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71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用于血管内治疗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及其制造方法,更特别地,涉及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在作用同时可高密度充满脑动脉瘤内部,因此当其与脑动脉内壁接触时,不需要强烈地压迫脑动脉瘤的血管壁就可以被顺利地内置。
背景技术
脑动脉瘤是以脑动脉异常肿胀为特征的疾病,其与正常动脉壁相比,具有破裂的高危险性。脑动脉瘤破裂时,会导致严重的脑出血,包括出血。作为脑动脉瘤的疗法,典型的是通过穿颅术夹住动脉瘤并通过经由血管接近动脉瘤将可分离的栓子形成线圈插入脑动脉瘤中。通过这种方式,将脑动脉瘤从血流中移除,从而防止再出血。 脑动脉瘤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防止由于动脉瘤破裂或再破裂产生的再出血,其传统疗法是通过穿颅术夹住动脉瘤的颈部。打开颅骨,找到具有动脉瘤的血管。然后,用金属制成的夹子固定住动脉瘤的颈部,以使血流不进入动脉瘤。随着可分离的栓子形成线圈的开发,将窄导管插入到血管以使导管前端进入动脉瘤。然后通过导管将足量的可分离的栓子形成线圈插入到动脉瘤中。因此,动脉瘤被线圈充满,以致再无血流进入动脉瘤。因此,可能产生防止由于动脉瘤再破裂引起的再出血的疗法。这种可分离的栓子形成线圈的优势是仅在需要时其可从线圈推动器上分离。因此,可以重复插入和取出栓子形成线圈,从而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在动脉瘤内形成栓子,且无特定动脉中的血流扰动。用压挤构件(诱导物)通过合适的导管将栓子形成用线圈引入到脑动脉瘤中,压挤构件与线圈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这种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用于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最近,由于可避免穿颅术,使用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的血管内治疗已被广泛应用。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依据其形状区分,在外科手术中使用时,通常被区分为具有螺旋形的螺旋线圈和具有复杂形状的复杂线圈。由诸如钼、银、金、钯或钨材料制成的金属线7形成螺旋形制备初级线圈,热处理初级线圈I以使其记忆螺旋形,使初级线圈再次形成螺旋形,且在此状态下,通过热处理初级线圈I形成次级线圈2,以使其记忆这种螺旋形,从而制成图I所示的螺旋线圈3。次级线圈2的一端设置末屑4以防止血管内壁被损坏。这种螺旋线圈通过导管将螺旋线圈插入到脑动脉瘤内而被安装。此外,在如上所述的螺旋线圈3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脑动脉瘤再打开,有必要将脑动脉瘤内部填充的尽可能紧密。然而,如上所述的螺旋线圈3因其仅在一个方向上缠绕所以紧密填充脑动脉瘤内部的能力有限。此外,因为螺旋线圈以螺旋形填充,螺旋初级线圈I充满,同时其具有记忆其形状的次级线圈2的螺旋形。因此,力没有被分散且线圈以相同的力与血管内壁接触,这将会弓I起问题。为此,提供了复杂线圈4,其具有复杂形状而使线圈尽可能紧密地填充脑动脉瘤内部。如图2所示,制备初级线圈1,其具有螺旋形,热处理初级线圈以使其记忆螺旋形,且在其具有复杂形状的状态下热处理初级线圈以使其形成复杂的次级线圈5,从而完成复杂线圈。具有复杂形状的复杂线圈4的优势是,其比螺旋线圈I更紧密地填充脑动脉瘤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导管排出并插入到血管内动脉瘤中时,线圈恢复记忆的原 始形状,即,复杂的次级线圈5的形状。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可能预测线圈的运动。此外,如上所述,复杂的次级线圈5由于其螺旋形具有复杂的构造。因此,线圈填充动脉瘤同时维持螺旋形。因此,力没有被分散且线圈以相同的力与血管内壁接触,这将会引起问题。S卩,上述的相关领域的栓子形成用线圈存在问题,当线圈在体内内置时,施加于栓子形成用线圈的力只在一个方向上作用。因为这个问题,很难紧密地将线圈内置于严重弯曲的脑动脉瘤中。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已牢记相关领域发生的上述问题,且旨在提供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中当线圈在体内内置时,施加于栓子形成用线圈的力的作用方向根据线圈的曲率变化,以使线圈能够被顺利地内置而不会强有力强烈地压迫脑动脉瘤的血管壁,且线圈可被紧密地内置于脑动脉瘤内。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在次级线圈的单位螺旋线圈上的弯曲部,每个弯曲部与两个角度改变部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形成弯曲部同时形成角度改变部的制造方法,角度改变部是形成弯曲部所必须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中,一个或多个弯曲部及与各自的弯曲部相连接的两个角度改变部,形成于次级线圈的单位螺旋线圈中。当外力施加于栓子形成用线圈,栓子形成用内置线圈在体内内置时,角度改变部防止力只在一个方向上作用,但能使压紧力分散从而以使线圈可被顺利地内置。当栓子形成用内置线圈内置于脑动脉瘤内部时,内置线圈也内置于弯曲部。因此,可以紧密地将内置线圈内置。


