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3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取暖用电热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的电热袋,包括有袋体,以及设置在袋体上的电控装置,袋体内装设有液体和电加热装置;而市面上的电加热装置,主要包括有电极式加热和电热管(丝)加热,其中,电极式加热是通过电极将电流导入袋体内的液体构成发热回路而产生热量,该加热方式,在加热时水电不分离,使用的安全性较差,且袋内的液体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液体不易随便更换,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电热管(丝)加热方式,在加热时虽然能做到水电分离,安全性也明显比电极式加热要好,但是,电热管(丝)加热,由于电加热装置为硬质体,而电热袋是供人体取暖使用,因此,人体经常会接触袋体,尤其是手部,硬质电热管(丝)明显地影响了人们使用的手感;再有,电热管(丝)在加热后,若手部或身体其它部分接触电热管,容易被烫伤,因此,其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更有的是,无论是电热管(丝)加热,还是电极式加热,受电热管(丝)或电极的位置影响,袋体受加热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全新的加热方式,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手感好,且加热均匀的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包括袋体,以及设置在袋体上的电控装置,袋体内装设有液体,所述袋体上还设有可将热量传递给液体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柔性电热膜发热体上还设有与电控装置电连接的引出极。该结构的电热袋,通过在袋体内设置柔性电热膜发热体,在设计时,可根据应用的需要,可设计制造出不同尺寸、不同形状、不同电压、不同功率、不同表面温度的电热膜,可满足袋体发热取暖要求,且真正能实现袋体加热均的效果;再者,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膜,可采用红外电热膜或电子厚膜,其本身具有正温度系数,随温度升高,其电阻值增加,发热功率下降,降低出现过热的危险性,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红外电热膜发热体的红外辐射波长为8~12μm左右,对人体无害,且有理疗作用,有益健康,同时具有保健作用;再有,电热膜发热体本身具有柔软、不怕折特性,除方便人们使用外,还具有良好的手感;整个结构简单、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为具体的实施,所述柔性电热膜发热体包括基体材料薄层、电热膜和绝缘保护外层,基体材料薄层的表面上涂设形成有牢固的电热膜,基体材料层和电热膜被密封在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外层内,电热膜与引出极电连接。该结构的电热膜发热体,其电热转换效率可接近100%,可有效提高热效率;再者,该结构的电热膜发热体,最高承受温度可达80℃(PET基材)260℃(PI基材)。
所述电热膜可以是红外电热膜;红外电热膜是铜或铝金属材料通过喷涂、浸涂或刷涂在基体材料薄层表面上形成牢固的红外电热铜膜或铝膜。
所述电热膜也可以是电子厚膜;同样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
所述绝缘保护外层是由抗老化、耐高温、阻燃、高绝缘强度的塑料薄膜制成的密封保护薄状外层;通过加设绝缘薄膜保护外层,可使电热膜发热体具有防潮、防腐蚀、抗老化、寿命长、性能稳定等优点。
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绝缘保护外层是袋体的PVC塑料袋壁层,涂设有电热膜的基体材料薄层被密封在PVC塑料袋壁层内构成袋体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该实施方式,通过将电热膜布设在袋壁上,利用袋体的PVC塑料袋壁层将热量传递给袋腔内的液体,以实现加热的目的,该实施方式新颖,且电热膜及其基体材料薄层本身具有柔性特点,因此,不会影响使用手感,且使用安全。
作为另一种的实施方式,所述基体材料薄层、电热膜和绝缘保护外层共同构成独立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电热膜发热体被吊挂在袋体内腔并沉浸入液体内;该实施方式,直接以柔性电热膜发热体作为独立的加热元件,将热量直接传递给液体,同样能实现加热取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热袋,通过在袋体内设置柔性电热膜发热体,柔性电热膜发热体包括基体材料薄层、电热膜和绝缘保护外层,基体材料薄层的表面上涂设形成有牢固的电热膜,基体材料层和红外电热膜被密封在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外层内,电热膜与引出极电连接;在设计时,可根据应用的需要,可设计制造出不同尺寸、不同形状、不同电压、不同功率、不同表面温度的红外电热膜,可满足袋体发热取暖要求;且电热膜厚度较薄,可大面积布设在袋体内,真正能实现袋体加热均的效果;再者,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膜,可以是红外电热膜,也可以是电子厚膜;其本身具有正温度系数,随温度升高,其电阻值增加,发热功率下降,降低出现过热的危险性,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红外电热膜发热体的红外辐射波长为8~12μm左右,对人体无害,且有理疗作用,有益健康,同时具有保健作用;再有,电热膜发热体本身具有柔软、不怕折特性,除方便人们使用外,还具有良好的手感;整个结构简单、安全。
