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纯氧舱的洗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保健的氧舱设备,特别是一种纯氧舱的洗舱装置。
技术背景具有显著疗效的纯氧舱(亦称氧气加压医用氧舱),是将患者置身于一个充有高 氧浓度而又高气压的密闭环境中,患者通过呼吸这种高氧浓度的气体来达到祛病的目 的。因此,患者呼吸气体的氧浓度高低是决定该氧舱疗效的关键因素。 一般地,为提 高治疗时的氧浓度,通常采取先提高舱内起始氧浓度的办法。因为氧舱在未投入工作之前舱内氮气占了79%,为了提高此时的氧浓度,达到高氧分压的环境,临床上一般 是采取在正式加压治疗之前,先通过向舱内输入氧气来置换原有空气的办法(亦称洗 舱)来提高舱内的起始氧浓度。这样,通过不断地动态换气可以逐步排除舱内的原有 空气,从而提高舱内氧浓度。上述的舱内气体置换效率与进气管、排气管在舱内的开口状态密切相关,目前, 临床上采取的进气管、排气管的开口状态一般是分别在舱内各设置一个进气口和一个 排气口,并由两个阀门分别控制,进气口与排气口在舱内通常是按上、下对角线的方 式来布置。实践证明偏离对角线的区域,舱内气体置换将受到影响,远离对角线的区 域,舱内气体置换将成为不可能,这种氧气无法置换的死角,最终将影响洗舱效果。 另外,目前有的氧舱还采用一个进气口与一个排气口,并在舱内按同侧一字线的方式 来布置,此时,舱内气体置换易呈短路状态,实践证明,这种氧舱的洗舱效果不佳。综上所述,对于目前仅采用单个进气口和单个排气口组成的洗舱装置,不管采用 何种布置方式,都存在着洗舱时间长、耗氧量多、起始氧浓度达不到要求的弊端,因 此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提高纯氧舱的 洗舱氧浓度(起始氧浓度)的洗舱装置。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包括有 一氧舱壳体;一进氧装置,设置在所述氧舱壳体内的任意一端;一排氧装置,和该进氧装置相对而设,位于所述氧舱壳体内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氧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进氧口。为使从进氧口出来的气体更为均衡,所述的进氧装置可以采用沿氧舱壳体的横截 面周向布置的框式结构,如呈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供氧框,所述的进氧 口则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供氧框上的进氧孔,该供氧框由至少一段呈直线状或圆弧形的 管路组合而成,且沿所述氧舱壳体的横截面周向布置,所述进氧孔开在所述管路的管 壁上,该进氧孔开口和所述的排氧装置相对、并朝向该氧舱壳体横截面,使得该供氧 框能提供和该氧舱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一致的气流。具体地,可以采用一由至少一段弯管组合而成的圆形供氧环,该供氧环同样沿所 述氧舱壳体的横截面周向布置,为了使洗舱能够出现由舱尾向前的、并且和氧舱横截 面形状大致相同的气流,在所述供氧环上可以开设出若干个与舱体纵轴平行,以及与 舱体纵轴成一定夹角的沿多个方向的进氧孔,优选地,所述供氧环的弯管管壁上开有 沿该供氧环的横截面分别排列的内、外圈进氧孔,内、外圈进氧孔可以相互交叉,或 者两两对应;其中,所述的外圈进氧孔开口方向和所述氧舱壳体的横截面中心轴相平 行,而所述的内圈进氧孔开口方向则与该外圈进氧孔的开口方向成一夹角,并同时朝 向所述氧舱壳体的横截面中心。为减轻舱内进气噪声,所述供氧环的弯管内填充有耗能消音材料。所述的排氧装置可以为一和所述进氧装置相对的排气舱门,这样,在排气的时候 只需将排气舱门打开一定的缝隙,舱内的气体就能迅速排出舱外,节省了排气时间。为了达到较好的排气效果,所述的排氧装置在氧舱壳体内可以为一同样包括由至 少一段弯管组合而成的、开有出氧孔的排氧环。为了提高排气效率,加快排气的速度,所述排氧环上的弯管管壁上可以布置有和 所述进氧孔一一对应的出氧孔。所述排氧环上的弯管管壁上也可以布置有沿任意方向而开的出氧孔。为实现洗舱过程中舱内无压或有压的两种工作状态的要求,所述出氧孔的孔径可 以设计成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氧孔的孔径,当在无压状态时,如果出氧孔的孔径较进氧 孔的孔径大,则能够加快氧气从排氧环排到舱外的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了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进气口,能够 有效地改善洗舱效果;具体地,采用了多孔框式布局,在供氧环上开设一系列朝向氧 舱壳体横截面的进氧孔,使得进入氧舱壳体内的氧气从氧舱壳体的一端到另一端形成一个和氧舱壳体横截面形状相仿的柱状气流,这样一来,从供氧环中喷出的氧气能够 填充到舱内的各个角落,可有效避免原先只有一个进气口、 一个出气口的两点直线式 布局而造成的舱内某些空间因氧气无法喷到而产生的死角。