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椎间盘腔隙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73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制备椎间盘腔隙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用于制备推间盘腔隙(intervertebral disc compartment)的制备装置,所述推间盘腔隙由第一和第二推骨界定。这 种制备是在插入推间盘假体之前进行,以便保证推间盘假体在推骨之间正 确定位。
背景技术
US2002/0161446A1公开了 一种磨耗材料的工具,该磨耗材料的工具能 在相对于垂线以不同角度的位置紧固到参考支架上。在制备推间盘腔隙之 前,从侧面给上述脊柱分段进行放射照相。根据该放射照相,确定参考支 架上的工具相对于垂线的安装角,然后在侧面上将参考支架紧固到手术台 上,使得参考支架越过患者并延伸到患者的外面。通过前侧入口通道 (ventral access canal)暴露出上述颈推,将存在的推间盘移走,并将楔形 工具以事先确定的安装角插入露出的推间盘腔隙,借助该工具,用这种方 式对界定推间盘腔隙的推骨进行机加工,使得形成用于推间盘假体的平面 对接面。然而,很显然,在利用已知制备装置实施推间盘手术的过程中,经常 出现疾病,其原因在于上述脊柱分段的不正确受载。发明内容由于这个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装置,采用所述制备装 置减小以后这种类型疾病的危险。这个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制备用于插入推间盘假体的推间盘腔隙的制备装置实现,上述推间盘腔隙由第一和第二推骨界定,该制备装置具有a) 参考支架,所述参考支架能紧固在手术台的上方;b) 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能刚性地连接到第一推骨上,并 能紧固到参考支架上不同的第一位置;c) 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能刚性地连接到第二推骨上,并 能紧固到参考支架上不同的第二位置;d) 任选地,磨耗材料的工具,所述磨耗材料的工具能紧固到参考支架 上不同位置。本发明基于下述观点,即推间盘假体只能有效地减轻脊柱的疾病,或 者在尽可能考虑上述脊柱分段的解剖明细时完全消除疾病。尤其是,这些 包才舌考虑将推间盘假体这样定位使得活动中心保持尽可能地远,上述活动 中心由邻接推间盘腔隙的稚骨预先确定。活动中心与两个推骨能绕其彼此 相对旋转的旋转轴线或旋转点相对应。更确切地说,活动中心由前侧推间 盘系统及还由脊柱管的两个背侧关节部分(dorsal joint part)来确定。上述脊柱分段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器官与所述活动中心匹配。但是,如果推间盘假体的联接与解剖学上预先确定的活动中心并不是 最4圭匹配,则该推间盘假体插入推间盘腔隙时,这个肌肉和韧带器官不必 要地承受负荷,这一般会导致患者产生疾病。在从开始提到的US2002/0161446A1中已知的装置的情况下,利用植 入的推间盘假体不能得到解剖学上预先确定的活动中心。这一方面与下述 事实有关,即手术前拍摄的放射照片一一根据该放射照相确定工具的安装 角一一用它在疾病患者中所拍照片的形式对准脊柱分段。然而,在这种状 态下,推骨可能由于非常不同的原因而移位一例如骨肥大或者推间盘变 形一这样使推骨的位置与健康脊柱的位置有很大不同。如果根据该放射照片确定工具的安装角,则推间盘假体最终植入成使得它仅替换了 一部分受 影响的脊柱,但并没有将受影响的脊柱移回到健康位置。另一方面,尤其是在脊柱的颈推段的手术过程中,经常发生较小的颈 推骨在暴露前侧入口通道的过程中移位。这些移位在用工具清除材料和随 后植入推间盘假体的过程中未加以考虑,因为安装角的确定仅是根据手术 前拍摄的放射照片进行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固定元件,可以首先借助于可对 准的固定元件将界定推间盘腔隙的推骨转移到与在规定情况下接受手术的 患者的健康脊柱段相对应的位置。为了确定该位置,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还有患者的迄今为止未受影响的脊柱的老放射照片可以利用,则 推骨的位置可以根据这些放射照片确定。