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3865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及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显示有继续增多的趋势,且病程长,致残率高,易复发等特点。目前,治疗本病一是超早期应用溶栓治疗,但病人往往从发病到就诊时,已错过了有效的治疗时间,适合溶栓的病人很少,且费用高。二是对一般病人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但往往效果不佳。三是中医治疗,大多实证以清火平肝、引血下行为主,必要时结合补肾敛阴。虚证以补养气血,两顾阴阳为先,但得不到满意的疗效。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往治疗本病均以肝肾阴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以平肝熄风为主要治朔。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经认真分析,提出了血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确立了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益气养血的治疗原则,据此组方选药,制成胶囊,结果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一种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药,辅以黄芪补气行血。佐以鸡血藤、当归活血补血,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水蛭、土元、地龙活血化瘀通络,使以乌稍蛇有搜剔窜透之性,使药直达病所。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是经过发明人大量实践总结摸索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丹参2—4份、黄芪2.5—4.5份、鸡血藤1一3份、当归0.5—2.5份、红花0.5—1.5份、川芎0.5—2.5份、赤芍0.5—2份、水蛭0.5—1.5份、土元0.5—1.5份、地龙0.5—1.5份、乌稍蛇0.5—1.5份、三七0.1—l份。优选为丹参3份、黄芪3.5份、鸡血藤2份、当归1.5份、红花1份、川芎1.5份、赤芍L2份、水蛭1份、土元l份、地龙1份、乌稍蛇l份、三七0.6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胶囊、颗粒剂、片剂等,为了服用方便,以制成胶囊为最佳。其制备方法如下-①粉碎、灭菌取规定粉碎量的丹参,粉碎成细度为100目,粉碎后混合30分钟,收集原药粉,密封,转入灭菌工序,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灭菌温度为55",灭菌所用时间为12小时;②提取、收膏取规定提取量的丹参,加9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经IOO目过滤后,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縮至在50X: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1;药渣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经IOO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批投料量的当归、红花、川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6小时,并收集挥发油备用;第二次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四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提取液经IOO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规定批投料量的黄芪等其余七味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液经IOO目粗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将丹参水提液、当归红花川芎水提液、黄芪等其余七味水提液合并,减压浓縮至在50TC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061C静止,沉淀时间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縮至在50"C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2;③干燥将浸膏2与丹参、三七原药粉按比例混匀,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厚度不能超过L5cm,装入真空干燥箱,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并控制温度《85"C,干燥至全部无溏心时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将浸膏1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装入微波干燥箱内,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干燥完成后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配料制得药物干膏后,喷入挥发油,进娜碎,细度60目,收集粉未,密封,按产品规格分装成胶囊。本发明药物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一种理想药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观察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本发明药物为治疗药5物,对照组以维脑路通4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粮酐5(KM中,瀞脉点滴,为治疗药物。①治疗组160例中,男97例,女63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6.21土8.04岁,160例均病灶对倒体偏瘫。其中肌力V-IV级者64例,IV-III级者48例,III-II级者27例,11-1级者13例,I-0级者8例,伴有深浅感觉减退者87例,仅有浅感觉减退者59例,病灶对倒腱反射增高者127例,其中病理反射阳性者119例,伴有运动性失语者31例,中枢性面瘫149例,中枢性舌瘫146例,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156例,糖尿病史者57例,高脂血症病史者135例。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梗塞129例(左倒75例,右侧54例),丘脑梗塞15例(左倒9例,右倒6例),脑叶梗塞13例(左侧7例,右侧6例),大面积(在脑中动脉区)脑梗塞3例(左倒2例,右倒l例)。②对照组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8.37±6.05岁,62例均病灶对倒肢体偏瘫,其中肌力V-IV级者21例,IV-in级者14例,II-I级者8例,I-0级者4例,伴有深浅感觉减退者29例,仅有浅感觉减退者24例,病灶对侧腱反射增高者49例,其中病理反射阳性者51例,伴有运动性失语者7例,中枢性面瘫51例,中枢性瘫49例,病前有高血夺病史者57例,糖尿病史者21例,高脂血症病史者48例。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梗塞47例(左倒23例,右倒24例),丘脑梗塞7例(左侧4例,右侧3例),脑叶梗塞7例(左倒3例,右侧4例),大面积(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1例。2、研究方法(D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本医疗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之标准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一般发病后l-2曰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脑液不含血,CT检査发现脑梗塞部位。②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i、基本痊愈积分达24分以上者。2、显效积分增加超过IO分者。3、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以上者。4、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者。5、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至死亡者。计分方法1、神志状态神志清醒4分;神志恍惚(思睡、史醒后能与人言)3分;神志迷蒙(嗜睡、呼之答不确切)2分;神昏I分;昏愦(神昏同时兼有脱证)0分。2、语言表达;正常4分;一般表达,命名不能3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2分;不能说单词、词组l分;语言不能或基本不能O分。3、上肢肩关节正常4分;上举全而肌力差3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2分;上举不能肩1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O分。4、上肢指关节ffi常4分;^|^分别动沐有*效而肌力差3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握有成拳、不会伸l分;不会动O分。5、下肢髖关节正常4分;抬高45。以上3分;不足45°2分;摆动能平移1分;不能动0分。6、下肢趾关节正常4分;伸屈自如、力弱3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1分,不会动O分。7、综合功能生活能自理,自由交谈4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有部分功能不全3分;可行走,部分自理,尚需人辅助2分;可站立迈步,需人随时照料l分;卧床O分。3、治疗方法治疗组所有观察治疗的对象,均使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三次,每次4粒,14天为l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4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軒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除不再服用其它任何中药外,其它西药基础治疗两组相同。4、统计方法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xS)表示。5、结果与分析①疗效治疗组治疗组160例,基本痊愈40例,显效8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愈显率76.25%,总有效率95%。对照组62例,基本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愈显率48.39%,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3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常出现的主要临床证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头晕的改善均有较好的疗效。对照组对头晕头痛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95.92%),对口角歪斜证状的善较左(总有效率78.72%)。