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29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血液病毒灭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光化学方法灭活与过滤相结合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属于医用灭菌消毒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输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是由各种细胞和具有不同活性的分子组成,由单一或功能基本相似的血细胞输注的成分输血已在临床输血中逐渐取代全血输注,它的益处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血源需求,而且对提高输血质量、减少输血引起的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用新型提及的血液和血液成分是供血者捐献的血液及其由该血液分离的血液成分,主要为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物,供临床医疗使用。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对病人实施所需要的特殊血源成分输注,而分离掉病人不需要甚至有害的血液成分。供血者捐献的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输血是有害的,它不仅携带造成患者免疫性输血反应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还携带大量亲白细胞的病毒如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爱滋病毒。所以必须要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处理,为了将这些病毒灭活,可采用在血液中加入适量的光敏剂后再经光照射的光化学方法而杀灭病毒,其原理已在ZL98121328.6号专利中作了详细阐述,但由于光敏剂的所加量很小,如直接用固体光敏剂添加,则无法控制加入量,又不易溶解,所以在该专利中使用的是液体光敏剂,是将固体光敏剂置于溶剂中溶解而成。实践证明,这种液体光敏剂性能不稳定,容易降解,贮存期短。又因其光敏剂灌装容器为高分子材料,液体状的低分子量的光敏剂会扩散其中,导致光敏剂浓度随保存期的增加而迅速下降,最终影响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效果,所以只能临时配用,不利于大量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血浆病毒灭活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贮存时间长、性能稳定、病毒灭活效果好、便于大量推广使用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包括插袋针、光照袋、血液贮存袋、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及吸附过滤器,所述病毒灭活剂添加器串接在插袋针与光照袋之间,吸附过滤器串接在光照袋与血液贮存袋之间,其中的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包括装有固态病毒灭活剂的玻璃管、封装在玻璃管两头的胶塞和内置插瓶针,所述吸附过滤器包括带接管的上盖和带接管的下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腔体内装有吸附层和过滤层。
为了保护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可在装有固态病毒灭活剂的玻璃管外装有保护套管,为了使内置插瓶针插入到玻璃管内的设定位置,可在玻璃管两头的胶塞与内置插瓶针之间装有限位式波纹软导管或限位插口。为了使添加器能有足够的容量和很好的密封,如与常规血袋配套时的玻璃管选用内径为3-40mm、长度为5-50mm的钠钙玻璃管或硼硅玻璃管或低硼硅玻璃管,胶塞选用药用氯化丁基胶塞或药用溴化丁基胶塞。玻璃管内的固态病毒灭活剂为由光敏剂溶液经冷冻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而成蓬松的固态光敏剂。为了更好的吸附过滤溶解于血中的光敏剂和白细胞,所述吸附过滤器包括带接管的上盖和带接管的下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腔体内装有吸附层和过滤层,吸附层为合成纤维层或由具有活性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碳素纤维层,过滤层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吸附层和过滤层的布置为多层夹心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由于固态病毒灭活剂使用的是将光敏剂溶液经冷冻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而成蓬松的固态光敏剂。又采用玻璃管和丁基胶塞,不吸附固态光敏剂和密封性能好,所以可长期保存,光敏剂含量稳定不分解,使用时可迅速溶解于需要灭活的血液中,生产时可与整套装置一起进行湿热高温灭菌消毒,确保整个装置的洁净度,可进行工业化生产,便于大量推广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固态病毒灭活剂添加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固态病毒灭活剂添加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吸附过滤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图1中的1为插袋针、2为止流夹、3为固态病毒灭活剂添加器、4为光照袋、5为止流夹、6为吸附过滤器、7为排气夹、8为血液贮存袋。所述固态病毒灭活剂添加器3串接在插袋针1与光照袋4之间,吸附过滤器6串接在光照袋4与血液贮存袋8之间,为了防止进入光照袋4的血液流出,可在光照袋4与吸附过滤器6之间的输液管上装一个止流夹6,在光照袋4与插袋针1之间的输液管上装一个止流夹2,为了便于排除袋内气体,可在光照袋4与血液贮存袋8之间装有排气夹7。生产时,将该装置经湿热高温灭菌消毒后整套密封包装即可保存或销售。