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支承装置和用于调节其躺卧板的方法

文档序号:108095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病人支承装置和用于调节其躺卧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人支承装置,其具有一高度可调的并可沿纵向移动的躺卧板,其中,一治疗或诊断区域与一承载该躺卧板的升降台沿该躺卧板纵向相隔一定距离。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节这种病人支承装置的躺卧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类病人支承装置例如由DE199 20 008 A1已知作为一手术-诊断装置的一部分,以及在US5,490,296或EP0 151 910中也有记载。
在进行计算机层析X射线摄影检查或血管摄影检查时,病人通常躺在一躺卧板上,该躺卧板超出一工作台、尤其是一升降台以及可沿纵向移动。病人的体重导致所述躺卧板至少发生微小的弯曲,这种弯曲对所述成像过程的尤其结合放射疗法所要求的精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躺卧板进行加强的措施尤其在一X射线装置中会附加地影响到检查区域中的射线射程并且进而同样对成像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也可以通过躺卧板的一种不同的质量分布来实现另一种提高该躺卧板强度的方法,所述不同的质量分布大约是一型材或空心结构的杆的形式。然而躺卧板内部的这样一种不均匀的质量分布在进行摄影、尤其是计算机层析X射线摄影时增大了对病人的人为伤害。
技术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达到特别高精度的尤其适用于X射线诊断方法的病人支承装置,以及一种相应的用于调节病人支承装置的躺卧板的方法。
上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首先通过一种病人支承装置得以解决,该病人支承装置具有一高度可调的并可沿纵向移动的躺卧板,其中,一治疗或诊断区域与一承载该躺卧板的升降台沿该躺卧板纵向相隔一定距离,在此,所述升降台具有一高度补偿装置,该高度补偿装置用于补偿所述由一具有预定体形的病人以预定方式施加负荷的躺卧板在所述治疗或检查区域内发生的弯曲量,以及该高度补偿装置可以针对所述躺卧板的不同承载状态来调节。
上述技术问题另外通过一种用于调整所述病人支承装置的一高度可调的并可沿纵向移动的躺卧板的方法得以解决,其中,所述躺卧板沿纵向超出一升降台,以及一治疗或诊断区域设置在所述躺卧板的超出所述升降台的区域中,在此,为了补偿所述躺卧板在所述治疗或诊断区域内发生的弯曲量这样来调整所述升降台,使得在预定的病人体形和病人躺卧姿势情况下所述承受负荷的躺卧板在所述治疗或诊断区域内的定位至少近似地与所述不承受负荷的躺卧板的定位相同。
在此,借助于一承载所述躺卧板的升降台的高度补偿装置来补偿所述躺卧板按预定方式(亦即按病人的躺卧姿势)承受具有预定体形的病人的体重负荷所发生的弯曲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一位于躺卧板上的病人相对于一尤其是一计算机层析X射线摄影仪的诊断装置或一尤其是用于放射治疗仪的治疗装置典型地要始终以同一固定的姿势或以多种确定姿势中的一种姿势躺卧。因此,对于具有某一身高和体重的病人来说,在所述躺卧板在一固定的预先规定的治疗和/或诊断区域内的弯曲量与该躺卧板相对于所述升降台的向前移动量、即该躺卧板的纵向行程之间存在某一固定关系。如果将这种固定的关系考虑到所述躺卧板的调整装置中,那就可以始终确保,所述由病人施加负荷的躺卧板正确地定位在所述治疗或诊断区域内。所述高度补偿装置优选固定地调整到对应于一具有中等体形、即中等身高和体重的病人的状态。
在一优选的扩展设计中,所述高度补偿装置可以针对所述躺卧板的不同承载状态来调节。所述躺卧板的承载状态在此可理解成是病人在躺卧板上的躺卧姿势,以及病人的身高和体重。在此优选仅进行粗略的划分,例如只划分成轻的、中等和重的病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通过预先确定“病人类型”,然后通过摁压所述病人支承装置或一操作装置上的相应按键就可以适当的方式调整所述高度补偿装置。
若所述诊断装置借助于射线、尤其是X射线工作,则所述躺卧板至少在一个区段,优选全部可透过射线。但本发明同样可适用于那些要求病人以尽可能精确的固定姿势定位的手术装置中。
由于病人的体重负荷,所述躺卧板在其与升降台间隔一定距离的治疗或诊断区域内相对于其在升降台上的部段至少会有稍微的倾斜。为了使躺卧板在所述治疗或诊断区域内也能精确地水平定向,所述躺卧板优选可围绕一垂直于其纵向设置的水平轴偏转。躺卧板以这种方式只在所述升降台的区域内略微倾斜,而在该区域内的倾斜位置并不重要。
本发明的优点尤其在于不必测量病人造成的负载。而测量病人所造成的负载会引起附加费用,尤其是会因此增加成本。通过笼统地考虑病人的体重负荷可以实现在一宽的体重变化范围内达到良好或极好地补偿所述躺卧板所发生的弯曲。因此例如在一个从“100kg标准体重的病人”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左右增减50kg的病人体重范围内,可将所述弯曲量减小大约50%至100%。
