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疫苗佐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82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疫苗佐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制品领域,涉及一种疫苗佐剂,具体涉及吡喹酮作为疫苗佐剂和用于制备疫苗复合物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该疾患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很大,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感染乙型肝炎后,部分患者将发展成为慢性持续性感染状态,部分可能演变为肝硬变或原发性肝细胞癌。据报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区,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其中,人群感染率为6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群携带率为10%。据估计,全世界共有3亿HBsAg携带者,而我国就占其中的三分之一,乙型肝炎传播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先后经历了血源性疫苗和基 因工程疫苗阶段,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乙肝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应是基于激发病毒携带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治疗性乙肝疫苗的指标是抗原专一性的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要激发高水平的乙肝专一性⑶8阳性CTL细胞活性,并分泌高水平的Y —干扰素等有效免疫组分。国际上虽然有报道利用乙肝病毒S或C抗原为免疫原与不同免疫增强剂配合,以提高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但临床效果仍然在评价中。现有技术公开了乙肝疫苗的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所述的乙肝疫苗依据组成成分可分为合成肽疫苗、基因(核酸)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其中,合成肽疫苗是仿特异性抗原的某些肽链或蛋白人工合成的抗原形成的疫苗,基因(核酸)疫苗是相对于基因(核酸)免疫来说的,其为将含有编码特定抗原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质粒载体上,制备成核酸表达载体,通过肌肉注射等方法将其导入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质,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外源蛋白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上述的基因免疫过程中所使用的核酸表达载体被称为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所述的第三类乙肝疫苗是重组亚单位疫苗,即将病毒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或酵母系统中进行表达出蛋白质,提取纯化后与铝佐剂配伍而成。进入80年代,乙型肝炎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发展迅速,自1981年起,默克公司成功研制出乙型肝炎基因S蛋白在酵母中表达后与铝佐剂配伍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并商品化后,对全球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起重要作用。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给人类的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曾经引起人类历史上4次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达几千万。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来每年小规模的流感流行,全世界每年有9%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具有易突变,多种血清型的特点;如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近年来的HlNl亚型甲流变异性强,是重要的病毒性呼吸道病原,极易感染人群而引起重大流行。因此,为防止上述潜在疫情的发生,针对该新型病毒的有效疫苗迫切地需要广泛推广生产;但由于当前广泛使用的灭活疫苗只能引起抗病毒蛋白的抗体反应,其未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有研究报告指出,针对病毒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在控制病毒性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控制病毒感染的灭活疫苗,相比与仅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其能否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CTL反应显得更加重要。研究报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AIDS是由HIV病毒进入机体后,破坏机体CD4+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编码HIV逆转录病毒蛋白的基因主要有三种Env、Pol、Gag。Pol和Gag主要编码病毒的核内蛋白和逆转录酶蛋白,而Env基因主要编码其病毒膜表面的蛋白,并且中和抗体的表位基本都在Env基因上。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用于预防和清除感染的HIV病毒。DNA疫苗作为新兴的疫苗,有着传统疫苗无法代替等诸多优点,国内外也将DNA疫苗看作攻克艾滋病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当前制约DNA疫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免疫原性不强,国际上公认的评价防治HIV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如何有效的调动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要激发高水平的HIV专一性CD8阳性CTL细胞活性,并分泌高水平的Y —干扰素等有效免疫组分。因此找到有效的佐剂来增强DNA疫苗的效 果迫在眉睫。研究证实,在疫苗的制备过程中,佐剂作为能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的物质,受到研究者在新型、高效疫苗复合物的研发中的重视。