另一方面,为了使得进入舱内的气流更为均衡,所述的供氧环可以由两个半圆弯 管、三个或者数个弧形弯管组成,弧形弯管的数量越多,则喷出的氧气气流越均衡;同时,在和供氧环相对的氧舱壳体另一端设置一个和该供氧环的框式结构以及气孔开 口方式相似的排氧环,使得从进气到排气的效果更佳,不仅可縮短洗舱时间,还能够 降低洗舱的耗氧量,从而可显著增加舱内起始氧浓度,为提高纯氧舱的治疗效果打下基础。
图l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供氧环进气)。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排氧环出气)。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供氧环正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阶梯剖剖视图。图6为图5中所示I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供氧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供氧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供氧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本发明的纯氧舱洗舱装置包括有氧舱壳体l、设置在氧舱壳体l内一端的进氧装置以及设置在氧舱壳体l内另一端的排氧装置,参见图l;在进氧装置的连接管路上还串 接有压力调节装置(图中未示),具体可采用氧气减压器,在该管路上另外又串有流 量计(图中未示),具体可以采用玻璃转子流量计或涡轮电传式流量仪,而排氧装置 的连接管路上也串有一只流量计(图中未示),具体可釆用玻璃转子流量计或涡轮电 传式流量仪,上述流量计和氧气减压器的连接方式属于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的主要发明点在于进氧装置的进气口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又由于一般 氧舱壳体l的横截面ll呈圆形,为使氧舱内能够出现由舱尾向前的大致圆柱体气流,该 进气口采用了框式布局,为由两段半圆弧形弯管21相对而组成的一个圆形供氧环2,使 得该供氧环2具有和所述氧舱壳体1的横截面11相同的形状,两段弯管21共接到一个三 通连接件5后再连接到总的通路上,参见图2;而供氧环2在弯管21的管壁上分别开有沿 该供氧环2的横截面排列且成相互交叉排列的内圈进氧孔211、外圈进氧孔212,参见图 4;其中,所述的外圈进氧孔212开口方向和所述氧舱壳体1的横截面11中心轴相平行, 而所述的内圈进氧孔211开口方向则与该外圈进氧孔212的开口方向成一夹角3 ,并同 时朝向所述氧舱壳体1的横截面11中心,'为降低供氧环2出气时产生的噪声,在供氧环2内还填充有耗能消音材料4,参见图5、图6。所述的排氧装置可以直接采用一扇和所述进氧装置相对的排气舱门,在需要排气 时,只需要将排气舱门打开一定的缝隙,气体就能够迅速从该排气舱门排出到舱外。 本实施例采用的排氧装置为一同样包括由两段半圆弧形弯管31相对而组成的一个圆形 排氧环3,该排氧环3的弯管31管壁上布置有和所述内圈进氧孔211、外圈进氧孔212 — 一对应的内圈出氧孔311、外圈出氧孔312,参见图3;在实际使用时,供氧环2和排氧环3上可以开设一排或者多排的有规则排列或无规 则排列的孔,关键是能够在氧舱舱体内形成一个和氧舱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一致的柱状 气流。而排氧环3上的出氧孔和供氧环2上的进氧孔可以是有规则的相对而开,即所述 的内圈出氧孔311、外圈出氧 L312的开孔方向可以和供氧环上的内圈进氧孔211、外圈 进氧孔212的开孔方向分别一一对应,也可以是无规则的任意而开,即排氧环3上的出 氧孔方向可以沿任意一个方向而不受供氧环2上的进氧孔方向限制。并且,内圈进氧孔 211、外圈进氧孔212的孔径和内圈出氧孔311、外圈出氧孔312的孔径可以大小相同, 但是, 一般洗舱过程包括舱内有压或无压两种工作状态,为了在舱内无压工作状态下 能够实现较快的排气,所述的排氧环上的出氧孔直径应大于所述供氧环的进氧孔直 径。