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的复合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79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的复合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组合药物——含氟氯西林镁盐和阿莫西林钠盐的复合药物。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金葡菌药物大致情况如下青霉素和一代头孢菌素都可对抗金葡菌的感染,但由于耐药菌的问题,这两类药物已经不象从前那样有效。二代和三代头孢对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不如一代头孢;大环内酯类药物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也是对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良药,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远不如青霉素类药物;万古霉素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的良药,但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菌株发生的担心,以及对毒性和费用的考虑,该药只应用于MRSA引起的感染。
随着近年来抗生素长期的、广泛的使用,直至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造成了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菌的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耐药性发展最为迅猛的当属葡萄球菌,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败血症、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疾病,甚至致人死命。
而氟氯西林是青霉素家族中具有耐酸、耐酶性质的优秀产品。口服吸收好,安全性高、用途广泛。氟氯西林是Beecham公司1978年研究开发出来的目前最好的一个异噁唑类青霉素产品,属于耐酸耐酶的异噁唑类青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生素(只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目前在全球被认为是最好的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选择用药,特别是对一般广谱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在欧洲、美国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而我国还没有氟氯西林制剂的生产厂家。
氟氯西林是由青霉素主核6-APA衍生而来,不同于它的前代氯唑西林。以氟原子取代了苯环6位上的氢原子。它的侧链决定了氟氯西林的大部分抗菌特性。
氟氯西林杀菌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凝固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干扰细菌胞壁的甘糖肽合成,使细菌胞壁变软,细胞膨胀,破裂,死亡。氟氯西林的抗菌谱与其它异噁唑青霉素相似,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氟氯西林口服给药后所达到的血药浓度可与肌肉注射给药相比,给药0.5-1小时后就可达到血药峰浓度,增加剂量可使氟氯西林血药峰浓度相应增加。氟氯西林口服给药后达到的总游离抗生素高于同等剂量的其它异噁唑青霉素。
目前,氟氯西林广泛用于以下临床应用1、皮肤软组织感染氟氨西林是多种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的选择用药,它的治疗范围由少数皮肤感染扩展到潜在有生命威胁的感染。氟氯西林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研究报道临床治愈达到95%。
2、骨髓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急性慢性骨髓炎最通常的致病原因。氟氯西林广泛用于葡萄球菌骨髓炎的治疗。葡萄球菌败血性关节炎也可用氟氯西林治疗,有时与丙磺舒联用。处理类风湿疾病中的败血性关节炎。
3、心内膜炎葡萄球菌是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体,尤其对于药物成瘾者和刚经历过心脏手术的患者。英国抗微生物化疗学会介绍,每日12g氟氯西林分6次剂量通过静脉团注射,加上夫西地酸或庆大霉素治疗葡萄球菌心内膜炎,疗程至少4星期。Oakley介绍每日12-16g氟氯西林分剂量每4小时静脉给药加上庆大霉素,治疗早期修复性瓣状心内膜炎。
4、呼吸道感染氟氯西林用于治疗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上或下呼吸道感染,对成人的治愈率为84%和90%,对儿童为94%。氟氯西林广泛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胆囊纤维化的患者。
5、脑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被证实是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氟氯西林通常与其他抗生素合用来治疗脑膜炎。成人应当每日服用12-18g氟氯西林,与利福霉素合用或不合用。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脊柱和创伤后脑脓肿可以用夫西地酸治疗,单独或与高剂量氟氯西林合用。
6、大多数外科手术中预防并发症氟氯西林在多数外科手术中作为预防并发症药物,例如心胸和矫型外科手术,氟氯西林单独或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尤其是庆大霉素,通常用于对心胸手术有关的预防并发症。
7、其他感染氟氯西林对葡萄球菌所致的泌尿道感染、小肠结肠炎有效。在国外氟氯西林用于治疗成人和婴儿的葡萄球菌败血症,是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用药。
