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药物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20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药物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指--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是在制备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包括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膀胱炎和尿道炎药物中的应用,包括以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尿路感染(UTI,简称尿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菌侵犯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其中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根据炎症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比较广泛,多以尿路刺激症,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为临床特点,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可见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该病具有顽固性和迁延性的特点,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目前,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人类所有的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位居第二。据调查,本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发病率约为0.91%。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l:10,但在65岁以后,男性发病率迅速上升。在女性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高达2.37%,尤其是以生育年龄的已婚妇女最为多见。约40%50%的成年女性有过_次尿路感染病史,约27%48%健康女性(其尿路无解剖学异常)发生反复性UTI,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炎症上行,可能会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并危及生命。目前,很多女性对出现尿路感染症状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局部消炎清洗就可以了,这样不但不能保证对症治疗,长此以往,还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酸碱值,更不能治标兼治本,从病源的根本上来解决问题。更有些病人自行服用大量抗生素,如磺胺甲基异恶唑(SMX)和甲基苄氧嘧啶(TMP)、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控制住症状,但致病菌会迅速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尿路感染再次发作时,抗生素的疗效越来越差,服用剂量越来越大,不仅不能治好病,往往还会产生各种毒副作用。还有人发现一种药物疗效不佳就频繁换药,如此周而复始,导致炎症久治不愈。3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显示了良好的发展优势。中医认为,尿路感染属"淋证"的范畴,肾虚为该病之本,湿热瘀滞为病之标,多将之归为"热淋下焦湿热证",故在治疗上与西医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不同,采用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的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多采用以补肾培元为主、清热利湿为辅、兼活血化瘀利尿的中药,具有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无耐药性的优势。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如三金片、银花泌炎灵片等,疗效比较好,但也存在不足,如用药剂量较大,服用疗程较长。黄蜀葵花在民间有较多的应用,具有清利湿热、消炎解毒的功用,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入药历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晋朝葛洪所著的《肘后方》,记载其"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嘉祐本草》言其"治小便淋及催生……"。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黄蜀葵花的乙醇提取物(含有总黄酮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抑菌,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上有以黄蜀葵花单味药制成的黄葵胶囊(国药准字Z19990040,江苏苏中药业集团),治疗慢性肾炎疗效确切,其具有抗炎、利尿、活血、通络作用,可显著降低尿蛋白、血脂和血肌肝,减轻小管一间质损伤,提高红细胞免疫粘附力,促进CIC(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转运与消除,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减轻CIC介导性肾损伤和肾炎症。中国专利93110506.4公开了一种利用黄蜀葵花粗提物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乳糜尿的药物;中国专利200410035741.X提供了一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的提取制备方法;中国专利200610097615.6公开了一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用于制备治疗肾炎药物,但目前尚未有以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疗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是用作制备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包括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膀胱炎和尿道炎药物中的应用。和紫外一分光光度法控制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和总黄酮含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和药用载体。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含有有效治疗剂量的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和其他具有抗炎、抑菌、镇痛、利尿作用的药物。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各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建议临床患者使用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剂量为250500mg/次,一日三次。