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18637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中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到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致高血糖、高血脂及血液粘度的升高,中晚期出现周身广泛微血管病变,表现为血糖、尿糖升高,病人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口干及全身无力等症状,是一类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
糖尿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人群发病率为1%-5%,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如美国为6%-7%,目前,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75亿,从现在到2025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将升高72%,预测2025年将达到3亿。我国实际患糖尿病的人数已达4000万以上,其中95%属于2型糖尿病。世界范围内有3.2亿之多的糖耐量低减人群,我国单纯性糖耐量低减患者占糖调节受损总人数的75%左右。糖尿病发病率具有日渐增高的趋势,它与癌症、心血管疾病被称之为世界性三大疾病,糖尿病的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死因。
西医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疗效肯定,但长期使用需逐渐加量,大多西药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不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归纳起来有下列缺陷和毒副作用(1)磺脲类药物久用易损害肝脏、肾脏及血细胞,诱发低血糖反应,并产生抗药性;(2)双胍类药物疗效低,副作用大,大剂量久用会产生高乳酸中毒,损害肝功能;(3)胰岛素久用,产生抗体,生物活性降低,若剂量增加,会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促使微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4)噻唑烷、噻唑烷酮,毒副作用大,特别是对肝脏的损害严重,甚至会引起肝坏死,不适用于患有心脏及肝脏疾病的病人;(5)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干扰消化过程,减少葡萄糖的吸收,仅在餐后血糖水平的降低。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取材方便,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有效地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药治疗消渴症的方剂和中成药的种类相当繁多,但疗效不够理想,主要问题是中药缺乏现代化,复方中有效成分难以确定,质量标准缺乏科学性,疗效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活性物质包括玉米须总皂苷。
其活性物质也可同时包括玉米须总黄酮。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总黄酮的重量比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
其活性物质也可同时包括玉米须粗多糖。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粗多糖的重量比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
其活性物质也可由玉米须总皂苷、玉米须总黄酮、玉米须粗多糖组成。玉米须总皂苷重量∶玉米须总黄酮和玉米须粗多糖的总重量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
本发明所提供药物可以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的辅剂从而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其他常用剂型。
本发明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玉米须总皂苷,将玉米须以乙醇回流提取法或水煎提取法,获得提取液,再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玉米须总皂苷;2)制备玉米须总黄酮,将玉米须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获得提取液,水沉,上清液浓缩得到玉米须总黄酮;3)制备玉米须粗多糖,将玉米须用水煎醇沉法,沉淀物用40~65℃的温水洗涤1~2次,上清液浓缩获得玉米须粗多糖;4)将制得的玉米须总皂苷、玉米须总黄酮、玉米须粗多糖按重量配比并加入相应辅剂混合后,即可制成相应制剂。
上述步骤“1)”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将玉米须用重量8~25倍的浓度为40~95%乙醇浸泡2小时以上,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1.05~1.3g/cm3,然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3~4次,回收正丁醇,水溶液烘干即得玉米须总皂苷;或,将玉米须用水煎提取,醇沉,上清液回收乙醇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回收正丁醇,水溶液烘干即得玉米须总皂苷。
上述步骤“2)”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将玉米须用重量8~25倍的浓度为40~95%乙醇浸泡2小时以上,50℃~80℃回流提取,提取液水沉,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液烘干即得玉米须总黄酮。