佐剂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增生剂,本身不具抗原性,是一类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作用,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物质,即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免疫佐剂的主要生物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原物质混合佐剂注入机体后,改变了抗原的物理性状,可使抗原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了抗原的作用时间;佐剂吸附了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原易于被抗原呈递细胞吞噬;佐剂能刺激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处理;佐剂可促进淋巴细胞之间的接触,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可刺激致敏淋巴细胞的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所述的佐剂不仅是灭活疫苗生产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提高DNA疫苗和亚单位蛋白质疫苗的免疫效果也有作用。尤其在诱导更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中,T细胞免疫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提高疫苗细胞免疫反应的佐剂在临床应用的几乎没有,而现用佐剂如,鋁盐佐剂,油佐剂和SF59佐剂均为以提高抗体水平为主的佐剂,所以,临床上急需以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增强CD8 T细胞免疫反应的佐剂。因此,对于增强乙肝、艾滋病和流感新型疫苗的免疫效果的佐剂的筛选工作,开发一种用于乙肝和流感疫苗的新型佐剂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重点。卩比喹酮(Praziquantel,PZQ)是一种新型广谱抗寄生虫药,对虫的糖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作为广谱杀绦虫药、抗血吸虫药抗吸虫药。有研究发现,吡喹酮治疗后,能够有效的增强机体IgE的分泌,抑制IgG4的分泌,同时增强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够有效地抵抗血吸虫病的再次发生。有文章报道,吡喹酮治疗后,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会减少,天然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CD450的能力大大减弱,使机体抵御血吸虫再次感染的能力增强。长期以来,关于吡喹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防治人或畜寄生虫病领域。迄今,尚未见有关吡喹酮作为抗病毒(尤其是乙肝、艾滋病和流感)的疫苗佐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疫苗佐剂,尤其是以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增强CD8T细胞免疫反应的疫苗佐剂,所述的疫苗佐剂乙肝为疫苗佐剂、艾滋病疫苗佐剂或流感疫苗佐剂。本发明提供了吡喹酮的新的药用用途,具体涉及吡喹酮作为疫苗佐剂和用于制备疫苗复合物中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所述的吡喹酮作为佐剂能增强疫苗免疫效果,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提高抗原专一性的CTL反应。本发明将吡喹酮作为疫苗佐剂,经实验证实,所述的吡喹酮作为疫苗佐剂可用于制备抗病毒的疫苗,尤其是用于制备抗乙肝、艾滋病或流感 疫苗;其中,所述的疫苗为DNA疫苗、核酸疫苗或亚单位蛋白质疫苗。本发明中,所述吡喹酮的化学名2-环己基甲酰基-1,2,3,6,7,1113-六氢-4!1-吡嗪并[2,1-α]异喹啉-4-酮,分子式(19!124吧02,分子量312.41,具有式(I)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疫苗佐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佐剂为乙肝疫苗佐剂、艾滋病疫苗佐剂或流感疫苗佐剂,所述的疫苗佐剂采用式(I)结构的吡喹酮制备,其化学名2_环己基甲酰基-1,2,3,6,7,1讣-六氢-4!1-吡嗪并[2,1_α]异喹啉-4-酮,分子式C19H24N202,分子量312.41,
2.权利要求I的疫苗佐剂在制备抗病毒疫苗中的用途。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病毒疫苗是乙肝疫苗、艾滋病疫苗或流感疫苗。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为DNA疫苗、核酸疫苗或亚单位蛋白质疫苗。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肝疫苗为乙肝DNA疫苗、乙肝亚单位疫苗;所述的艾滋病疫苗是艾滋病DNA疫苗;所述的流感疫苗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6.按权利要求3-5中任一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为人用疫苗。
7.权利要求I的疫苗佐剂在制备预防乙肝、艾滋病或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复合物中的用途。
8.权利要求I的疫苗佐剂在制备治疗乙肝或艾滋病的疫苗复合物中的用途。
9.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复合物中,佐剂吡喹酮的质量为疫苗复合物的O. 25-1%。
10.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复合物中,佐剂吡喹酮的质量为疫苗复合物的O. 5%。
11.权利要求I的疫苗佐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将O.2克的吡喹酮溶解在3毫升的乙醇中,配置成6. 7%的母液,然后将15毫升的母液加入85毫升的生理盐水,配置成I. O %的溶液,最后加入生理盐水,配置成O. 5%和O. 25%的溶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生物制品领域,涉及疫苗佐剂,具体涉及吡喹酮作为疫苗佐剂和用于制备疫苗复合物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吡喹酮作为疫苗佐剂,经实验证实,所述的吡喹酮作为疫苗佐剂可用于制备抗病毒的疫苗,其中包括制备乙肝疫苗、艾滋病疫苗或流感疫苗,尤其制备其中的DNA疫苗、核酸疫苗或亚单位蛋白质疫苗。本发明利用吡喹酮作为佐剂,与现有的佐剂相比,能更有效地激活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显著增强疫苗免疫效果,提高抗原专一性的CTL反应。同时,本发明的疫苗佐剂为清除病毒提供了更好的办法,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副作用小、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61K39/29GK102813920SQ2011101566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王宾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