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84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植物钩吻中分离得到的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本发明也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在制备药物方面的用途,特别是在制备镇痛药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疼痛困扰着数以千万计的患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疼痛的发病率大约为 359Γ45%,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约为759Γ90%。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药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病人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和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抗炎药最为常用,年消耗量巨大(镇痛药吗啡近20年来产量增加10倍,现全球年产量超过20000公斤;全球解热镇痛药年产量已达20余万吨,年销售额逾百亿美元)。但是,阿片类镇痛药易产生耐受性、成瘾性、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解热镇痛抗炎药镇痛效力弱、胃肠道不良反应严重,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治疗疼痛药物是当前研发热点,其重要研究途径之一是从动植物取材研发新药。^^J](Melsemium elegans Benth.)为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如抗肿瘤、镇痛和消炎等[张兰兰,林敬明,吴忠.钩吻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中药材, 2003,26 (6) :451-453]。经研究,钩吻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钩吻生物碱。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钩吻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效能仅次于吗啡,而高于其他生物碱,且其无成瘾性、耐受性,无明显副作用[谭建权,邱成之,郑林忠.钩吻碱的镇痛作用和无依赖性. 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4 (1):24-28];值得关注的是,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于阿片类或阿司匹林类镇痛药,提示钩吻生物碱具有开发为新型镇痛药的潜在价值。但钩吻总生物碱治疗量与中毒量较接近,如周名璐等[周名璐,黄聪,杨小平.钩吻总碱的镇痛、镇静及安全性研究.中成药.1998,20(1): 35-36]实验数据显示,钩吻总生物碱肌注对小鼠醋酸所致疼痛镇痛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5tl)Sl. 1 mg/kg,而钩吻总生物碱肌注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LD5tl)为3.6 mg/kg,可算得钩吻总生物碱的治疗指数(Tl,TI= LD50/ ED5tl)为3. 3,治疗窗窄,因而钩吻总生物碱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然而钩吻生物碱单体毒性大小不一,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因此人们将关注点转向了钩吻生物碱单体。到目前为止从钩吻中分得的生物碱超过50种,如钩吻素子、甲、己等以及胡蔓藤碱甲、乙、丙等,而且新的单体仍不断被发现Khao QC, Hua W, Zhang L, et al. Two new alkaloids from Gelsemium elegans. J Asian Nat Prod Res., 2010, 12 (4): 273-277 ; Yamada Y, Kitajima Μ, Kogure N, et al. Seven new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 from Gelsemium elegans, Chem. Asian J. , 2011,6(1) : 166-173]。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下式结构的化合物,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专利或文献报道本发明公开了的化合物, 一种新的钩吻生物碱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疼痛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共一种从钩吻总生物iJffiM勿中提取分离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疼痛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从钩吻植物中首次提取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钩吻生物碱单体,淡黄色晶体,高分辨质谱测定分子量为;342. 1655。UV光谱显示最大吸收峰波长(溶剂乙醇)位于215 nm、234 nm, IR 光谱显示 1713. 25 01^1465.41 cm_1U617. 14 cm"\756. 41 cm-1,2850-2960 cnT1、 1300-1000 cnT1具有吸收。屮、13C-NMR光谱数据见表1。结合1H-1HCOSY谱、HSQC谱以及HMBC 谱最终确定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为下式(I),分子式为C19H22N2O4 ;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有如下结构式的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钩吻总生物碱粗提物为原料,以高速逆流色谱仪为分离设备,采用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出目的化合物,分离的溶剂系统为脂肪醚乙腈水,体积比为广2 (Γ2 广3,上相加碱调pH至 8^10为固定相,下相加酸调pH至广3为流动相;固定相泵入高速逆流色谱仪至泵满,钩吻总生物碱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混合液溶解后,用盐酸调PH至6进样;泵入流动相,根据收集液PH值、检测器图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或薄层色谱,收集目的组分,减压蒸干后重结晶获得高纯度的式(I)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溶剂体系为甲基叔丁基醚乙腈水,体积比为3 1.5 4;上相所加的碱为三乙胺,所调的 PH值为9 ;下相所加的酸为盐酸,所调的pH值为2。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作为唯一活性成份在制备治疗疼痛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钩吻总生物碱粗提物为原料,以高速逆流色谱仪为分离设备,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从钩吻中分离目的化合物;本法便捷、制备量大、样品损耗少、可控性强、适合产业化生产。经高分辨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H、13C-NMR光谱、1H-1HCOSY谱、HSQC谱和HMBC谱确定新的钩吻生物碱类化合物为下式(I)的结构。药理试验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具有剂量依赖性强效镇痛作用,治疗指数远高于钩吻总生物碱,耐受性、成瘾性且副作用小,可用于制备强效低毒的新型治疗疼痛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产业化前景明确。 (I)
文档编号A61K31/407GK102321094SQ2011102078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4日
发明者俞昌喜, 杨渐, 苏燕评, 许盈 申请人:福建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