上述步骤“3)”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将玉米须用重量8~25倍的水,浸泡玉米须2小时以上,水煎煮2~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用2%药用活性碳脱色,过滤,滤液用40~95%乙醇沉淀,取沉淀物,回收乙醇,再用温水洗涤数次,去除不溶性杂质,浓缩干燥即得玉米须粗多糖。
玉米须(Corn silk)是禾本科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鲜时黄绿色、淡绿色至黄褐色,干后棕色。其化学成分为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黄酮0.48-0.77%,有报道0.11-1.43%。生物碱0.05%,尿囊素,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V.K,谷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咖啡酸,阿魏酸,亚油酸,黄酮色素,鞣酸,氨基酸,多聚戊糖等。
玉米须已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气微,味微甘。
玉米须具有利尿作用。比如,以玉米须8-10g制成煎剂口服,对正常人有轻度利尿作用。动物实验玉米须煎液低剂量(生药5g/kg体重)灌胃,与对照组相比,服药后第一、二小时排尿量均明显增加,高剂量组(生药10g/kg体重)与低剂量组相比,给药后第一小时尿量并未增加,而在第二小时排尿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玉米须几乎无毒,对心脏、呼吸、末梢血管及肠肌几无不良影响,玉米须可作为一种持久、平缓、稳妥的利尿药。
玉米须具有降血压作用。玉米须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对麻醉狗、猫、兔的血压均有降低作用。
玉米须具有利胆作用。人口服玉米须制剂后15-30分钟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排出增加。
玉米须无毒性。玉米须各种制剂口服,几无毒性。水提物甲醇不溶部分(主要利尿成分)兔静注的致死量为250mg/kg,利尿剂量,静注为1.5mg/kg,口服时可6mg/kg。上述利尿剂量对心脏、呼吸、末梢血管及肠肌几无影响。玉米须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确认为安全、无毒的物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一次灌胃玉米须水煎剂171g/kg(按生药量计算),观察一周,结果动物行为均正常,无一中毒死亡。
玉米须入药始于明末《滇南本草》,“味甘,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现代实用中药》指出玉米须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
玉米须临床常用于利尿,排石,降压。
本发明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确定了玉米须中治疗糖尿病活性物质,并以此组成药物,不仅具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效果,而且较以往的西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较以往的中药制剂组方精简、有效成分明确、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玉米须总皂苷的提取称取中药玉米须干品制成常规的饮片,用10-14倍量的60-95%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或用水煎提取,用10-12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一小时,提取液用60-95%乙醇沉淀,上清液用2%的药用活性碳脱色,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再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2-3次,减压回收正丁醇,浓缩液干燥得玉米须总皂苷。取少量总皂苷,采用Libermann-Burcherd显色反应进行鉴别试验在氯仿与显色剂之间出现紫红色反应,表明该物质为三萜皂苷。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以人参皂苷Rg1为标准品,在530nm处测定吸收度,其含量为0.08~0.13mg/ml。
实施例1.2玉米须总皂苷的醇提法提取选新鲜玉米须干品,加工切断,长3~5cm,用70%乙醇,料液之比为1∶12,浸泡2小时,再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筒内, 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醇提取液,高速离心,3000~3500r/min,15’,取上清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液50℃时的比重为1.10~1.25g/cm3,再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共萃取3次,收集正丁醇层,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其浓缩液置于真空干燥箱内,温度60℃,真空压力为0.08~0.1mpa,真空干燥,得到干稠膏,即为玉米须总皂苷。
选择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次数、料液倍数四个因素作为考察因素,以人参皂苷Rg1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正交表Lg(34)考察醇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醇浓度70%,回流3次,每次2小时,料液倍数为1∶10-20。人参皂苷Rg1标准品可以作为测量玉米须皂苷含量的标准品进行质控。