此外,可以^目邻推骨的位置推 断界定推间盘腔隙的推骨的位置,如可以在健康脊柱的情况下观察的。另 一种可能性是在手术期间借助于固定元件使推骨岔开。倘若周围的韧带器 官已受到保护,则推骨本身已位于如在健康脊柱的情况下可以观察的位置。常规的稚间盘假体包括两个支承板,所述两个支承板各承载一部分球 窝联接。所述支a具有平的外表面,它们通过平的外表面支承在推骨的 铣平的对接面上。因此对接面的位置决定了推间盘假体在两个推骨之间的 位置。 一部分球窝联接部可更换地紧固到支承板上,以便考虑改变推骨之 间的间隙。但是,在这种已知的堆间盘假体的情况下,只有当准备磨耗较大量的 健康推骨材料时,才能可靠地得到活动中心。为了避免这点,建议使用其 中两部分球窝联接部都可更换的推间盘假体。这样能使球形球表面与对接 面间的间距适合于推间盘腔隙高度并适合于活动中心的位置。这种类型的 推间盘假体在由申请人同一天申请的标题为"推间盘假体"的国际专利申 请中已有介绍,该另外申请的全部内容都结合在本文中以作参考。利用固定元件的另一个优点是对准所需的力是从外部施加,而不是通 过相邻的推骨施加。此外,即使当用于推间盘假体的背侧或前侧入口通道只是在稍后的时间里形成时,借助于已经经皮引入的固定元件在体外对准 也是可行的。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其中图l是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制备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制备装置的顶视图;图3-13示出在利用图1和2所示的制备装置的情况下,两个相邻的推 骨之间的推间盘腔隙处于在制备之前、制备期间及制备之后的不同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分别用十分简略的侧视图和俯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制 备装置。制备装置作为整体用标号10表示,并紧固到手术台12上。装置 10用来制备用于插入稚间盘假体的推间盘腔隙14,该推间盘腔隙14在患 者20的第一推骨16和第二推骨18之间形成。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 推骨16、 18为颈推,为了简单起见,上述颈推示出不带有背侧推突。制备装置10用于在插入假体之前将推骨16、 18移动到解剖学上正确 位置。解剖学上正确的位置是指如果患者的脊柱仍然健康时推骨16、 18具有的位置。在推骨进入其解剖学上正确的位置之前或之后,稚间盘腔隙 14可以借助于磨耗材料的工具进行机加工,使得可以将推间盘假体以最佳 位置插入稚间盘腔隙。制备装置10具有一参考支架22,所述参考支架22设置在患者20的 上方,患者20以背侧躺在手术台12上。参考支架22具有两个拱形托架 24、 26,各托架具有圆形横截面。两个托架24、 26通过横杆28、 30相互 连接,所述横杆28、 30也具有圆形横截面。这种连接通过联接元件(joint element) 32a、 32b、 32c、 32d形成,在图1和2以示意方式示出所述联 接元件32a、 32b、 32c、 32d可固定成球窝联接。如在图1中可以最佳看出的,联接元件32a、 32b、 32c、 32d使托架24、 26能相对于横杆28、 30 旋转。在图1中,旋转能力用箭头34、 36表示。托架24、 26是如此之宽,以致在图l所示的斜角位置中,它们越过患 者20的头部38和胸部40。因此横杆28、 30可以下降到4艮接近患者20的 颈部,而对于外科医生并没有明显地将入口通道限制在颈区。托架24、 26分别被第一支承件42a、 42b和第二支承件42c、 42d接合, 所述第一支承件42a、 42b和第二支承件42c、 42d使参考支架22相对于手 术台12对准。为此,以可调节高度的方式将支承件42a、 42b、 42c、 42d 分别容纳在承窝件44a、 44b、 44c、 44d中,所述承窝件44a、 44b、 44c、 44d牢牢地连接到手术台12上。支承件42a、 42b在垂直方向上的可移位 性在图1中由箭头47a、 47b表示。分别通过第二联接元件46a、 46b和46c、 46d将支承件42a、 42b和 42c、 42d紧固到托架24、 26上。第二联接元件46a、 46b、 46c、 46d以这 种方式设计,使得托架24、 26可以固定在不同角位置。托架24、 26相对 于支承件42a、 42b、 42c、 42d的旋转方向在图1中由箭头48a、 48c表示。