(2)该结构的电热袋,由于使用了红外电热膜或电子厚膜,其电热转换效率可接近100%,可有效提高热效率;再者,该结构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其最高承受温度可达80℃(PET基材)260℃(PI基材)。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柔性红外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阅图1和图2,一种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包括袋体1,以及设置在袋体1上的电控装置,袋体1内装设有液体2,袋体1上设有可将热量传递给液体2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上还设有与电控装置电连接的引出极4;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包括基体材料薄层301、电热膜302和绝缘保护外层303,基体材料薄层301的表面上涂设形成有牢固的电热膜302,基体材料层301和电热膜302被密封在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外层303内,电热膜302与引出极4电连接。上述电热膜302是红外电热膜,是铜或铝金属材料通过喷涂、浸涂或刷涂在基体材料薄层301表面上形成牢固的红外电热铜膜或铝膜,该喷涂的铜或铝金属材料,可以是在基体材料薄层301表面形成网状层、或弯曲的丝条状层的电热膜302。绝缘保护外层303是由抗老化、耐高温、阻燃、高绝缘强度的塑料薄膜制成的密封保护薄状外层。
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绝缘保护外层303是袋体1的PVC塑料袋壁层,涂设有红外电热膜302的基体材料薄层301被密封在PVC塑料袋壁层内构成袋体1的柔性红外电热膜发热体3。
上述实施例1所选用的电热膜,也可以是电子厚膜,例如热敏电阻片等,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里不再详述。
实施例2参阅图3和图4所示,其原理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是,所述基体材料薄层301、红外电热膜302和绝缘保护外层303共同构成独立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电热膜发热体3被吊挂在袋体1内腔并沉浸入液体2内。
权利要求1.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包括袋体(1),以及设置在袋体(1)上的电控装置,袋体(1)内装设有液体(2),其特征是,所述袋体(1)上还设有可将热量传递给液体(2)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上还设有与电控装置电连接的引出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其特征是所述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包括基体材料薄层(301)、电热膜(302)和绝缘保护外层(303),基体材料薄层(301)的表面上涂设形成有牢固的电热膜(302),基体材料层(301)和电热膜(302)被密封在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外层(303)内,电热膜(302)与引出极(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其特征是所述电热膜(302)是红外电热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其特征是所述电热膜(302)是铜或铝金属材料通过喷涂、浸涂或刷涂在基体材料薄层(301)表面上形成牢固的红外电热铜膜或铝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柔性红外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其特征是所述电热膜(302)是电子厚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保护外层(303)是由抗老化、耐高温、阻燃、高绝缘强度的塑料薄膜制成的密封保护薄状外层。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保护外层(303)是袋体(1)的PVC塑料袋壁层,涂设有电热膜(302)的基体材料薄层(301)被密封在PVC塑料袋壁层内构成袋体(1)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其特征是所述基体材料薄层(301)、电热膜(302)和绝缘保护外层(303)共同构成独立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3),电热膜发热体(3)被吊挂在袋体(1)内腔并沉浸入液体(2)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柔性电热膜发热体的电热袋,包括袋体和电控装置,袋体内装设有液体,袋体上设有可将热量传递给液体的柔性电热膜发热体,柔性电热膜发热体上还设有与电控装置电连接的引出极。电热袋通过在袋体内设置柔性电热膜发热体,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制造出不同尺寸、形状、电压、功率和表面温度的电热膜,满足袋体发热取暖要求,且真正实现袋体加热均匀的效果;再者,电热膜体可选用红外电热膜或电子厚膜,其本身具有正温度系数,随温度升高,其电阻值增加,发热功率下降,降低出现过热的危险性,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其红外辐射波长为8~12μm左右,对人体无害,有理疗作用,有益健康;再有,电热膜发热体本身具有柔软、不怕折特性,除方便人们使用外,还具有良好手感;整个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A61F7/00GK201279206SQ20082020159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5日
发明者邓建威 申请人:邓建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