实施例1.3玉米须总皂苷的醇提法提取选新鲜压米须干品,经过切断后,称取250kg,放入多能提取罐内,用70%乙醇,为药材重量的11-12倍,浸泡2小时,罐内温度50℃,进行回流提取,共提取2次,每次2h。乙醇提取液,经过外加热循环式浓缩器进行浓缩,回收乙醇,浓缩至50℃下的比重1.08~1.15g/cm3,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2次,正丁醇提取液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浓缩液放入真空干燥器,真空压力为0.08-0.09mpa,温度为60℃,烘干,得黄褐色粉末状干品,即为玉米须总皂苷。本方法尤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1.4玉米须总皂苷的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米须经过切断后,药材与水的比例为1∶10-12,浸泡2小时,把药材放入提取锅内,煎沸后,微沸维持1.5小时,倒出提取液,同法,再煎煮2次,每次1小时,用八层纱布过滤,滤液浓缩,浓缩到原体积的1/10,加75%乙醇进行醇沉,置于4℃冰箱内,过夜,用高速离心,3000~3500r/min,15’,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为止,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共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其水溶液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压力为0.08-0.09mpa,温度为60℃,烘干,呈黄褐色粉末状,即为玉米须总皂苷。
正交试验选择影响总皂苷提取的因素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乙醇浓度及正丁醇萃取次数,以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正交表为Lg(34)筛选最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为65%,正丁醇萃取2次,煎煮3次,煎煮每次2小时,由于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非主要因素,采用煎煮2次,每次1小时。
实施例1.5玉米须总皂苷的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米须250kg经过切断后,倒入3吨多能提取罐,按药材与水比例为1∶12-14倍,放入水,水面超过玉米须表面2cm左右,浸泡2小时,煮沸,罐内水温达到100℃,然后自然降温,降到80℃,维持80℃水温1小时,放出提取液,用150目和250目两层筛子进行过滤,吸取上清液,经过外加热循环器,温度60℃,压力为0.3-0.4mpa,进行浓缩,浓缩液50℃时的比重为1.15-1.2g/cm3,成为浸膏,然后用浓缩液的2倍95%乙醇进行醇沉,醇沉24-48小时,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为稠膏,然后加入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共萃取2次,正丁醇提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浓缩液呈稠膏,放入真空干燥器,温度60℃,压力为0.08-0.1mpa,真空干燥,干品呈黄褐色粉末状,即为玉米须总皂苷。本方法尤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2.1总黄酮的提取取中药玉米须干品制成常规的饮片。用溶剂提取法,10-12倍量50~80%乙醇进行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时,回流温度控制在50℃~80℃。合并醇提取液,加水进行沉淀,离心,取其上清液,浓缩干燥即得玉米须总黄酮。
采用盐酸—镁粉反应进行鉴别试验,取样品溶于甲醇,加少量镁粉,振摇,滴几滴浓硫酸,过几分钟,产生汽泡,汽泡呈橙红色,玉米须总黄酮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实施例2.2总黄酮的醇提水沉法提取玉米须经过切断后,用60%乙醇,药材与乙醇之比为1∶10-12,浸泡2小时,倒入索氏提取筒内,回流提取,共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倒入1/3体积水,放入冰箱内4℃进行水沉,过夜,有橙黄色脂溶性物质沉淀,高速离心,3000~3500r/min,15’,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为止,浓缩液成稠膏,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压力为0.08-0.1mpa,温度为60℃进行真空干燥,干品即为玉米须类黄酮产品。提取物用盐酸——镁粉反应进行鉴别试验,根据颜色反应,提示醇提取物中含有黄酮、黄酮醇等类黄酮物质。
实施例2.3总黄酮的醇提水沉法提取称取中药玉米须250kg,经过切断后,放入3吨多能提取罐内,用60%乙醇,浸泡2小时,料液比为1∶10-12,加热,罐温达到50℃,回流提取1次,时间持续3小时,放出提取液,冷却,加入水量为提取液的1-2倍,静置过夜,待分层后,过滤,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水溶液进行外加热循环器浓缩,温度50℃,压力为0.32mpa,回收乙醇,浓缩液50℃下的比重1.08-1.15g/cm3,浓缩液呈稠膏,放入真空干燥器内烘干,温度为60℃,压力为0.08-0.1mpa,烘干后成为干品,粉碎,即为总黄酮。本方法尤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3.1玉米须粗多糖的提取取中药玉米须干品制成常规的饮片。采用水煎醇沉法提取粗多糖。药材放入煎煮锅中,加入药材重量10-14倍的水,60℃恒温浸泡2小时后,煎煮一小时,倾出药液,同法,再煎煮2次,合并三次药液,减压浓浓缩至50℃下的比重1.1~1.25g/cm3,用60~80%乙醇进行静置沉淀24~48小时,离心,取其沉淀物,用95%乙醇再次沉淀,取其沉淀物,用热水进行溶解,离心去其不溶物,水溶液减压浓缩,即得干稠膏,放入真空干燥器内,温度60℃,压力为0.08~0.1mpa,烘成干品即得玉米须粗多糖。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仪器为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以葡萄糖为标准品,在490nm处测定吸收度,粗多糖的浓度为3~4mg/ml。
实施例3.2玉米须粗多糖的水提醇沉法提取取中药玉米须干品,经过切断后,放入煎药罐内,加入药材重量12~14倍的水,水面超出药材表面2~3cm,浸泡2小时,然后加热煎煮,煮沸后,微沸煮煎1小时,同法,煎煮2~3次,合并2~3次提取液,用八层纱布过滤,高速离心,3000~3500r/min,15’,取其上清液,减压浓缩,浓缩液加入70~80%乙醇,低温静置过夜,醇沉,高速离心,3000r/min,15’,取沉淀部分,再用95%乙醇洗涤沉淀,离心,取出沉淀物,然后加60℃热水溶解,离心,去除不溶性杂质,水溶液减压浓缩,浓缩液真空烘干,温度60℃,压力为0.08-0.1mpa,干品即为粗多糖。提取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粗多糖含量,进行质控。