另外,第二联接元件46a、 46b、 46c、 46d能使整个参考支架22绕一 平行于手术台12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轴线倾斜。除可倾斜性外,第二联 接元件46a、 46b、 46c、 46d包围管状托架24、 26,使得第二联接元件46a、 46b、 46c、 46d中的托架24、 26也可以在上述纵向方向上前后推动。这种 倾斜可以例如通过将位于手术台12—侧上的支承件42a、 42c分别从承窝 件44a和44c拉出或进一步推入而产生。如果在手术台上已可利用的承窝 件44a、 44b、 44c、 44d不能实施高度可调性,则支承件42a、 42b、 42c、 42d也可例如借助于带螺紋的小齿轮具有长度可调节的设计。第一滑动件50用它的两端以这种方式套在横杆28、 30上,使得它能 在横杆28 、 30上沿箭头52所指的纵向方向移动,并能借助于锁紧螺钉54a 、 54b或类似的固定装置锁紧在任意纵向位置。第一滑动件50具有第一夹紧 元件56,所述第一夹紧元件56牢牢地连接到第一滑动件50上,但它也可 沿着第一滑动件50的纵向方向固定在不同位置。第一夹紧元件56用于将第 一 固定螺钉58固定在旋转平面内不同的角位置,上述旋转平面垂直于由 横杆28、 30所限定的参考平面并且平行于横杆28、 30延伸。为此,夹紧 元件56可包括例如带孔的圆筒体,上述圆筒体如此支承以便能够旋转,而 第 一 固定螺钉58可以插入和固定到上述孔中。第二滑动件60同样能以纵向可移位的方式在横杆28、 30上沿箭头62 所指的方向移动,并能借助于锁紧螺钉64a、 64b固定在横杆28、 30上的 任意纵向位置。第二滑动件60具有第二夹紧元件66,所述第二夹紧元件 66构造成与第一夹紧元件56类似并用于固定第二固定螺钉68。在两个滑动件50、 60之间安装有第三滑动件70,该第三滑动件70同 样能在横杆28、 30上沿箭头72所指的纵向方向移动并能借助于锁紧螺钉 74a、 74b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第三滑动件70具有第三夹紧元件76,所 述第三夹紧元件76用来接收铣刀78。铣刀78具有铣刀头80,并且同样能 紧固在第三夹紧元件76上处于不同的角位置。此外,第三夹紧元件76可 以在导槽82中沿箭头84所指的横向方向移动。下面,将参照图3-10更详细地阐明制备装置10的功能,图3-10用放 大侧视图示出在制备过程中处于不同的连贯状态下的两个推骨16、 18。首先,以这样一种已知的方式将病人对准和固定在手术台12上。在参 考支架22安装于病人20的上方之后,外科医生制备通向推骨l6、 18的前 侧入口通道,所述前侧入口通道在图2中用标号卯表示。原则上,如果病 人靠他/她的胸部躺在手术台上,则背侧入口通道同样也合适。为此所需要 的刮刀可以紧固到横杆28、 30上。在下一步骤中,参考支架22可(任选地)如上所述绕其纵向轴线倾斜。 由于这种倾斜的结果,可以考虑脊柱的扭转一一如可能是由于骨组织病理 变化的结果而产生,但也可能由于暴露前侧入口通道卯的结果而产生。为 了能检测这种扭转,从侧面对患者20进行X-射线照射。现在使手术台12 绕其纵向轴线倾斜,使得推骨16、 18的横突(在图l和2中未示出)对准。 随后同样使参考支架22倾斜,直至在荧光检查下在设置在对准元件22内 的孔中未检测出双边缘时为止,上述对准元件22紧固到横杆30上。这样,由横杆28、 30所限定的参考平面精确地平行于推骨16、 18的横突延伸。 另一些涉及这种类型对准的详细资料已在标题为"用于使磨耗材料的工具 相对于推间盘腔隙对准的系统"的国际专利申请中作了介绍,上述国际专利申请由申请人与本申请在同一天申请。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都结 合在本文中以作参考。在参考支架22相对于患者20的脊柱(任选地)对准之后,按照第一 实施例,通过事先暴露的前侧入口通道90将固定螺钉58、 68拧入推骨16、 18中。螺钉柠入操作在图3中用箭头94、 96表示。在该操作过程中,将 固定螺钉58、 68如此拧入,使得它们优选是双皮层式贯穿推骨16、 18的 下部厚板,所述下部厚板远离推间盘腔隙14,如图4所示。这样,固定螺 钉58、 68分别刚性地连接到第一推骨16和第二推骨18上。因为下部厚板 可很容易用放射照相法检测,所以固定螺钉58、 68相对于推骨16、 18的 精密定位比较容易。在下一个步骤中,使两个推骨16、 18进入它们的自然正确的解剖学位 置。这理解为意思是指这样一个位置一一即如果患者处于站立而不弯腰的 姿势推骨16、 18所占据的位置,且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例如像在下部板上的 骨突时没有病理变化。