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针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针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塑针加药装置,尤其有关于一种医用配药用的塑针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医院对病人进行输液前,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用药情况,来配置不 同的输液用药。配药是将输液袋中的母液输送至粉剂瓶内,与粉剂瓶内的药粉进行混 合,之后再把经混合后的药液输送至输液袋中,最终形成输液用药。整个配药过程需要 无菌、密封的进行,并且还要注意避免漏液、污染药液的现象产生。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配药装置,该配药装置连接在输液袋的软管1’ 及药瓶2’之间,其包括具有第一结合端31’和第二结合端32’的连通器3’。其中, 第一结合端31’的顶部设有连接部311’,连接部311’螺纹连接于一连接接头4’,该 连接接头4’与输液袋软管1’相连并具有深入该软管1’内的易折断部412’ ;第二结 合端32’呈盖体状,直接套设在药瓶2’的瓶口 21’上,第二结合端32’内卡扣连接 有穿刺针33’。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配药装置在配药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配药前首先要组装配药装置,具体是将连通器3’的第一结合端31’与连接 接头4’螺接,并将穿刺针33’卡扣固定在连通器3’的第二结合端32’内。其次, 待配药装置组装完毕后,将药瓶2’、输液袋的软管1’与配药装置相连并进行后续的配 药作业。现有的配药装置需要多个部件组装在一起,组装繁杂且耗时,并且由于各部件 之间是组装连接在一起的,不可避免会存在连接缝隙,而该缝隙很容易使细菌进入而污 染药液,还有可能导致漏液现象的发生。为避免污染药液,可在组配前对每个部件进行 必要的密封处理,并在组配时进行消毒,此过程不仅操作繁杂,而且各部件在进行组装 时也会存在被细菌污染的可能,因此不能完全避免药液污染的问题。2)现有的配药装置与输液袋的软管1’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个易折断部412’, 当把输液袋中的液体灌注到药瓶2’中时,需要将易折断部412’掰断。现有的易折断部 412’大体呈圆柱体状,其与输液袋的软管1’管壁之间的间隙很小,且易折断部412’ 的端部为便于扳折通常设置的较大,当易折断部412’折断后,较大的端部容易堵塞在输 液袋的软管1’中,且较大的端部无任何缝隙,液体很难透过较大的端部流进或流出,导 致配药堵塞,影响配药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针加药装置,该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结构 简单,操作方便,且密封紧实,能够避免配药过程中产生漏液、污染药液的问题发生。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针加药装置,所述塑针加药装置包括药瓶结合端,其具有圆形的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侧壁,所 述底部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输液袋结合端,其包括具有管道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易断部;所述底部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的 管道与所述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的下部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下端形成有凹 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药瓶结合端相连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凹 槽相配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针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药瓶结合端的底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 圈,所述卡扣凸圈呈环形,或者呈间断的非连续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 棱,所述卡扣凸棱为多个,所述多个卡扣凸棱轴向延伸均勻分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断部远离所述药瓶结合端的一端形成有握持部, 所述握持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易断部其它部分的径向尺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的截面呈“ + ”字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的外缘形成有多个凸块。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瓶结合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 括塑料片和薄膜,所述薄膜包覆在所述塑料片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一、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其药瓶结合端的底部与输液袋结合端的连接 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穿刺针一体成型于药瓶结合端的底部,连接部的 管道与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该塑针加药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密封 性好的优点,且其操作简单,能够节省配药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二、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药瓶结合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塑料片和薄膜, 能够有效保证在配药前塑针加药装置的无菌性,进一步避免了污染药液的可能,使配药 更加安全卫生。三、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输液袋结合端的易断部的端部设置成较大的 结构,且其截面呈“ + ”字形或者在其外缘设有凸块,这样设置便于输液袋中的液体透过
“ + ”字形结构或凸块结构自然形成的缝隙流进或流出,易断部在掰断后不会堵塞输液袋 的软管,整个配药过程自然流畅。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 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塑针加药装置与药瓶、输液袋软管连接的截面图。[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针加药装置的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针加药装置与药瓶、输液袋软管连接的截面图。图4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文的上下位置关系是针对图2所示而言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针加药装置,包括药瓶结合端1和输液袋结 合端2。其中,药瓶结合端1具有圆形的底部11和围绕所述底部11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 侧壁12,所述底部11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3 ;输液袋结合端2包括具有管道211的连接 部21和与所述连接部21相连的易断部22 ;所述底部11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21通过超 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21的管道211与所述穿刺针3的针孔31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用于连接药瓶4和输液袋,实现将输液袋中的母液 输送至药瓶4,与药瓶4中的粉剂进行混合后,再将混合好的药液输送至输液袋中。如图 3所示,在使用时,具体是将塑针加药装置的药瓶结合端1套设在药瓶4的瓶口 41上,穿 刺针3刺入药瓶4中;输液袋结合端2深入与输液袋相连的输液袋软管5中,且其连接部 21的外周壁紧密贴合输液袋软管5的内侧壁。