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57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更昔洛韦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更昔洛韦的新用途。具体涉及更昔洛韦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背景技术
更昔洛韦(GCV)是鸟嘌呤核苷衍生物,通常作为广谱抗疱疹病毒药物。其原理为GCV进入细胞后迅速被病毒编码的蛋白激酶(胸苷激酶,TK)磷酸化为单磷酸GCV,然后经细胞激酶的作用生成二磷酸和三磷酸GCV。三磷酸GCV再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掺入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延长这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目前,肿瘤已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病种之一。据卫生部统计,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肿瘤病人200万人,死亡130多万人,目前全国肿瘤病人总数约为450万人左右。其中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症。由于肺癌的诊断治疗存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困难,80%以上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属晚期。专家指出,随着吸烟人数的大量增加和生活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癌发病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急剧增加。据预测,2000~2005年间,我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将增加12万,男性将从2000年的26万增加到2005年的33万,女性将从2000年的12万增至17万。最新的资料表明,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8.8%,已由70年代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在城市仅次于肺癌,在农村仅次于胃癌,男性增加64.83%,女性增加54.41%,城市增加38.79%,农村增加71.96%。虽然肿瘤患者的人群极其庞大,但目前的抗肿瘤药物仍相当贫乏。
肿瘤基因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最新领域,迄今至少已有100余个基因方案试用于人体。中国专利号ZL98124960.4公开了一种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及其获得方法和用途,该发明选择无毒的腺病毒为载体,并选定相应启动子和功能基因片段长度等,使基因构建体具有特异性,所制备的构建体可转染多种人体实体瘤,对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皮肤黑色素癌及软组织肿瘤具有较好杀伤作用。问题是单用上述基因构建体对肿瘤尤其是肝癌、肺癌、胰腺癌的治疗仍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更昔洛韦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更昔洛韦和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ADV-TK)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更昔洛韦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更昔洛韦和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所述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为98124960.4号专利公开的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
本发明更昔洛韦治疗肿瘤时可按5mg/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一次,连用14天。
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更昔洛韦和98124960.4号专利公开的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具有广谱抗癌性,对所试验的14种体外肿瘤细胞株的抑瘤率高达80~90%;在体内,明显抑制所选用的动物移植性肿瘤和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生长,抑瘤率达60~80%,具有显著的试验治疗作用,并显示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委托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毒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进行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更昔洛韦与ADV-TK联用基本无毒性反应。
在进行临床前试验的同时,还开展了对国内部分肿瘤志愿受试患者的临床预试工作,治疗病种涉及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肠道癌、胰腺癌、血管外皮瘤等。
临床预试结果表明更昔洛韦与ADV-TK联用抗肿瘤活性高、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70%以上,且见效快,基本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方便;特别是,在治疗肝癌等难治性癌症疾病方面已显示出着良好的临床预期效应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
更昔洛韦与ADV-TK联用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生长抑制作用。
选择肿瘤生长良好,全身状况较好的荷瘤动物,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瘤块,称重、纱网过滤,生理盐水10∶1稀释瘤液,每只鼠腋窝下接种0.2ml。