但是,氟氯西林钠的药物特点很不稳定,对温度和水份较为敏感,同时由于性质不稳定,有关物质和青霉素高聚物明显增多,易导致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而氟氯西林镁具有性质稳定,口感好,无青霉素类药物常有的异味,且不良反应少,不会产气降解。
阿莫西林为广谱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阿莫西林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组织渗透性强,血药浓度高,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耳鼻喉科、妇产科、性病、皮肤科等感染的治疗。
阿莫西林为杀菌性抗生素,在临床上能杀灭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特别是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本品有特殊的疗效。这些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特氏菌、化脓性链球菌、棒状杆菌属、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需氧菌大肠杆菌、布鲁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克雷白氏菌属、淋球菌、沙门氏菌属、杜克雷氏嗜血杆菌、志贺氏菌属、布兰汉氏球菌、百日咳菌属、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厌氧菌拟杆菌属包括脆弱拟杆菌。
阿莫西林口服给药后75-90%由胃肠道迅速吸收,胃内食物的存在不会明显地影响药物的吸收。0.5的阿莫西林口服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快,约为1.28±0.17小时,血药浓度峰度值约7.07±1.26μg/ml。
阿莫西林口服吸收后能很好地渗入脑脊液、中耳液、唾液、支气管分泌液、扁桃体、增殖腺、胆汁、骨髓及羊水等器官,并能迅速分布到肾、肺、肝等重要器官,阿莫西林在组织体液中的浓度大大超过了其在体内的最低抑菌浓度。阿莫西林的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作用以原形自尿中排出,8小时尿中排泄可达到50-70%,另有20%以青霉噻唑酸自尿中排泄。丙磺舒等药品可延缓本品经肾排泄。
由于目前人体很大一部分感染是多病毒、菌感染,单一的服用其中某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如果在临床上述两种药物合用将进一步扩大抗菌谱及其应用范围,方便患者服用。同时,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氟氯西林为钠盐的单方胶囊,性质很不稳定,对温、湿度敏感,故会发生降解、产气、产生聚合反应等问题,使含量下降、疗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大大增加,尤其是过敏性反应大幅增加,因此本发明采用性质更加稳定氟氯西林镁盐来替代目前常用的氟氯西林镁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抗生素药物存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一种抗菌谱及应用范围更广,方便患者服用的含氟氯西林镁盐和阿莫西林钠盐的复合药物。
本发明由氟氯西林镁、阿莫西林钠及常规辅料组成,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含量之和为45~100wt%,其余为辅料。
其中,氟氯西林镁(以氟氯西林计)∶阿莫西林钠(以阿莫西林计)的重量比为0.1~5∶1,优选的重量比为1∶1。辅料即主药载体可选用常规填充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稳定剂为填充或压片辅助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在上述辅料中,填充剂可以是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糖醇、磷酸氢钙;粘合剂可以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甲基纤维素溶液、淀粉浆、乙醇溶液;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润滑剂可以是胶态二氧化硅、滑石粉、硬脂酸镁和/或硬脂酸;稳定剂可以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L-半胱氨酸,乌洛托平,焦亚硫酸钠,磷酸盐类,烟酰胺,乙醇胺,丙二醇,亚硫酸氢钠,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硫脲。
本发明一般制成复方胶囊或片剂等可供口服的剂型,其制备方法如下1、(2S,5R,6R)-6-[3-(2-氯-6-氟苯基)-5-甲基-4-异噁唑甲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二环[3.2.0]庚烷-2-甲酸镁盐的制备将MgSO4配成20%水溶液,加入到氟氯西林钠配成的20%水溶液中,搅拌,收集沉淀,水洗,直至无SO42,40℃真空干燥16小时,得8H2O 2S,5R,6R)-6-[3-(2-氯-6-氟苯基)-5-甲基-4-异噁唑甲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二环[3.2.0]庚烷-2-甲酸镁盐即氟氯西林镁;2、将上述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按0.1~5∶1重量比例组成主药;3、将上述主药辅以相应辅料制成复方胶囊或片剂等可供口服的制剂。本发明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口服制剂及普通氟氯西林钠胶囊相比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采用一条很方便的方法获得了氟氯西林的镁盐,并利用所得的产物与阿莫西林制成一种可以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组合物,并将该组合物应用于口服固体制剂。
2、本发明产品稳定性好,方便贮运、长期存放杂质不升高,聚合物产量明显低于普通产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4、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辅料成本低廉,且易投入工业化生产。
5、本发明扩大了适应症,增加了药物疗效,减少病人的服药次数及医疗费用。更符合临床治疗要求。