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提取物对实验中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抑菌谱较为广泛;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由冰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表明具有镇痛作用;灌胃给药后lh、3h及5h尿量与阳性对照呋塞米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炎、镇痛、利尿的作用,对治疗尿路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将本发明制成胶囊,为30例尿路感染患者试用结果表明,治疗尿路感染总有效率为90%,痊愈及显效为60%。治疗1周症状即减轻,治疗二周症状基本消失,三周90%病例症状、体征消失,说明其疗效可靠且无不良反应,治疗简单易行,不会产生耐药。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具体说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制备将黄蜀葵花加80%乙醇适量,提取1次,提取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縮成6(TC时相对密度为1.131.16的浓縮液,加适量水水沉24h,抽滤,浓縮至相应体积,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采用醇水梯度洗脱,水洗脱3个柱体积,10%及30%乙醇各洗脱3个柱体积,70%乙醇洗脱1个柱体积。洗脱液浓縮、干燥、粉碎后得到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其总黄酮含量为65%。实施例2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胶囊的制备取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250g,硬脂酸镁50g,过80目筛充分混匀,干法制粒,灌装胶囊1000粒,每粒含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250mg。用法每次2粒,每日三次。实施例3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片剂的制备取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250g,微晶纤维素45g,混匀,乙醇湿法制粒,过20目筛。加入硬脂酸镁5g,混匀,压制成片重为0.3g/片的片剂1000片,每片含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250mg。用法每次2片,每日三次。实施例4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颗粒剂的制备取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250g,糊精150g,过80目筛充分混匀,乙醇湿法制粒,包装成每袋4g的颗粒剂1000袋,每袋含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250mg。用法每次12袋,每日三次。实施例5药效学实验(一)体外抑菌实验1、细菌1.1实验菌株本实验共选用6种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大肠杆菌20株、绿脓杆菌15株、克氏肺炎杆菌10株、普通变形杆菌15株,共计90株。以上菌株均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集的临床分离菌株。全部菌种均进行常规方法鉴定。1.2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大肠杆菌ATCC25923、绿脓杆菌ATCC27853,均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上述菌株作为试验中的质控菌株。将上述各菌分别稀释至终浓度为1X105CFU/ml备用。2.培养基2.1水解酪蛋白琼脂(MH)培养基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0404。2.2营养肉汤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010203。3.药物配制采用二倍稀释法根据预试药物抑菌有效范围将上述各药物分别稀释配制成终浓度分别为0.015625、0.03125、0.0625、0.125、0.25、0.5、1、2、4、8、16、32、64、128、256mg/ml的含药琼脂平皿培养基,备用。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4.实验方法实验菌株与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将稀释好的菌液用多点接种仪分别接种到上述各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皿培养基的表面上,37"C培养18小时,无细菌生长的平皿中所含药物的最低浓度即为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数据统计观察各菌的MIC范围,采用NDST统计软件(孙瑞元主编)中的抑菌浓度参数计算程序计算MIC50及MIC90,同时记录浓度-抑菌百分率曲线。6.结果6.1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果。对大多数实验菌种的MIC范围均在0.03125-16mg/ml之间,MIC50大多为0.5-4mg/ml,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的作用为最强,MIC50为0.5-lmg/ml,对变形杆菌绿脓杆作用次之,MIC50为4-8mg/ml,对3株标准菌株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综合上述结果,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对实验中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抑菌谱较为广泛。(二)抗炎试验l.试验方法将体重27-32g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组(500mg/kg)、中剂量组(250mg/kg)、小剂量组(125mg/kg)、阿司匹林(200mg/kg)阳性对照组和自来水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3天,灌胃体积0.8ml/29g,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自来水。末次给药后1.5小时,将30ul二甲苯涂于小鼠左耳廓前后两面致炎,右侧耳廓作为对照。致炎后30分钟将小鼠处死,用直径9mm打孔器在相同的部位取下左、右耳片,称重,计算左、右耳片重量差为肿胀度。结果见表l。表l.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n=10)组另'J齐懂(mg/kg)左右耳片重量差(mg,X土SD)P值空白对照—29.75±3.43---阳性对照20021.20±6.34*<0.01大剂量组50020.75±6.05**<0.05大剂量组25025.60±4.81*<0.05小剂量组12526.71±4.37〉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250mg/kg-500mg/kg对二甲苯所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阿司匹林(200mg/kg)抑制作用非常明显(P<0.05)。3.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250mg/kg-500mg/kg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镇痛试验l.热板法l.l试验方法预选痛阈(热板温度55士0.5。C)在30秒钟内的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500mg/kg)组、中剂量(250mg/kg)组、小剂量(125mg/kg)组,阳性对照(500mg/kg)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体积0.8ml/20g,对照组给等体积的水。将小鼠置XZC-2B型自控温度热板仪中,分别测定各鼠给药后90、120、150分钟时的疼痛阈值。1.2试验结果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中剂量及阳性对照物可明显提高热板法所引起的疼痛阈值(P<0.05)。