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脊椎病症,除外伤骨折所造成之伤害外,其余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在于椎间盘产生病变或老化萎缩,使得脊椎椎间间隙缩小,椎间关节与关节间之神经孔(椎间孔)也相对缩小,而压迫至脊髓神经根,产生麻痹或疼痛感所致。而目前一般对上述问题的治疗方式,大多是以植入椎弓根钉(Pedicle screw)及连杆(rod)的手术方式,以拉开椎体间间隙。又或是植入一般的人工椎间盘填充物(Disc cage, or spacer)填塞椎间,将脊椎椎体间垫高,拉开神经孔间隙。但却均无考虑到该装置之材质各特性,装设在该等脊椎椎体骨节间时,其人体正常椎骨组织所能承受的应力、原有椎体之弹性模数,植入材料与骨细胞的亲合性、可融合性,及植入该材料后,后续体外非侵入式追踪的显影性等,均是一般椎间盘填充物的潜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植入装设于二相邻脊椎椎体之间,其包含有;一主载件,一体具有一中间层,及表面各开设一卡合层;多个卡合件,稳定组合连结于该等卡合层;该主载件中间层为一弹性模数介于2至22Gpa之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其接近该脊椎椎体原有之弹性模数12GPa至18GPa,该等卡合件各为一具有优亲骨细胞性、优骨细胞融合性、及医用透视光源可显影性之材料制成;该等卡合件一侧紧密及稳定卡合固定连结于该卡合层,另一侧则设有多个卡合齿,该装置植入装设于该等脊椎椎体间时,该装置之卡合件直接接触及以该卡合齿抵触于该等相邻脊椎椎体骨细胞上,促使该椎体造骨细胞长入融合,及该中间层与该椎体弹性模数相近,避免应力遮蔽效应造成该椎体损坏。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主载件为相对之二侧表面开设卡合层,该等卡合件为结合于该等相对卡合层。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主载件为一医用聚醚醚酮材质制成。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等卡合件为一医用钛合金、钴铬钥合金或钽金属制成。—较佳实施例之中该主载件卡合层,开设一^槽缺口,该等卡合件相对凸设一^ 块,紧密配合卡合固定于该主载件卡合层上。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含有多支插栓,该主载件连结固定该等卡合件后,穿过该其一卡合件、主载件中间层、及另一卡合件,设有多个穿孔,及该等插栓紧密穿插于该等穿孔中。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装置能植入一脊椎椎体皮质骨所包围的空间中。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I、该复位装置,能诱发椎体骨细胞的生长,使其与亲骨细胞性的材料相生长融合, 又可兼顾体外检测时的医用透视光源,如X光照相,可完全显影,及材质尽量与原椎骨细胞的弹性模数相近,避免应力遮蔽效应,造成该等椎体损坏等;2、该等卡合件紧密稳定于该主载件卡合层,另一侧设卡合齿加强咬合,植入该等椎体间时,该卡合件接触及以该卡合齿抵触椎体骨细胞,诱发骨细胞与其生长融合,及该主载件中间层弹性模数相近,避免应力遮蔽效应造成椎体进一步损坏之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Ia为本发明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第一种较佳具体例实施态样示意图。图Ib为本发明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第二种较佳具体例实施态样示意图。图Ic为本发明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第三种较佳具体例实施态样示意图。图Id为本发明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第四种较佳具体例实施态样示意图。图2a为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一尖椎体型分解结合示意图之一。图2b为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一尖椎体型分解结合示意图之二,配有插栓。图3a为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另一圆椎体型植入至一上下脊椎椎体间之示意图之一。图3b为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另一圆椎体型植入至一上下脊椎椎体间之示意图之二。图4为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之再一弯椎体型植入至一脊椎椎体皮质骨所围之椎体腔室空间支撑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
20颈椎体型30尖椎体型
31主载件311中间层
312卡合层313卡槽缺口
32卡合件321一侧
322另一侧323卡合齿
324卡块
33插栓34穿孔
40弯椎体型42卡合件
50圆椎体型511中间层
52卡合件523卡合齿
60植入工具71上椎体骨节
72下椎体骨节73椎体
731皮质骨732腔室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兹以较佳具体例配合图式说明实施方式如下图la、图lb、图Ic及图Id为本发明之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10的四种态样,包含有颈椎体型20、尖椎体型30、弯椎体型40及圆椎体型50等,均是植入装设于二相邻脊椎椎体,如颈椎间或腰椎体之间等。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所指之上、下、前、后,系指就接受手术之病人于手术台上就趴姿姿势,相对于其自体脊椎脊柱,向上、向下或向病人头、脚之区别上下,正常目视方向为前,反之为后。又顶、底则为所指定之该部位,各相对平均值之向上或向下极点而言,并以图示及标号指示。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中该医用透视光源可为一种医用X光机、CT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医用超音波检测仪,或核磁共振检测仪等可适用的医用检测仪器。