在根据旧的放射照相不能确立患者20的自然解剖学 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求助于上述脊柱分段的生物统计学调查。另外,外 科医生可以用手岔开两个固定螺钉58、 68。在功能肌肉和韧带器官起作用 的情况下,两个推骨16、 18到达其自然解剖位置。在推骨16、 18转移到它们自然解剖位置的过程中,两个固定螺钉58、 68之间的角度一般必须改变。固定螺钉58、 68分别贯穿其中的两个夹紧 元件56、 66允许固定螺钉在一旋转平面内朝向前和向后的方向旋转,上述 旋转平面垂直于由横杆28、 30所限定的参考平面延伸。在推骨16、 18转 移到其自然解剖位置的过程中,另外一般必须在横杆28、 30上移动两个滑 动件50、 60,而同时使固定元件58、 68分别在夹紧元件56和66中旋转。一旦获得推骨16、 18的自然解剖位置,就分别借助于夹紧元件56、 66和借助于锁紧螺钉54a、 54b和64a、 64b将固定螺钉58、 68固定。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假定两个推骨16、 18之间的角度必需更小, 以^f吏两个固定螺钉58、 68向内旋转,如图5中箭头98、 IOO所表示的。图6示出两个处于其自然解剖位置的稚骨16、 18,所述自然解剖位置 如通过使两个固定螺钉58、 68相对于固定的参考支架22旋转所形成的。在这种固定的自然解剖位置,现在把推骨16、 18彼此对准的相邻厚板 借助于铣刀78以磨耗材料的方式进行机加工。这通常是必要的,以便清除 病理骨变形,所述病理骨变形伸入脊推管,并常常引起患者严重的疼痛。 作为副作用,用于待插入的推间盘假体的平坦对接面通过这种铣销操作来 制备。在这个实施例中,假定首先将第一推骨16对准第二推骨18的下部板 进行机加工。由于这个原因,将铣刀78以这种方式固定到第三夹紧元件 76上,使得铣刀头80的纵向轴线相对于第 一 固定螺钉58形成一预定角度。 该角度可以例如为2。。为了调整铣刀78和第一固定螺钉58之间的角度, 可以将一楔形模板102插入第一固定螺钉58和铣刀78之间的空隙中,如 如图1中箭头104所表示的。如果要在铣刀78和第一固定螺钉58之间调 整另一角度,则可以使用具有合适形状的另一模板。第三滑动件70和第一滑动件50之间的间距如此选定,使得当铣刀78 工作时,可以产生平的对接面,而不用必须清除不必要的、大量的骨材料。图7示出铣刀80在开始铣削操作时的位置。第一固定螺钉58和铣刀50和70限定,所述滑动件50、 70固定到才黄杆28、 30上。通过沿着导槽 82移动第三夹紧元件70,或者通过使铣刀头80在导槽82所限定的平面中 旋转,现在在第一推骨16上形成用于推间盘假体的支承板的平坦对接面, 如图8中标号106所表示的。现在对第二推骨18用同样方式重复该操作,如图8中所表示的。由此 在第二推骨18上所形成的对接面用图9中标号108表示。在借助于铣刀78机加工推骨16、 18结束之后,准备推骨16、 18之间 的空间以用于插入推间盘假体。如图9所示,现在推骨16、 18彼此面对的两个对接面106、 108是平的。倘如合适地选择模板102,则对接面106、 108形成推间盘腔隙的自然解剖角度。在下一步骤中,现在可以通过事先形成的前侧入口通道将推间盘假体 110插入推骨16、 18之间制得的空间,如图IO所示。推间盘假体110包 括两个支承板112、 114,所述两个支承板112、 114分别用它们朝向外的 侧面靠在推骨16、 18的铣平的表面106和108上。在支承板112、 114的 内侧上具有联接部分116、 118,所述联接部分116、 118—起形成球窝联 接。应该理解,上述方法的许多变型是可行的,且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按照上述方法,在铣削操作之前,借助于螺钉58、 68将推骨16、 18转移到它们的正确解剖位置。如果使用具有固定设计的假体,则这是有 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需通过铣削制备推间盘腔隙,以便将假体容纳在 其最佳位置。因此使推间盘腔隙适用于所述假体。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使推间盘腔隙的形状适合于待插入的假体是不 可能或不切合实际的。相反,使假体适合于推间盘腔隙常常是有利的。后 一种途径通常是优选的,因为外科医生在他判断必须清除哪部分骨组织时 应尽可能地自由。如果外科医生在才1^外科手术期间发现由于骨变性的结 果而必需清除相当大一部分椎骨,则不应该考虑这对假体的位置有什么牵 连。