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898阅读:1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管插管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ー种气管插管氧动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管插管病人,由于吸气时缺少鼻腔的加湿作用,气管插管及气道内壁的痰容易干燥结痂,常规方法是用注射器向气管插管内滴水,但对病人刺激较大,副作用较多,又不能持续湿化。气道湿化不到位,气管插管及气道内壁的痰痂会越积越多,从而影响呼吸。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药、加水方便,可以持续雾化,也可以间断雾化,对气道雾化达到湿化气道,治疗疾病,能有效稀释气道分泌物,防止痰痂形成,减轻病人痛苦的气管插管雾化装置。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它包括喷雾器,中间管,连接长管,多功能接头和连接短管,它们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多功能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连接短管一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长管一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管一端插拔连接,所述中间管另一端与所述喷雾器插拔连接。所述喷雾器的细长ロ与氧气装置连接。在所述喷雾器的腔体内放有药液。所述多功能接头为三通接头,一通与所述连接短管相连,二通与所述连接长管相连,三通与大气相连,起联通作用。所述多功能接头的三通之间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为70-90°之间。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药、加水方便,可以持续雾化,也可以间断雾化,对气道雾化达到湿化气道,治疗疾病,能有效稀释气道分泌物,防止痰痂形成,减轻病人的痛苦。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喷雾器;2、中间管;3、连接长管;4、多功能接头;5、连接短管;6、细长ロ ;7、腔体;8、一通;9、二通;10、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它包括喷雾器1,中间管2,连接长管3,多功能接头4和连接短管5,它们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多功能接头4为三通接头,所述连接短管5 —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4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长管3 —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4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管2 —端插拔连接,所述中间管2另一端与所述喷雾器I插拔连接;所述喷雾器I的细长ロ 6与氧气装置连接;在所述喷雾器I的腔体7内放有药液;所述多功能接头4为三通接头,一通8与所述连接短管5相连,二通9与所述连接长管3相连,三通10与大气相连,起联通作用;所述多功能接头4的三通之间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为70-90°之间;本装置具体说是以氧气为动力,通过小流量喷雾器、多功能接头、连接气管插管形成气管插管雾化装置,随着吸氧的气体通过小流量喷雾器将注射用水或药 液稀释为气溶胶形态吸入,既可以达到对气道湿化,能有效稀释痰液,防止痰痂形成,又可以达到肺部治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药、加水方便,可以持续雾化,也可以间断雾化,对气道雾化达到湿化气道,治疗疾病,能有效稀释气道分泌物,防止痰痂形成,减轻病人的痛苦。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喷雾器(I),中间管(2),连接长管(3),多功能接头⑷和连接短管(5),它们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多功能接头⑷为三通接头,所述连接短管(5) —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4)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长管(3) —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4)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管(2) —端插拔连接,所述中间管(2)另一端与所述喷雾器⑴插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器(I)的细长ロ(6)与氧气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雾器(I)的腔体(7)内放有药液。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多功能接头(4)为三通接头,一通⑶与所述连接短管(5)相连,二通(9)与所述连接长管(3)相连,三通(10)与大气相连,起联通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多功能接头(4)的三通之间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为70-90°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它包括喷雾器,中间管,连接长管,多功能接头和连接短管,它们之间依次连接,所述多功能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连接短管一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长管一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管一端插拔连接,所述中间管另一端与所述喷雾器插拔连接。本实用新型加药、加水方便,能有效稀释气道分泌物,防止痰痂形成,减轻病人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M31/00GK202397934SQ20112054271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吴海峰, 徐卫娟, 徐芳, 汤俭芳, 焦杰君 申请人:汤俭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