图1为实施例13批样品中氟氯西林镁的溶出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处方氟氯西林镁(以氟氯西林计) 125g阿莫西林钠(以阿莫西林计) 125g硬脂酸镁 5g10%聚维酮K30的50%乙醇溶液适量(将前三种原料制成软材即可,下同)制成 1000粒制剂工艺将主药和辅料分别过80目筛备用。称取聚维酮K30,用50%的乙醇溶液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备用。称取处方量主药,用10%聚维酮K30乙醇溶液制软材,过60目制粒,50℃以下鼓风干燥1-2小时,60目整粒,加入处方量的辅料,混匀,测定颗粒中主药含量,计算平均装量,填充于胶囊中,包装即得。
辅料的选择由于本胶囊中主药含量大,流动性较差、易自动聚集粘连等缺点,故考虑加入助流剂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
粉末的流动性可用休止角来表示,装量由堆密度来表示。我们选择了原料、两种辅料及其不同配比制粒,测定比较了它们的流动性、堆密度。结果如下

上表显示通过制粒,本品的流动性、堆密度明显增加。因此采取制粒方法,以提高流动性及堆密度。
影响因素试验将制成的两种胶囊分别置强光(4500±500LX)、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2.5%)条件下,分别于5天、10天取样,考察外观、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溶出度、重量变化等。结果如下a.高温(60℃)对胶囊的影响

b.高湿(相对湿度92.5%,25℃)对胶囊的影响

注重量变化是指囊壳与内容物总的重量变化取注射用水约700ml加入塞克硝唑125g,β-环糊精100g,羟丙基纤维素钠150g,搅拌溶解,加入注射用水至900ml,调节PH5.5-6.5搅拌均匀,过滤,自容器上添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精滤,检验中间体产品含量,分装成2ml/支,冻干,即得。
表3 注射用塞克硝唑(0.25g/支)检验结果

实施例4取塞克硝唑25g,加入注射用水(或等渗溶液)约700ml,加入2-羟丙基-β-环糊精50g,搅拌溶解,加注射用水(或等渗溶液)至900ml,调PH至5.5~6.5,搅拌均匀,过滤,自容器上添加注射用水(或等渗溶液)至1000ml,精滤,检验中间体产品含量,灌封10ml/支,115℃30分钟灭菌,澄明度检查,包装,即得。
表4 塞克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ml0.25g)检验结果

实施例2处方氟氯西林镁(以氟氯西林计)75g阿莫西林钠(以阿莫西林计)500g硬脂酸镁20g制成1000粒制剂工艺因主药量较大,为减少胶囊内容物体积,直接将主药和辅料分别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主药,加入处方量的辅料,充分混匀,测定主药含量,计算平均装量,填充于胶囊中,包装即得。
影响因素试验将制成的两种胶囊分别置强光(4500±500LX)、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2.5%)条件下,分别于5天、10天取样,考察外观、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溶出度、重量变化等。结果如下a.高温(60℃)对胶囊的影响

