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9105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成药滴丸剂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 炎的滴丸剂,本发明还涉及该滴丸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涉及的药物其原剂型为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 尔药分册》1998年版的“通滞苏润江胶囊”。主要由秋水仙、司卡摩尼亚脂、西红花、番泻 叶、诃子肉、盒果藤、巴旦仁组成。功能主治开通阻滞,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关节骨痛、风湿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原剂型为生粉装胶囊,生产工艺落后,且服用量大,临床顺应性差。质量标准落后, 原剂型质量标准只收载了一个显微鉴别和一个化学试管反应,缺乏有效的定量控制方法, 难以对生产、贮藏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因处方中巴旦仁含大量脂肪 油,粉碎后药材粉末具有油性,贮存期间易与胶囊壳发生作用,使部分胶囊壳先软化后变 硬,对制剂质量、甚至对临床疗效产生不确定因素,因此制剂稳定性较差,不符合中药现代 化发展的要求。中药滴丸剂以其能符合现代制剂“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的发展方向,故发展迅速并在医药 及食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滴丸剂是固体分散体的一种形式,它具有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 小等优点,其药物稳定性好、制备简便、质量易控。中药滴丸剂的研制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 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于中药制剂生产,这大大 改善中药制剂的质量,促进了滴丸剂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滴丸剂。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滴丸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滴丸剂是由含有秋水仙、司卡摩尼亚脂、西红花、番泻叶、诃子肉、盒果 藤、巴旦仁的药效成分与适宜制成滴丸剂的基质制成。适宜制成本发明滴丸的基质选自聚乙二醇(2000、4000、6000、8000、10000、 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吐温-80、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硬脂 酸钠、甘油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滴丸剂药效成分与基质的重量配比为1 1 1 3 ;(1)西红花、司卡摩尼亚脂粉碎成最细粉I、II,备用;(2)取番泻叶粉碎成粗粉,加12-16倍量35-5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 次10-20分钟,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6ml,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 :3ml,搅勻,60 70°C保温1小时,4°C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28(60°C )的清膏,干燥,粉碎成最细粉III,备用;(3)取秋水仙粉碎成粗粉,加8-12倍量60-8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_4次,每次 1. 5-2. 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成 最细粉IV,备用;(4)取巴旦仁,采用冷压法提取脂肪油,脂肪油备用;(5)药渣与诃子肉、盒果藤合并,加10-14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1. 5_2. 5小时, 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型天然 澄清剂B组分^il,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anl,搅勻,60 70°C 保温1小时,4°C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 干燥,粉碎成最细粉V,备用;(6)将上述细粉III、IV、V与细粉I、II混勻成细粉VI ;(7)取基质适量,加热使熔融,加入上述细粉VI和巴旦仁脂肪油,搅拌使分散均 勻,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50-110°C,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5-40°C ;(8)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处于以上步骤所要求的温 度状态时,将含有药效成分和基质的熔融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通过滴头滴入冷凝剂 中;(9)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滴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 定性好以及制备简单、质量易控制等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取西红花对.5^、司卡摩尼亚脂61.268粉碎成最细粉1、11,备用;(2)取番泻叶347. 17g粉碎成粗粉,加12倍量3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0 分钟,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 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6ml,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3ml,搅勻,60 70°C保温1小时,4°C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C )的清 膏,干燥,粉碎成最细粉III,备用;(3)取秋水仙490. 12g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 1. 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成最细 粉IV,备用;(4)取巴旦仁469. 7g,采用冷压法提取脂肪油,脂肪油备用;(5)巴旦仁药渣与诃子肉147. 04g、盒果藤490. 12g合并,加10倍量水,煎煮1次, 每次1. 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細1,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iil, 搅勻,同上述除杂方法处理,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 成最细粉V,备用;
(6)将上述细粉III、IV、V与细粉I、II混勻成细粉VI ;(7)取聚乙二醇0000)556. 73g,加热使熔融,加入上述细粉VI和巴旦仁脂肪油, 搅拌使分散均勻,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85 95°C,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 (30 20) °C - (5 -5) "C ;(8)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处于以上步骤所要求的温度 状态时,将已经熔融的物料通过滴丸机的滴头(内/外径为2. 5/3. 5mm),以适当的速度滴入 二甲基硅油中;(9)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实施例2(1)取西红花对.5^、司卡摩尼亚脂61.268粉碎成最细粉1、11,备用;(2)取番泻叶347. 17g粉碎成粗粉,加14倍量4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分钟,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 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6ml,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3ml,搅勻,60 70°C保温1小时,4°C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C )的清 膏,干燥,粉碎成最细粉III,备用;(3)取秋水仙490. 