选用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倍数及乙醇浓度作为考察因素,以提取液中葡萄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g(34)正交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粗多糖的最佳条件为药材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乙醇浓度为60%,每次加水为药材的14倍。
实施例3.3玉米须粗多糖的水提醇沉法提取中药玉米须干品250kg,经过切断后,放入3吨多能提取罐内,按料液比为1∶12-14,放入50℃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通蒸汽加温,罐温达到100℃,再关闭蒸汽,自然降温,降到80℃时,维持1小时,放出提取液。同法煎再煮1次。合并两次提取液,用150目和250目两层筛子进行过滤,去其杂质,滤液进入外加热循环器,温度60℃,压力为0.34mpa,浓缩液浓缩至50℃下的比重1.08~1.1g/cm3再加入浓缩液体积的2倍95%的乙醇,进行低温醇沉,醇沉24小时-48小时,离心,取其沉淀物,沉淀物再用95%乙醇洗涤一次,离心,取其沉淀物用50℃-60℃温水溶解,离心去其不溶解物质,水溶液进行浓缩,浓缩液放入真空干燥箱内,温度60℃,压力为0.08-0.1mpa,烘干,粉碎即为粗多糖。本方法尤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4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的胶囊剂制备按比例取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粗多糖干膏粉碎,研细,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过80目筛,分装于1#胶囊中,每囊含量为0.3g药物。
实施例5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的药效试验动物均为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雄性,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为ZYID10016,由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提供。
统计结果均经“t“检验,结果以X±S表示。
5.1玉米须总皂苷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取小鼠40只,随机分出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小鼠禁食(不禁水)15-16小时,皮下注射四氧嘧啶(ALX)250mg/kg,注射后72小时,测空腹血糖,取FBC≥11.1mmol/l的小鼠,随机分成3组,动物分组和药物剂量如表1。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不同剂量的玉米须总皂苷,每日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14小时,末次给药后2小时尾静脉采血,测FBC,结果见表1。
表1 玉米须总皂苷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血糖(mmol/L降糖率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给药前 给药后 (%)正常组 104.06±0.74 4.05±0.66四氧嘧啶组 8 0.2521.88±2.2320.23±2.3 7.54中剂量组8 2 16.91±7.558.25±3.38*** 51.21高剂量组7 3 16.85±7.789.6±3.64***▲ 43.02与四氧嘧啶组比 *P<0.05 **P<0.01 ***P<0.001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 ▲P>0.05结果表明玉米须总皂甙中剂量、高剂量的降血糖作用与四氧嘧啶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中剂量组动物降血糖作用比高剂量组较强,但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P>0.05)。
5.2玉米须总皂苷对小鼠糖耐量的影响取正常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禁食(不禁水)12小时,测FBC,为oh血糖值,实验组以玉米须总皂苷800mg/kg灌胃一次,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一次,1h后,两组均腹腔注射葡萄糖,剂量为2.5g/kg,分别于0.5,1和2h对三组小鼠测血糖,结果如表2。
表2 玉米须总皂苷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血糖影响血糖值(mmol/L)组别 动物数剂量(只) g/kg 0 0.5 1 2(h)正常组 9- 4.47±0.41 4.82±0.35 4.72±0.34 4.85±0.44葡萄糖组 10 2.5 4.05±0.66 10.09±2.07 7.06±0.92 6.16±1.11△△△ △△△ △△总皂苷组9 0.8 5.52±0.86 15.52±3.43 7.22±2.94 4.16±1.20***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 △P<0.05 △△P<0.01 △△△P<0.001总皂苷组与模型组比*P<0.05 **P<0.01***P<0.001总皂苷组,葡萄糖注射后30’,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较快,比葡萄糖组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葡萄糖注射后1h,两组的水平已无差异(P>0.05),葡萄糖注射后2h,总皂苷组动物血糖水平比葡萄糖组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实验结果表明总皂苷能提高小鼠糖耐量的作用。
