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77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管的管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软管连接多采用喉箍或固定式管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由螺栓等工具来进行固定,之后拆卸也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工作起来不够快速和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管夹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管安装和装卸不够快速和方便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夹装置,包括把手,其上具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弹性卡箍,具有缺口,以及位于缺口两侧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第一卡箍端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偏压连杆,其第一端铰接于把手上的第二铰接点,第二端与弹性卡箍的第二卡箍端部之间形成第三铰接点,以及卡箍操作柄,一端连接于弹性卡箍上,其中,管夹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其中在打开状态下,第三铰接点相对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位于远离把手的一侧;在闭合状态下,第三铰接点相对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位于朝向把手的一侧;并且闭合状态下第一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打开状态下第一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沿把手的纵向设置在把手的一端。进一步地,把手上在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形成容纳弹性卡箍的凹进槽。进一步地,弹性卡箍的中心位于卡箍操作柄的纵向延伸轴线上。进一步地,偏压连杆为连接片。进一步地,把手上形成有用于手指握持的多个弧形凹槽。进一步地,弹性卡箍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凸伸的连接凸块,并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凸块铰接于把手上的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夹装置,实现了如下的优点(1)使用该管夹装置对气管进行夹紧作业时,装卡方便,无需使用其他工具;(2)同时具备了自锁和解锁功能,真正做到实用、快捷的效果;(3)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图1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夹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夹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夹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使用示意图;图4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夹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以及附图仅是用以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夹装置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夹装置包括把手2、弹性卡箍4和偏压连杆1。其中,把手2上具有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优选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沿把手2的纵向设置在把手2的一端。优选地,把手2上在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之间形成容纳弹性卡箍4的凹进槽21。优选地,把手2上形成有用于手指握持的多个弧形凹槽。弹性卡箍4,具有缺口,以及位于缺口两侧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第一卡箍端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A。优选地,弹性卡箍4的中心位于卡箍操作柄3的纵向延伸轴线上。偏压连杆1,其第一端铰接于把手上的第二铰接点B,第二端与弹性卡箍4的第二卡箍端部之间形成第三铰接点C,以及卡箍操作柄3,一端连接于弹性卡箍4上。优选地,偏压连杆1为连接片。优选地,弹性卡箍4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凸伸的连接凸块41,并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凸块铰接于把手2上的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 B0管夹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其中如图1所示,在打开状态下,第三铰接点C相对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的连线位于远离把手的一侧。如图2所示,在闭合状态下,第三铰接点C相对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的连线位于朝向把手的一侧,并且闭合状态下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之间的距离小于打开状态下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之间的距离。其中,把手2可以采用中部镂空设计,这样节省材料。凹进槽21可以采用U型开口结构设计,使得把手2在做开、合动作时很顺畅,同时节省了空间,使得整个装置看起来更加紧凑、灵活。弹性卡箍4采用整圆分割设计,使得弹性卡箍4的弹性性能发挥到最大效果。从图1和2中还可以看到,把手2右端下端面可以设置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半圆弧手指凹槽,便于操作者很好的握持,同时还有保护手指的功能,防止在扳下把手2时把手指压伤。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夹装置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使用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管夹装置8用于软管的固定密封。在工作中,将气管7 一端与终端设备6充分连接,将管夹装置8从气管7另一头套入,然后将此段气管7接头连接在气源终端5。此时,第三铰接点C相对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的连线位于远离把手2的一侧,弹性卡箍4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张开。然后,向下扳动把手2,将其压下,使得第三铰接点C相对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的连线位于朝向把手的一侧,弹性卡箍4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闭合,从而起到夹紧软管的效果。此时,管夹装置 8处于自锁状态,可以进行对气管的气密性的检测。当需要解锁时,只需将把手2向上扳起, 管夹装置8的自锁将瞬时解除,而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起到快速拆卸的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快速管夹装置。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1) 使用该管夹装置对气管进行夹紧作业时,装卡方便,无需使用其他工具;( 同时具备了自锁和解锁功能,真正做到实用、快捷的效果;(3)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O),其上具有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弹性卡箍G),具有缺口,以及位于所述缺口两侧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所述第一卡箍端部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点(A);偏压连杆(1),其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把手上的所述第二铰接点(B),第二端与所述弹性卡箍的第二卡箍端部之间形成第三铰接点(C),以及卡箍操作柄(3),一端连接于所述弹性卡箍(4)上,其中,所述管夹装置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其中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三铰接点(C)相对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 的连线位于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三铰接点(C)相对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 的连线位于朝向所述把手的一侧;并且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 (B)沿所述把手O)的纵向设置在所述把手O)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 上在所述第一铰接点 (A)和第二铰接点(B)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弹性卡箍的凹进槽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箍(4)的中心位于所述卡箍操作柄(3)的纵向延伸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连杆(1)为连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 上形成有用于手指握持的多个弧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箍(4)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凸伸的连接凸块(41),并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凸块铰接于所述把手( 上的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夹装置,包括把手(2),其上具有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弹性卡箍(4),具有缺口,以及位于缺口两侧的第一卡箍端部和第二卡箍端部,第一卡箍端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A);偏压连杆(1),其第一端铰接于把手上的第二铰接点(B),第二端与弹性卡箍(4)的第二卡箍端部之间形成第三铰接点(C),以及卡箍操作柄(3),一端连接于弹性卡箍(4)上。本实用新型在对气管进行夹紧作业时,装卡方便,无需使用工具,同时具备了自锁和解锁功能,真正做到实用、快捷的效果,并且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A61M39/28GK201949503SQ20112003185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曹强 申请人: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