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可控排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92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式可控排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泌尿系统切除膀胱手术后使用的排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泌尿系统手术后,如各种原因的全膀胱切除后需要做尿路改道的患者,对尿路改道后的尿液排放问题,都使用在腹部造口置导尿管解决,导致患者终生要在体外挂一个集尿袋,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对此问题虽然有不少人在努力解决,但始终没有一个理想的方法。本发明人在01223526.1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可控排尿装置,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患者脱离了导尿管和集尿袋。但该排尿装置在使用时,始终需要用手将导尿管顶在排尿装置上,对有些患者使用时会感到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导尿管插入排尿装置后手可以松开的可控排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固定座10为中空体,下部有连接体11,上部中空部分有可置入的排尿阀9,外侧有一间隔片8;排尿阀9由阀座1及套接在其内的阀芯2组成,其套接处分别有凸起7及12,并有定位槽6,阀芯2上有排尿口3及销口4,其中间与阀座圆弧接触处有半球形阀塞5,另外还有与阀芯配套的导尿管把手13,导尿管把手13上有可插入销口4的销子14。
由于该装置在排尿阀打开后就可以松手,直至排尿结束后再用手关闭排尿阀,因此使用起来更方便。


图1为排尿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芯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排尿阀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尿管把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对各种原因的全膀胱切除及膀胱颈部以下不可逆梗阻手术后需作尿路改道的患者,切开皮肤逐层至膀胱后,将阀座10的连接体11置于膀胱切口内,将膀胱壁与连接体严密缝合后,将间隔片8放在脂肪层的合适位置,使阀座外口壁置于身体皮肤外,缝合伤口。手术两周后,将排尿阀9装入固定座10内。当需要排尿时,将导尿管把手13的销子14插入阀芯2的销口4中,转动把手13,使其固定在阀芯2上,向外拉动把手13,使阀芯2向外移动,半球形阀塞5离开阀座1的圆弧接触处,排尿阀9打开,尿液从阀塞5与阀座1之间顺阀芯2的排尿口3流出,经导尿管把手13内从导尿管排出。排尿完毕后,向内推导尿管把手13,阀塞5与阀座1的圆弧部分紧密吻合,排尿阀9关闭。转动导尿管把手13,将其从阀芯2中退出。定位槽6是为了使排尿阀9闭合后不至于被震动开,同时又不影响打开动作。阀芯的凸起7与阀座的凸起12是对与阀芯与阀座的套接结构,可以在打开排尿阀时阻止阀芯与阀座脱离。而阀塞5与阀座的弧形接触是为了使阀芯与阀座闭合时更严密。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泌尿系统膀胱切除手术后使用的排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座10为中空体,下部有连接体11,上部中空部分有可插入的排尿阀9,外侧有一间隔片8;排尿阀9由阀座1及套接在其内的阀芯2组成,其套接处分别有凸起7及12,并有定位槽6,阀芯2上有排尿口3及销口4,其中间与阀座圆弧接触处有半球形阀塞5,另外还有与阀芯配套的导尿管把手13,导尿管把手13上有可插入销口4的销子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泌尿系统手术后使用的推拉式可控排尿装置。该装置由固定座10及置于其中的排尿阀9构成,排尿阀由阀座1及套接在其上的阀芯2构成,阀座1与阀芯2分别有凸起12及7用于防止阀芯脱离阀座并有固定槽6,阀芯2上有排尿口3及销口4,其中间有与阀座的圆弧接触处相吻合的阀塞5。该装置不仅解决了病人的痛苦和不便,安全卫生,而且使用方便,排尿时手可以松开排尿管。
文档编号A61M27/00GK2621633SQ0324228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0日
发明者袁燕 申请人:袁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