5.3玉米须总皂苷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血糖时效试验取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一组为正常组,其余小鼠用四氧嘧啶复制成高血糖模型,方法同上,选择合格动物模型(FBC≥11.1mmol/L),分为二组一组为模型组,另一组为实验组。三组动物均测FBC,为oh血糖值,实验组以玉米须总皂苷400mg/kg,灌胃一次,其余两组均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一次,分别对三组动物于3h,7h,24h各测一次血糖,实验结果见表3。
表3玉米须总皂苷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血糖时效试验(X±S)组别 动物数 剂量血糖值(mmol/L)mg/kg 0h3h7h 24h正常组 9 4.45±0.424.82±0.334.85±0.78 4.74±0.59四氧嘧啶组 9 250 23.89±4.96 27.57±0.62 27.8±0 19.16±6.39△△△△△△△△△ △△△总皂苷组7 400 22.32±4.81 16.48±8.41 16.18±10.86 19.71±9.31****总皂苷与模型组比较 *P<0.05**P<0.01***P<0.00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 △P<0.05 △△P<0.01 △△△P<0.001玉米须总皂甙给糖尿病小鼠服药后3小时,降血糖效果非常显著(P<0.01),到7h降血糖作用仍然非常显著(P<0.01)。预测降血糖作用可持续到10h,到24h血糖水平上升,因此,从玉米须总皂甙时效试验结果表明,一日服用三次药为宜。
实施例5.4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及粗多糖对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试验取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动物分组和药物剂量如表4。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用药7天,第6天禁食14-15小时,第7天末次给药后3小时,腹腔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后1小时,采尾静血测血糖,结果见表4。
表4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粗多糖对肾上泉素性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剂量(g/kg) 血糖含量(mmol/L)正常组 10 4.05±0.74肾上腺素组 10 240μg 8.68±1.52▲▲▲消渴丸组10 0.44 6.5±1.12总皂苷组10 3 6.98±1.40**△总黄酮组10 40(生药) 7.09±1.84*△粗多糖组9 40(生药) 7.90±0.99△△△与肾上腺组比较 *P≈0.05 **P<0.02***P<0.001与消渴丸组比较 △P>0.05△△P<0.05 △△△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P<0.001总皂苷组降血糖作用与肾上腺素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总黄酮组的降糖作用也有显著差异(P≈0.05)。
总皂苷、总黄酮、粗多糖三者均有降血糖作用,其中总皂苷降血糖作用最强,总黄酮较强。总皂苷、总黄酮与消渴丸相比,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实施例5.5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组合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试验药物由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分别按不同重量配比构成5组药物药物1组总皂苷∶总黄酮1∶0.1;药物2组总皂苷∶总黄酮1∶0.5;药物3组总皂苷∶总黄酮1∶0.9;药物4组总皂苷∶总黄酮1∶1.3;
药物5组总皂苷∶总黄酮1∶1.8。
取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取出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小鼠禁食(不禁水)15-16小时,皮下注射ALX250mg/kg,注射后72小时,测空腹血糖,取FBC≥11.1mmol/l的小鼠,随机分成6组,动物分组和药物剂量如表5。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按不同配比的药物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4小时,末次给药后2小时尾静脉采血,测FBC,结果见表5。
表5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组合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血糖(mmol/L)降糖率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给药前给药后 (%)正常组 10 4.06±0.74 4.05±0.66四氧嘧啶组 8 0.2521.88±2.23 20.23±2.3 7.54药物1组9 1 22.04±2.18 8.62±2.98*** 60.89药物2组9 1 21.05±2.31 10.18±2.08*** 52.01药物3组10 1 22.47±3.61 10.98±3.20***△△ 51.13药物4组10 1 22.29±2.17 11.5±1.78*** 48.40药物5组8 1 23.55±4.75 12.5±2.53***△△△ 46.92药物组与四氧嘧啶组比*P<0.05 **P<0.01***P<0.001药物1组与3组、5组比△P<0.05 △△P<0.01 △△△P<0.001实施例5.6玉米须总皂苷、粗多糖组合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试验药物由玉米须总皂苷、粗多糖分别按不同重量配比构成5组药物药物1组总皂苷∶粗多糖1∶0.1