次日,将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0只。设阴性、阳性及不同给药组。阴性对照组肿瘤自然生长,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 1次。给药组分别以6.7×108病毒颗粒/kg、2×109病毒颗粒/kg、6×109病毒颗粒/kg 3个剂量在肿瘤接种部位局部注射ADV-TK 1次。试验第3天开始,以125mg/kg剂量级动物腹腔注射GCV,每日1次,连续6天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给药,共2疗程。第15天,颈椎脱臼处死动物,称体重,剥瘤,称瘤重,将各给药组肿瘤重量与对照组比较,计算抑瘤率,并用t检验统计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更昔洛韦125mg/kg与ADV-TK联用,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小鼠黑色素瘤B16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当ADV-TK的剂量为6×109病毒颗粒/kg时对肿瘤抑制率在55.9%~67.8%间。
更昔洛韦与ADV-TK联用对小鼠神经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无菌条件下取出小鼠肿瘤,称重后研磨,用生理盐水5∶1稀释瘤液,于试验动物一侧后肢膝关节附近肌肉肥厚处接种0.1ml。
次日,将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0只。设不给药组为阴性对照,卡莫司汀400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1次为阳性对照。给药组分别以6.7×108病毒颗粒/kg、2×109病毒颗粒/kg、6×109病毒颗粒/kg 3个剂量,在肿瘤接种部位局部注射ADV-TK 1次。试验第3天开始,以100mg/kg剂量给动物腹腔注射GCV,每日1次,连续6天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给药,共2疗程。第14天,颈椎脱臼处死动物,称体重,于小鼠两侧髋关节相同部位高位截肢,分别称量双下肢重量,以重量差作用瘤重。将各给药组肿瘤重量与对照组比较,计算抑瘤率,并用t检验统计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GCV与ADV-TK联用,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小鼠神经胶质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ADV-TK的剂量为6×109病毒颗粒/kg时对肿瘤抑制率均在70%以上。ADV-TK与GCV单独给药对肿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更昔洛韦与ADV-TK联用对小鼠肝癌H22的生长抑制作用。
选择肿瘤生长良好,全身状况较好荷瘤动物,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瘤块,称重、研磨,纱网过滤,生理盐水6∶1稀释瘤液,每kg鼠腋下接种0.2ml。
接种后次日,将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0只。设不给药组为阴性对照,环磷酰胺100mg/kg剂量腹腔注射1次为阳性对照。ADV-TK/GCV不同剂量给药3组,ADV-TK与GCV单独给药各1组。试验第4天,接种部位已可见肿瘤如黄豆大小,将ADV-TK 6.7×108病毒颗粒/kg、2×109病毒颗粒/kg和6×109病毒颗粒/kg剂量2个组共4组动物在肿瘤局部注射1次。试验第5天后,除ADV-TK单独用药组外,以100mg/kg剂量给药各组动物腹腔注射GCV,每日1次,连续6天。第12天,颈椎脱臼处死动物,称体重,剥瘤,称瘤重,将各给药组肿瘤重量与对照组比较,计算抑瘤率,并用t检验统计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GCV与ADV-TK联用,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小鼠肝癌H22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DV-TK的剂量为6×109病毒颗粒/kg时对肿瘤抑制率均在50%以上。ADV-TK与GCV单独给药对肿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更昔洛韦与ADV-TK联用对裸小鼠人癌移植瘤小细胞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选择肿瘤生长良好,全身状况较好荷瘤动物,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瘤块,用手术刀切割成1~2mm径的瘤块,套管针接种于裸小鼠腋下。约一周后实验动物腋下可见肿瘤。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长、宽径,按瘤体积大小分层分组。每组5~8只动物。
设为阴性对照组(不给药),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100mg/kg剂量腹腔注射)。ADV-TK6.7×108病毒颗粒/kg、2×109病毒颗粒/kg、6×109病毒颗粒/kg3个剂量加GCV 100mg/kg给药组和ADV-TK 6×109病毒颗粒/kg、GCV100mg/kg单独给药组共7组。
每疗程第1天将3个ADV-TK/GCV给药组和ADV-TK单独给药组在肿瘤局部注射不同剂量ADV-TK 1次。次日开始给动物腹腔注射GCV,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续给药3疗程。此期间环磷酰胺补充给药1次。
结果表明,GCV与ADV-TK联用,对试验选用的人癌裸小鼠移植性肿瘤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1批试验高剂量组抑瘤率为64.6%,第2批试验高剂量组抑瘤率达81.7%。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数据均显示,对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ADV-TK的剂量为6×109病毒颗粒/kg时效果最为明显。
权利要求
1.更昔洛韦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2.更昔洛韦和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为黑色素瘤、神经胶质瘤、肝癌或肺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更昔洛韦的新用途,尤其是更昔洛韦和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更昔洛韦与重组腺病毒-胸苷激酶构建体联用抗肿瘤活性高、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70%以上,且见效快,基本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方便;特别是,在治疗黑色素瘤、神经胶质瘤、肝癌或肺癌等难治性癌症疾病方面已显示出着良好的临床预期效应和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P35/00GK1732942SQ20051001925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8日
发明者马畅, 吴佳 申请人: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