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87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背景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有1.6亿高血压病人。脑卒中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中国高血压病人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脑卒中一旦发生,病人非死即残。高血压及并发症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家庭、医疗、社会的经济负担,使高血压已由单纯的个人病痛,转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寻找具有预防、控制、治疗高血压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是目前国际生物医学科学家和病人的共同愿望。桑叶,又名"铁扇子",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是药食同源的药材,传统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可常服,祌仙服食方,乃平足阴阳之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临床有以桑叶为君药的降血压复方,民间也常以桑叶茶治疗高血压。湖南中医研究院的药理研究也表明,桑叶具有抗高血压作用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饲料中加入桑叶,连续喂养数日,高血压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研究者给高血压大鼠连续喂养桑叶数周,也证明其具有降血压作用。然而上述应用并没有确定桑叶降血压作用的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因此,目前桑叶在降血压方面的应用还多以泡茶饮用,而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这种服用方法并不适合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因此若能筛选出桑叶降血压作用的活性部位,开发出桑叶降血压作用的活性部位制剂,或功能因子明确的功能食品,将为高血压患者选用桑叶制剂提供极大的方便。此外,我们在研究桑叶总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血管舒张作用时发现,桑叶对血管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舒张作用又有收縮作用,舒张作用大于收縮作用,因此桑叶所表现出来的血管舒张作用是舒张及收縮作用的综合表现,如果能除去桑叶中具有血管收缩活性的成分,则有望使获得的提取物血管舒张作用增强。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从而实现了上述目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实现上述目标,以血管舒张作用为指导,对桑叶活性部位的提取及树脂处理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了考察,提供一种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提取物活性部位是将桑叶经醇提取、树脂吸附、依次用水、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浓縮、干燥而获得的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桑叶活性部位提取物。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桑叶粉碎后,用5-12倍25%95%乙醇(优选50%75%,最优选50%),于25-100。C条件下(优选7510(TC,最优选100。C)加热回流提取1-4次(优选23次,最优选2次),每次0.5-2h(优选12小时,最优选l小时),将提取液过滤浓縮回收乙醇,取上清液;2)将上清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选用树脂为S8、AB-8、DA201、HPD-IOO、HPD-400、HPD600、HPD750,优选HPD-100、HPD-400,AB-8最优选HPD-100);桑叶与树脂的比例为i:ii:3,优选i:2i:3,最优选i:2;以ibv3BV(优选2BV,即两倍树脂床体积)水冲洗树脂柱,弃洗脱液;以50%90%(优选70%80%)乙醇洗脱,洗脱剂体积为1.5BV3BV(优选2BV),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縮干燥或喷雾干燥即得桑叶活性部位提取物。本发明制备的桑叶活性部位,其降血压作用的活性部位总黄酮含量为50.0%70.0%,其中水解后槲皮素含量为5.0%7.0%(g/g),山柰酚含量为1.5%~2.5%(g/g),不含桑叶生物碱。经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桑叶活性部位是除去了桑叶中具有血管收縮活性的成分。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桑叶活性部位在制备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桑叶活性部位与药用赋形剂制备的制剂形式主要包括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固体制剂主要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含软胶囊)、滴丸剂。