治疗组对各临床证状的改善均有很好疗效。两组间疗效比较,餘口角歪斜,语言障碍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各症状改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l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2.4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比较(见表2):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只有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他化验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血液流变学的3项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0.01)。说明本药物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流学指标的改善优于静脉点滴维脑路通。-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化比较(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下表同.2.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3):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酒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十分显著(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趋势,但除胆固醇外,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交比较,指标改善情况除胆固醇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本药物在调节指质代谢的作用方面优于维脑路通。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⑥毒副反应临床阶段性终端观察160例中,86例行肝功、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说明应用本药后无全身不良反应。仅有5%^病人,在^^ffi^药有焉綜部不适的感觉,改为饭后服用,不适症状可明显减轻。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实施例一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型制备方法取原料药丹参300g黄芪350g鸡血藤200g当归150g红花100g川芎150g赤芍120g水蛭100g土元100g地龙100g乌稍蛇100g三七60g制备方法以上十二味,取丹参150g、三七60g粉碎成细粉备用;另取剩余丹参150g,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51.30(50*C)的稠膏;取当归、红花、川芎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丹参药渣及其余黄芪等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縮至在50t:温度下相对密度为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在50'C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上述丹参浸膏混合,并加入丹参、人工牛黄细粉及适量淀粉,真空干燥,粉碎,混匀,制粒,T燥,喷入挥发油,搅匀,分装,制成1000粒,分装,包装,即得。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1粉碎、灭菌取规定粉碎量的丹参,经自控粉碎机组粉碎,自控粉碎机组的工作参数设定为筛网目数100目。粉碎后混合30分钟,收集原药粉,密封,转入灭菌工序。环氧乙烷灭菌器的工作参数设定为灭菌温度为551C;用环氧乙烷的量为1(T12Kg;环氧乙烷的压力为0.05^).075Mpa;灭菌所用时间为12小时。2提取、收膏取规定提取量的丹参,加9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经IOO目过滤后,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縮至在50。C温度下相对密度1.25,.30,得浸膏l;药渣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经IOO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批投料量的当归、红花、川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6小时,并收集挥发油备用;第二次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四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提取液经IOO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规定批投料量的黄苠等其余七味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液经IOO目粗过滤后,再经离机分离;将丹参水提液、当归红花川芎水提液、黄芪等其余七味水提液合并,紘压浓缩至在幼t温度下相对密度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06'C静止,沉淀时间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縮至在501C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2。3干燥将浸膏2与丹参、三七原药粉按比例混匀,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厚度不能超过1.5cm,装入真空干燥箱,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并控制温度《85'C,干燥至全部无溏心时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将浸膏1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上层每盘装4.2化,下层每盘装3.7Kg,装入微波干燥千燥箱内,使箱内真空度》0.08Mpa,根据浸膏的含水量确定干燥参数,干燥完成后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4配料所得本药物干膏(共200.(T300.0Kg)及挥发油(80(Tl200ml)配料,根据提取、制剂设备设计生产能力。5粉碎将本药物干膏加到万能粉碎机中,用60目锣粉碎,用收集粉末,密封。6总混总混前喷入本药物挥发油,一次总混数量《300.0kg:—次总混时间为15分钟。然后收集粉末,密封。7胶囊填充按产品规格分装成0.4g/粒,控制装量差异为±8.0%,设备分装速度为350550粒/分钟。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丹参2_4份、黄芪2.5—4.5份、鸡血藤1—3份、当归0.5—2.5份、红花0.5—1.5份、川穹0.5—2.5份、赤芍0.5—2份、水蛭0.5—1.5份、土元0.5—1.5份、地龙0.5—1.5份、乌稍蛇0.5—1.5份、三七O.l—l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每种原料药的用量为丹参3份、黄芪3.5份、鸡血藤2份、当归1.5份、红花1份、川芎1.5份、赤芍L2份、水蛭l份、土元1份、地龙1份、乌稍蛇1份、三七0.6份。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粉碎、灭菌取规定粉碎量的丹参,粉碎成细度为100目,粉碎后混合30分钟,收集原药粉,密封,转入灭菌工序,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灭菌温度为55'C,灭菌所用时间为12小时。②提取、收膏取规定提取量的丹参,加9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经IOO目过滤后,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縮至在50'C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1;药渣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经IOO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批投料量的当归、红花、川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6小时,并收集挥发油备用;第二次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四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提取液经IOO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规定批投料量的黄甚等其余七味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液经IOO目粗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将丹参水提液、当归红花川芎水提液、黄芪等其余七味水提液合并,减压浓縮至在50"C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06。C静止,沉淀时间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縮至在5(TC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2。③干燥将浸膏2与丹参、三七原药粉按比例混匀,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厚度不能超过1.5cm,装入真空干燥箱,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并控制温度《85'C,干燥至全部无溏心时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将浸膏1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装入微波干燥干燥箱内,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干燥完成后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④配料制得药物干膏后,喷入挥发油,进行粉碎,细度60目,收集粉未,密封,按产品规格分装成胶囊。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其主要是由丹参、黄芪、鸡血藤、当归、红花、川芎、赤芍、水蛭、土元、地龙、乌梢蛇、三七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可以被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本发明药物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一种理想药物。文档编号A61K36/71GK101310737SQ20071001679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申请日期2007年8月10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10日发明者于长虹,刘桂兰,王露霞,范玉义,赵玉英申请人:范玉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