本发明的上述与装置有关的优点和扩展设计也类似地适用于本发明的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予以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以横剖示意图表示一病人支承装置和一诊断装置;图2以示意图表示所述病人支承装置的躺卧板的弯曲量与纵向行程的关系;图3以截取局部的方式表示一在检查区域内弯曲的躺卧板。
相互对应的构件和参数在所有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
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1示意性地表示出一病人支承装置1,其具有一升降台2和一可通过该升降台调节高度的躺卧板3,其中,该躺卧板可纵向移动地支撑在一构成一夹固装置的起重小车(Laufwagen)4上。所述躺卧板3的高度可调性以及长度可调性分别通过一双箭头表示。该躺卧板3可水平移动地达到一个1500mm的最大长度调节量Lmax以及移动经过一沿纵向与所述升降台2相隔一定间距的计算机层析X射线摄影仪(作为诊断装置6)的接收区域或诊断区域5。一由躺卧板3本身重量以及主要由病人的体重引起的弯曲量D在图1中以夸大示意的方式示出。躺卧板3在所述诊断装置6的背离升降台2的区域内、在图示计算机层析X射线摄影仪6的右侧未被辅助性地予以支撑。
尤其在诊断区域5中的摄影平面或扫描平面E内,所述躺卧板3的弯曲量D应予以补偿。图2示出了躺卧板3的纵向行程L与所述扫描平面E内的弯曲量D之间的基本关系。在图2中,纵、横坐标轴有不同的比例尺。
在图3中详细地示出了所述躺卧板3的弯曲情况。另外,从图3中可看出一夸大示出的弯曲角α,在所述位于检查区域5内的躺卧板3与水平面之间构成该弯曲角α。为了补偿所述在扫描平面E内的弯曲量D设有一高度补偿装置7(参见图1)。借助于通过控制技术实现的、优选集成到所述病人支承装置1的调整装置中的高度补偿装置7,根据躺卧板3的纵向行程L由所述升降台2将该躺卧板3调整升高所述弯曲量D的高度。因此,可利用所述病人支承装置1原本就有的高度调节装置来实施高度调节校正,以补偿所述躺卧板3的弯曲量。在此,并不测量病人所形成的负载值,否则会引起附加的费用。取而代之的是,所述高度补偿装置7利用一个关于标准病人(例如一躺在所述躺卧板端部的体重80kg,身高1.8m的病人)的特征曲线来工作。另外,作为其它替代方式,按照一优选的扩展设计,所述高度补偿装置7可以考虑所储存的不同病人类型的数据并且借助这些数据分别适当地调整所述躺卧板3。此外,视所述诊断装置6的具体类型而定,在调整高度补偿装置7时必要时还自动地考虑病人的躺卧姿势(如头在前,还是脚在前)。
头等重要的是通过所述升降台2来补偿所述弯曲量D,而补偿所述弯曲角α则是其次。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对病人进行精确定位,对所述弯曲角α的补偿,亦即在所述诊断区域5内对所述躺卧板的水平调整通过使躺卧板3围绕一在图1中垂直于图纸平面延伸的横轴Q偏转来实现。在借助于所述高度补偿装置7进行的高度调整中,可将所述躺卧板3在所述升降台2区域内有轻微倾斜这一情况考虑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病人支承装置,其具有一高度可调的并可沿纵向移动的躺卧板(3),其中,一治疗或诊断区域(5)与一承载该躺卧板(3)的升降台(2)沿该躺卧板纵向相隔一定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2)具有一高度补偿装置(7),该高度补偿装置(7)用于补偿所述由一具有预定体形的病人以预定方式施加负荷的躺卧板(3)在所述治疗或检查区域(5)内发生的弯曲量(D),以及该高度补偿装置(7)可以针对所述躺卧板(3)的不同承载状态来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卧板(3)可围绕一垂直于其纵向设置的横轴(Q)偏转。
3.一种用于调整一病人支承装置(1)的一高度可调的并可沿纵向移动的躺卧板(3)的方法,其中,所述躺卧板(3)沿纵向超出一升降台(2),以及一治疗或诊断区域(5)设置在所述躺卧板(3)的超出所述升降台(2)的区域中,其特征在于,为了补偿所述躺卧板(3)在所述治疗或诊断区域(5)内发生的弯曲量(D)这样来调整所述升降台(2),使得在预定的病人体形和病人躺卧姿势情况下所述承受病人重量的躺卧板(3)在所述治疗或诊断区域(5)内的定位至少近似地与所述不承受负荷的躺卧板(3)的定位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补偿所述躺卧板(3)的弯曲量(D)使用一现有的用于调整所述升降台(2)的高度补偿装置(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人支承装置,其具有一高度可调的并可沿纵向移动的躺卧板(3),其中,一治疗或诊断区域与一承载该躺卧板(3)的升降台(2)沿该躺卧板纵向相隔一定距离,所述升降台(2)具有一高度补偿装置(7),该高度补偿装置(7)用于补偿所述由一具有预定体形的病人以预定方式施加负荷的躺卧板(3)在所述治疗或检查区域(5)内发生的弯曲量(D),以及该高度补偿装置(7)可以针对所述躺卧板(3)的不同承载状态来调节。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调整所述病人支承装置(1)的高度可调的并可沿纵向移动的躺卧板(3)的方法。
文档编号A61B6/04GK1572256SQ200410046559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4日
发明者于尔根·普兰尼勒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