图I是相关领域的螺旋线圈的参考 图2是复杂线圈的参考 图3是本发明的参考 图4是显示从图3中提取的主要部分的参考图;图5和图6时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视图;及 图7是制造本发明线圈的过程图 '及 图8是制造本发明线圈的另一个过程图。I :初级线圈2 :次级线圈 3 螺旋线圈 11:单位螺旋线圈 12:弯曲部 13、14:角度改变部 20:圆棒 21、22:弯曲端部 23:弯曲凹槽 24:模具
25 :按压圆棒。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旨在提供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中当线圈在体内内置时,由于线圈的曲率,施加于栓子形成用线圈的力的作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线圈能够顺利地置入体内,而不会强烈地压迫脑动脉瘤的血管壁,并且线圈可以紧密地置入脑动脉瘤内。本发明的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和现有技术中相同,通过使金属线7形成螺旋形制备螺旋初级线圈1,所述金属线7由以下材料制成,例如钼、银、金、钯或钨。热处理初级线圈1,使其记忆这种螺旋形,使初级线圈I再次形成螺旋形,并且在该状态下,通过热处理初级线圈I形成次级线圈2从而使其记忆该螺旋形,从而生成螺旋线圈3。在螺旋线圈中,本发明提供了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2由多个单位螺旋线圈11组成,每个单位螺旋线圈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部12。每个弯曲部12的两端整体与向内弯曲的角度改变部13和14连接。如图5和6所示,弯曲部12可以构造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弯曲部。在这种情况下,当两个弯曲部12在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上形成时,弯曲部以相对的位置形成。当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弯曲部12时,优选弯曲部以等同间隔隔开。这等于说,形成每个单位弯曲部12的角度改变部13和14彼此以等距离间隔。以这种方式,弯曲部12形成在次级线圈2的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上。在角度改变部13和14弯曲部12从圆周开始弯曲,从而弯曲部向内弯曲。此外,角度改变部13和14以如下方式成型,即它们从圆周开始弯曲从而向内弯曲。因此,在本发明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置入脑动脉瘤内的过程中,当内置线圈开始与脑动脉瘤的血管壁的任何区域接触时,角度改变部13和14通过与血管壁接触产生的外力而弯曲。所以,内置线圈并不是在一个方置入,而是在置入进行的过程中改变方向,并且分散压紧力。因此,内置线圈平滑地顺利地置于脑动脉瘤内部。此外,因为线圈被构造为使弯曲部12向内弯曲以响应连续的线圈置入,线圈能够同样在该区域置入。因此,线圈可以更紧密的内置。此外,施加到体内内置线圈中的栓子形成用内置线圈上的力的方向发生变化,以响应脑动脉瘤的弯曲,从而线圈可以可靠地置入在血管中的一个位置。此外,当多个弯曲部12如上所述提供时,优选弯曲部以等间隔设置在单位螺旋线圈11上。由于这种结构,当内置线圈置入体内时,施加到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的外力被角度改变部13和14均匀分散,角度改变部13和14整体连接于以相等的间隔设置的弯曲部
12,从而可以顺利地进行体内置入。然而,在实施例中仅阐明了优选外力是平均分散的,因为即使当不是以相等的间隔施加力时,力也是分散的。以下将给出上述的本发明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的制备方法的说明。如图7所示,通过使金属线7形成螺旋形制备初级线圈1,所述金属线7由以下材料制成,例如钼、银、金、钯或钨。热处理初级线圈1,使其记忆这种螺旋形。当目标是形成这种状态的次级线圈时,使用模具24。模具24通过弯曲端部21和22和弯曲凹槽23在按压圆棒20沿着其长度方向上成型。弯曲端部21和22彼此相对,弯 曲凹槽23与弯曲端部21和22相连接。在初级线圈I以所需长度螺旋形地缠绕在模具24上的状态下,使用按压圆棒25沿纵向按压对应于弯曲凹槽23的初级线圈I的预定部分,并维持按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按压圆棒25,初级线圈I的在对应于弯曲凹槽23位置的部分被插入到弯曲凹槽23中。当热处理初级线圈从而使其记忆这种状态时,本发明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旨在使本发明能够得以实现。此处,在次级线圈2中,弯曲部12具有弯曲的形状,通过弯曲凹槽23形成在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上。此外,为了形成弯曲部12而向内弯曲的角度改变部13和14通过弯曲端部21和22形成在弯曲部12的两端。