12g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 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成最细粉 IV,备用;(4)取巴旦仁469. 7g,采用冷压法提取脂肪油,脂肪油备用;(5)巴旦仁药渣与诃子肉147. 04g、盒果藤490. 12g合并,加12倍量水,煎煮2次, 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 ZTC-II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細1,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iil,搅 勻,同上述除杂方法处理,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成 最细粉V,备用;(6)将上述细粉III、IV、V与细粉I、II混勻成细粉VI ;(7)取聚乙二醇0000)278. 37g及聚乙二醇(6000)278. 36g,加热使熔融,加入上 述细粉VI和巴旦仁脂肪油,搅拌使分散均勻,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85 95°C, 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30 20) °C -(5 -5) V ;(8)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处于以上步骤所要求的温度 状态时,将已经熔融的物料通过滴丸机的滴头(内/外径为2. 5/3. 5mm),以适当的速度滴入 二甲基硅油中;(9)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实施例3(1)取西红花对.5^、司卡摩尼亚脂61.268粉碎成最细粉1、11,备用;(2)取番泻叶347. 17g粉碎成粗粉,加16倍量5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20 分钟,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 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6ml,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3ml,搅勻,60 70°C保温1小时,4°C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C )的清 膏,干燥,粉碎成最细粉III,备用;
(3)取秋水仙490. 12g粉碎成粗粉,加12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 2. 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成最细 粉IV,备用;(4)取巴旦仁469. 7g,采用冷压法提取脂肪油,脂肪油备用;(5)巴旦仁药渣与诃子肉147. 04g、盒果藤490. 12g合并,加14倍量水,煎煮3次, 每次2. 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細1,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iil, 搅勻,同上述除杂方法处理,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 成最细粉V,备用;(6)将上述细粉III、IV、V与细粉I、II混勻成细粉VI ;(7)取聚乙二醇(6000)556. 73g,加热使熔融,加入上述细粉VI和巴旦仁脂肪油, 搅拌使分散均勻,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85 95°C,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 (30 20) °C - (5 -5) "C ;(8)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处于以上步骤所要求的温度 状态时,将已经熔融的物料通过滴丸机的滴头(内/外径为2. 5/3. 5mm),以适当的速度滴入 二甲基硅油中;(9)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滴丸,其特征在于由含秋水仙、司卡摩尼亚 脂、西红花、番泻叶、诃子肉、盒果藤、巴旦仁的药效成分与适宜制成滴丸的基质组成,药效 成分与基质的配比为1 1 1 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滴丸,其特征是所述的 滴丸基质选自聚乙二醇0000、4000、6000、8000、10000、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 环糊精、吐温-80、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 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滴丸剂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制备(1)西红花、司卡摩尼亚脂粉碎成最细粉I、II,备用;(2)取番泻叶粉碎成粗粉,加12-16倍量35-5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_4次,每次10-20 分钟,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 型天然澄清剂B组分6ml,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3ml,搅勻,60 70°C保温1小时,4°C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C )的清 膏,干燥,粉碎成最细粉III,备用;(3)取秋水仙粉碎成粗粉,加8-12倍量60-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 1. 5-2. 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干燥,粉碎成 最细粉IV,备用;(4)取巴旦仁,采用冷压法提取脂肪油,脂肪油备用;(5)药渣与诃子肉、盒果藤合并,加10-14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1.5-2. 5小时,滤 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药液为1 5,每IOOml药液中加入浓度为的ZTC-II型天然 澄清剂B组分^il,再加入浓度为1 %的ZTC-II型天然澄清剂A组分anl,搅勻,60 70V 保温1小时,4°C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 1. 28 (600C )的清膏, 干燥,粉碎成最细粉V,备用;(6)将上述细粉III、IV、V与细粉I、II混勻成细粉VI;(7)取基质适量,加热使熔融,加入上述细粉VI和巴旦仁脂肪油,搅拌使分散均勻,滴 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50-110°C,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5-40°C ;(8)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处于以上步骤所要求的温度状态 时,将含有药效成分和基质的熔融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通过滴头滴入冷凝剂中;(9)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中药滴丸剂的研制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为了达到疗效高、剂量小的要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大大改善中药加工的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制剂质量。滴丸剂的制备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生产周期短,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无粉尘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辅料等优点,其质量稳定,可控性好。
文档编号A61K9/20GK102048912SQ20091011351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0日
发明者冷英莉, 刘彬, 孙桂琳, 钟丽, 陈菊, 黄磊 申请人:新疆华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