而本发明之较佳实施方式,即以该等尖椎体型30、弯椎体型40及圆椎体型50等为例加以说明。图2a及图2b中,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尖椎体型30,其包含有;一主载件31,一体具有一中间层311,及周围表面各开设一卡合层312,本实施例为上下二表面开设,但并不以此为限,该主载件亦可于其本体各表面均开设卡合层,如前后左右上下等六表面均开设并结合该等卡合件,以便无方向性限制地接触,藉由该等卡合件促使椎体骨细胞生长及融合成一体。多个(例如二个)卡合件32,稳定组合连结于该主载件之上下卡合层312 ;本实施例之中该主载件中间层311为一弹性模数介于2至22Gpa之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其接近该脊椎椎体原有之弹性模数12GPa至ISGPa ;而该等卡合件32各为一具有优亲骨细胞性、优骨细胞融合性、及医用透视光源可显影性之材料制成;该等卡合件一侧321紧密及稳定卡合固定连结于该卡合层312,另一侧322则设有多个卡合齿323,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尖椎体型30植入装设于该等脊椎椎体间时,该卡合件32直接接触及以该卡合齿323抵触于该等相邻脊椎椎体骨细胞上,促使该椎体造骨细胞长入融合。且该主载件中间层311与该椎体弹性模数相近,避免应力遮蔽效应造成该椎体损坏。图2a中,该主载件31为上下相对之二侧表面开设该等卡合层312,该等卡合件32 即为结合于该等相对卡合层312。
又该主载件31为一种医用聚醚醚酮材质制成,如PEEK、PEKK等材质,其与椎体骨骼弹性模数相近,避免应力遮蔽效应造成椎体进一步损坏。及该等卡合件32为一医用钛合金、钴铬钥合金,或钽金属制成,可诱发椎体骨细胞与其生长融合。该主载件卡合层312,开设--^槽缺口 313,该等卡合件32相对凸设--^块324,紧
密配合卡合固定于该主载件卡合层312上。图2b中,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尖椎体型30,或可进一步包含有多支(例如二支)插栓33,该主载件31连结固定该等卡合件32后,穿过该其一卡合件32、主载件中间层311、及另一卡合件32,设有多个(例如二个)穿孔34,及以该等插栓33紧密穿插固定于该等穿孔34中,使该主载件31与该等卡合件32更紧密固定。图3a及图3b中,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圆椎体型50,即藉由一植入工具 60植入一上71、一下椎体骨节72间。该装置圆椎体型50之主载件中间层511,即为一弹性模数介于2至22Gpa之医用高分子材料,如PEEK、PEKK等材质制成,其接近该脊椎椎体骨节71、72原有之弹性模数 12GPa至18GPa,使得该主载件中间层511与该椎体骨节71、72弹性模数相近,避免应力遮蔽效应造成该等椎体71、72损坏。而该等卡合件52各为一具有优亲骨细胞性、优骨细胞融合性、及医用透视光源可显影性之材料制成,使得该装置可藉由该等卡合件52,于该医用透视光源的透视下,如可为一种医用X光机、CT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医用超音波检测仪,或核磁共振检测仪等可适用的医用检测仪器之检测下,显现其所在位置;且又该装置圆椎体型50,植入装设于该等脊椎椎体71、72间时,该卡合件52直接接触及以其卡合齿523抵触于该等相邻脊椎椎体71、72 之骨细胞上,促使该椎体造骨细胞长入与其融合成一体,形成稳定结合。图4中,该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弯椎体型40,其中该装置亦可植入一脊椎椎体73皮质骨731所包围之椎体腔室空间732中,支撑该椎体73不至于发生骨折塌陷,且亦可藉由其卡合件42直接接触于该等椎体73之骨细胞上,促使该椎体造骨细胞长入与其融合成一体形成该椎体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植入装设于二相邻脊椎椎体之间,其包含有;一主载件,一体具有一中间层,及表面各开设一卡合层;多个卡合件,稳定组合连结于该等卡合层;其特征在于该主载件中间层为一弹性模数介于2至22Gpa之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其接近该脊椎椎体原有之弹性模数12GPa至18GPa,该等卡合件各为一具有优亲骨细胞性、优骨细胞融合性、及医用透视光源可显影性之材料制成;该等卡合件一侧紧密及稳定卡合固定连结于该卡合层,另一侧则设有多个卡合齿,该装置植入装设于该等脊椎椎体间时,该装置之卡合件直接接触及以该卡合齿抵触于该等相邻脊椎椎体骨细胞上,促使该椎体造骨细胞长入融合,及该中间层与该椎体弹性模数相近, 避免应力遮蔽效应造成该椎体损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载件为相对之二侧表面开设卡合层,该等卡合件为结合于该等相对卡合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载件为一医用聚醚醚酮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卡合件为一医用钛合金、钴铬钥合金或钽金属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载件卡合层,开设一卡槽缺口,该等卡合件相对凸设一卡块,紧密配合卡合固定于该主载件卡合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含有多支插栓,该主载件连结固定该等卡合件后,穿过该其一卡合件、主载件中间层、 及另一卡合件,设有多个穿孔,及该等插栓紧密穿插于该等穿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能植入一脊椎椎体皮质骨所包围的空间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层次脊椎椎间复位装置,植入于二椎体间,其包含有一主载件和多个卡合件。所述主载件,具有一中间层,及表面各一卡合层。所述多个卡合件,稳定连结于该等卡合层。该中间层为一弹性模数介于2至22Gpa之高分子材料,接近该脊椎原12至18GPa,该等卡合件为一具优亲骨细胞性、融合性、及可显影性;该等卡合件紧密稳定于该卡合层,该装置植入该等椎体间时,该卡合件直接接触及以该卡合齿抵触于该等相邻椎体骨细胞上,及该中间层弹性模数相近,避免应力遮蔽效应。
文档编号A61F2/44GK102579167SQ20121001762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李健明, 许盛发, 谢钦吾 申请人:冠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谢钦吾