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医用削切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46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医用削切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外科微创手术的可调节医用削切刀。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提高,作为关节外科重要组成部分的关节镜手术可以在微创条件下进行关节内病变组织的切除和修复,其对关节内疾患的诊断以及修复的精确性,都是以往许多关节切开手术所无法比拟的,具有痛苦少,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关节镜手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趋势。关节镜医用削切刀作为关节镜手术中不可或缺的手术器材,是保证高质量手术的重要因素。参见附图1,现有的削切刀通常包括一外管1和一内管2以及动力连接头8,在使用时,内管2的管身部分插入到外管1的管身通孔内,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内管2高速旋转与外管1结合达到切削的效果。上述现有削切刀的管身部分大多不能弯曲,只能竖直或倾斜进入患病位置,但人体关节形状大多为圆弧状,这就导致削切刀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到达一些关节窝的圆弧状位置;另有部分削切刀在手术中只能单一角度一次性弯曲,这就给弥漫性病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麻烦,所有病患部位不能有效到达,必须另作处理,给医生操作带来麻烦,给患者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身可随意、多次调整角度的可调节医用削切刀。本发明包括内管、外管和动力连接头,内管和外管相同的局部位置为软管;外管上设置有移动套筒、拉杆,拉杆一端与软管和刀头之间的外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套筒转动连接;移动套筒上套装有调节螺母,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动力连接头的一端伸入调节螺母内,两者之间可相对转动。
为了限制调节螺母的位移,防止其在旋转过程中从移动套管上脱落,调节螺母的外侧还设有端盖,该端盖同时伸入动力连接头上开设的环形槽内。为了保证移动套筒只能移动而不能转动,移动套筒沿轴向开有滑槽,槽内设有止转件,该止转件的一端伸入外管内。本发明的管身可以随意、多次变化角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削切刀可以到达一些关节窝的圆弧状位置,使得手术更彻底,给医生操作带来方便,提高手术质量。


图1是现有的医用削切刀的局部剖面图。
3
图2是本发明的可调节医用削切刀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可调节医用削切刀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和图3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内管1和外管2,内管1和外管2靠近头部4的相同位置的局部均为软管3。外管2上设置移动套筒6、拉杆5和调节螺母9,拉杆5 —端与软管3和刀头之间的外管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套筒6转动连接。调节螺母9套装在移动套筒 6,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用于与动力系统相连的动力连接头8的一端伸入调节螺母9内,两者之间可相对转动。调节螺母9的外侧设有端盖10,该端盖10同时伸入动力连接头上开设的环形槽11内。如图4所示,移动套筒6沿轴向开有滑槽,槽内设有销钉7作为止转件,销钉7的一端伸入固定在外管2内。本发明管身角度的调节过程如下
参见图3,转动调节螺母9,移动套筒6随着调节螺母9的转动而向右移动,拉杆5的左端随之上升,由于内管和外管的局部均是软管,因此可以折弯,从而使管身形成一定的角度。本发明涉及的结构也适用于其它相似原理的刨削手术器械,如大隐静脉曲张切除术的旋切刀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医用削切刀,包括内管、外管和动力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内管和外管相同的局部位置为软管;外管上设置有移动套筒、拉杆,拉杆一端与软管和刀头之间的外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套筒转动连接;移动套筒上套装有调节螺母,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动力连接头的一端伸入调节螺母内,两者之间可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医用削切刀,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的外侧设有端盖,该端盖同时伸入动力连接头上开设的环形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医用削切刀,其特征在于移动套筒沿轴向开有滑槽, 槽内设有止转件,该止转件的一端伸入外管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医用削切刀,包括内管、外管和动力连接头,内管和外管相同的局部位置为软管;外管上设置有移动套筒、拉杆,拉杆一端与软管和刀头之间的外管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套筒转动连接;移动套筒上套装有调节螺母,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动力连接头的一端伸入调节螺母内,两者之间可相对转动。本发明的刀头部分能够任意变化角度来到达更为隐蔽和不方便达到的病患位置,解除患者痛苦,方便医生使用,提高手术质量。
文档编号A61B17/3209GK102429704SQ20111034734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陈仲安 申请人:南京仲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