药物2组总皂苷∶粗多糖1∶0.5药物3组总皂苷∶粗多糖1∶0.9药物4组总皂苷∶粗多糖1∶1.3药物5组总皂苷∶粗多糖1∶1.8取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取出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小鼠禁食(不禁水)15-16小时,皮下注射ALX250mg/kg,注射后72小时,测空腹血糖,取FBC≥11.1mmol/l的小鼠,随机分成6组,动物分组和药物剂量如表5。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按不同配比的药物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4小时,末次给药后2小时尾静脉采血,测FBC,结果见表5。
表6玉米须总皂苷、粗多糖组合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血糖(mmol/L)降糖率组别 动物数 剂量g/kg 给药前 给药后 (%)正常组 10 4.06±0.74 4.05±0.66四氧嘧啶组 8 0.2521.88±2.2320.23±2.3 7.54药物1组 9 1 23.57±4.449.03±2.55***61.68药物2组 10 1 22.36±2.859.91±2.81***55.67药物3组 10 1 22.15±1.8710.38±1.32***△△ 53.04药物4组 8 1 23.88±2.1611.49±1.67*** 51.88药物5组 9 1 24.13±2.4012.81±2.33***△△△ 46.78药物实验组与四氧嘧啶组比*P<0.05 **P<0.01 ***P<0.001药物1组与3组、5组比△P<0.05 △△P<0.01 △△△P<0.001实施例5.7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的药效试验由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分别按不同重量配比构成5组药物。
药物1组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和1∶0.1,其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比为1∶1。
药物2组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和1∶0.5,其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比为1∶0.5。
药物3组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和1∶0.9,其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比为0.5∶1。
药物4组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和1∶1.3,其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比为0.2∶1。
药物5组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和1∶2,其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重量比为1∶0.2。
取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取出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小鼠禁食(不禁水)15-16小时,皮下注射ALX250mg/kg,注射后72小时,测空腹血糖,取FBC≥11.1mmol/L的小鼠,随机分成6组,动物分组和药物剂量如表7。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组按不同配比的药物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4小时,末次给药后2小时尾静脉采血,测FBC,结果见表7。
表7新药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药效试验血糖(mmol/L)动物数组别(只)剂量g/kg给药前(0d) 给药后(7d)正常组9 4.82±0.35 4.86±0.83四氧嘧啶组8 0.25 25.58±5.8223.26±3.7
药物1组8123.55±4.75.48±0.27***药物2组9122.83±6.01 5.61±3.45***药物3组8123.13±0.92 6.42±0.59***药物4组9122.04±2.18.12±2.14***药物5组8122.75±5.84 8.55±4.18***△药物1、2、3、4、5组与四氧嘧啶组比*P<0.05 **P<0.01***P<0.001药物2组与药物5组比△P>0.05药物1、2、3、4、5组的降血糖作用与四氧嘧啶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药物2组的降血糖作用与药物5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物2组的降血糖药效比药物5组较强。
实施例5.8新药I号对正常小鼠血糖影响将实施例5.7的药物2组给正常小鼠灌胃给药,连续7天,给药末天灌胃给药后2小时测血糖值,实验结果见表8。
表8药物2组对正常小鼠血糖影响血糖值(mmol/L)组 别动物数剂量 给药前 给药后(只) (g/kg) (0d) (7d)正常组 9 - 4.82±0.354.86±0.83*药物2组9 1 6.47±0.765.95±0.81*自身比较*>0.05实验结果表明给药前后血糖值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其降血糖药理机制与双胍类药物相似。
结论上述实施例表明,总皂苷、总黄酮、粗多糖三者均有降血糖作用,总皂苷的降糖作用比总黄酮、粗多糖强,因此,总皂苷作为玉米须降糖主要有效成分,同时,也发现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三者配合使用,就可发挥互补作用,增强降糖药效,并且还可降低制造成本。特别是总皂苷与总黄酮或/和粗多糖的重量比在1∶1至1∶0.1之间时其治疗效果和生产成本达到最优化。
总皂苷可显著降低葡萄糖性、肾上腺素性和四氧嘧啶所致的各种高血糖小鼠模型的血糖水平,提示总皂苷从各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
