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02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输液治疗的普遍应用,输液方式经过了从开放式、半开放式到全封闭式的发展过程,而输液器随之由开始的玻璃瓶,到聚氯乙烯(PVC)软袋、到聚丙烯、聚乙烯(PP/PE) 硬塑料瓶,直至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且完全符合环保的非PVC复合膜软袋。[0003]传统的输液容器存在下述问题1、玻璃瓶玻璃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相容性及水阻气性能,使玻璃瓶输液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玻璃瓶包装能够发展到现在并占有一定市场的原因之一。但由于玻璃瓶不能扁瘪,因此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经通气管路向溶液中引入空气产生压力,而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由此进入玻璃瓶中,造成输液的污染。研究表明,暴露于医院病房的静脉输液受污染的几率是暴露于洁净室的10倍,美国等国家有许多在使用瓶装输液过程中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的报道,在国内,这种情况也相当多见。另外,当药液中加入治疗性药物(如易氧化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需长时间滴注时,药物不断与空气接触,会引起部分药物浓度及药效降低,减弱疗效。玻璃瓶自身重大,存放占用体积大,玻璃瓶的制作本身也是一个高耗能和污染环境过程。2、PVC 软袋PVC软袋,在临床上解决了原瓶装半开放式输液的空气污染问题,它的缺点主要来自 PVC本身和环保者的反对,WHO规定一次性输液用品的处理a、消毒后深埋,b、彻底焚烧。 PVC焚烧后产生有机氯破坏大气层,污染环境。为了增加PVC材质的强度,生产过程中在PVC 材质中加入了一种增塑剂(DEHP),这种增塑剂渗漏溶于药液中,长期存放影响药液的内在质量,患者长期使用易影响其造血功能;PVC材质本身也具有透气性和渗透性,给制备中灭菌环节带来很大难度,灭菌温度控制不好,可使输液袋吸水泛白而不透明,成品存放需加外包装。另外,PVC材质中还存在微粒脱落,影响产品的澄明度,对肌体产生危害。这种材料在生产和销毁过程中均会产生氯气等等,因此,从目前具体情况来看,PVC材质的输液袋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瓶装输液替代品,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代用品。3、塑料输液瓶(PE / PP):与玻璃瓶相比,塑料瓶除了重量减轻外,与药液也有很好的相容性,抗碎性也是玻璃瓶所无法比拟的,塑料瓶同样也没有环保问题,但在输液方式方面,并没有克服玻璃瓶的缺陷,药液排空后不能完全回复,需要进气口,因而可造成瓶内微粒增加的可能。还有消毒后透明度差等,另外,塑料输液瓶的材料是均质材料,目前多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丙烯(PP) 材料的抗低温性能不好,温度降低时,聚丙烯容器的抗脆性也随之降低,不利于在低温下运输;聚乙烯(PE)材料不能耐高温消毒,通常不超过110°C。因此,硬塑料瓶的发展也受到限制。目前市场上应用也不多。[0004]现有的输液软袋在使用的时候常常存在密封效果不好和使用不方便的缺陷,输液软袋密封效果不好会导致渗透现象和药液变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 使用方便的用于输液软袋的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端的输液袋体、以及一端与输液袋体开口端密封连接的输液容器用口管,所述输液容器用口管远离输液袋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输液塞,所述输液塞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输液塞通过凸台与输液容器用口管密封连接。所述输液容器用口管与输液塞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台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的底端与凸台的顶端接触。所述输液袋体由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由五层不同熔点的膜材多层交联共挤出膜,内层为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层;第二层为聚乙烯层;第三层为聚乙烯层;第四层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层;第五层为多酯共聚物层。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由三层膜材多层交联共挤出膜。且三层均优先选择为聚丙烯层,但不局限于聚丙烯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选择。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三层均为聚丙烯层。上述薄膜总厚度为190微米。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输液软袋是由M312膜在Pluemat 公司制造的FFS794制袋灌装机上经送膜、印刷、开膜、热合、分切、塑料输液容器接口热合、 周边切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故袋的组成同M312膜。M312膜由5层构成,内层为改性乙烯 /丙烯聚合物,第2层为聚乙烯,第3层为聚乙烯,第4层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第5 层为多酯共聚物。M312膜满足输液袋所需的所有要求无毒、可在121°C灭菌、柔软、透明、 可以焊接各种软管和接口、水汽渗透率低、袋内组成物不会进入液体。M312膜符合美国药典
USPVI要求。M312膜由封闭管中挤
出,筒型膜内表面总是无菌的,因为该膜是在100级空气环境下吹挤出的,加之高温挤出过程,保证了膜的内表面的无菌性。上述输液软袋在灭菌前首先装入无菌袋体,然后抽真空后进行灭菌,从而避免了污染,实现双层无菌包装。还包括一端与输液袋体开口端密封连接的进液容器用口管,进液容器用口管远离输液袋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加药塞。医护人员可通过进液容器用口管很方便的向输液袋体内添加药物,当输液袋体内的药液不足时,还可以通过进液容器用口管向输液袋体加入药液,不用更换输液软袋就可以对患者继续进行输液操作,极为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凸台和凹槽的结合,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由于意外挤压, 导致软袋中的液体压力过大,而喷出软袋。(2)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袋体由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成分中不含增塑剂,无DEHP渗漏的危险;对热稳定,可在121°C高温蒸汽灭菌,不影响透明度;对水蒸气透过性极低,使输液浓度保持稳定,可保证产品的储存期;气体透过性极低,即使是很不稳定的输液也可保存很好;惰性极好,不与任何药物产生化学反应,并且对大部分的药3/4页物吸收极低;柔韬性强,可自收缩,药液在大气压力下,可通过封闭的输液管路输液,消除空气污染及气泡造成的栓塞的危险,同时,有利于急救及急救车内加压使用;机械强度高,可抗低温,不易破裂,易于运输、储存;使用过的输液袋的处理非常容易,焚烧后只产生水、二氧化碳的氧化物,对环境无害,与燃烧天然材料时相似(如木头);软袋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贮藏。