液体制剂主要包括口服液体制剂和注射液体制剂。所述制剂的给药形式主要包括口服给药或非肠道给药,优选口服给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桑叶是药食两用药材,制备的活性部位安全性高;(2)本发明使用树脂处理后,其血管舒张活性大于处理前,说明经树脂处理后,除去了桑叶中具有血管收縮活性的成分;(3)本发明使用树脂处理后得到的活性部位,重量仅占药材重的56%,便于制备桑叶降血压制剂,有利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4)本发明提供的桑叶活性部位提取物以大孔树脂处理,乙醇洗脱,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树脂可重复使用。图1为桑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KC1预收縮内皮完整血管张力的影响。图2为桑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PE预收縮内皮完整血管张力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范围。实施例l桑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比较桑叶水提取物的制备取桑叶药材适量,剪碎,加10倍量水于沸水浴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经减压旋转蒸发,浓縮至0.4g/mL(以生药量计)。桑叶醇提物的制备取桑叶药材适量,剪碎,依次用10倍量70%、50%乙醇于沸水浴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经旋转蒸发,蒸去乙醇并继续浓縮至0.4g/mL(以生药量计)。实验方法参照文献方法[3]制备大鼠主动脉环,以LH-663型传感器及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血管环张力,以乙酰胆碱检査血管内皮是否完整。经内皮检查后的血管环,加苯肾上腺素(PE)或KC1使终浓度分别为为l(T6mol/L、6xlO—2mol/L,达收縮平台后,采用累计加药法加入桑叶提取物,加药间隔为30min,记录血管张力变化,以达收縮平台时的血管张力为100%,计算药物对血管的舒张作用。结果参见图1,图2。图1是桑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KC1预收縮内皮完整血管张力的影响(n=68);与对照组比较,**尸<0.01,与水提取物组比较,##尸<0.01。图2是桑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PE预收縮内皮完整血管张力的影响(n=68);与对照组比较,**尸<0.01,与水提取物组比较,絲尸O.Ol。由两图可知,桑叶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均浓度依赖性地降低KC1/PE预收縮血管张力,经统计分析,桑叶醇提物的舒血管活性明显强于桑叶水提物(尸O.Ol)。实施例2不同提取条件下得到的桑叶活性部位提取物舒血管作用取桑叶若干,加入12倍量不同浓度乙醇,按表l提取条件进行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以水定容至0.4g药材/ml,按实施例l实验方法,考察各种提取液在相当于药材8g/L时,对PE预收縮内皮完整血管的张力变化,结果见表lo表l不同提取条件得到的提取物对PE预收縮血管张力的影响(n=5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表1为四因素四水平提取条件下所得提取物的血管舒张活性,由直观分析可知,提取温度对提取物血管舒张影响最大,温度升高提取物血管舒张作用增加;乙醇浓度对于提取液血管舒张活性的影响其次,当乙醇浓度为50%时,提取物血管舒张活性最大;提取次数为24次,血管舒张活性差别不大,故选择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0.52小时范围内,差别不大,故选择l小时为最优条件,因此,选择12倍量50%乙醇,100。C沸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l小时为最优提取条件。实施例3桑叶大孔树脂吸附后不同洗脱液舒血管作用比较桑叶适量,以12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经旋转蒸发回收乙醇,以药材与树脂l:3之比上HPD100型大孔树脂柱,先后以2BV的水、2BV70X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将乙醇洗脱液定容至相当于药材0.4g/ml的溶液,按实施例1方法考察总提取物、水洗脱物、醇洗脱物对PE预收縮血管张力的影响,以加入提取物前血管张力为100%计算,结果见表2。表2大孔树脂不同溶剂洗脱物对PE预收缩内批完整血管张力的影响(n=5~8)Sijii张力/%由表2可知,桑叶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处理后,其水洗脱物使血管张力增加,即水洗脱物具有收縮血管作用,醇洗脱物使血管张力减小,且减小程度大于总提取物。实施例4不同种类大孔树脂吸附物质的舒血管作用比较称取处理好的各种大孔树脂适量置锥形瓶中,加入回收乙醇后的桑叶提取液适量(树脂桑叶二lg:4g),置摇床中振摇2h,静止24h后,过滤,将滤出的树脂置另一干净锥形瓶中,加入70%乙醇适量,振摇2h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后定容至相当于0.4g药材/ml的溶液,按实施例1方法比较孵育液中桑叶浓度为8g/L时,对PE预收縮血管的舒张作用,结果见表3。