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2.扭体法2.1试验方法取18-22g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组(500mg/kg)、中剂量组(250mg/kg)、小剂量组(125mg/kg),阳性对照组(西瓜霜,500mg/kg)及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体积0.8ml/20g,对照组给等体积的水。给药后1.5小时,各组分别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0.2ml/20g,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后即刻记录各组小鼠15分钟内的扭体次数。2.2试验结果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与阳性对照物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中剂量组有镇痛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作用不明显(P〉0.05)。表3.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X士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3.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500mg/kg)、中剂量(250mg/kg)可明显提高热板法试验小鼠疼痛阈值;灌胃给药(500mg/kg)可明显抑制由冰醋酸(0.6%)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使动物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说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四)利尿试验1、动物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27士2g,2、方法与结果选健康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自由饮水,禁食12h后,挤压耻骨联合上缘膀胱部位排空尿液,每只小鼠分别置于简式代谢笼中,禁食禁水,用脱脂棉吸收尿液,分离粪便。以脱脂棉增重作为每只小鼠尿量指标。各组灌胃前分别灌胃给生理盐水进行水负荷,0.3ml/10g体重,并立即轻压腹部,使膀胱排空。将已水负荷的小鼠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即1号、2号、3号供试品组(0.5ml/25g体重)、阳性对照呋塞米(0.2g/kg)及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灌胃给药(0.5ml/25g体重),对照组给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立即将小鼠放入代谢笼内,尿液通过代谢笼下的漏斗流入刻度容器内,收集并测量灌胃后lh、3h及5h尿量,各组小鼠同一时间点内的尿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4。表4供试品对小鼠尿量的影响(X土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中剂量0.50.970±0.412**0.730±0.2910.173±0.130低剂量0.250.486±0.1180.302±0.1460.354±0.230呋塞米片0.2g/kg2.101±0.201**0.914士0.171林0.382±0.194*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林P〈0.01结果表明,本发明中剂量供试品在给药后lh小鼠尿量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例6黄蜀葵花总黄酮对3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疗作用(一)病例选择诊断标准1、症状①尿频②尿急③尿道灼痛④腰痛⑤小腹疼痛2、体征①体温〉37'C②膀胱压痛③肾区叩击痛3、实验室检査①尿培养阳性②尿WBC>5个/HP③尿RBC>2个/HP④血WBO8xl07L凡实验室査2项阳性,再结合2项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本病。(二)观察方法1.分组设A组(治疗组)30例;B组(对照组)28例。2.治疗方法与用药剂量(1)接受观察的A、B两组病例,观察期间均停用一切抗生素及治疗尿路感染的其它药物。(2)A组用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胶囊治疗,每次2粒(0.30g/粒),一日3次,口服。(3)B组用复方新诺明治疗,每次2片,12小时,口月艮1次,同时服用小苏打1.0g。(4)疗程两组均以l周l疗程,均观察3—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三)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组①性别男1例,女29例,男、女比l:29②年龄最小29岁,最大70岁,平均32.05岁③婚姻状况全部己婚对照组情况与治疗组相似2、临床与实验资料治疗组①病程最长2年,最短4天②尿路各节段发病情况肾盂肾炎5例,下尿路感染25例③尿培养菌种大肠杆齒、粪链球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支原体等。对照组以上各项与治疗组相似。3、治疗结果(l)治疗组疗效情况见表l。表1治疗组疗效情况<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24例/28例),痊愈及显效率为53.6%(15/18),无效14.3%。(3)毒性及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皮疹、药物疹、固定药疹、恶心呕吐等情况,说明不宜长期服用。(四)结论本组资料显示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治疗尿路感染总有效率为90%,痊愈及显效为60%。治疗1周症状即减轻,治疗二周症状基本消失,三周90%病例症状、体征消失,仅6.7%病人有尿道灼热感,3.3%有小腹痛,说明其疗效可靠且无不良反应,治疗简单易行,不会产生耐药。而抗生素和磺胺类虽目前应用广,但副作用多,并易引起耐药。本次观察对治疗组5例病人治疗后40天进行随访,无1例复发。权利要求1、一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药物新用途,其特征在于制备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2、权利要求l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黄蜀葵花总黄酮冇效部位在制备治疗膀胱炎药物中的应用。3、权利要求l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尿道炎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是一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是在制备治疗尿路感染药物中的用途,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黄蜀葵花具有利水、散瘀、消肿、解毒之功效,可改善尿路感染多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本发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葛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因此本发明对治疗尿路感染,尤其是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618051SQ20081001717公开日2010年1月6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2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发明者凌沛学,尚立霞,玲张申请人:凌沛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