[0018](3)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软袋分别设置有输液容器用口管和进液容器用口管,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输液容器用口管向患者输液,通过进液容器用口管向输液袋体内添加药物,当输液袋体内的药液不足时,还可通过进液容器用口管向输液袋体加入药液,不用更换输液软袋就可以对患者继续进行输液操作,极为方便。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0021]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 一输液袋体;2—输液容器用口管;3—输液塞;4一凸台;5—凹槽;6—进液容器用口管;7—加药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0023]实施例[0024]如图1、图2所示,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端的输液袋体1、以及一端与输液袋体1开口端密封连接的输液容器用口管2,所述输液容器用口管2远离输液袋体1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输液塞3,所述输液塞3上设置有凸台4,所述输液塞3通过凸台 4与输液容器用口管2密封连接。[0025]所述输液容器用口管2与输液塞3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5,所述凸台4设置在凹槽5内,且凹槽5的底端与凸台4的顶端接触。输液容器用口管2与输液塞3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凹槽5,输液塞3上设置有若干的凸台4,凹槽5和凸台4的位置相对应, 将输液塞3扣合在输液容器用口管2上时,凸台4扣合在凹槽5内,实现密封,即使输液软袋在遇到较大的挤压时,溶液也不会从袋中喷射出来。设置在输液容器用口管2端口下端的凹槽5可以为环形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将输液赛3上的凸台4扣合,实现密封。[0026]所述输液袋体1由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0027]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由五层不同熔点的膜材多层交联共挤出膜,内层为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层;第二层为聚乙烯层;第三层为聚乙烯层;第四层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层;第五层为多酯共聚物层。[0028]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由三层膜材多层交联共挤出膜。[0029]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三层均为聚丙烯层。所述输液袋体1由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该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由五层不同熔点的膜材多层交联共挤出膜,内层为改性乙烯 /丙烯聚合物层;第二层为聚乙烯层;第三层为聚乙烯层;第四层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层;第五层为多酯共聚物层。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成分中不含增塑剂,无DEHP渗漏的危险;对热稳定,可在121°C高温蒸汽灭菌,不影响透明度;对水蒸气透过性极低,使输液浓度保持稳定,可保证产品的储存期;气体透过性极低,即使是很不稳定的输液也可保存很好; 惰性极好,不与任何药物产生化学反应,并且对大部分的药物吸收极低;柔韬性强,可自收缩,药液在大气压力下,可通过封闭的输液管路输液,消除空气污染及气泡造成的栓塞的危险,同时,有利于急救及急救车内加压使用;机械强度高,可抗低温,不易破裂,易于运输、储存;使用过的输液袋的处理非常容易,焚烧后只产生水、二氧化碳的氧化物,对环境无害,与燃烧天然材料时相似(如木头);软袋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贮藏。还包括一端与输液袋体1开口端密封连接的进液容器用口管6,进液容器用口管6 远离输液袋体1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加药塞7。医护人员还可通过进液容器用口管6向输液袋体1内添加药物,当输液袋体1内的药液不足时,可通过进液容器用口管6向输液袋体1 加入药液,不用更换输液软袋就可以对患者继续进行输液操作,极为方便。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端的输液袋体(1)、以及一端与输液袋体(1)开口端密封连接的输液容器用口管(2 ),所述输液容器用口管(2 )远离输液袋体(1) 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输液塞(3 ),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塞(3 )上设置有凸台(4 ),所述输液塞 (3)通过凸台(4)与输液容器用口管(2)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容器用口管(2)与输液塞(3)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5),所述凸台(4)设置在凹槽(5)内,且凹槽 (5)的底端与凸台(4)的顶端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袋体(1)由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由五层不同熔点的膜材多层交联共挤出膜,内层为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层;第二层为聚乙烯层;第三层为聚乙烯层;第四层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层;第五层为多酯共聚物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由三层膜材多层交联共挤出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共挤输液用膜三层均为聚丙烯层。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输液袋体(1)开口端密封连接的进液容器用口管(6 ),进液容器用口管(6 )远离输液袋体(1)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加药塞(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输液软袋上的密封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端的输液袋体、以及一端与输液袋体开口端密封连接的输液容器用口管,所述输液容器用口管远离输液袋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有输液塞,所述输液塞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输液塞通过凸台与输液容器用口管密封连接。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好,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J1/14GK202283339SQ2011204142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向烔, 张祝君, 李梅, 秦方云, 郝承吉 申请人: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