使用时,夹紧止流夹5,松开止流夹2,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插袋针1流入,经固态病毒灭活剂添加器3时,可迅速将玻璃管内蓬松的固态光敏剂溶解在血中而进入光照袋4,夹紧止流夹2,然后将光照袋4或整个装置放入病毒灭活箱中接受恒温光照和振摇,因溶解在血液中的光敏剂与血液成分内的病毒核酸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当光敏剂被光照而吸收光能后,可激发产生单态分子氧,这种单态分子氧可破坏病毒的核酸,从而导致病毒基因的破坏而被灭活。再将装置取出,打开止流夹5,将光照袋4中的血液经吸附过滤器6时将血中的光敏剂和白细胞过滤后流入血液贮存袋8中后即可安全使用。血液贮存袋8中如有气体可经排气夹7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固态病毒灭活剂添加器的结构如图2或图3所示,该添加器包括装有固态病毒灭活剂26的玻璃管25、封装在玻璃管25两头的胶塞23和内置插瓶针21,为了保护固态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可在装有固态病毒灭活剂的玻璃管25外装有保护套管24,为了使内置插瓶针21插入到玻璃管内的设定位置,可在玻璃管两头的胶塞23与内置插瓶针21之间装有限位式波纹软导管22或限位插口27。为了使添加器能有足够的容量和很好的密封,如与常规血袋配套时的玻璃管25选用内径为3-40mm、长度为5-50mm的钠钙玻璃管或硼硅玻璃管或低硼硅玻璃管,胶塞23选用药用氯化丁基胶塞或药用溴化丁基胶塞。玻璃管内的固态病毒灭活剂26为由光敏剂溶液经冷冻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而成蓬松的固态光敏剂。所述光敏剂溶液可为亚甲蓝溶液,也可为亚甲蓝和赋形剂及辅料的混合液,该赋形剂和辅料可为注射级的葡萄糖、甘露醇、聚乙二醇及其固态的衍生物、山梨醇、右旋糖酐20、右旋糖酐40等,添加在血液成分-血浆中的亚甲蓝的最终浓度为0.80-1.20微摩尔/升,添加在红细胞悬液中的亚甲蓝的最终浓度为4.50-5.50微摩尔/升。具体制作方法是,将玻璃管25的一端塞上胶塞23,装入一定量的亚甲蓝或加有辅料、赋形剂的洁净溶液,进行冷冻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成亚甲蓝固态或粉末制剂,然后将另一端也用胶塞密封,然后置入保护套管24内,保护套管24的两端用波形软导管22或限位插口27固定玻璃管25,并用环己酮或四氢呋喃等粘合剂与波形软导管22或插口27的一端粘合后,在波形软导管22或限位插口27内装内插插针21。使用时,将内插插针21向内按压,即可插入胶塞而进入玻璃管内的设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吸附过滤器的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该吸附过滤器是一种医用高分子塑料制品,包括带接管的上盖31和带接管的下盖34,由上盖31和下盖34组成的腔体内装有吸附层32和过滤层33。吸附层32为合成纤维层或由具有活性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碳素纤维层,过滤层33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吸附层32和过滤层33的布置为多层夹心排列,上盖和下盖可由粘合剂粘合或通过超声波熔接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包括插袋针、光照袋、血液贮存袋、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及吸附过滤器,所述病毒灭活剂添加器串接在插袋针与光照袋之间,病毒灭活剂吸附过滤器串接在光照袋与血液贮存袋之间,其特征在于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包括装有固态病毒灭活剂的玻璃管、封装在玻璃管两头的胶塞和内置插瓶针,所述吸附过滤器包括带接管的上盖和带接管的下盖,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腔体内装有吸附层和过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病毒灭活剂添加器的玻璃管外装有保护套管,玻璃管两头的胶塞与内置插瓶针之间装有限位式波纹软导管或限位插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璃管选用内径为3-40mm、长度为5-50mm的钠钙玻璃管或硼硅玻璃管或低硼硅玻璃管,胶塞选用药用氯化丁基胶塞或药用溴化丁基胶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璃管内的固态病毒灭活剂为光敏剂溶液经冷冻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而成蓬松的固态光敏剂。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过滤器中的吸附层为合成纤维层或由具有活性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碳素纤维层,过滤层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吸附层和过滤层的布置为多层夹心排列。
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血液病毒灭活装置包括插袋针、光照袋、血液贮存袋、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及吸附过滤器,所述病毒灭活剂添加器包括装有固态病毒灭活剂的玻璃管和封装在玻璃管两头的胶塞及内置插瓶针,所述固态病毒灭活剂使用的是将光敏剂溶液经冷冻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而成蓬松的固态光敏剂。又采用玻璃管和丁基胶塞,不吸附固态光敏剂和密封性能好,所以可长期保存,光敏剂含量稳定不分解,蓬松的固态光敏剂在使用时可迅速溶解于需要灭活的血液中,生产时可与整套装置一起进行湿热高温灭菌消毒,确保整个装置的洁净度,可进行工业化生产,便于大量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L2/16GK2664661SQ200320110490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0日
发明者许亚勇, 李为民 申请人:许亚勇, 李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