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85249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属于炼钢技术领域。该装置的具体设置为制氧厂的氮气供给装置与3#高炉喷煤装置通过第一管道相连,第一管道上顺序设置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在第一截止阀的出口端设有与3#高炉本体相连的第二管道、与第二管道并联的第三管道,第二管道上顺序设置第一球阀、调节阀和第二球阀;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球阀。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保证氮气的正常供气,且压力平稳,有效满足高炉氮气所需压力范围,保障了高炉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在氮气供给过程中不需随时调整压力,可长时间保障正常,减轻操作负担。
【专利说明】
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供3#高炉氮气供气管道如图1所示,氮气由制氧厂供出至截止阀1-1, 然后分别通过截止阀1-2、1-3供至3#高炉喷煤、3#高炉本体,3#高炉喷煤用气压力为 1.4Mpa,而3#高炉本体用气仅为0.9Mpa,3#高炉本体用气在设计上采取直供方式,只能通过截止阀1-3进行调节,但氮气在供应过程中,由于其他系统使用及管网等因素,如从制氧厂供氮气至炼钢及烧结工艺等,压力随时波动,忽高忽低,供气压力一直处于不可控状态,直接影响主线生产。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炼钢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该装置可正常供气,且压力平稳,有效满足高炉氮气所需压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制氧厂的氮气供给装置与3#高炉喷煤装置通过第一管道相连,第一管道上顺序设置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
[0006]在第一截止阀的出口端设有与3#高炉本体相连的第二管道、与第二管道并联的第三管道,第二管道上顺序设置第一球阀、调节阀和第二球阀;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球阀。
[0007]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管道为DN200管道。
[0008]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二管道为DN200管道。
[0009]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三管道为DN200管道。
[001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调节阀与调节控制模块相连。调节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调节阀的开关程度。
[0011]在3#高炉正常生产用气时,全开调节阀前、后的第一球阀和第二球阀,关闭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球阀,用调节阀按需求调整氮气供给压力,当管道压力超出调节阀的控制能力时,使用第一球阀和/或第二球阀进行共同调节,以维持压力的稳定;当第二管道上的第一球阀、调节阀和第二球阀中的一个或几个阀门需要进行检修时,则采用第三管道进行供气,利用第三球阀来控制氮气供给压力。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〇〇13](1)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保证氮气的正常供气,且压力平稳,有效满足高炉氮气所需压力范围,保障了高炉工作的稳定性。
[0014](2)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氮气供给时,不需随时调整压力,可长时间保障正常,减轻操作负担。【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现有氮气供给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第三管道;4、3#高炉喷煤装置;5、氮气供给装置;6、调节控制模块;7、3#高炉本体;2-1、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3、第三球阀;2-4、第一球阀;2-5、调节阀;2-6、第二球阀。[〇〇19]其中箭头方法为气体流向。【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21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仪器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〇〇22]如图2所示,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制氧厂的氮气供给装置5与3# 高炉喷煤装置4通过第一管道1相连,第一管道1上顺序设置第一截止阀2-1和第二截止阀2-2;
[0023]在第一截止阀2-1的出口端设有与3#高炉本体7相连的第二管道2、与第二管道2并联的第三管道3,第二管道2上顺序设置第一球阀2-4、调节阀2-5和第二球阀2-6;第三管道3 上设有第三球阀2-3。
[0024]所述的第一管道1为DN200管道。
[0025]所述的第二管道2为DN200管道。
[0026]所述的第三管道3为DN200管道。
[0027]所述的调节阀2-5与调节控制模块6相连。[〇〇28] 在3#高炉本体7正常生产用气时,全开调节阀2-5前、后的第一球阀2-4和第二球阀 2-6,关闭第三管道3上设有第三球阀2-3,用调节阀2-5按需求调整氮气供给压力,通过调节控制模块6控制调节阀2-5,将调节阀2-5的阀后压力设定为0.9Mpa,以满足3#高炉本体的氮气使用。[〇〇29]当管道压力超出调节阀2-5的控制能力时,使用第一球阀2-4和/或第二球阀2-6进行共同调节,以维持压力的稳定;当第二管道上的第一球阀2-4、调节阀2-5和第二球阀2-6 中的一个或几个阀门需要进行检修时,则采用第三管道3进行供气,利用第三球阀3来控制氮气供给压力。
[0030]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保证氮气的正常供气,且压力平稳,有效满足高炉氮气所需压力范围,同时不需随时调整压力,可长时间保障正常,减轻操作负担。
[0031]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及其实现的功能是在改进后的硬件及其构成的装置、器件或系统上搭载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就可实现,并非是对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进行改进。 例如,改进后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依然可以通过装载现有的软件操作系统来实现该硬件系统的特定功能。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现有技术中硬件模块的改进及其连接组合关系,而非仅仅是对硬件模块中为实现有关功能而搭载的软件或协议的改进。
[0032]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相关模块是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硬件设备。所述硬件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采用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或已知的其他硬件设备。所述通用计算机有存储在其内的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〇〇33]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〇〇34]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〇〇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制氧厂的氮气供给装置(5)与3# 高炉喷煤装置(4)通过第一管道(1)相连,第一管道(1)上顺序设置第一截止阀(2-1)和第二 截止阀(2-2);在第一截止阀(2-1)的出口端设有与3#高炉本体(7)相连的第二管道(2)、与第二管道 (2)并联的第三管道(3),第二管道(2)上顺序设置第一球阀(2-4)、调节阀(2-5)和第二球阀 (2-6);第三管道(3)上设有第三球阀(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 道(1)为DN200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管 道(2)为DN200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管 道(3)为DN200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持3#高炉氮气压力平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阀 (2-5 )与调节控制模块(6 )相连。
【文档编号】C21B7/00GK205576185SQ201620303563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2日
【发明人】曾安发, 邱继超, 毕跃文
【申请人】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