黄酮类不仅具有降低血糖作用,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不仅具有降血糖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由玉米须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组合的新药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提示该药物的降血糖机理与双胍类降血糖机理相似,即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小鼠肠道的吸收,促进外围组织对葡萄糖摄取、酵解和利用,抑制肝糖元分解和葡萄糖的异生作用。黄酮类具有抗氧化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可减轻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改善受损伤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加强了糖的分解代谢,从而降低了血糖水平。
玉米须总皂苷能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模型的血糖水平,具有提高小鼠糖耐量的作用,这对糖尿病人早期(即糖耐量低减者)或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即使空腹血糖降至正常,但绝大多数餐后血糖仍然很高,玉米须制剂能提高患者的糖耐量水平。当前医学认为治疗糖尿病降低空腹血糖是基础,控制餐后血糖是关健,本发明两者兼有,这是目前中药同类产品中一味治疗糖尿病的理想新药。
我国盛产玉米,玉米须的资源极其丰富,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本发明利用玉米须作原料制药,把玉米须变废为宝,不仅可以制造成本低,同时也对振兴农业经济、减少环境污染也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
权利要求
1.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物质包括玉米须总皂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物质还包括玉米须总黄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总黄酮的重量比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总黄酮的重量比的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物质还包括玉米须粗多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粗多糖的重量比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粗多糖的重量比的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物质由玉米须总皂苷、玉米须总黄酮、玉米须粗多糖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玉米须总皂苷重量∶玉米须总黄酮和玉米须粗多糖的总重量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玉米须总皂苷重量∶玉米须总黄酮和玉米须粗多糖的总重量的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
11.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玉米须总皂苷,将玉米须以乙醇回流提取法或水煎提取法,获得提取液,再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玉米须总皂苷;2)制备玉米须总黄酮,将玉米须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获得提取液,水沉,上清液浓缩得到玉米须总黄酮;3)制备玉米须粗多糖,将玉米须用水煎醇沉法,沉淀物用40~65℃的温水洗涤1~2次,上清液浓缩获得玉米须粗多糖;4)将制得的玉米须总皂苷、玉米须总黄酮、玉米须粗多糖按重量配比并加入相应辅剂混合后,即可制成相应制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须总皂苷的制备为将玉米须用重量8~25倍的浓度为40~95%乙醇浸泡2小时以上,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1.05~1.3g/cm3,然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3~4次,回收正丁醇,水溶液烘干即得玉米须总皂苷;或,将玉米须用水煎提取,醇沉,上清液回收乙醇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回收正丁醇,水溶液烘干即得玉米须总皂苷。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玉米须总黄酮的方法为将玉米须用重量8~25倍的浓度为40~95%乙醇浸泡2小时以上,50℃~80℃回流提取,提取液水沉,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液烘干即得玉米须总黄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玉米须粗多糖的方法为将玉米须用重量比8~25倍的水,浸泡玉米须2小时以上,水煎煮2~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滤液,用2%药用活性碳脱色,过滤,滤液用40~95%乙醇沉淀,取沉淀物,回收乙醇,再用温水洗涤数次,去除不溶性杂质,浓缩干燥即得玉米须粗多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活性物质包括玉米须总皂苷。其活性物质也可同时包括玉米须总黄酮。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总黄酮的重量比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其活性物质也可同时包括玉米须粗多糖。玉米须总皂苷和玉米须粗多糖的重量比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其活性物质也可由玉米须总皂苷、玉米须总黄酮、玉米须粗多糖组成。玉米须总皂苷重量玉米须总黄酮和玉米须粗多糖的总重量的较佳范围是1∶1.5~1∶0.001,最佳范围是最好是1∶1~1∶0.1。
文档编号A61P3/10GK1634463SQ20041009208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日
发明者华启洪, 周大春, 华巍巍, 孙静 申请人:华启洪, 孙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