面呈0~10°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椎体侧面分布有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椎体上下端面各设有2~4个刺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椎体上下端面为平面或曲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椎体,该人工椎体由聚醚醚酮或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制成,所述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中碳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为0~40%,该人工椎体为空心柱状结构,其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与人体相应椎体的横截面相近,所述的人工椎体上下端面与柱体横截面呈0~10°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与人体相容性好、附着力强、可透X光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F2/44GK1565396SQ0312913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9日
发明者李小慧, 寿子琪, 王兰英, 石志才 申请人:上海上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