b.高湿(相对湿度92.5%,25℃)对胶囊的影

注重量变化是指囊壳与内容物总的重量变化
c.强光(4500Lx±500Lx)对胶囊的影响

由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可见处方主药含量略有下降,有关物质略有增加外,在强光、高湿条件下,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没有明显变化,10min、45min时溶出度无明显改变。
可见该处方制成的胶囊性质均较稳定。
实施例3处方氟氯西林镁(以氟氯西林计)500g阿莫西林钠(以阿莫西林计)125g淀粉20g微晶纤微素(MCC) 35g羧甲基纤维素钠 20g硬脂酸镁5g2.0%HPMC 15CP水溶液适量压制成 1000片制备工艺(1)溶液剂的配制称取40g HPMC 15CP,量取2000ml水将HPMC K4M,溶解完全,备用。
(2)配料及混粉取处方量药物加乳糖搅拌混合后,过60目筛,得混粉A;取处方量的MCC和CMS-Na搅拌混合后,过60目筛,得混粉B;将以上两混粉搅拌混合后,过60目筛二次即得。
(3)软材及湿颗粒制备取以上混粉置捏合机中,加入适量2.0%HPMC 15CP水溶液,搅拌捏合制成软材后,移入摇摆式制粒机中,制成24目湿颗粒。
(4)干燥将湿颗粒置50~60℃烘箱干燥3~4小时,每隔半小时翻烘一次。
(5)整粒过20目筛整粒后,得干颗粒。
(6)总混加入处方量硬脂酸镁混匀后,将制备的干颗粒及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7)压片用12mm直径冲压制成片剂。
(8)铝塑包装对制备的片剂进行铝塑包装。
影响因素试验因阿莫西林本身较稳定,故以氟氯西林镁考查稳定性。
a.强光照射试验供试品开口于4500Lx光照度照射10天,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表格所列内容进行测定,结果见下。
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图可见,本品在强光(4500Lx)照射下,5、10天各项测定结果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无明显增加。
b.高温试验供试品开口置于干燥器中,在60℃温度下放置10天,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表格所列内容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
高温试验(60℃)结果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图可见,本品在60℃条件下放置5、10天各项测定结果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无明显增加。
c.高湿试验供试品分别于相对湿度为92.5%(25℃)干燥器中开口放置10天,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表格所列内容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高湿试验(92.5%RH)结果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可见,本品在高湿条件下放置5、10天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无明显增加。
d.加速试验(40℃±2℃,相对湿度RH75%±5%)加速试验(40℃,RH75%)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变化情况可见,本品按上市包装,于40℃,RH75%条件下放置6个月,各项测定结果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
实施例4处方氟氯西林镁(以氟氯西林计)125g阿莫西林钠(以阿莫西林计)125g乳糖45.0g微晶纤微素(MCC) 35.0g羧甲基淀粉钠(CMS-Na)15.0g硬脂酸镁1.0g2.0%HPMC 15CP水溶液适量压制成 1000片制备工艺(1)溶液剂的配制称取40g HPMC 15CP,量取2000ml水将HPMC K4M,溶解完全,备用。
(2)配料及混粉取处方量药物加乳糖搅拌混合后,过60目筛,得混粉A;取处方量的MCC和CMS-Na搅拌混合后,过60目筛,得混粉B;将以上两混粉搅拌混合后,过60目筛二次即得。
(3)软材及湿颗粒制备取以上混粉置捏合机中,加入适量2.0%HPMC 15CP水溶液,搅拌捏合制成软材后,移入摇摆式制粒机中,制成24目湿颗粒。
(4)干燥将湿颗粒置50~60℃烘箱干燥3~4小时,每隔半小时翻烘一次。
(5)整粒过20目筛整粒后,得干颗粒。
(6)总混加入处方量硬脂酸镁混匀后,将制备的干颗粒及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7)压片用11mm直径冲压制成片剂。
(8)铝塑包装对制备的片剂进行铝塑包装。
稳定性研究对本品三批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考察指标包括性状、溶出度、有关物质及含量。
影响因素试验因阿莫西林本身较稳定,故以氟氯西林镁考查稳定性。
a.强光照射试验供试品开口于4500Lx光照度照射10天,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表格所列内容进行测定,结果见下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图可见,本品在强光(4500Lx)照射下,5、10天各项测定结果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无明显增加。
b.高温试验供试品开口置于干燥器中,在60℃温度下放置10天,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表格所列内容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
高温试验(60℃)结果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图可见,本品在60℃条件下放置5、10天各项测定结果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无明显增加。
c.高湿试验供试品分别于相对湿度为92.5%(25℃)干燥器中开口放置10天,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表格所列内容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
高湿试验(92.5%RH)结果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可见,本品在高湿条件下放置5、10天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无明显增加。
d.加速试验(40℃±2℃,相对湿度RH75%±5%)加速试验(40℃,RH75%)