表3桑叶经不同种类树脂静态吸附及解析后对PE预收縮血管的作用(n二58)树脂类型舒张百分率树脂类型舒张百分j~"42.72±3.8HPD40()66.08±6.7DA20151.63±4.7HPD60055.25±5.7AB-860.64±5.7HPD75058.73±4.8HPD10069.98士4.9_注表中数据为使用内皮完整血管得到实施例5桑叶不同工艺大孔树脂吸附产物的舒血管作用比较按实施例2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回收乙醇后用HPD100大孔树脂,按表3条件进行纯化,乙醇洗脱物减压干燥后得浸膏,按实施例l考察不同条件所得浸膏的血管舒张(孵育液中药物浓度相当于8g药材/L)作用,结果见对照总提取物水洗脱物70%乙醇洗脱物表4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浸膏对PE预收縮血管的舒张作用(n=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综合考察洗脱条件与血管舒张活性的关系,洗脱流速2BV/h4BV/h均可,但工厂化生产中2BV/h已经足够,故最优选2BV/h;上样比例l:2与h3差别不大,但均好于l:1,从节约成本考虑最优选l:2;乙醇浓度差别也不大,但70%80%有利于回收溶剂的再利用,因此最优选70%;洗脱体积1.5BV3BV差别也不大,但2BV,3BV好于1.5BV,故最优选2BV。实施例6桑叶活性部位降血压成分的初步分析一、定性鉴别1.黄酮类成分鉴别(1)盐酸镁粉反应取提取物适量,以60%乙醇溶液溶解,加镁粉少量,滴加浓盐酸数滴,察泡沫颜色。样品溶液在加入镁粉和浓盐酸后,迅速产生粉红色泡沫。(2)薄层色谱法取提取物少许,加入60%乙醇溶解,取10pl点在聚酰胺薄膜上,展开剂为90%乙醇;显色剂为三氯化铝乙醇液,于紫外分析仪365nm下观察,可见黄绿色荧光斑点。2.多糖鉴别萘酚-硫酸试剂法(Molish)反应)取提取物浸膏少许,加60%乙醇溶解,a一萘酚溶液数滴,振摇,斜置试管,沿壁加入浓硫酸,静置,二层溶液的界面出现紫色环,表明含有多糖。3.生物碱鉴别经三种生物碱沉淀试剂检验,本法制备的提取物均显阴性反应,表明提取物中不含生物碱。二、定量分析以比色法测定桑叶提取物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含量,以盐酸水解,HPLC分析法测定水解槲皮素及山柰酚含量,结果见表5。表5不同批次桑叶提取物的含量分析(%,g/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无需进一步详细阐述,相信采用前面所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最大限度地应用本发明。因此,前面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应理解为仅是举例说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将桑叶粉碎后,用5-12倍25%~95%乙醇,于25-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1-4次,每次0.5-2小时,将提取液过滤浓缩回收乙醇,取上清液;(2)将上清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桑叶与树脂的比例为1∶1~1∶3,以1~3倍树脂床体积的水冲洗树脂柱,弃洗脱液;以50%~90%乙醇洗脱,洗脱剂体积为1.5~3倍树脂床体积,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或喷雾干燥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用5-12倍50%75%乙醇,回流提取,于75100。C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大孔树脂选用树脂S8、AB-8、DA201、HPD-IOO、HPD-400、HPD600或HPD750,桑叶与树脂的比例为1:21:3,以2倍树脂床体积的水冲洗树脂柱,以70%80%乙醇洗脱,洗脱剂体积为2.0倍树脂床体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提取物中总黄酮重量百分含量为50.0%70.0%,其中水解后槲皮素重量百分含量为5.0%7.0%、山柰酚重量百分含量为1.5%2.5%,不含桑叶生物碱。5.根据权利要求1制备方法提取的桑叶活性部位在制备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提供的桑叶活性部位与药用赋形剂制备的药物制剂形式为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固体制剂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滴丸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液体制剂为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液体制剂。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是将桑叶经醇提取、树脂吸附、依次用水、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浓缩、干燥而获得的活性部位提取物。本发明提供的桑叶活性部位,其总黄酮含量含量为50.0%~70.0%,不含桑叶生物碱。本发明制备的桑叶活性部位提取物,可在制备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使用树脂处理后得到的提取物,重量仅占药材重的5~6%,其血管舒张活性大于处理前,除去了桑叶中具有血管收缩活性的成分,便于制备桑叶降血压制剂,有利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树脂可重复使用。文档编号A61K36/605GK101244124SQ20081005986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优先权日2008年2月22日发明者吴好好,强夏,楼黎静,蒋惠娣,钱文春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