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插入引流管的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82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插入引流管的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手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中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向伤口中插入引流管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权利要求12中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向伤口中插入引流管的装置用的手柄。
这种装置和这种手柄可从国际专利申请WO 98/23321中知道。这种装置和这种手柄也可从德国专利申请4416976中知道。
在开放性伤口的治疗中,尤其是在由外科疗法引起的深伤口的治疗中,在伤口闭合前放入引流管。
为了放置引流管,针的锐利前端在靠近伤口的地方从内向外刺穿病人的皮肤,在那里连接的针和引流管从皮肤的内侧拉出到外侧,通常把引流管的有孔上游末端部分留在伤口中。接着,引流管与针分离,并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连接到用于将伤口液体等排出的器械(如Redon引流瓶)。引流管的输入端也可以设置在伤口内的泡沫材料中,以在很大的表面上从伤口中得到引流。在放置了一个或多个引流管后,伤口被闭合,并可被密封。
针具有轴,该轴具有锐利的前端和适合连接到引流管的后端,使得引流管被可靠地固定到针上。引流管的外横截面尺寸基本上不如针的外横截面尺寸大,以便顺利进行从轴穿过皮肤到引流管的转换。
由于皮肤的韧性,用针刺穿皮肤需要很大的力。因为按照所用引流管的直径,针必须具有最小直径,所以针的表面仅形成很小的接触面积,执行者(如外科医生)通常戴着外科手套,它们一般因伤口液体、血液等而变得湿滑,很难握紧。因此,当使用如欧洲专利申请0 623 355和荷兰专利申请72 16 160中描述的用于插入引流管的装置时,很难施加所需的力。此外,为了便于将针尖在皮肤下顺利引导到要刺穿皮肤的位置,针轴是略微弯曲的。针的很小且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提供很小的握力来控制围绕针纵向轴线的旋转方向,因此针尖可易于扭曲偏离向着要被刺穿的皮肤内侧弯曲的方向。
为了便于施加刺穿皮肤所需的力并提供更好的控制以避免针围绕轴的纵向轴线旋转,已知的最初确定类型的装置分别包括手柄。手柄被可拆卸地连接到针的后端,引流管也连接到针的后端,手柄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引流管的中心管道。
利用提供很大的抓握表面的手柄使针刺穿皮肤。在针刺穿皮肤足够远之后,针与手柄分离,从皮肤中拉出针直到引流管的前端从皮肤中伸出。例如,手柄可以以相反的方向从针和引流管收回,然后从伤口中取出。最后,针和引流管可被分离,引流管可以以常规方式制备供使用。
因为现在针的后端配有手柄,所以针本身可比那些在使用时没有手柄的针短,但仍足够长以引导针尖在皮肤下从伤口到达所需的刺穿位置。因为用于引导引流管穿过皮肤的针通常只使用一次,所以较短的针产生较少的废物,降低了成本。手柄也可以是一次性的或可以再使用。
尽管针是弯曲的,但是准确引导针尖到达刺穿位置并刺穿皮肤仍需要装置操作者的手进行在人机工程学上不便的移动,这影响了在针尖定位和刺穿皮肤过程中的准确控制。
发明概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向伤口中插入引流管的装置,它可以在手术操作中更容易地使用。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权利要求1的装置而实现了这个目的。本发明还可包括权利要求12的手柄,该手柄可以与针组合以得到权利要求1的装置。
在手柄突出的纵向和安装手柄的针部分的轴向之间的角度,使装置操作者可以用整只手以针从中间并近轴地延伸的方向握住装置,同时手握在手柄的中间位置,这样针尖可以很容易且准确地被引导到刺穿位置,并相对容易地施加刺穿皮肤所需的力。
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
附图简述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实施例在用于包装和使用前的状态下的侧视图,显示了装置的牵引构件沿中线的横截面;图2是在操作条件下,图1装置在没有牵引构件的情况下的横截面的侧视图;和图3是图1和图2的装置在随后操作条件下的侧视图,显示了装置的牵引构件沿中线的横截面。
发明详述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最优选实施方案的装置包括针1和手柄2。针1在其前端具有锐利的针尖3,在其后端具有连接器4。连接器适合以与针1同轴的构造将手柄5连接到连接器4上。根据这个实施例,连接器4是配有细牙螺纹的短管,在其上面紧扣着引流管5的末端。根据伤口的大小和位置,引流管的尺寸优选选自法国标准(French gauge)范围6-18(直径2-6mm)。此外,针1的横截面尺寸优选基本上不小于引流管5的横截面尺寸,即使在它安装到连接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以避免当引流管穿过穿孔时。更优选地,针1的横截面尺寸比引流管5的横截面尺寸稍微大一些。