如果使假体适合于推间盘腔隙,则在铣削操作之后足以将推骨转移到 其正确的解剖位置。为了在铣削操作期间固定推骨,可以使用其它常规装 置例如托架。图11示出其中相当大量的骨材料必须由外科医生用铣刀78清除的情 况。在清除骨材料之后,现在将螺钉58、 68插入推骨16、 18,并利用制 备装置10来将椎骨16、 18转移到它们的解剖学上正确的位置,所述正确 的位置事先已根据生物统计学数据确定。然而,在这个位置中,推骨16、 18之间的腔隙具有未知的形状。为了确定形状,在完成调节步骤之后将一 模板120插入(见图12)相邻的推骨16、 18之间的腔隙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假定模板120具有可调节的刀片(未示出),因而模板120可以 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调节刀片直至它们沿着其刀刃紧贴在推骨16、 18 的铣削过的表面上为止。然后将模板120收回,并根据借助于模板120所确定的腔隙的几何形 状,现在可以装配假体,所述假体极佳地配合到推骨16、 18之间的腔隙中。 用于这个目的的特别合适的推间盘假体在标题为"推间盘假体"的国际专 利申请中已有介绍,所述国际专利申请由申请人在同一天申请。该较早申 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都结合在本文中以作参考。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多个 不同的联接部分116、 118,外科医生从所述不同联接部分116、 118中挑 选合适的一组。这使得可以改变球窝联接的曲率中心,并因此能确定相邻 推骨的可能运动。理想的是球窝联接的曲率中心应尽可能接近两个推骨 16、 18的解剖学上预先确定的活动中心。该位置可以用荧光镜检查或者模 拟程序确定。可选择地,或者除此之外,可以用不同厚度的支承板112、 114来按次序定位曲率中心。用于尽可能接近解剖学上预定的活动中心定位球窝联接曲率中心的备 选方案是使用如图13所示的额外的板或楔形件122、 124。代替使用不同 厚度的支承板112、 114 (或除此之外),可以将楔形件122、 124插在稚 间盘假体110的支承板112、 114的外表面与相邻的推骨16、 18之间。楔 形件122、 124可以从一组楔形件中选定,所述一组楔形件具有两个相互平 行(亦即楔角等于0。)或其间形成0°和45°之间的楔角的平面。各楔 形件就平面之间的距离和楔角而言互不相同。合适的楔形件122、 124是根 据借助于才莫板122测得的腔隙的形状选定。现在将推间盘假体110与楔形 件122、 124—起插入腔隙中,如上面参照图IO所说明的。在这个实施例 中,外科医生或者可以在推间盘假体110插入推间盘腔隙之前直接装配推 间盘假体110,或者在腔隙内部装配推间盘假体110。为此,外科医生将直 接利用大量不同形状的楔形件,因而可以将推间盘假体110调整至几乎任 何任意形状。
权利要求
1.用于制备用于插入椎间盘假体(110)的椎间盘腔隙(14)的制备装置,所述椎间盘腔隙(14)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椎骨(16、18)之间,上述制备装置包括a)参考支架(22),所述参考支架(22)能紧固在手术台(12)的上方;b)第一固定元件(58),所述第一固定元件(58)能刚性地连接到第一椎骨(16)上,并能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不同的第一位置;c)第二固定元件(68),所述第二固定元件(68)能刚性地连接到第二椎骨(18)上,并能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不同的第二位置。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固 定元件(58、 68)能以这种方式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使得在它们之 间形成的角度是在2。和10。之间。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固 定元件(58、 68)能以这种方式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使得在它们之 间形成的角度是在4。和8。之间。