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分别为三个不同实施例的供氧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 为所述实施例一的供氧环结构示意图,该供氧环2由两段半圆弧形的弯管21组合而成一 个完整的圆环;图8为实施例二,是由单独一个圆形弯管21组成的供氧环;而图9为实 施例三,包括了三段弧形弯管21。弧形弯管的数量多少决定了从供氧环进舱的氧气气 流均衡程度, 一般,选择两段、三段或者更多段的弯管组成一个供氧环以平衡从进氧 孔出来的氧气流量,使得舱内气流更为均衡,达到较好的洗舱效果,相应地,在连接 管路上可以分别用三通连接件、四通连接件或者多通连接件将多段弯管共接在一起后 再连接到总的通路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包括有一氧舱壳体(1);一进氧装置,设置在所述氧舱壳体(1)内的任意一端;一排氧装置,和该进氧装置相对而设,位于所述氧舱壳体(1)内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氧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进氧口。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氧口为设置 在一供氧框上的进氧孔,该供氧框由至少一段呈直线状或圆弧形的管路组合而成,且 沿所述氧舱壳体(l)的横截面(ll)周向布置,所述进氧孔开在所述管路的管壁上,该进 氧孔开口和所述的排氧装置相对、并朝向该氧舱壳体(l)横截面(ll),使得该供氧框能 提供和该氧舱壳体(l)的横截面(l l)形状一致的气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氧框为一由 至少一段弯管(21)组合而成的供氧环(2),所述供氧环(2)的弯管(21)管壁上开有沿该供氧 环(2)的横截面分别排列的内、外圈进氧孔(211、 212),其中,所述的外圈进氧孔(212) 开口方向和所述氧舱壳体(l)的横截面(ll)中心轴相平行,而所述的内圈进氧孔(211)开 口方向则与该外圈进氧孔的开口方向成一夹角(P),并同时朝向所述氧舱壳体(l)的横 截面(ll)中心。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环(2)的 弯管(21)内填充有耗能消音材料(4)。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氧装置为一 和所述进氧装置相对的排气舱门。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氧装置在氧 舱壳体(1)内为一同样包括由至少一段弯管(31)组合而成的、开有出氧孔的排氧环(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氧环(3)上的弯 管(31)管壁上布置有和所述进氧孔一一对应的出氧孔。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氧环(3)上的 弯管(31)管壁上布置有沿任意方向而开的出氧孔。
9、 根据权利要求6、 7或8所述的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氧孔的 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氧孔的孔径。
全文摘要
一种纯氧舱的洗舱装置,包括有一氧舱壳体;一进氧装置,设置在所述氧舱壳体内的任意一端;一排氧装置,和该进氧装置相对而设,位于所述氧舱壳体内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氧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进氧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进氧口,能够有效地改善洗舱效果,可有效避免原先只有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的两点直线式布局而造成的舱内某些空间因氧气无法喷到而产生的死角,从而可显著增加舱内起始氧浓度,为提高纯氧舱的治疗效果打下基础。
文档编号A61G10/00GK101249035SQ20081006027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付文秀, 张建国, 李中平, 燕 蒋, 邹维贤, 陈秀梅, 陈赛莲 申请人:烟台东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邹维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