在配药时,掰断输液袋结合端2的易断部 22,此时输液袋中的母液通过连接部21的管道211、穿刺针3的针孔31流入药瓶4中, 与药瓶4中的药粉进行混合。本实施例中的塑针加药装置,其药瓶结合端1与输液袋结 合端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整个装置连接紧密无缝隙,密封性好,能够避 免配药过程中产生漏液、污染药液的问题发生。该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具有结构简 单,操作便捷的优点,能够节省配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请再次参阅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部11的下部设有凸 部111,所述凸部111的下端形成有凹槽112,例如燕尾槽,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药瓶结 合端1相连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212,所述凸缘212与所述凹槽112相配合。具体 是,凸部111 一体成型地设置在药瓶结合端1的底部11下表面,其具有与穿刺针3针孔 31相贯通的通孔,通孔的周缘形成所述凹槽112,连接部21的凸缘212卡扣在凸部111 的凹槽112中,利用超声波焊接对凸部111进行熔融,熔融后的凸部111将凸缘212包裹 在凹槽112中,从而使连接部21被牢固的固接于药瓶结合端1。通过超声波焊接制成的 塑针加药装置,密封性能好,能够保证配药过程中药液的无菌性。当然,在另一个实施 方式中,凹槽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21上,凸缘设置在凸部111上,连接部21上的凹槽与 凸部111上的凸缘相互配合,并利用超声波焊接后,同样能具有密封性能好,能够保证 配药过程中药液的无菌性的优点。请再次参阅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穿刺针3—体成型地设 置在所述药瓶结合端1的底部11。具体是,在药瓶结合端1的底部11中心位置处向上 形成所述穿刺针3,穿刺针3的针孔31贯穿底部11。穿刺针3与药瓶结合端1无任何缝隙,在配药时,穿刺针3直接刺入药瓶4中,穿刺针3在药瓶4瓶口 41处的胶塞包裹 下,与药瓶4紧密连接,药液顺着穿刺针3的针孔31流入药瓶4,与药瓶4中的药粉充分 混合后,混合后的药液再通过穿刺针3的针孔31、连接部21的管道211流入输液袋中。 整个配药过程密封性好,进一步确保了配药时药液的无菌性,防止漏液现象的产生。在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穿刺针3与底部11相连接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3,加 强筋13用于加固穿刺针3,使穿刺针3在穿刺时更加稳固,易于穿刺。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侧壁12上设置有卡扣凸部121。如图 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的药瓶结合端1套设在药瓶4的瓶口 41上时,该卡 扣凸部121卡扣在瓶口 41上,并对应着瓶口 41与瓶身43之间缩小的瓶颈42。卡扣凸部 121可防止药瓶4在自然状态下从加药装置上脱落,以确保药瓶结合端1与药瓶4结合的 稳定性。进一步而言,所述卡扣凸部121为卡扣凸圈,所述卡扣凸圈呈环形,或者呈间 断的非连续状(图中未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卡扣凸部121为 卡扣凸棱,所述卡扣凸棱为多个,所述多个卡扣凸棱轴向延伸均勻分布。本实用新型的 卡扣凸部121可为任何形状,只要能够起到将药瓶结合端1卡扣固定在药瓶4的瓶口 41 处,保证药瓶4不松脱即可,在此不作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易断部22远离所述药瓶结合端1的一端 形成有握持部221,所述握持部22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易断部22其它部分(即易断部 22上的除了其下端的握持部221以外的部分)的径向尺寸。具体是,易断部22的上部的 截面呈圆形,握持部221的截面呈“ + ”字形(如图4所示),或者于握持部221的外缘 形成有多个凸块(图中未示)。握持部221设置成具有较大径向尺寸的结构,主要是方便 对易断部22施力,以使易断部22易被扳折;另外,握持部221的截面设计成“ + ”字形 或者在其外缘设有凸块,是便于输液袋中的液体透过“ + ”字形结构或凸块结构自然形成 的缝隙流进或流出,易断部22在掰断后不会堵塞输液袋的软管5,整个配药过程自然流 畅。请再次参阅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药瓶结合端1的开口处 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包括塑料片6和薄膜7,所述薄膜7包覆在所述塑料片6的外侧。 药瓶结合端1的开口处设置有塑料片6和薄膜7,能够有效保证在配药前塑针加药装置的 无菌性,进一步避免了污染药液的可能,使配药更加安全卫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穿刺针3为塑针,所述塑针具有两个侧 边孔32。侧边孔32设置成两个,使得配药时输液袋中的药液流动更加顺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 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塑针加药装置,所述塑针加药装置包括药瓶结合端,其具有圆形的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侧壁,所述底 部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输液袋结合端,其包括具有管道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易断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 连接部的管道与所述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下部设有凸部,所 述凸部的下端形成有凹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药瓶结合端相连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凸 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 述药瓶结合端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 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圈,所述卡扣凸圈呈环形,或者呈间断的非连续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凸部, 所述卡扣凸部为卡扣凸棱,所述卡扣凸棱为多个,所述多个卡扣凸棱轴向延伸均勻分 布。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断部远离所 述药瓶结合端的一端形成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易断部其它部分的 径向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截面呈“+ ”字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外缘形成有多个凸块。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塑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瓶结合端的 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包括塑料片和薄膜,所述薄膜包覆在所述塑料片的外 侧。
专利摘要一种塑针加药装置,所述塑针加药装置包括药瓶结合端,其具有圆形的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环侧壁,所述底部的上部设置有穿刺针;输液袋结合端,其包括具有管道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易断部;所述底部的下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的管道与所述穿刺针的针孔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塑针加药装置,无需组装即可使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密封紧实,能够避免配药过程中产生的漏液、污染药液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J1/20GK201791086SQ20102053977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何国强 申请人:北京奥星医药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