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台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2318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台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台叶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50岁以上患者高达15%左右,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同时可以带来严重的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并可导致呼吸功能恶化、呼吸衰竭。不仅给患者带来病痛,影响到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发展为并发症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的传统中药里,民族药是一枝奇葩,傣药是四大民族药之一,傣族药物多以当地丰富的热带资源为原料,灯台叶就是一例。灯台叶树亦称肥猪叶,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灯台叶产于西双版纳,为天然药物,无污染,地道独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消炎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对儿童咳嗽疗效显著。
目前市场上灯台叶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和片剂,且有糖衣片。由于常规片剂制备工艺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使得这类口服制剂存在崩解时限长,吸收差,起效慢,生物利用度较低,从而影响药效的充分发挥。同时在储存期间易于裂片、变色、吸潮等,质量不稳定。颗粒剂易吸潮,辅料量大,服用剂量大且不便。本发明的灯台叶滴丸克服了现有剂型的不足之处,具有服用剂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质量稳定性好,快速释药,快速显效的特点,可以舌下含服,也可吞服,起效比片剂更快,携带和服用方便。本发明制剂工艺简单,生产车间无粉尘,使用辅料种类少,生产过程短,质量稳定,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制剂—灯台叶滴丸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的灯台叶滴丸具有止咳、祛痰、消炎的功能;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中药材灯台叶经过提取制得提取物,将灯台叶提取物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各成分的重量比为灯台叶提取物∶滴丸基质=1∶1~1∶5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取灯台叶,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第一次8~10倍量,第二次6~8倍量,煎煮时间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2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将浸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得提取物。取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按重量比为灯台叶提取物∶滴丸基质=1∶1~1∶5的比例,加入到已熔融的滴丸基质中(85~90℃),搅拌均匀,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却剂中(1~5℃),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滴丸,其主要特点是1.药物快速溶出,溶出度高,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灯台叶滴丸是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滴丸基质熔融后混匀,通过滴制和骤冷凝固,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由于药物的总面积增大,药物以微晶或无定型的微粒释出,因此药物溶解和吸收加快,生物利用度提高。
2.药物稳定性好。滴丸制剂由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合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却液中制成,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不易氧化,基质为非水物,不易引起药物水解,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从而保证了药品质量。
3.增加了给药方式,灯台叶滴丸既可吞服,又可含服,便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如采用舌下含化给药,与唾液接触后迅速溶化,由口腔黏膜吸收,不经胃肠道和肝脏直接进入循环系统,不仅避免了肝肠首过作用,而且达到了起效迅速,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4.滴丸剂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5.滴丸剂的主要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均是在液态下进行,减少了粉尘污染,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保,有利于GMP管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可说明本发明,但不受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一取灯台叶药材2000g,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7倍量,煎煮时间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2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将浸膏真空干燥得提取物。取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按重量比为灯台叶提取物∶聚乙二醇6000=1∶3的比例,加入到已熔融的基质中(88℃),搅拌均匀,滴入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2℃),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实施例二取实施例一的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按重量比为北豆根提取物∶混合基质=1∶2的比例(混合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按1∶0.2配方),加入到已熔融的混合基质中(85℃),搅拌均匀,滴入二甲基硅油冷却剂中(4℃),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通过灯台叶提取物与不同基质配方,考察圆整度、丸重差异、硬度、溶散时间等指标,以确定提取物与单一或混合基质的重量比。
灯台叶提取物与不同基质配方试验(提取物均为1份)

注1.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温度为1~5℃;药料保温及滴头温度为85~90℃;滴速为30~50粒/分钟。
2.以上结果表明,4~11号试验各项指标都好,即提取物与基质比例为1∶1~1∶5时可顺利滴制。但考虑到服用剂量等因素,优选配比为4、6、8、10号试验,即提取物与基质比例为1∶1~1∶2。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台叶滴丸,其特征在于采用中药材灯台叶经过提取制得提取物,将灯台叶提取物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各成分的重量比为灯台叶提取物∶滴丸基质=1∶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台叶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丸基质为聚乙二醇类、羧甲基淀粉钠、泊洛沙姆,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硬脂酸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的中一种或数种配伍,各配伍成分的含量均不等于零。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灯台叶滴丸,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取灯台叶,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将浸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得提取物。取提取物,粉碎,过筛,按重量比为灯台叶提取物∶滴丸基质=1∶1~1∶5的比例,加入到已熔融的滴丸基质中,搅拌均匀,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冷却剂中,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止咳、祛痰、消炎功能,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病症的药物灯台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中药材灯台叶经过提取制得提取物,将灯台叶提取物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本发明生物利用度高,药品稳定性好,药物体积小,服用携带方便,特别是有助于吞咽有困难的患者服药。具有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等特点,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K9/20GK1989987SQ200510062329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陈茜, 滕慧丽 申请人:陈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