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91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研究预测,今后10年我国中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将增加42%, 女性将增加13%,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将增加26%,女性将增加19%,2003年,中国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01. 17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22. 65%和19. 74% ;排在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高血压(366. 03亿元)、冠心病(264. 33亿元)、脑梗死(237. 32亿元),占同期中国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6. 37%,4. 60%,4. 13%, 而现阶段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西药和西医手术,西药和西医手术能迅速、有效的遏制病情,但存在毒副作用强、病情反复甚至更加严重、治标不治本、价格昂贵、有后遗症或并发症等诸多问题;中药具有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长期服用疗效显著等独特优势;但存在加工工艺原始,治疗起效相对缓慢,药效成分难以定量,味道苦涩难以长时间服用等缺陷;究其原因, 首先很难确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提取出多少,熬制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其次无法控制再消化和分解的过程,因为患者服用的汤剂或者中成药,都不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药物效果,而是通过人体肠胃系统进行再消化和分解,才能转化为最终起作用的有效成分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中药发酵技术克服了传统中药的缺陷,使中药具有可完全被人体吸收利用、疗效快、药效高、无毒副作用、中药口味可调等优点,是对传统中药产业的革命;早在四千年前古人即已将微生物发酵法应用到中药泡制中,如六神曲、半夏曲等,均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 (如霉菌、酵母等)固体发酵后形成的药物,由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不可控,导致此项技术没有更好的深入发展;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借助微生物的作用,改变中药原有药性,提高疗效,去除毒副作用被再次广泛提出,使中药发酵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将微生物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中,制造出具有吸收快、疗效高、见效快、无反复、价格低廉、口味甘甜、便于存放、食用方便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的中药成品尚未见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性,提出了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并结合独特的中药发酵工艺,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通过本工艺配方制备的中药成品具有吸收快、疗效高、见效快、无反复、价格低廉、口味甘甜、便于存放、食用方便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00 260、川穹220 260、红花200 250、丹参230 250、西洋参200 260、三七220 260、牡丹皮200 250、地龙230 250、水蛭230 250、芒虫230 250。将上述组分制成本发明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90 100°C,煎煮30 40 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25 30°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8 1 10, 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 35°C,湿度控制在25 % 30 %, 静止培养168 240小时,得到本发明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 1 0. 2 1 1 ;(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 35°C, 湿度控制在25% 30%,静止培养168 240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组分当归补血活血,抗心律失常、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川穹辛散温通,活血祛瘀,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代谢;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通透血液,用以降压和耐缺氧;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用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西洋参调节血压、强化心肌、抑制动脉硬化、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以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牡丹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用于降压;地龙清热、平肝、止喘、通络,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症;水蛭破血、逐瘀、通经,用于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促进脑血肿及皮下血肿的吸收,减轻周围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保护脑组织免遭坏死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芒虫破血逐瘀,消肿祛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产品主治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生产的口服液和片剂针对不同病人服用,治疗见效快,无反复;(2)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应用在中药上实现固体和液体发酵两种特殊工艺,不但去除原药的毒副作用,而且产品便于存放、食用方便,同时不产生废弃药渣,使中药原料得到充分利用;(3)中药原料来源丰富,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4)经过发酵后制成的中药产品,直接口服,吸收快、疗效高、口味甘甜,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即可治疗又可保健,有无疾病均可服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00、川穹220、红花200、丹参230、西洋参200、三七220、牡丹皮200、地龙 230、水蛭230、芒虫230。将上述组分制成本发明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90°C,煎煮40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25°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8,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C,湿度控制在25%,静止培养240小时,得到本发明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 1 0. 2 ;(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C,湿度控制在25 %,静止培养240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在培养基中,拜尔结合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酶类物质,这些酶类物质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使中药中有效成分充分析出,而发酵过程设定的温度、湿度极大程度的保护了中药活性成分免遭破坏,特别是对热敏感的芳香类及维生素类的活性成分,更有效的加以保护。如口服液的服用,一次口服5ml,一日三次即可,临床试用10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23例,已治愈83例,余下 17例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仍在继续服药中,因患者患病程度不同,所需服用次数也不同;可见本发明产品对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特效;且由于中药配方中药材的价格低廉,并且制作工艺简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利国利民。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60、川穹260、红花250、丹参250、西洋参260、三七260、牡丹皮250、地龙 250、水蛭250、芒虫250。将上述组分制成本发明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100°C,煎煮30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30°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10,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35°C,湿度控制在30%,静止培养168小时,得到本发明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1 1;(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35°C,湿度控制在30 %,静止培养168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所得产品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发明的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50、川穹250、红花250、丹参250、西洋参250、三七250、牡丹皮250、地龙 250、水蛭250、芒虫250。将上述组分制成本发明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98°C,煎煮35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28°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9,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30°C,湿度控制在28%,静止培养210小时,得到本发明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 1 0. 6 ;(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30°C,湿度控制在28 %,静止培养230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所得产品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用于理解本发明的原理,不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00 260、川穹220 260、红花200 250、丹参230 250、西洋参200 260、 三七220 260、牡丹皮200 250、地龙230 250、水蛭230 250、芒虫230 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中药配方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当归250、川穹250、红花250、丹参250、西洋参250、三七250、牡丹皮250、地龙250、水蛭250、芒虫250。
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药组分制成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90 100°C,煎煮30 40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25 30°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8 1 10,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 35°C,湿度控制在25 % 30 %,静止培养168 240小时,得到本发明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1 0.2 1:1;(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28 35°C,湿度控制在25% 30%,静止培养168 240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分制成产品的制备方法是(1)将上述中药组分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加水升温至98°C,煎煮35分钟;(2)将煎煮后的中药组分冷却至28°C,过滤得到滤液和药渣;(3)在上步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糖,所加入白糖与滤液的重量比为1 9,将此液体送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30°C,湿度控制在28%,静止培养210小时,得到本发明口服液;(4)将第二步过滤所得药渣加入白糖水,所述白糖水为白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中白糖与水混合前的重量比为1 10,所述药渣与白糖水的重量比为1 0.6;(5)将第四步所得混合物放入培养基,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设定温度30°C,湿度控制在28%,静止培养230小时,将发酵后的混合物取出风干,打碎,得到固体颗粒,可直接口服,也可用于制作口服药片或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及其产品制备工艺,它将当归、川穹、红花、丹参、西洋参、三七、牡丹皮、地龙、水蛭、芒虫经过煎煮后过滤,在得到的滤液和药渣中加入拜尔结合酵母菌,在相应温、湿度环境下静止培养168~240小时,得到本发明口服液或口服药片或胶囊,本发明产品主治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直接口服,见效快、无反复、吸收快、疗效高、口味甘甜,且服用后无后遗症或并发症;通过微生物应用在中药上实现固体和液体发酵两种特殊工艺,去除原药的毒副作用、便于存放、食用方便、不产生废弃药渣;原料来源丰富,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即可治疗又可保健。
文档编号A61P9/00GK102225100SQ20111015962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4日
发明者戴启亮, 李现华 申请人:李现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