如图2示意性表示的,手柄2具有细长形以使其被人手6完全抓住。依照本实施例,手柄2是塑性材料。凹口以管道7的形式延伸穿过手柄2。管道7在一端的内部形状对应于针1后面部分8的外部形状。如图2中箭头9所示,先后将引流管5和针1以向后方向穿入管道7,手柄2被可拆卸地安装到针1的后端部分。例如,可通过手术外科医生或助手将手柄2安装到针1。然而,工业上优选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装置的组装,然后在图1所示的预组装条件下包装装置,其中牵引构件10形成鞘,其一方面保护针1,另一方面使包装和使用者避开针1的锐利尖端3。
管道7的内径朝着管道7的后端略微变小,因此可以防止针1被进一步向后推。这样,针1不仅通过紧密且优选稍微紧固的配合而相对手柄被横向固定在管道7中,而且针1在管道7的后端附近通过轻微限制被轴向固定,因此针1和手柄2可彼此安装在固定位置。
在安装后的状态下,手柄2的纵向与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的轴向形成角α。在本实施例的手柄2中,可获得这种效果,因为细长手柄2的纵向与管道型凹口7的轴向形成一定角度,以可拆卸地容纳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
在细长手柄2(或至少是适合用手6抓住的手柄2部分,即忽略与针1平行的手柄2的凸出11)的纵向和安装手柄的针1部分的轴向之间的角α允许装置操作者用整只手6以使针1从中间并近轴地延伸的方向抓住装置,并且握住手柄2的手6握在中间位置。因此,针1的尖端3可以很容易且准确地在皮肤下被引导到刺穿位置,可以相对容易地施加刺穿皮肤所需的力。
可进一步看出,背离前面针尖3的手柄2一侧配有用来容纳装置操作者的手指部分的凹槽(bay)11-13,因此可以辅助抓住手柄2。
因为可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是针1的后端部分,所以针1可以相对短一些。
在手柄2和针1之间的角α的附加优点是,不需要通常在针内提供的使尖端指向要被刺穿的皮肤内侧的曲率,或者至少可以显著减少该曲率。首先,当推动针到达刺穿位置时和当随后针穿过组织以牵引引流管时,针的曲率可以产生额外的损伤性组织移位。其次,将针弯曲以获得所需的曲率,这增加了针的成本,这是特别不希望的,因为针通常仅使用一次就扔掉了。因此,通过给装置提供直针1,在手柄2和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之间的角度所产生的针尖3取向被最佳地用来避免与弯曲针相关的缺点。尽管如此,例如可在本发明的框架内提供弯曲针1,以满足特殊伤口位置和形状或特殊外科技术的要求。
因为针1不是弯曲的,所以不存在具有有效长度的臂来施加围绕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的轴线的转矩,也不会产生针1相对手柄2围绕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的轴线的不希望的旋转。此外,即使针1围绕安装手柄的针1部分的轴线旋转,这也不大重要,因为针1的这种绕轴旋转对直针1尖端3的指向没有明显影响。
依次地,没有围绕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的轴线施加有效转矩和不存在直针1的任何绕轴旋转的明显不利作用,这样可以省去防止针1绕轴旋转的措施。依照本实施例,只要可安装或已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具有圆形外周,这些作用可以用来保持低的制造成本。此外,管道7也可以简单地做成圆形孔腔,这进一步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在手柄2与安装手柄的针1部分之间的角α优选为至少20°,更优选至少30°,从而可获得对针1尖端3的取向的实质作用。此外,角α优选为最多70°,更优选最多55°,以准确引导针尖3到达刺穿位置。
在插入针1和刺穿皮肤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引流管5和伤口内组织之间的接触,如果装置处于安装后的状态,则手柄2具有背离针1前端3的槽12。如果装置处于安装后的状态,则槽12的宽度和深度适于容纳至少一部分连接到针1后端的引流管5。如图2中所最佳显示的,装置操作者可以通过在手6中一起握住手柄2和紧邻手柄2的引流管5部分来容易地握住槽12中临近手柄2的引流管5部分。
在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被针刺穿的皮肤13。为了放置引流管,针1的前端需要从皮肤外侧向外牵引通过皮肤13,直到合适长度的引流管5留在病人体内。通常,这是通过用手抓住针,然后用手从皮肤中拉出针来完成的。但是,从皮肤表面露出的针1的锐利尖端3对于为抓住针1而保持在针尖3附近的手产生很大的受伤危险。这种损伤不仅仅是有害的,而且带来感染的危险。
为了减少当结合从皮肤13向外伸出的针1时的受伤危险,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牵引构件10,其用于容纳针1的至少前端部分和结合在安装到针1的手柄2前面的针部分。因为没有直接结合针1,所以受伤的危险显著减少了。牵引构件10也可以用于对皮肤13外面施加反力以便于刺穿。
因为牵引构件10与手柄2分离,所以牵引构件10也可以用于以如图3中箭头14所示的方向牵引针1向前离开手柄2。为了最终还从手柄2的管道7中移去引流管5,沿着引流管5向远离针1的尾端滑动手柄2。