由测定数据及有关物质变化情况可见,本品按上市包装,于40℃,RH75%条件下放置6个月,各项测定结果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
实施例5处方阿莫西林 143g(按无水物计125g)氟氯西林镁 按无水物计125g乳糖 100g甘露醇 80g蔗糖 1200gCMC-Na 120g尼泊金乙酯 2g甜菊甙 50g橙味香精 30g柠檬黄 0.3g含5%聚维酮K30的70%乙醇溶液 适量制成 1000袋制备工艺原辅料过100目筛。将矫味剂、乳糖、CMC-Na、药物混和均匀后,采用等量递加法和蔗糖混合均匀。以70%乙醇溶液配制5%聚维酮K30溶液,加入尼泊金乙酯和适量充分溶解,以此混合液作为粘合剂,与上述混粉制备软材,过16目筛网制粒,置60℃烘箱干燥3.0h。将烘干的颗粒取出,过16目筛网整粒,同时以40目筛网筛去细粉。取适量颗粒,按含量测定项下测定含量,确定颗粒装量,按装量将药物颗粒装入铝塑袋中。
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均为水微溶性药物,处方量的药物在80ml时不能完全溶解,因此,需要在处方中加入一定的助溶剂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促进其吸收;此外阿莫西林具有氨臭味,加入适量的矫味剂改善其口感尤为重要。
本研制品采用CMC-Na为增溶剂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被用来作为粘合剂,另外CMC-Na和聚维酮K30还能提高本研制品溶解后液体的粘稠度。采用尼泊金乙酯为防腐剂,价格低廉的蔗糖作为矫味剂和填充剂。
颗粒剂初步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取本品及分别置培养皿中,于4500lx的强光、相对湿度为92.5%、75%的干燥器中及置于60℃的烘箱中,分别于5、10天后取样观察,测定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见表下氟氯西林镁和阿莫西林复方颗粒剂初步稳定性实验结果。

同时取市售阿莫西林钠颗粒剂(再林),置培养皿中,于4500lx的强光、相对湿度为92.5%、75%的干燥器中及置于60℃的烘箱中,分别于5、10天后取样观察,测定含量和有关物质,结果见下表
再林影响因素实验结果

在本研制品和再林的影响因素的对比试验中,可以看出本研制品的含量变化明显较再林的含量稳定,有关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比再林小,而青霉素聚合物一项中本品的各项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均附合标准,但市售的钠盐结照品均明显增高并超标,显然过敏反应会大幅增加。说明本研制品质量更加可靠,临床应用的结果更优。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氟氯西林镁、阿莫西林钠及常规辅料组成,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含量之和为45~100wt%,其余为辅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氟氯西林镁及阿莫西林钠中氟氯西林与阿莫西林的重量比为0.1~5∶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氟氯西林镁及阿莫西林钠中氟氯西林与阿莫西林的重量比为1∶1。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可选用常规填充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稳定剂为填充或压片辅助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剂可以是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糖醇、磷酸氢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可以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甲基纤维素溶液、淀粉浆、乙醇溶液。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可以是胶态二氧化硅、滑石粉、硬脂酸镁和/或硬脂酸。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复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可以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L-半胱氨酸,乌洛托平,焦亚硫酸钠,磷酸盐类,烟酰胺,乙醇胺,丙二醇,亚硫酸氢钠,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硫脲。
10.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用于制成复方胶囊或片剂等可供口服的制剂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组合药物——含氟氯西林镁盐和阿莫西林钠盐的复合药物,由氟氯西林镁、阿莫西林钠及常规辅料组成,氟氯西林镁与阿莫西林钠含量之和为45-100wt%,两者以氟氯西林和阿莫西林计的重量比为0.1~5∶1,其余为辅料。辅料即主药载体可选用常规填充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稳定剂为填充或压片辅助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本发明可制备成包括胶囊、片剂等及其可能的口服制剂。本发明扩大了适应症,增加了药物疗效,减少病人的服药次数及医疗费用,更符合临床治疗要求。其制备工艺简单,辅料成本低廉,易投入工业化生产,所得产品稳定性好,方便贮运、长期存放杂质不升高,聚合物产量明显低于普通产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文档编号A61K31/43GK1679558SQ20051003776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
发明者卞春卫 申请人:南京先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