4.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磨耗材 料的工具(78),所述磨耗材料的工具(78)能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材料的工 具(78)设计用于在第一推骨(16)上形成用于推间盘假体(110)的第一 平坦对接面(106)。
6. 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材料 的工具(78)包括铣刀头(80)。
7. 按照权利要求4-6之一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材 料的工具(78)能紧固到参考支架上不同位置。
8.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 件是接骨螺钉(58、 68)。
9. 用于将推间盘假体的支M( 12 )插入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推骨(VI、 V2)之间的推间盘腔隙中的方法,该方法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步骤a) 暴露通向推间盘腔隙的入口通道;b) 将笫一固定元件(58)连接到第一推骨(16)上;c) 将第二固定元件(68)连接到第二推骨(16)上;d )通过移动第一和第二固定元件(58、 68 )调节第一和第二推骨(16、 18)的位置;e)将推间盘假体(110)插入推间盘腔隙中。
10.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和b)之间 和/或步骤d)和e)之间具有从至少一个推骨(16、 18)清除材料的额外 步骤。
11. 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和e) 之间确定推间盘腔隙的几何形状。
12. 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可调节模板(120 ) 插入推间盘腔隙中,以用于确定推间盘腔隙的几何形状。
13. 按照权利要求9-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个间 隔元件(122、 124)引入推间盘腔隙中,上述间隔元件设置在推骨(16、 18)和推间盘假体(110)之间。
14. 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元 件(122、 124)为楔形。
15. 按照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 间隔元件(122、 124)选自多种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间隔件。
16. 按照权利要求15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至少一个间隔元件(122、 124)是根据借助于可调节才莫板(120 )确定的推 间盘腔隙的几何形状选定的。
17. 用于在推骨与推间盘假体之间引入的不同间隔元件组,其中每个 间隔元件(122、 124)都具有两个相互平行或在其间形成在1°和45°之 间的楔角的平表面,其中所述间隔元件就平表面之间的距离和楔角而言互不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椎间盘腔隙(14)的制备装置,所述椎间盘腔隙(14)由第一和第二椎骨(16、18)界定。这种制备在插入椎间盘假体(110)之前进行,以便保证椎间盘假体在椎骨(16、18)之间的正确定位。该制备装置(10)包括参考支架(22)和第一固定元件(58),上述参考支架(22)能紧固在手术台(12)的上方,上述第一固定元件(58)能刚性地连接到第一椎骨(16)上并能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不同的第一位置。第二固定元件(68)能刚性地连接到第二椎骨(18)上并能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不同的第二位置。磨耗材料的工具(78)能紧固到参考支架(22)上,优选处于不同位置。
文档编号A61B17/66GK101257853SQ200680032322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6日
发明者弗朗茨·小科弗 申请人:弗朗茨·小科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