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方法是使用模具24’,其沿着圆棒20的长度方向具有弯曲端部21和22,以及多个弯曲凹槽23、23’和23’’。弯曲端部21和22彼此相对,并且每个弯曲凹槽23、23’和23’ ’与弯曲端部21和22相连接。在初级线圈I以所需长度缠绕在模具24’上的状态下,按压圆棒25、25’和25’ ’位于对应于弯曲凹槽23、23’和23’’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初级线圈I在纵向上压缩,并维持在压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各自的按压圆棒25、25’和25’’,初级线圈I的位于弯曲凹槽23、23’和23’’的部分被插入到弯曲凹槽23、23’和23’’中。当热处理初级线圈从而使其记忆这种状态时,本发明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旨在使本发明能够得以实现。显而易见的是,弯曲部12、12’和12’’以及六个角度改变部
13、14、13’、14’、13’’和14’ ’形成在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上。尽管在本发明的上述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形成一个弯曲部12和三个弯曲部12、12’和12’’,这仅仅是为了解释和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权利并不因此受到限制。当然可能的是根据需要形成三个或四个弯曲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线圈(3)内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螺旋线圈(3)通过以下过程制备通过由诸如钼、银、金、钯或钨材料制成的金属线(7)形成螺旋形制备螺旋初级线圈(1),热处理初级线圈(I)以记忆该螺旋形,使初级线圈(I)再次形成螺旋形,且在此状态下,通过热处理初级线圈(I)形成次级线圈(2)以记忆这种螺旋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2)包括多个单位螺旋线圈(11),其中每个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部(12),每个所述弯曲部(12)的两端都与向内弯曲的角度改变部(13、14)整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中,弯曲部(12)和与每个弯曲部(12)整体连接的角度改变部(13、14)形成于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的位置,以使弯曲部(12)彼此相对且角度改变部(13、14)也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中,多个弯曲部(12)和与每个弯曲部(12)整体连接的多个角度改变部(13、14)形成于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上,以使弯曲部(12)彼此间具有相等的间距且角度改变部(13、14)彼此间具有相等的间距。
4.一种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的制造方法,使用初级线圈(1),其通过由诸如钼、银、金、钯或钨材料制成的金属线(7)形成螺旋形制备,热处理初级线圈(I)以记忆螺旋形,其特征在于,以所需长度的初级线圈(I)缠绕模具(24)的过程,模具具有弯曲端部(21、22)和沿圆棒(20)长度的弯曲凹槽(23),弯曲端部(21、22)彼此相对且弯曲凹槽(23)与弯曲端部(21、22)相连接;在进行上述过程时,使用按压圆棒(25)纵向按压与弯曲凹槽(23)对应的初级线圈(I)的预定部分的状态下热处理初级线圈的热处理过程,以使弯曲部(12)和角度改变部(13、14)形成于次级线圈(2)的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模具(24’),三个弯曲部(12、12’、12’’)和六个角度改变部(13、14、13’、14’、13’’、14’’)形成于每个单位螺旋线圈(11)中,其沿着圆棒(20)的长度具有弯曲端部(21、22)和多个弯曲凹槽(23、23’、23’’),所述弯曲端部(21,22)彼此相对,并且每个弯曲凹槽(23、23’、23’’)与弯曲端部(21、22)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其中当线圈存在于体内时,由于线圈的曲率施加到栓子形成用线圈的力作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线圈能够顺利地内置于体内,而不会强烈地压迫脑动脉瘤的血管壁,并且线圈可以紧密地置入脑动脉瘤内。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栓子形成用体内内置线圈具有一个或多个形成在次级线圈的单位螺旋线圈上的弯曲部并且弯曲部连接两个角度改变部。本发明还涉及制备形成上述弯曲部和用于弯曲部的角度改变部的线圈的方法。
文档编号A61B17/122GK102740781SQ201180008741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
发明者权五箕 申请人:太雄医疗器株式会社, 权五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