如最初描述的,依照本实施例,牵引构件以容纳从手柄2突出的至少针1前面部分的鞘的形式供应,因此牵引构件10也可以用作遮蔽针1的锐利尖端3的包装元件。对于包装操作,将针插入牵引构件10的具有最宽开口的末端。
为了结合针1,牵引构件10在其相对末端包括针结合通道15,用于结合延伸伸过该通道15的针1部分。
至少在针1插入针结合通道15之前,该通道15的横截面比可由此结合的针部分的横截面小。这样,因为刺入通道15的针扩大了通道,通过夹紧环绕通道15的针1就实现了针1的结合。这可以实现所需的针结合,而无需结合在针1周围表面内的凸出或凹口。这种凸出或凹口会妨碍针顺利通过皮肤13内形成的穿孔,并带来皮肤组织额外受伤的危险。
根据本实施例,实现了特别有效的结合,因为针结合通道15的横截面在针1插入通道15的方向上逐渐变小。由于这种构型,趋向于使针1从牵引构件10中退回的拉力使得由通道15施加到针1上的法向力增加,因此针1的结合变得更牢固。因此,即使用相对小的力将针1插入牵引构件中,也可以实现非常可靠的针1结合。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在由权利要求书规定的本发明范围内,可以设想其他很多实施方案。例如,手柄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和/或在另一个位置结合针,可以没有牵引构件,或以另一种结合针的形式用不同的夹紧手段如楔形元件来提供牵引构件,针可以具有不同的总体外形、横截面和/或尖端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向伤口中插入引流管(5)的装置,包括针(1),其具有锐利的前端(3)和包括用于连接到引流管(5)的连接器(4)的后端,针(1)用于引导引流管(5)通过由针(1)在皮肤组织中形成的穿孔,和手柄(2),其在纵向上伸出并可拆卸地安装到在轴向上延伸的针(1)部分(8),其特征在于,如果手柄(2)处于安装后的状态,则手柄(2)突出的纵向与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8)的轴向形成角(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针(1)是直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可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8)具有圆形外周。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角(α)为至少20°,最多70°。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手柄(2)具有用于容纳针(1)部分(8)的凹口(7),该凹口(7)的延伸方向与手柄(2)突出的纵向形成角(α)。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装置处于安装后的状态,则手柄(2)具有背离针(1)前端(3)的槽(12),如果装置处于安装后的状态,则槽(12)的宽度和深度适于容纳至少一部分连接到针(1)后端的引流管(5)。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牵引构件(10),其用于容纳针(1)的至少前端(3)部分,并结合在安装到针(1)的手柄(2)前面的针(1)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牵引构件(10)包括针结合通道(15),其用于结合延伸通过所述通道(15)的针(1)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在所述针(1)插入所述针结合通道(15)之前,所述通道(15)的横截面比可被所述通道(15)结合的针(1)部分的横截面小。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牵引构件(10)形成鞘,其用于容纳从手柄(2)突出的针(1)的至少前面部分。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可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是针(1)的后端部分。
12.一种用于向伤口中插入引流管(5)的装置用的手柄,所述手柄(2)在纵向上突出并包括轴向延伸的凹口(7),该凹口(7)用于可拆卸地容纳轴向延伸的针(1)部分(8),其特征在于,手柄(2)突出的纵向与用于可拆卸地容纳所述针(1)的所述部分的凹口(7)的轴向形成角(α)。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向伤口中插入引流管(5)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针(1)和用于夹持针的手柄(2)。针(1)具有锐利的前端(3)和包括用于连接到引流管(5)的连接器(4)的后端,该针(1)用于引导引流管(5)通过由针(1)在皮肤组织中形成的穿孔。手柄(2)在纵向上突出,并可拆卸地安装到轴向延伸的针(1)部分(8)。如果手柄(2)处于安装后的状态,则手柄(2)突出的纵向与安装手柄(2)的针(1)部分(8)的轴向形成角(a),从而有利于针(1)的操作。
文档编号A61M25/01GK1795025SQ03826527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4日
发明者利贝·吉特泽·约恩克曼 申请人:Imp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